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环境侦测仪功能介绍: 该设计是为了方便室外驴友外出的一款简单测试仪表,基于MSP430F1611作为主控制芯片。传感器优先采用数字传感器,集成度高,分辨力可以满足基本需求。外设LCD、温湿度芯片DHT11传感器、光照芯片BH1710传感器、GPS _C3-370C模块、HMC5883L传感器、MS5607B传感器测量海拔高度、大气压等参数。满足基本要求,是以前参照网上的相关资料和同事一起做了一个。 多功能环境侦测仪硬件设计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温湿度:DHT11传感器,温度分辨力0.1℃,相对湿度分辨力0.1%。温湿度是最基本的环境参数。 2.光照:BH1710传感器,分辨力1lx。 3.方位(GPS):C3-370C模块。 4.方向(电磁罗盘):HMC5883L传感器或模块。 5.海拔(高度计):MS5607B传感器,分辨力20cm,此模块除测量海拔外,其中间产生数据为温度和大气压强。 6.充电管理: TP4055充电管理芯片,1000mAh~1600mAh单节锂电池供电,保证续航时间。 7.电量检测:AD检测电池电压,根据锂电放电曲线计算电量。 8.LCD:NOKIA5510液晶,显示各种测量数据和菜单。 9.输入按键:方便人机对话。 原理图和PCB源文件如附件,用AD软件打开。
1
一大堆官方设计方案的天线来袭,都是SI4463官方正是文件,其中包含以下型号天线: WES0071-01-APF434M-01 WES0073-01-APB434D-01 WES0077-01-APN434D-01 WES0072-01-ACM434D-01 WES0074-01-AWH434M-01 WES0078-01-APL434S-01 WES0075-01-APF434P-01 WES0076-01-APL434P-01 压缩包内包含以下文件: 1、PADS Layout 9.4 布局文件导出为PADS布局V2005.0 ASCII格式,可与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一起导入 2、PADS Logic 9.4 原理图文件导出为PADS逻辑V2005.0 ASCII格式,可与其他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一起导入 3、PADS Layout 9.4 布局文件 4、PADS Logic 9.4 原理图文件 5、布局PDF文件 6、原理图PDF文件 7、包含物料清单、组件坐标和制造说明的微软Excel文件 8、用于印刷电路板制造的gerber文件的压缩存档 还有许多SI4463的其他不同频率,不同设计方案,不同结构方案的图纸请查看我的其他资源
2025-11-24 13:53:25 1.37MB PCB天线 MSC-AMS434
1
随着电子产品向高密度、高灵敏度和高速化发展,电磁兼容和电磁干扰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此,如何做好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本文将介绍有利于提高PCB的EMC特性的各种方法与技巧,希望能帮助大家设计出具有良好EMC性能的PCB电路板。 在电子设计领域,PCB(印制电路板)的电磁兼容性(EMC)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随着电子产品向高密度、高速度和高灵敏度发展,电磁干扰(EMI)问题日益突出。电磁兼容性(EMC)是指设备在特定电磁环境下,既能正常工作又不会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需要理解和掌握一系列设计方法和技巧。 电磁干扰(EMI)通常由干扰源、传播路径和接收者三要素构成。在PCB设计中,减小EMI可以通过控制这三个方面来实现。例如,合理布局元器件,避免敏感信号线与噪声源相邻,优化电源和地线的布设,都是降低EMI的有效手段。 印制电路板的布线技术在确保EMC中扮演关键角色。布线的阻抗、电容和电感特性需要精心设计。阻抗直接影响信号传输的质量,电容和电感则可能引起耦合和噪声。设计师应增大走线间距以减少电容耦合,平行布设电源线和地线以优化电容,将高频敏感信号线远离噪声源,并加宽电源线和地线以降低它们的阻抗。 分割技术是另一种重要的策略,通过物理分割将不同类型的电路隔离开,减少耦合,特别是电源线和地线之间的耦合。例如,可以使用非金属沟槽隔离地线面,不同电路的电源和地线应用不同值的电感和电容进行滤波,以适应不同电路的需求。 局部电源和IC间的去耦是减小噪声传播的有效方法。大容量旁路电容用于电源入口,提供瞬时功率需求,并滤除低频脉动。每个IC附近都应设置去耦电容,靠近引脚布置以滤除开关噪声。 接地技术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单层PCB中,接地线的设计要求形成低阻抗的接地回路,以减少信号返回路径的电势差。而在多层PCB中,采用大面积的接地平面可以显著降低接地阻抗,同时使用接地层间的分割以进一步减少耦合。 提高PCB电磁兼容性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布线策略、信号分割、去耦和接地等多个方面。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方法,才能设计出高性能且具有良好EMC性能的PCB电路板,以满足现代电子设备的严格要求。
2025-11-24 11:30:17 93KB 电磁兼容性 设计方法 硬件设计
