图 13.24 结构静力分析选项对话 框 7.在 Stress stiffness or prestress (应力刚度或预应力)下拉框中选择 Prestress ON,打开预 应力选项。 8.其它分析选项保持缺省设置,各选项的具体的说明可参考静力分析介绍。单击 按钮,完成静力分析选项的设置。 9.选择菜单路径 Main Menu | Solution | Current LS,将弹出/STATUS Command (求解 命令状态)输出窗口(见图 13.25)和 Solve Current Load Step (求解当前载荷步)对话框 (见图 13.26)。 前载荷步对话框中的 按钮,进行轮盘在离心力作用下的考虑预应力影响的静力分析 求解。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则回到相应菜单对其进行修改。 Generated by Foxit PDF Creator © Foxit Software http://www.foxitsoftware.com For evaluation only.
2025-09-24 20:34:18 39.11MB ANSYS
1
### 小波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 一、小波理论概述 小波理论是一种用于信号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强大工具,它在多个领域内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像压缩、声音处理、地震数据处理等。小波理论的核心在于利用小波变换来分析数据,通过将数据分解成不同频率成分,从而实现对复杂信号的有效处理。 #### 二、《Wavelet Theory: An Elementary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s》简介 《Wavelet Theory: An Elementary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s》是一本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小波理论入门书籍。该书由David K. Ruch与Patrick J. Van Fleet共同编写,并由Wiley出版社出版。本书不仅提供了小波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详细介绍了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从小波理论基础知识到实际应用的完整框架。 #### 三、小波变换基本概念 **1. 连续小波变换(CWT)** 连续小波变换是小波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允许我们将一个信号表示为不同尺度和位置的小波函数的线性组合。对于任意信号\( f(t) \),其连续小波变换定义为: \[ W_f(a,b) = \frac{1}{\sqrt{|a|}} \int_{-\infty}^{+\infty} f(t)\psi^*\left(\frac{t-b}{a}\right) dt \] 其中,\( a \)表示尺度参数,\( b \)表示平移参数,\( \psi^* \)是小波函数的复共轭。 **2. 离散小波变换(DWT)** 离散小波变换是连续小波变换的一种简化版本,它通过选择特定的尺度和平移值来减少计算量。离散小波变换通常被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因为它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有限长度的信号。 #### 四、小波理论的应用实例 **1. 图像压缩** 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通过对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析,可以将图像分解为不同频率的子带。这些子带可以被进一步压缩,同时保持图像的主要特征不变。 **2. 声音处理** 在声音处理领域,小波变换可以帮助识别声音信号中的重要特征,比如噪声消除和语音识别等。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3. 地震数据分析** 地震学是小波理论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地震信号进行小波分析,科学家们能够更精确地了解地下结构的信息,这对于地震预测和资源勘探至关重要。 #### 五、本书特点及阅读建议 《Wavelet Theory: An Elementary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s》一书的特点在于其深入浅出的解释方式,非常适合没有深厚数学背景的学习者。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示例和练习,有助于读者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理解。 对于希望学习小波理论的初学者来说,建议按照章节顺序逐步学习,并尝试自己动手完成书中的练习。此外,还可以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实践操作,以更好地掌握小波理论的应用技巧。 #### 六、总结 《Wavelet Theory: An Elementary Approach With Applications》作为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小波理论教材,不仅涵盖了小波理论的基本概念,还详细介绍了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通过学习本书,读者不仅可以掌握小波理论的基础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专业人士而言,这本书都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2025-09-08 16:51:37 17.92MB 小波变换
1
