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_——_课程实验代码+期末复习资料+期末实验大作业测试报告_software-quality-testing试报告_software-quality-testing.zip
2024-12-13 14:53:19 54.76MB
1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and Testing)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科学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识别和修复软件缺陷,并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是否满足需求。课程内容包括测试的基本概念、测试过程、测试技术和工具、质量保证方法等。下面是该课程相关的资源描述,包括课程实验代码、期末复习资料和期末实验大作业测试报告。 ### 课程实验代码 课程实验代码涵盖了多个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软件测试和质量保证的理论知识。这些实验通常包括: 1. **单元测试(Unit Testing)**:编写测试用例,使用JUnit或类似框架对软件的各个单元进行测试。 2. **集成测试(Integration Testing)**:测试多个单元的组合,确保它们协同工作。 3. **系统测试(System Testing)**:对整个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符合指定的需求。 4. **回归测试(Regression Testing)**:在软件更改后进行测试,以确保新代码没有引入新的缺陷。 每个实验代码包含详细的注释和说明,帮助
2024-12-13 14:38:15 96.71MB 课程资源
1
《浙江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PPT》是一份深入解析数字系统设计的重要学习资源,主要针对浙江大学的数电课程。这份PPT以其详尽的内容和实际应用的实例,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材料,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还是自我复习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数字系统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涵盖了数字逻辑、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等核心概念。PPT中的讲解详细阐述了二进制数制、布尔代数、逻辑门(如与门、或门、非门)、半加器、全加器等基本理论,这些都是理解数字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 PPT深入探讨了更复杂的数字组件,如触发器、寄存器、计数器以及各种类型的移位寄存器,这些都是构建复杂数字系统的基础模块。同时,通过大量的例题,学生可以熟悉这些组件的工作机制,并学会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此外,PPT还涉及了数字系统的高级主题,如可编程逻辑器件(如FPGA)和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和Verilog)。这些现代工具和技术是数字系统设计中的关键,学生需要掌握它们才能实现自定义的数字逻辑功能。 对于难度偏难的例题,PPT旨在挑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技巧。这些题目通常涵盖了一些复杂的逻辑设计问题,需要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作为复习资料,这份PPT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通过反复练习和理解,加深对数字系统设计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无论是为考试做准备,还是为了提升个人技能,这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 《浙江大学数字系统设计课程教学PPT》是一份内容丰富、深度适宜的教学材料,不仅包含了数字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也涵盖了该领域的高级概念和技术,是学习和复习数字系统设计的理想选择。
2024-12-03 09:34:01 11.02MB ppt 复习资料
1
人民兵工第一校软件学院大三Linux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根据老师讲课内容以及笔记整理而成,共有十章。 第一章、初识Linux 第二章、基本命令与开发工具 第三章、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用户管理 第五章、文件管理命令大全 第六章、权限管理 第七章、防火墙 第八章、Shell编程 第九章、Linux进程管理 第十章、文件系统与操作 考试题型为 选择题 + 填空题 + 操作题 + Shell 编程题。 其中shell 编程考了三道,第一道是批量创建30个用户并且添加到用户组中,第二道是输入十个数输出最大的数,第三道是第八章shell编程中的一个例题。 需要注意的是,考试考的都不难,都是老师上课讲过的知识点,填空题和操作题需要你把平时的实验中Linux的命令掌握才可以拿下(最好是实验中每一次都是自己亲手敲过)。最为保险的就是老老实实看一遍老师上传在U+或者各平台的教学视频。 Linux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是针对人民兵工第一校软件学院大三学生的复习材料,涵盖了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这份资料共分为十章,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Linux系统。 第一章,初识Linux,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大型机到个人电脑,再到现代的云计算,讲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等硬件组件。接着,讨论了操作系统的重要性,解释了为何我们需要操作系统来管理和协调计算机资源。进一步,资料深入探讨了Linux操作系统产生的背景,即为何需要Linux,以及Linux的历史起源和其名称的含义。 Linux的特点是这份资料的重点之一,包括开源、免费、稳定、跨平台等特性,这些特点使得Linux在服务器、嵌入式设备和开发环境中广泛应用。资料还列出了Linux的不同分支,如Ubuntu、Red Hat、Debian等,这些都是基于Linux内核的发行版,由不同的厂商或社区维护和发展。 安装Linux系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资料中涵盖了多种安装方式,包括物理机安装和虚拟机安装。虚拟机的概念被引入,因为它允许用户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如使用VMware Workstation Pro进行安装。虚拟机的安装步骤也被简要说明,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提供了指导。 