1
高速PCB(印刷电路板)设计中,可控性与电磁兼容性是确保电子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PCB设计涉及布线、布局以及高速电路设计等多个方面,每个环节都对最终产品的性能有着直接影响。 PCB布线是整个产品设计的核心步骤。布线的设计过程复杂、技巧细密、工作量巨大。布线的类型主要分为单面布线、双面布线和多层布线。在布线方式上,有自动布线和交互式布线两种选择。交互式布线适用于要求严格的线路,能够预先对这些线路进行布线,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输入端与输出端边线相邻平行,以减少反射干扰。为了降低干扰,有时还需要加入地线隔离,相邻层布线需要垂直交叉,以防止寄生耦合。 自动布线的成功率依赖于良好的布局和预设的布线规则,如走线的弯曲次数、导通孔数目、步进数目等。在自动布线之前,可以先进行探索式布线,快速连通短线,随后采用迷宫式布线进行全局优化。随着高密度PCB设计的需求增加,传统贯通孔因占用太多布线通道而逐渐不适应,因此出现了盲孔和埋孔技术,它们能够在不占用额外布线通道的同时实现导通孔的作用。 电源和地线的处理同样对PCB板的性能至关重要。电源线和地线若设计不当,会引入额外的噪声干扰,影响产品的最终性能。为了降低干扰,可以在电源和地线间加上去耦电容,加宽电源和地线宽度,并优先考虑地线宽度大于电源线宽度。此外,使用大面积铜层作为地线,以及构建多层板时分别设置电源层和地层,都是有效的策略。 在处理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共存的PCB时,需要特别注意地线上的噪音干扰问题。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通常在PCB板内部分开处理,仅在板与外界连接的接口处(如插头等)进行连接。在布局时,应确保高频信号线远离敏感的模拟电路器件,而数字地和模拟地在内部是分开的,只在一个连接点上短接。 对于信号线在电(地)层的布线处理,可以考虑在电(地)层上进行布线,优先使用电源层。对于大面积导体中的连接腿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电气性能和焊接装配工艺,使用十字花焊盘(热隔离或热焊盘)能够减少焊接时散热导致的虚焊点。 布线中网络系统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网格系统的设置需要在保证足够的通路和优化步进大小的同时,避免过密或过疏导致的问题。标准元器件的两腿距离基础定为0.1英寸,网格系统也应基于这个尺寸或其整数倍数。 完成布线设计后,设计规则检查(DRC)是必不可少的步骤。DRC可以确保布线设计符合预定的规则,并且这些规则满足印制板生产的要求。这是一个需要专业经验的细致工作,对最终产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作用。 高速PCB的可控性与电磁兼容性设计涵盖了从基本的布线和布局,到对不同类型电路的特别考虑,以及对信号完整性和电源质量的优化。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灵活运用各种设计策略和技术,才能设计出既高效又可靠的高速PCB。
2025-11-24 10:39:39 142KB 高速PCB 电磁兼容 传输线效应
1
对电子产品开发,生产、使用过程中常常提出电磁干扰、屏蔽等概念。电子产品正常运行时其核心是PCB板及其安装在上面的元器件、零部件等之间的一个协调工作过程。要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指标减少电磁干扰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2025-11-24 09:54:49 98KB 硬件设计 PCB设计 硬件设计
1
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不断增加,很多电子线路设计者往往只考虑产品的功能,而没有将功能和电磁兼容性综合考虑,因此产品在完成其功能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功能性骚扰及其它骚扰,无法满足其敏感性的要求。国内专业PCB抄板公司帕特农表示,电子线路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应从几方面考虑,如元器件的选择。
2025-11-24 09:04:04 45KB 电路设计 电磁兼容性 元件选择
1
电磁兼容性(EMC)是电子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尤其在高速PCB(印刷电路板)设计时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电子设备中电路运行速度的提升,电磁干扰(EMI)问题变得愈加突出。PCB设计时,为了确保产品在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同时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不可接受的电磁干扰,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电磁兼容性问题。 考虑的是关键器件的尺寸。器件尺寸越大,可能产生的辐射就越强,从而更容易引起电磁干扰。射频(RF)电流能够产生电磁场,如果这些电磁场通过机壳泄漏出来,就会导致电磁兼容性问题。 