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108盐井位于陕北盐盆地的沉降中心,定向钻进过程中需穿过上部复杂地层段和下部石膏层段,再加上甲方要求高(造斜率控制在0.3°/m左右),给设计和施工都带来较大困难。针对上述问题,选择中曲率半径的剖面类型,将本井设计成直井、造斜和水平三段,并对各段的工艺要求、钻具组合、钻进参数和泥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同时对加重钻杆的使用及效果进行重点介绍。钻井实践表明,该井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井身质量的控制要求。该井的钻井工艺方法对于开采陕北奥陶系岩盐是可靠的,可广泛应用于该地区的盐井设计和施工中去。
2024-01-12 08:07:43 374KB 水平定向井 钻井工艺
1
采动地裂缝作为黄河流域中游煤矿区重要的采动损害类型,影响土壤特性的规律和机理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探究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本试验以陕北煤矿区宽度为20~40 cm的采动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采集裂缝周围(水平距离60 cm以内、垂直深度60 cm以浅)土壤样品,分别采用绝对定量PCR方法和酶标仪法测定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数量和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的活性,剖析土壤微生物和酶的空间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主要理化特性指标,解译采动地裂缝在小空间尺度上对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 采动地裂缝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负效应主要表现为水平差异特征,且随着水平距离的增加而明显减弱,当水平距离分别超过75,79,91,72,82,89,96 cm时,采动地裂缝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的负影响基本消失,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水平距离1 m以内,可作为陕北煤炭开采损害区土壤微生物精准修复的靶向区域;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水平距离1 m以内,可作为陕北煤炭开采损害区土壤微生物精准修复的靶向区域;② 采动地裂缝周围土
1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调查了陕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油松人工种群的结实特性、种子生活力、幼苗更新和生长状况等基本特征,分析影响油松人工种群生殖及更新的因素,确定了油松人工种群的天然更新边界。结果表明八个地区的油松都具有结实能力。对不同地区种子生活力和发芽率测定表明地区间差异不显著。由北向南,随年降水量的增加,油松球果长、宽、单果种子数、种子长、宽、千粒重逐渐增加。有活力种子的数量可以满足天然更新的需要。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不能萌芽成苗,中南部地区种子落地后能萌芽成苗,但只有南部地区幼苗幼树生长良好
2021-05-31 19:03:47 368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陕北荒漠化程度提取实例操作.pdf
2021-04-02 16:06:31 2.54MB PIE-Engine
1
赵人俊于1984年编写的水文学教材,介绍了国内两个经典的水文模型,新安江模型和陕北模型,这两个都是概念性模型,共184页。包括:引言、产汇流基本概念、蓄满产流模型、超渗产流模型、蒸散法计算模型、马斯京根法、新安江模型、流域模型的检验和比较、结束语等9个章节。
2019-12-21 18:54:52 2.51MB 水文模型 新安江 陕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