接下来的章节,从第二章到第十章,逐步深入到Linux的实际操作和管理: 第二章,基本命令与开发工具,包括了如ls、cd、mkdir、rm等常用命令的使用,以及像gcc、gdb这样的开发工具。 第三章,编辑器的使用,如vi/vim和nano,是编写和修改文件的必备工具。 第四章,用户管理,讲解了如何创建、删除用户,以及用户组的概念和管理。 第五章,文件管理命令大全,涵盖了文件的查找、复制、移动、重命名等操作。 第六章,权限管理,介绍chmod、chown等命令,理解文件和目录的权限设置。 第七章,防火墙,讲解iptables规则的设定,保护系统安全。 第八章,Shell编程,学习编写bash脚本,实现自动化任务。 第九章,Linux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查看、控制和调度。 第十章,文件系统与操作,了解ext4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管理命令。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操作题和Shell编程题。Shell编程题中,涉及到批量创建用户、找出最大数以及第八章的例题。为了应对考试,学生不仅需要理解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际操作熟悉Linux命令,特别是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观看教学视频也是重要的复习手段,因为考试内容主要来源于课堂讲解。 这份复习资料全面覆盖了Linux操作系统的各个方面,适合对Linux有系统性学习的学生进行期末备考。通过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技巧,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Linux打下坚实基础。
2024-10-19 21:26:44 19.47MB linux
1
Petri网,全称为Carlo Emilio Petri网,是一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并发系统的行为。它是图论、代数和概率论的结合体,特别适用于建模和分析分布式计算系统、作业流程、资源分配等问题。这个“Petri网复习资料超全必考”的压缩包文件显然包含了对这个重要概念的全面复习材料,旨在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并掌握Petri网的核心知识,以期在相关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1. **Petri网基础概念**: - **定义**:Petri网是由两种类型的节点(地方和转换)和连接它们的弧线组成的图形结构。 - **地方(Place)**:代表系统的状态或条件,通常用圆圈表示,内部填充有令牌表示状态的数量。 - **转换(Transition)**:表示系统发生的事件或动作,用矩形表示,触发转换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输入地方有足够的令牌。 - **弧线(Arc)**:连接地方和转换,表示令牌的流动。 2. **Petri网的主要类型**: - **简单Petri网(SPN)**:最基本的Petri网形式,无附加约束。 - **加权Petri网(WPN)**:弧线上有数字权重,表示令牌数量的影响。 - **马尔科夫过程(Markov Process)**:引入概率,描述随机行为。 - **结构化Petri网(Structured Petri Nets, SPNs)**:包括顺序网、选择网、并行网等,提供更复杂的结构化建模能力。 3. **Petri网的关键性质**: - **可达性(Reachability)**:系统能从一个状态到达另一个状态的能力。 - **覆盖(Covering)**:所有可能的状态是否都能被观察到。 - **安全性(Safety)**:每个地方的最大令牌数量是有限的。 - **活性(Liveness)**:系统能够继续进行动作,不会陷入死锁。 4. **Petri网的应用**: - **并发系统建模**:如多线程编程、分布式计算、并发任务调度等。 - **业务流程管理**:设计和优化工作流程,识别瓶颈和改进点。 - **软件工程**: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测试用例设计。 - **生物系统建模**:蛋白质交互网络、基因调控网络等。 5. **Petri网分析技术**: - **可达集(Reachability Graph)**:确定所有可达状态。 - **不变量(Invariants)**:检查系统是否满足特定条件。 - **死锁与饥饿检测**:确保系统无死锁和资源饥饿问题。 - **公平性假设**:分析系统在所有进程公平执行时的行为。 6. **学习与复习策略**: - **理论基础**:牢固掌握Petri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理解Petri网的建模和分析过程。 - **算法理解**:理解并能应用可达性分析、不变量检测等算法。 - **练习与模拟**:做大量习题,模拟真实场景,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压缩包中的资料应包含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和应用Petri网将大有裨益。深入学习后,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工具。
2024-09-05 22:17:34 5.31MB Petri网复习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科学与编程竞赛(CSP)的理论知识复习资料涵盖了计算机的基础概念,从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分别对应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使用时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它的出现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础。冯·诺依曼理论是计算机设计的核心,它定义了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并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中国的计算机发展始于1956年,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如1983年的银河巨型计算机。微机的发展伴随着Intel公司的微处理器技术进步,从80286到Pentium 4,主频不断提升,运算能力显著增强。 计算机的特点包括高速运算、高精度、记忆能力、逻辑判断以及自动控制。这些特性使其在科学计算、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和辅助设计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CPU是计算机的核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性能主要由主频和字长决定。存储器分为内部存储器(如RAM和ROM)和外部存储器(如硬盘、软盘和光盘),它们在速度和容量上有显著差异。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用于将数据和指令输入到计算机,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和音箱则负责呈现结果。 软件方面,计算机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应用软件等。操作系统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和系统服务;编程语言用于编写程序,实现特定功能;应用软件则是为满足特定需求而开发的软件,如文字处理、图像编辑和游戏等。 CSP初赛理论复习资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帮助参赛者建立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以应对竞赛中的理论问题和编程挑战。