是阻抗匹配的问题。为了最小化信号反射和传输损耗,需要源和接收器之间的阻抗匹配。阻抗不匹配可能导致信号失真和传输效率降低,进而影响电磁兼容性。 第三,干扰信号的时间特性也需要关注。电子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可以是连续的,如周期信号,或者是在特定操作周期内出现的,如按键操作、上电干扰、磁盘驱动操作或网络突发传输。了解干扰信号的特性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抑制措施。 第四个因素是干扰信号的强度。干扰信号的强度决定了它对其他设备的潜在干扰程度。源能量级别越高,产生的有害干扰就越大。 第五个考虑点是干扰信号的频率特性。高频信号更容易被设备接收,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减少高频信号的干扰。使用频谱仪可以观察到信号在频谱中的位置,帮助识别干扰源。 在PCB设计时,还应考虑电路组件内的电流流向。电流总是从高电位流向低电位,并且形成闭环回路。最小回路的原则对减少电磁干扰非常关键。针对检测到的干扰电流方向,通过调整PCB走线,可以避免对负载或敏感电路产生影响。 另外,走线的阻抗特性是高速PCB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高频应用中,走线的阻抗包括电阻和感抗,而在100kHz以上的高频操作时,走线可能变成电感。如果设计不当,PCB走线有可能成为一个高效的天线。为避免这一点,PCB走线应避开特定频率的λ/20以下工作。 PCB的尺寸和布局也是电磁兼容性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过大的PCB尺寸会导致走线过长,系统抗干扰能力下降,成本上升;而尺寸过小则可能导致散热和互扰问题。在PCB布局上,设计师需要考虑PCB的整体尺寸,放置特殊元件的位置,如时钟元件应避免周围铺地和位于关键信号线的上下,从而减少干扰。 PCB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性问题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包括器件尺寸、阻抗匹配、干扰信号特性、电流流向以及走线和布局设计。为了达到良好的EMC性能,设计师必须充分理解这些因素,并运用相应的设计规则和方法。这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适的设计工具,进行充分的仿真和测试,并不断调整设计以满足电磁兼容性标准。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可以保证设计的产品能够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稳定地工作。
2025-11-23 23:19:16 58KB 硬件设计 PCB设计 硬件设计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2000W~12V大功率电脑电源的设计和技术细节。该电源采用了先进的PFC(功率因数校正)+LLC(谐振式半桥)谐振转换+同步整流技术,实现了高效的大功率输出和低损耗的能量转换。文中不仅解释了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如PFC电路、LLC电路和同步整流技术的作用,还提供了完整的PCB电路图参数、变压器参数和BOM清单,确保用户可以准确制作和组装电源。此外,还提供了批量出货稳定方案,确保批量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源设计的专业人士、电子工程学生、DIY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学习大功率电脑电源的设计原理和技术细节;② DIY制作大功率电脑电源;③ 批量生产和制造大功率电脑电源。 其他说明:提供的设计方案和资料仅用于学习和参考,在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025-11-18 15:51:36 597KB
1
标题中的“2层LCD12864万年历”是指一个使用了LCD12864显示器设计的万年历设备,它采用两层电路板进行构建,以实现更紧凑和高效的布局。这种万年历能显示日期、时间,并且具有长久的计算能力,覆盖多个世纪,因此被称为“万年历”。 LCD12864是液晶显示屏(LCD)的一种,具有128列和64行的像素点阵,总计8192个像素。这种显示器通常用于各种嵌入式系统,如电子钟、计算器、智能家居设备等,因为它能够提供清晰的文字和图形显示,同时功耗较低。 在描述中提到了“带原理图和PCB”,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包含了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制电路板(PCB)布局。原理图是电气连接的图形表示,用于展示电路元件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帮助理解电路的工作流程。PCB则是将这些元件实际布局到物理板上的设计,包括元件位置、走线路径和信号完整性考虑,确保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 制作LCD12864万年历需要以下关键知识点: 1. **微控制器(MCU)**:通常,万年历会使用一款微控制器,如Arduino或STM32等,来处理时间计算、用户交互以及驱动LCD显示。 