根据给定文件的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以下相关的IT与统计学知识点: ### 1. 大样本理论基础(Elementsof Large-Sample Theory) #### 标题解析 - **E.L. Lehmann**:作者埃德温·莱曼是20世纪最著名的统计学家之一,在大样本理论领域有着卓越贡献。 - **Elements of Large-Sample Theory**:本书主要讨论了统计学中的大样本理论基础,即当样本容量趋向于无穷大时,统计量的行为和性质。 #### 描述解析 - **E.L. Lehmann**:再次强调了作者的身份。 - **Elements of Large-Sample Theory**:重申书名,表明此书的内容将围绕大样本理论的基础展开。 ### 2. 标签解读 - “book” - **Book**:指明这是一本关于大样本理论的专业书籍,适合学术研究和高级统计学课程使用。 ### 3. 内容部分解析 #### 出版信息 - **Springer**:国际知名的科学出版社,专注于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 - **Springer Texts in Statistics**:Springer出版社下的一系列统计学教材,涵盖了从入门到高级的各种主题。 #### 系列作品简介 - **Advisors**:列出了系列顾问的名字,包括George Casella、Stephen Fienberg和Ingram Olkin等知名统计学家。 - **Books in the Series**:列举了一系列与统计学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覆盖了概率论、多变量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个方向,反映了Springer在统计学领域的广泛覆盖和深度。 ### 4. 《大样本理论基础》内容概述 #### 主要内容 - **概率理论**:基础的概率理论是理解大样本行为的关键,包括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等概念。 - **大样本极限定理**:如中心极限定理、大数定律等,这些都是统计推断和假设检验的重要基础。 - **估计理论**:介绍如何基于大样本数据进行参数估计,包括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等。 - **假设检验**:阐述如何利用大样本理论来进行假设检验,以及如何构造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 **非参数方法**:探讨在不知道或无法假设总体分布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大样本进行统计推断的方法。 #### 实际应用 - **实证研究**:在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大样本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实证研究中。 - **数据分析**: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利用大样本理论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和分析。 #### 教育价值 - **统计学教育**:对于学习统计学的学生而言,《大样本理论基础》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掌握大样本理论的相关知识。 - **科研工作**: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工具,帮助他们在实际研究中更好地运用统计方法。 《大样本理论基础》是一本全面介绍了大样本理论及其应用的经典之作,不仅适合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作为教科书使用,也适用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士参考。
2025-08-08 12:31:09 2.67MB book
1
### 方向余弦矩阵IMU理论详解 #### 一、引言 惯性测量单元(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 IMU)是现代飞行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Systems, UAVs)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方向余弦矩阵(Direction Cosine Matrix, DCM)理论及其在IMU中的应用。通过理解方向余弦矩阵的基本概念及其如何被用于估计和控制飞行器的姿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优化飞行控制系统。 #### 二、背景介绍 方向余弦矩阵是一种表示空间中两个坐标系之间旋转关系的数学工具。在飞行器控制系统中,它通常用来表示飞行器姿态的变化。相较于其他姿态表示方法(如欧拉角或四元数),方向余弦矩阵具有直观、易于理解和计算的优点。但同时,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随着飞行器运动状态的变化可能会出现数值不稳定的情况。 #### 三、轴公约与方向余弦矩阵 1. **轴公约**:在讨论方向余弦矩阵之前,首先要明确使用的轴公约。一般情况下,飞行器控制系统采用的是右手坐标系,其中X轴指向飞行器的前方,Y轴指向右侧,Z轴指向下方(即垂直于飞行器的平面)。这种轴公约被称为北东地(NED)坐标系。 2. **方向余弦矩阵**:方向余弦矩阵是一个3x3的矩阵,它由九个元素组成,每个元素代表了从一个坐标系的某一轴到另一个坐标系的某一轴的投影。具体来说,方向余弦矩阵的第(i,j)个元素表示从i轴(源坐标系)到j轴(目标坐标系)的单位矢量在j轴上的投影长度。因此,它能够完全描述两个坐标系之间的旋转关系。 #### 四、向量点叉乘 在方向余弦矩阵的应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向量的点乘和叉乘运算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可以通过点乘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通过叉乘获取两个向量之间的法向量。 #### 五、陀螺仪信号计算方向余弦 陀螺仪是IMU中的关键传感器之一,它可以提供关于飞行器角速度的信息。通过连续积分陀螺仪的输出信号,可以逐步更新方向余弦矩阵,从而跟踪飞行器的姿态变化。 #### 六、重规范化与漂移消除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传感器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方向余弦矩阵可能会逐渐失去正交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定期对方向余弦矩阵进行重规范化处理。此外,为了减少长时间累积的误差,通常还需要结合加速度计和其他传感器的数据来校正方向余弦矩阵,以消除漂移。 #### 七、GPS与加速度计的作用 1. **GP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可以提供飞行器的位置和速度信息,这对于长时间飞行任务尤为重要。通过结合GPS数据,可以有效地校准和修正方向余弦矩阵中的漂移误差。 2. **加速度计**:加速度计能够检测飞行器的线加速度,通过融合加速度计的数据,可以提高方向余弦矩阵的精度,尤其是在GPS信号不佳的情况下。 #### 八、反馈控制器的设计 反馈控制器是飞行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通过实时监测飞行器的状态并与期望值进行比较,从而调整控制指令以达到稳定飞行的目的。在使用方向余弦矩阵的IMU系统中,控制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方向余弦矩阵的特性和限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 九、陀螺仪的特点及风的影响 1. **陀螺仪的特点**:陀螺仪虽然可以提供精确的角速度信息,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零偏误差、噪声等。