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深入、全面地介绍了LTE的背景、动因和技术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基础、物理层技术设计、网络协议架构以及系统部署和性能分析等方方面面。本书理论基础分析完整深刻,技术描述翔实完备,协议介绍深入浅出,部署和实现则思考缜密。本书重点对LTE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体系作了详细分析和介绍,对于规范的设计和相关技术的对应关系作了深刻描述,对读者理解和研究LTE及其未来技术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读者对象可涵盖移动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网络运营等相关人员。同时也可供高校通信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背景介绍. 1
1.1 UMTS长期演进的背景 1
1.1.1 历史背景 1
1.1.2 移动无线电环境中的LTE技术 1
1.1.3 3GPP的标准化流程 4
1.2 LTE的需求和目标 5
1.2.1 系统性能需求 6
1.2.2 部署成本和互操作性 10
1.3 LTE关键技术 11
1.3.1 多载波技术 11
1.3.2 多天线技术 12
1.3.3 分组交换无线接口 13
1.3.4 用户设备能力 14
1.4 从理论到实践 14
参考文献 15
第1部分 网络架构和协议
第2章 网络架构 17
2.1 引言 17
2.2 总体框架概述 17
2.2.1 核心网 19
.2.2.2 接入网 20
2.2.3 漫游架构 21
2.2.4 与其他网络的互操作 22
2.3 协议架构 22
2.3.1 用户平面 22
2.3.2 控制平面 23
2.4 QoS和EPS承载 23
2.5 E-UTRAN网络接口:S1接口 27
2.5.1 S1协议结构 27
2.5.2 S1接口初始化 28
2.5.3 S1接口的上下文管理 29
2.5.4 S1接口的承载管理 29
2.5.5 通过S1接口的寻呼 29
2.5.6 S1接口上的移动性 29
2.5.7 S1接口上的负荷管理 31
2.6 E-UTRAN的网络接口:X2接口 32
2.6.1 X2接口的协议结构 32
2.6.2 X2接口的初始化 32
2.6.3 X2接口上的移动性 33
2.6.4 X2接口上的负载和干扰管理 35
2.6.5 X2接口上的UE历史信息 36
2.7 小结 36
参考文献 36
第3章 控制平面协议 38
3.1 引言 38
3.2 无线资源控制(RRC)协议 39
3.2.1 简介 39
3.2.2 系统信息 40
3.2.3 LTE内的连接控制 42
3.2.4 连接模式下RAT间的移动性 49
3.2.5 测量 50
3.2.6 其他RRC信令 52
3.3 PLMN和小区选择 53
3.3.1 简介 53
3.3.2 PLMN选择 53
3.3.3 小区选择 53
3.3.4 小区重选 54
3.4 寻呼 57
3.5 小结 58
参考文献 58
第4章 用户平面协议 59
4.1 引言 59
4.2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60
4.2.1 功能和结构 60
4.2.2 报头压缩 61
4.2.3 安全性 62
4.2.4 切换 63
4.2.5 数据包丢弃 65
4.2.6 PDCP PDU格式 66
4.3 无线链路控制(RLC)协议 67
4.3.1 RLC实体 67
4.3.2 RLC PDU格式 73
4.4 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 75
4.4.1 MAC结构 75
4.4.2 MAC功能 78
4.5 小结 83
参考文献 83
第2部分 物理层下行链路
第5章 正交频分多址 84
5.1 引言 84
5.2 OFDM 85
5.2.1 正交复用原理 85
5.2.2 峰均功率比和非线性灵敏度 91
5.2.3 对载波频偏和时变信道的灵敏度 93
5.2.4 定时偏移和循环前缀计算 95
5.3 OFDMA 98
5.3.1 参数计算 98
5.3.2 LTE的物理层参数 99
5.4 小结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6章 下行物理层设计简介 103
6.1 引言 103
6.2 传输资源结构 103
6.3 信号结构 105
6.4 下行链路操作简介 106
参考文献 107
第7章 同步和小区搜索 108
7.1 引言 108
7.2 LTE同步序列和小区搜索 108
7.2.1 Zadoff-Chu序列 111
7.2.2 主同步信号(PSS)序列 112
7.2.3 辅同步信号(SSS)序列 115
7.2.4 小区搜索性能 117
7.3 相干与非相干检测 119
7.3.1 相干检测 11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