2. **时钟芯片**:为了准确计时,设备会配备RTC(Real-Time Clock)芯片,如DS1307或PCF8523,它们可以独立于主MCU保持时间。 3. **LCD12864接口**:理解如何与LCD12864通信是非常重要的,这可能涉及到SPI、I2C或并行接口,具体取决于所用LCD模块的型号。 4. **电源管理**:为了长期运行,万年历可能使用电池供电,因此需要考虑电源管理电路,确保低功耗。 5. **PCB设计原则**:在设计PCB时,需要考虑信号完整性和电磁兼容性(EMC),合理安排元件布局和布线,以避免干扰。 6. **编程和固件开发**:编写控制程序来处理时间计算、更新LCD显示、处理用户输入等任务,这部分通常使用C或C++语言。 7. **硬件调试**:在制作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等工具进行硬件调试,确保所有部分正常工作。 8. **电路原理图阅读**:了解如何解读原理图,找出各个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这对理解整个系统至关重要。 9. **PCB制造和组装**:根据PCB设计文件进行生产,并进行手工焊接或SMT(表面贴装技术)组装。 10. **测试与校准**:完成组装后,需要进行功能测试,确保万年历的精度,并对时钟进行校准。 通过掌握以上知识点,开发者可以成功地构建出一个2层LCD12864万年历,利用提供的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进一步实现自己的DIY项目。
2025-11-14 07:17:30 8.65MB LCD12864
1
6.6KW双向DAB CLLC变换器是一种高效能的电力电子转换设备,它采用CLLC谐振技术结合双有源桥(DAB)结构,实现了高效率的功率双向传输。CLLC谐振变换器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的谐振电路,结合变压器的漏感和互感特性,以达到在宽负载范围内的高效能传输。CLLC结合DAB技术的变换器,可以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实现AC/DC和DC/AC的双向转换,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器、储能系统和电力系统中。 本资料包含了双向DAB CLLC变换器的设计和测试全过程的关键文件。其中包括原理图和PCB设计文件,这是进行硬件设计与调试的基础。原理图展示了变换器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电子元件的布局与连接方式,而PCB文件则详细记录了电路板的物理布局,包括走线、焊盘、元件封装等信息,这有助于深入理解电路板的设计思路和制造要求。 DSP源码部分涉及到变换器的数字信号处理,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在这里用于实现对变换器的精确控制和管理。源码是变换器能够正常运行的核心,它包含了变换器启动、运行、保护、故障处理等多方面的控制算法。开发者可以通过分析源码来了解变换器的控制逻辑和执行流程,为后续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仿真模型则为变换器的设计提供了验证平台。通过使用仿真软件建立变换器的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快速识别设计中的潜在问题。仿真模型的建立基于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和元件参数,它可以帮助设计者优化电路结构,提高设计的成功率和效率。 计算资料是变换器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了变换器工作时所需的电气参数计算、损耗估算、效率分析等。通过精确的计算,设计者可以对变换器的整体性能有一个全面的预估,并据此调整设计参数以达到最优的性能指标。 测试报告则对变换器的最终性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测试报告通常包括变换器的效率、稳定性、温度测试、EMC测试和安全测试等内容。通过测试报告,使用者可以对变换器的实际运行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判断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和应用标准。 6.6KW双向DAB CLLC变换器的相关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参考。从原理图PCB到DSP源码,从仿真模型到计算资料,再到测试报告,每一个环节都对变换器的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这些资料不仅适用于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的工程师进行学习和参考,也是相关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的宝贵资源。
2025-11-13 21:15:34 1.51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