2024-07-26 08:05:13 503KB
1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课程,主要研究如何有效地解决问题,并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这些解决方案。山东科技大学的这门复习资料涵盖了算法的基本概念、设计策略、分析方法以及一些经典算法实例。 我们需要理解算法的定义。算法是一系列明确的指令,用于解决特定问题或执行特定任务。在计算机科学中,算法通常被描述为一种步骤式的逻辑过程,这些步骤可以由计算机执行。 接着,我们来看算法设计。设计算法涉及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控制流程,以确保算法的有效性和效率。常见的设计策略包括分治法(Divide and Conquer)、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贪心算法(Greedy Algorithm)和回溯法(Backtracking)。例如,分治法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来解决,如快速排序和归并排序;动态规划则通过存储子问题的解来避免重复计算,如斐波那契数列;贪心算法每次做出局部最优选择,如霍夫曼编码;回溯法则是在尝试所有可能的路径中找到解,如八皇后问题。 接下来是算法分析,这是评估算法性能的关键。通常我们会用时间复杂度(Time Complexity)和空间复杂度(Space Complexity)来衡量。时间复杂度表示算法运行所需的时间与输入规模的关系,比如线性时间复杂度O(n)、对数时间复杂度O(log n)和平方时间复杂度O(n^2)等。空间复杂度则反映算法执行过程中所需存储空间的增长速率。例如,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而哈希表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为O(1)(平均情况下)。 此外,还有许多经典的算法值得深入学习,如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Dijkstra和Floyd-Warshall,字符串匹配的KMP算法,排序算法中的快速排序、归并排序和堆排序,以及搜索和求解问题的深度优先搜索(DFS)和广度优先搜索(BFS)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考虑算法的稳定性、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例如,稳定的排序算法会保持相等元素的相对顺序,而可读性良好的代码则有助于团队协作和代码维护。 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学习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通过编写和调试代码,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算法的运作原理,并学会在不同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算法。 山东科技大学的算法设计与分析复习资料涵盖了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分析方法以及一系列经典算法实例,对于提升学生的算法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为未来在IT领域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2024-07-10 21:29:23 3.16MB
1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本复习资料集合了SDUST(山东科技大学)的教学资源,涵盖了多项学习材料,包括试题、复习要点、课后答案以及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1. **基本概念**: -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 CPU: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 寄存器:高速存储单元,用于临时存放数据和指令。 - 内存:分为RAM(随机访问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前者用于程序运行时的数据存储,后者存储固定信息如BIOS。 2. **数据表示与运算**: -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转换。 - 补码表示法:用于表示有符号整数,避免溢出问题。 - 浮点数表示:包括阶码和尾数,用于表示大范围和高精度的数值。 - 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加减乘除和逻辑运算。 3. **指令系统**: - 指令格式: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控制计算机执行特定操作。 - 指令集架构(ISA):定义了计算机能理解和执行的指令集合。 - RISC(精简指令集)与CISC(复杂指令集)的区别和优缺点。 4. **存储系统**: - 层次结构:CPU寄存器、高速缓存(Cache)、主存、硬盘等构成的多级存储体系。 - Cache的工作机制:包括替换策略(如LRU、LFU)和地址映射(如直接映射、组关联映射)。 5. **寻址方式**: - 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基址寻址和变址寻址等。 - 地址重定位:在不同的内存区域运行同一程序。 6. **输入/输出(I/O)系统**: - I/O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 I/O方式:程序控制、中断、DMA(直接内存访问)和通道。 7. **计算机总线**: -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它们协同传输信息。 - 总线仲裁:解决多个设备同时请求总线使用权的问题。 8. **处理器设计**: - 微程序控制与硬连线控制的区别。 -流水线技术:提高处理器执行指令的速度。 - RISC和CISC处理器的设计理念和实现。 9. **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 - 汇编语言:与机器语言相对应,每条指令对应一个机器码。 - 高级语言:如C、C++、Java等,提供更接近人类思维的编程方式。 10. **复习要点与试题解析**: - 学习资料中的试题和答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考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 课件和复习要点总结了关键知识点,是复习的核心参考资料。 