因此,在设计基于方向余弦矩阵的控制系统时,必须考虑这些特性,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偿这些误差。 2. **风的影响**:在实际飞行过程中,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会对飞行器的姿态造成影响。因此,在设计控制器时也需要考虑风的影响,并根据风速的变化调整控制策略。 #### 十、使用DCM控制和导航的设计实现 使用方向余弦矩阵进行飞行器控制和导航的设计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初始化方向余弦矩阵。 - 通过陀螺仪信号更新方向余弦矩阵。 - 结合加速度计和GPS数据对方向余弦矩阵进行校正。 - 设计反馈控制器,以确保飞行器能够稳定地保持所需姿态。 #### 十一、结论 方向余弦矩阵是IMU系统中一种重要的姿态表示方法,它在飞行器姿态控制和导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入理解方向余弦矩阵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对其进行优化,我们可以设计出更为精确和稳定的飞行控制系统。虽然方向余弦矩阵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遇到数值稳定性和累积误差等问题,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手段仍然可以克服这些挑战,实现高效可靠的飞行控制。
2025-07-15 16:32:27 2.66MB directio cosine matrix
1
### 排队论(Queueing Theory) #### 一、排队理论概述 排队理论是一种数学工具,用于分析和预测排队系统的行为。排队系统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银行、医院、电话呼叫中心等场景。当顾客的需求超过了服务能力时,就会形成排队现象。 #### 二、排队系统的组成 排队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机构。 1. **输入过程** - **顾客源**:顾客来源分为无限源和有限源。无限源指的是顾客来源数量理论上无限大,如电话呼叫;有限源则指顾客来源数量有限,例如车间里待修理的机器。 - **到达规律**:顾客到达的时间间隔分布,常见的有定长分布(D)、负指数分布(M)和k阶爱尔朗分布(E_k)。 2. **排队规则** - **损失制**:如果所有服务台都被占用,新到来的顾客会离开系统。 - **等待制**:顾客会在队列中等待直到被服务。 - 先到先服务(First Come First Serve, FCFS) - 后到先服务(Last Come First Serve, LCFS) - 优先级服务(Priority Service, PS) - **混合制**:结合了损失制和等待制的特点,如限制队列长度或等待时间。 3. **服务机构** - **服务台个数**:可以是单个服务台或多个服务台。 - **服务规律**:服务时间的分布,包括定长分布(D)、负指数分布(M)、k阶爱尔朗分布(E_k)和一般分布(G)。 #### 三、排队模型的表示方法 排队模型的表示通常采用Kendall记号,即(X/Y/Z/A/B/C),分别表示: - X:顾客到达时间间隔的分布 - Y:服务时间的分布 - Z:服务台个数 - A:系统容量 - B:顾客源数量 - C:服务规则 例如,M/M/1/∞/∞/FCFS表示的是一个典型的简单排队模型:顾客到达间隔和服务时间均为负指数分布,有一个服务台,顾客源和系统容量都是无限的,采用先到先服务的规则。 #### 四、排队问题的求解 解决排队问题的目标是优化系统性能,使得顾客等待时间和系统成本达到最佳平衡。主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1. **队长和排队长** - 队长(Ls):系统中的顾客总数 - 排队长(Lq):正在排队等待服务的顾客数 2. **逗留时间和等待时间** - 逗留时间(W):顾客在系统中的总停留时间 - 等待时间(Wq):顾客在队列中等待的时间 #### 五、顾客到达的规律 顾客到达规律的描述涉及两个主要特征: - **无后效性**:任意时间段内的顾客到达数不受之前时间段的影响。 - **平稳性**:顾客到达是均匀分布的。 - **稀有性**:在很短的时间内,只可能有一个顾客到达。 符合以上特征的顾客到达模式被称为泊松流。泊松流的概率分布公式为: \[ P(n, \lambda t) = \frac{(\lambda t)^n e^{-\lambda t}}{n!} \] 其中,\( n \) 表示在时间 \( t \) 内到达的顾客数,\( \lambda \) 是单位时间内顾客到达的平均数。 排队理论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帮助设计和优化各种服务系统,提高效率并减少顾客等待时间。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排队模型进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以便更好地管理资源和服务流程。
1
Lawrence R. Rabiner, Ronald W. Schafer -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Digital Speech Processing-Pearson (2010)
2025-06-12 22:43:55 14.56MB 语音处理
1
### 模式理论:从表示到推理 #### 标题解析 - **Pattern Theory: From Representation to Inference**:此书名明确指出本书的主题是模式理论,并且关注于模式从表示(representation)到推理(inference)的过程。这表明书中不仅会介绍模式的基本表示方法,还会深入探讨如何从这些表示中进行有效的推理。 #### 描述解析 - **Brown University教授著作,模式识别理论**:这段描述指出了作者的身份——布朗大学的教授,并简述了本书的核心内容为模式识别理论。这说明书中将涵盖一系列与模式识别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 #### 标签解析 - **Pattern Theory machine learning recognition**:这些标签揭示了本书的主要研究领域。其中,“Pattern Theory”强调了主题;“machine learning”表明书中可能包含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recognition”则暗示了书中将涉及识别技术的应用。 #### 部分内容解析 - **PATTERN THEORY: FROM REPRESENTATION TO INFERENCE**:这部分内容进一步确认了书名,并由两位作者共同撰写。 - **Ulf Grenander and Michael I. Miller**:介绍了本书的两位作者,他们分别是模式理论领域的专家。 - **1. Introduction**:简介部分通常概述了全书的结构和目的。 - **1.1 Organization**:组织结构章节可能会详细说明各章的安排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 **2. The Bayes Paradigm, Estimation and Information Measures**:这一章介绍了贝叶斯范式、估计以及信息度量等核心概念。这些是模式识别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现代机器学习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 **2.1 Bayes Posterior Distribution**:贝叶斯后验分布是贝叶斯统计学的基础,它通过结合先验知识和观测数据来更新模型参数的概率分布。 - **2.1.1 Minimum Risk Estimation**:最小风险估计是一种决策理论中的方法,旨在选择一个估计量以使预期损失最小化。 - **2.1.2 Information Measures**:信息度量是评估不同概率分布之间相似性或差异性的数学工具,例如熵、KL散度等。 - **2.2 Mathematical Preliminaries**:数学预备知识章节可能会介绍概率论、随机变量等基本概念,为后续章节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 **2.2.1 Probability Spaces, Random Variables, Distributions**:概率空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是理解统计推断和机器学习算法的基石。 ### 核心知识点概览 1. **模式表示(Representation)**:模式表示涉及如何有效地用数学形式描述和捕捉现实世界中的模式。这包括特征提取、特征选择、维度降低等技术。 2. **贝叶斯方法(Bayesian Approach)**:贝叶斯方法是基于贝叶斯定理的一种统计学方法,它可以处理不确定性并利用先验知识进行推断。 3. **最小风险估计(Minimum Risk Estimation)**:这是一种决策理论中的技术,用于在给定损失函数的情况下找到最优的决策规则。 4. **信息度量(Information Measures)**:如熵、KL散度等,用于量化两个概率分布之间的差异或相似性。 5. **模式识别算法**:本书可能会详细介绍多种模式识别算法,如支持向量机(SVM)、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6. **数学预备知识**:概率论、统计学、线性代数等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实现模式识别算法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Pattern Theory: From Representation to Inference》这本书不仅涵盖了模式理论的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本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025-06-11 00:49:06 9.26MB Pattern Theory machine learning
1
### 现代控制理论——核心知识点概览 #### 一、现代控制理论概述 《现代控制理论》是由Zdzisław Bubnicki教授编写的教科书,旨在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大学学生提供系统而深入的学习资源。本书不仅涵盖了传统控制理论的基础知识,还深入探讨了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先进问题、方法与算法。与传统的控制理论教材不同,本书更加关注于满足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现代需求,而非仅仅局限于自动控制技术设备或工艺过程。 #### 二、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背景与特点 1. **发展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现代工业控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需要更高级别的理论支持。传统的控制理论往往侧重于线性系统和频域分析方法,而现代控制理论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 2. **主要特点**: - **非线性系统**:现代控制理论更多地关注非线性系统的行为特性及其控制方法。 - **时域分析**:除了传统的频域分析外,还强调了时域分析的重要性,这对于实时控制非常重要。 - **优化与适应性**:现代控制理论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系统性能优化和自适应控制的内容。 - **多变量系统**:与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相比,现代控制系统通常涉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 - **智能控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如模糊逻辑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控制系统中。 #### 三、现代控制理论的关键概念与方法 1. **状态空间表示**:现代控制理论中常用的状态空间表示方法可以更直观地描述系统的动态行为,并且适用于非线性系统和MIMO系统。 2. **极点配置**:通过极点配置来调整闭环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实现对系统性能的精确控制。 3. **观测器设计**:观测器是一种用来估计系统状态的工具,特别是在无法直接测量某些状态变量的情况下非常有用。 4. **最优控制**: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方法旨在寻找使得特定性能指标最小化的控制器设计。 5.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理论致力于设计能在不确定性和扰动存在下仍能保持稳定性的控制器。 6.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系统能够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其参数,以维持期望的性能水平。 7. **模糊逻辑控制**:利用模糊逻辑原理处理不确定性和非精确信息,特别适合于复杂系统的控制。 #### 四、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领域 1. **工业自动化**:现代控制理论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自动化系统,包括制造业生产线、化工过程控制等。 