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1291-2011 ISO 10218: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标准是指导工业机器人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及维护的重要法规,旨在确保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性,减少潜在的风险,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该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GB 11291.1-2011《ISO 10218-1:工业环境用机器人 安全要求 第1部分:机器人》和GB 11291.2-2013《ISO 10218-2:2011机器人与机器人装备工业机器人的安全要求 第2部分:机器人系统与集成》。 第一部分主要关注机器人本身的安全性,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风险评估**:在设计阶段,必须对机器人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热危险等,以及在异常情况下的行为。 2. **防护装置**: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应设置合适的物理防护装置,如围栏、安全门和紧急停止按钮,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工作区域。 3. **安全功能**:机器人应具备必要的安全功能,如速度限制、力矩限制,以及在检测到异常时自动停止或减速的能力。 4. **标识与警告**:机器人和相关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和警告信息,指示操作注意事项和潜在危险。 5. **操作员培训**:操作员需接受专门的培训,了解机器人的操作方式、安全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第二部分则侧重于机器人系统的整体安全,涉及以下内容: 1. **系统集成**:强调了机器人与外围设备(如输送带、工具更换器等)的集成安全,确保整个工作流程的安全性。 2. **编程与调试**:规定了安全的编程和调试方法,避免在编程和调试过程中发生意外。 3. **安全接口**:机器人与控制系统之间的通信应具有安全接口,防止因通信错误导致的安全问题。 4. **工作空间规划**:合理规划机器人的工作空间,避免与人的活动区域重叠,确保人机共融的安全。 5. **维护与服务**:提供安全的维护和检修程序,包括必要的锁定和隔离措施,以防止在设备维护期间发生事故。 6. **性能验证**:要求定期进行性能验证,确认机器人及其系统的安全功能保持有效。 通过这两个部分,GB 11291-2011 ISO 10218标准为工业机器人及其装备的安全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生产安全。
2025-04-09 15:45:43 8.89MB 机器人 安全要求
1
GJBz 20162-1993 军用无线电测向装备通用技术条件(GJB 4637-1993)
2024-09-20 09:57:43 9.96MB
1
【航空机载系统行业概述】 航空机载系统是飞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电气、液压、燃油、环境控制等子系统,负责飞机的运行控制、安全保障和性能优化。在航空装备行业中,机载系统的研发和制造是军民融合的关键环节。机电系统制造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起到子系统承包商的角色,上游对接零部件供应商,下游服务于飞机制造总承包商或总装公司。机电系统约占飞机总成本的15%,对飞机性能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现状】 1. 军用市场:受益于国防支出的增长和军机装备更新加速,我国军用航空机电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十年,军用飞机市场将达到2000亿美元,其中机电系统年均市场空间约为30亿美元。由于军用机电系统市场受政府国防预算直接影响,因此市场增长与国家军事战略紧密相关。 2. 民用市场:全球航空客运需求持续增长,预计未来二十年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4%左右,带来超过400亿美元的民机机电系统年均市场空间。在国内,政策扶持如《中国制造2025》将航空机电系统列为发展重点,C919等国产大飞机的推出有望推动机电系统打破国际垄断,未来二十年国内民机市场超过万亿美元,机电系统年均市场空间超过80亿美元。 【挑战与机遇】 1. 适航性壁垒: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要求高,导致进入门槛显著。我国在机载设备的适航认证方面相对滞后,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适航标准的建立。 2. 维修市场:军用机电维修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而民用机电维修市场也有较大发展潜力,但竞争较为激烈。 【竞争格局】 1. 国际上,美国公司在商用机载市场占据主导,霍尼韦尔、联合技术等公司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民用航空市场。 2. 国内市场,中航机载系统公司在军用航空机电市场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民用和维修市场仍有待开发,为民用业务和利润率提升提供空间。 【未来趋势】 1. 技术发展:机电系统将朝着综合化、多电化、智能化和能量优化的方向演进,以满足现代飞机隐形、高速、机动和信息优势的需求。 2. 政策支持:政府的推动将助力国内企业打开民航市场,促进国产化进程,降低对外依赖。 总体来看,航空机载系统行业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军用市场的增长与民用市场的潜力为相关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面对适航壁垒和技术挑战,国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积累,以抓住市场机遇,增强竞争力。同时,积极开拓维修市场,提升整体业务结构和盈利能力。
2024-09-09 23:14:05 2.13MB
1
### MES系统与智能制造 #### 公司概况与MES系统背景 - **公司定位与使命**:作为一家专注于MES系统的开发和服务提供商,该公司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先进的电子装备项目的制造智能工厂解决方案。 - **核心业务**:提供从咨询、设计、开发到实施的全方位MES系统解决方案,助力客户提升制造智能化水平。 #### 智能制造与工业发展趋势 - **智能制造**:指的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 **工业4.0与智能制造**: - **定义**:工业4.0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它强调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构建起高度灵活、个性化的生产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 **发展历程**: - **工业1.0**:蒸汽动力驱动的机械化生产。 - **工业2.0**:基于劳动分工的电力驱动大规模生产。 - **工业3.0**:以计算机和自动化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 - **工业4.0**:以信息物理系统(CPS)为基础的智能化生产。 #### 工业4.0的关键要素 - **智能生产**: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交互、3D技术应用等方面,旨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智能物流**: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优化物流资源分配,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 - **智能工厂**: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和过程,以及分布式生产设施的网络化实现。 #### 工业4.0的应用场景 -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将物理设备与数字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优化。 - **减少能耗**:通过网络唤醒模式等技术手段,在生产线非工作状态下降低设备能耗。 - **高度灵活的生产**: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以低成本满足客户的定制需求。 - **动态生产线**:允许不同车型或产品的零部件在同一生产线上混合生产,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 **远程维护服务**:生产系统能够自动连接至云平台寻求技术支持,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和维修。 #### MES系统在智能制造中的作用 - **制造运行管理系统(MOM)**:作为MES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MOM能够帮助供应商获取实时的生产信息,实现精准的物料供应和生产调度。 -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通过集成的产品数据管理和版本控制,实现从设计到生产的无缝对接。 - **质量管理系统(QMS)**: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实现全面的质量跟踪和改进。 #### 总结 通过深入理解工业4.0的概念和发展趋势,结合MES系统的具体应用案例和技术特点,我们可以看到,智能制造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于企业而言,构建智能化的生产体系不仅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因此,积极拥抱智能制造,利用MES系统等先进技术,将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24-09-03 09:16:34 25.42MB
1