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组成原理有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系统级课程和实际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07-09 16:44:14 50.34MB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资料 本资源摘要信息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性能指标等重要知识点。 一、考试题型及考核式 计算机网络的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占比分别为20%、20%、60%,考试方式为闭卷。 二、考点 1. 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交换技术主要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和信元交换四种。其中,电路交换需要经过“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报文交换中心将报文分组并加上首部后传输;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报文分组并加上首部后传输;信元交换是指在交换中心将报文分组并加上首部后传输。 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功能是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包括连通性和共享含义,即将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系统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协议的控制之下,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为目的的系统。 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 * 从网络结点分布来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和个人区域网(PAN)等。 * 按交换式可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和混合交换网等。 * 按网络拓扑构造可分为星型网络、树型网络、总线型网络、环型网络和分布式网络等。 * 按网络使用围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等。 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 * 速率(bit rate):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单位是b/s、kb/s、Mb/s、Gb/s等。 * 带宽(bandwidth):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Hz。 * 时延(latency):指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组成部分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等。 * 吞吐量(throughput):指在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的数据量,单位是b/s、kb/s、Mb/s、Gb/s等。 * 利用率(utilization):信道利用率,指信道中实际使用的带宽与总带宽的比值。 本资源摘要信息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性能指标等重要知识点,为学习和复习计算机网络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2024-07-04 09:24:38 800KB
1
【哈工大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期末考试绝佳复习资料】 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机械工程相结合的重要领域,它涉及到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从原材料处理到最终产品的形成。本资料详细介绍了制造系统的概念及其自动化技术的相关知识。 1. 制造与机械制造的概念: 制造是一个广义的过程,指的是将原材料转化为产品的活动。机械制造则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具体分支,专注于通过加工材料或毛坯形成零件、部件或完整产品的过程。机械、设备和仪器是制造过程中涉及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技术系统,分别承担能量、物料和信息的传递与转换。 1.1.4 制造系统自动化: 自动化制造系统的核心在于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和精度。计算机数字控制(CNC)是基础,它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对数控设备的控制。分布式数字控制(DNC)进一步扩展了这一概念,允许多台设备由一台计算机统一管理。柔性制造系统(FMS)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则将自动化提升至更高层次,前者能适应多样化的加工任务,后者实现了企业内部各环节的全面集成和信息流的高效管理。 第二章探讨了机械制造自动化系统建立的步骤,包括系统的生命周期,即从规划到退役的四个阶段:建立期、实现期、运行期和终止期。此外,还讲解了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包括串联模型、并联模型以及n中取r模型。例如,串联模型中所有单元的故障会导致系统故障,而并联模型则只有所有单元同时故障时,系统才会出问题。n中取r模型则要求至少有r个单元正常工作以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第三章内容可能涵盖了控制系统的基础构成,这通常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机构等组件,这些组件共同确保系统能够根据预设规则进行操作。此外,还可能详细讨论了液压与气动执行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这是实现机械设备运动控制的关键部分。 第四章可能涉及实际设计问题,如输料槽的设计。滚动式输料槽的设计要考虑宽度、侧壁高度和倾斜角度,以确保材料能够平稳有效地输送。对于给定的圆柱形工件,需要选用合适的输料槽材料,并计算出相应的设计参数,以满足安全运输的要求。 综上所述,这份哈工大的复习资料涵盖了制造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多个关键知识点,从基本概念到系统设计和分析,为学生提供了全面的学习资源,以应对期末考试。学习者应深入理解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原理,掌握不同类型的自动化系统及其工作模式,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2024-06-28 13:56:22 841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