2. **航空航天**:在航空器飞行控制、卫星姿态控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机器人技术**:机器人手臂的运动控制、自主导航等都需要应用到现代控制理论。 4. **汽车工业**:自动驾驶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等先进技术都离不开现代控制理论的支持。 5. **能源系统**:如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智能电网管理等也需要现代控制理论来实现高效稳定的运行。 #### 五、结论 《现代控制理论》不仅是一本全面介绍现代控制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方法的教科书,也反映了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对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控制理论的学生和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本书中的内容,读者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实现方法,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更加复杂的控制挑战。
2025-05-27 12:12:39 2.6MB control
1
上面的代码是“EC20 状态机代码 TCP 传 GPS 数据 - APPMQTTIMEI 定义 3.7”这个文件 名下的代码。那么下面的任务分配主要分为几个流程。 (1) EC20 连接服务器任务 (2) SCOM_RecieveAT(&m_com);//做数据不断扫描机制,串口接收数据扫描机制判断任 务 (3) MQTT 登录连接服务器任务 (4) MQTT 发布消息任务 (5) MQTT 订阅数据任务 (6) EC20 获取 GPS 任务 (7) 等等可添加任务 从上面的描述来对照代码看将一目了然,非常的清晰可见。用户可以慢慢去理解状 态机并配合串口配置代码来实现自己的应用。此代码操作上简单明了,非常适合用 户做产品开发以及维护。
2025-05-15 16:41:30 3.97MB
1
SQL is full of difficulties and traps for the unwary. You can avoid them if you understand relational theory, but only if you know how to put that theory into practice. In this book, Chris Date explains relational theory in depth, and demonstrates through numerous examples and exercises how you can apply it to your use of SQL. This third edition has been revised, extended, and improved throughout. Topics whose treatment has been expanded include data types and domains, table comparisons, image relations, aggregate operators and summarization, view updating, and subqueries. A special feature of this edition is a new appendix on NoSQL and relational theory. Could you write an SQL query to find employees who have worked at least once in every programming department in the company? And be sure it’s correct? Why is proper column naming so important? Nulls in the database cause wrong answers. Why? What you can do about it? How can image relations help you formulate complex SQL queries? SQL supports "quantified comparisons," but they’re better avoided. Why? And how?Database theory and practice have evolved considerably since Codd first defined the relational model, back in 1969. This book draws on decades of experience to present the most up to date treatment of the material available anywhere. Anyone with a modest to advanced background in SQL can benefit from the insights it contains. The book is product independent. Table of Contents Chapter 1. Setting the Scene Chapter 2. Types and Domains Chapter 3. Tuples and Relations, Rows and Tables Chapter 4. No Duplicates, No Nulls Chapter 5. Base Relvars, Base Tables Chapter 6. SQL and Relational Alegebra I: The Original Operators Chapter 7. SQL and Relational Algebra II: Additional Operators Chapter 8. SQL and Constraints Chapter 9. SQL and Views Chapter 10. SQL and Logic Chapter 11. Using Logic to Formulate SQL Expressions Chapter 12. Miscellaneous SQL Topics Appendix A. The Relational Model Appendix B. SQL Departures from the Relational Model Appendix C.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Missing Information Appendix D. A Tutorial D Grammar Appendix E. Summary of Recommendations Appendix F. NoSQL and Relational Theory Appendix G.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ading
2025-05-03 12:42:28 7.04MB SQL Relational Theory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