16.1.安必兴-装备制造业质量管理解决方案(共95页).zip
2024-08-03 14:36:48 3.15MB MES 解决方案 智能制造
1
"航空装备行业军民融合产业链深度之四:航空机载系统" 本报告对航空机载系统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了行业概况、市场形势、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下面是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行业概况 航空机载系统是飞机制造产业链中的子系统承包商,其上游是零部件供应商,其下游客户为飞机制造总承包商或飞机总装公司。机电系统约占总成本的15%。国内机电系统产业特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市场集中度高;二是典型的军民融合行业;三是生产产能受机械制造性能限制。 二、市场形势 国内军用市场发展增速加快,民用市场潜力巨大。军用航空机电系统市场受益于国防支出预算与军机装备建设提速,国内军用航空机电市场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军用飞机市场空间为2000亿美元,机电系统年均市场空间约为30亿美元。民用航空客运需求稳定增加,预计未来二十年客运量年复合增长率4%左右,未来二十年全球民机机电系统年均市场空间超过400亿美元。 三、竞争格局 国际竞争格局:民用市场美国公司占据主要地位,军用市场各国龙头公司相对垄断。全球航空机电设备制造商约有1300家,其中,民用主要生产厂商包括美国的霍尼韦尔、联合技术、派克汉尼汾、伊顿以及德国的利勃海尔5家公司。 国内竞争格局:中航机载系统公司在军工市场处于相对垄断地位。中航机载系统公司在国内军用航空机电市场占据超过95%市场,公司航空机电业务覆盖十三大系统。 四、未来发展趋势 机电系统将向综合化、多电化、智能化和能量优化方向发展。我国第五代战斗机要满足隐形要求并具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超机动能力和超级信息优势,商用客机现代化进程也逐步加快,这些都对机电系统的重量、体积和可靠性以及在二次能源的产生、传输和利用上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航空机电系统独立、分散的格局已难以适应,不断推进机电系统向综合化、智能化、多电化和能量优化方向发展,形成对全机能量的全面综合管理和技术支撑。 本报告对航空机载系统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分析,涵盖了行业概况、市场形势、竞争格局、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为相关行业的投资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2024-07-08 15:14:15 2.13MB 国防军工
1
基于Multi-Agent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方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多Agent方法应用于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评估中,旨在提高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 首先,本文阐述了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及体系效能评估的概念,并分析了装备体系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技术。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的装备体系效能评估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将多Agent方法引入到电子信息装备体系评估中。 多Agent方法是一种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评估方法,它可以模拟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复杂行为和交互过程,从而评估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模拟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多种作战场景,评估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同时也可以评估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子系统的效能。 在本文中,还介绍了多Agent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和基本结构,并构建了电子信息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度量指标,设计了电子信息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仿真框架,并基于AnyLogic平台进行了仿真验证。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基于Agent的评估方法在电子信息对抗系统和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基于Agent的评估方法既适用于电子信息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评估,也适用于电子信息装备体系及其子系统的效能评估。 本文提出的基于Multi-Agent方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可以提高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为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知识点: 1. 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概念和分类 2. 装备体系评估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3. 多Agent方法的概念、优缺点和基本结构 4. 基于Multi-Agent方法的电子信息装备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方法 5. 电子信息对抗系统的作战效能度量指标和仿真框架 6. AnyLogic平台在仿真验证中的应用 7. 基于Agent的评估方法在电子信息对抗系统和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的应用前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金属切削原理和刀具、机械加工方法及设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工艺装备等,因而也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基础理论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因此,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应运而生,也成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
2024-06-12 13:46:59 379KB cad
1
GJB150-2009 军用装备实验室环境试验方法,共28部分,包含通用要求、低气压要求、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温度冲击试验、太阳辐射试验、淋雨试验、湿热试验、霉菌试验、盐雾试验、砂尘试验、爆炸性大气试验、浸水试验、加速度试验、振动试验、噪声试验、冲击试验、炮击振动试验、风压试验、积冰及冻雨试验、倾斜和摇摆试验、温湿度及振动高度试验、流体污染试验、爆炸分离冲击试验、酸性大气试验、弹道冲击试验等
2024-04-25 08:44:52 26.22MB
1
ANSYS在机械与化工装备中的应用 有限元分析。
2024-03-13 19:04:58 37.52MB ANSY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