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系统研究领域,线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一直是核心课题之一。线性系统的状态观测器是该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能够估计或重构系统的内部状态,这对于系统监控、故障诊断、状态反馈控制等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当系统受到未知输入干扰时,设计能够观测到这些未知输入的观测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讨论的“未知输入观测器”(Unknown Input Observer, UIO)就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计的。 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理论最初在1960年代被提出,它的主要思想是利用系统的已知输出来估计系统的未知输入。这一理论在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面对动态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时,它能够帮助我们抑制或重构这些未知输入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故障检测与隔离、基于观测器的控制策略等众多领域。 然而,传统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往往需要满足所谓的“观测器匹配条件”(Observer Matching Condition, OMC)。这一条件要求未知输入与系统的动态特性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在实际应用中,许多线性系统的未知输入并不满足这一匹配条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辅助输出构造方法。这种方法不依赖于未知输入的相对阶,因此突破了传统观测器设计中的限制。 在提出辅助输出构造方法之后,作者将原始系统转化为一个增维的线性描述系统,这个新系统不包含未知输入项。针对这种系统转化,文章详细讨论了一系列等价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是为了确保系统转化后能够通过观测器设计来估计原系统状态与未知输入。 具体来说,本文采用的Luenberger观测器设计方法,目的是为了同时估计原系统的状态和未知输入。Luenberger观测器是一种经典的观测器设计方法,它通过引入一个辅助动态来对系统状态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使用了高阶滑模微分器来估计辅助输出中的未知信号。滑模微分器是一种能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系统内部状态的微分器,其高阶特性使得它在处理系统噪声和未建模动态方面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为了验证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文章采用了一个单连杆柔性机械手模型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证明了这一方法在未知输入不满足匹配条件时,依然能够有效地估计系统状态和未知输入。 本文的关键技术点包括: 1. 不满足观测器匹配条件时的未知输入观测器设计方法。 2. 提出与未知输入相对阶无关的辅助输出构造方法。 3. 将原系统转化为不含未知输入的增维线性描述系统。 4. 使用Luenberger观测器进行状态和未知输入的估计。 5. 利用高阶滑模微分器估计辅助输出中的未知信号。 6. 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面对不满足传统观测器匹配条件的线性系统时,如何设计和应用未知输入观测器来应对实际问题。这种设计方法不仅扩展了传统观测器的应用范围,也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观测器设计的灵活性。
2025-06-19 14:36:53 1.14MB 研究论文
1
基于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研究:MATLAB仿真复现TAC2016的代码解析与实践,自适应线性系统的最优输出调节及动态规划算法在TAC2016会议MATLAB仿真中的应用。,线性系统的自适应动态规划和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TAC2016 MATLAB仿真复现代码 ,核心关键词:线性系统;自适应动态规划;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TAC2016;MATLAB仿真复现代码;,基于TAC2016的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的MATLAB仿真复现 在当今的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中,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是解决复杂动态系统控制问题的重要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MATLAB仿真平台因其强大的数值计算和系统仿真能力,在控制算法的开发和验证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聚焦于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特别关注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并以2016年TAC(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自动控制汇刊)会议发表的相关论文为蓝本,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MATLAB仿真复现这些先进控制技术。 自适应动态规划是一种将自适应控制与动态规划理论相结合的技术,其主要思想是通过在线学习系统模型,制定控制策略,以适应系统参数的变化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最优输出调节则关注于在满足系统性能指标的同时,对系统输出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将两者结合,可以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同时,提高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 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了对线性系统自适应控制策略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将这些策略运用到实际的MATLAB仿真中。具体而言,研究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对线性系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线性系统因其数学特性简单明了,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中被广泛采用。通过建立线性系统模型,可以更方便地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为后续的控制策略制定打下基础。 其次是对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的探讨。在控制理论中,动态规划是一种用于求解多阶段决策过程的优化技术。自适应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实时更新系统模型参数,使得控制策略能够动态适应系统的变化,从而实现高效的控制性能。 再次是自适应最优输出调节的研究。最优输出调节技术关注于如何根据系统的输出信息,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以保证系统输出满足预期的最优性能指标。 本研究通过对TAC2016会议中相关论文的仿真复现,不仅重现了论文中提出的控制策略和算法,还进一步探索了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仿真复现,研究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控制算法的运行机制和性能表现,同时也可以为控制算法的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本研究还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文档,这些文档详细记录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分析结果。通过这些技术文档,其他研究者或工程师可以快速地学习和应用这些先进的控制策略。 本研究不仅为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控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框架,也为控制领域的研究者和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和学习资源。通过对自适应动态规划与最优输出调节技术的深入研究和MATLAB仿真实践,本研究在理论上推动了控制策略的发展,在实践上也为复杂系统的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05-21 16:13:46 152KB
1
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习题答案
2025-05-05 18:02:03 32.09MB 信号与系统
1
本文提出了基于观测器和命令过滤器的自适应模糊输出反馈控制策略,用于处理一类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和未测量状态的严格反馈系统。以下是本文的知识点: 1.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指的是系统中存在未知或变化的参数,或系统动态的非线性特性未知。不确定系统的研究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因为实际系统中很难避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2. 严格反馈形式系统:这类系统具有特定的动态结构,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单输入单输出(SISO)的子系统,并且每一级的输入都依赖于所有前一级的状态。 3. 模糊逻辑系统:用于近似未知的非线性函数。模糊逻辑系统通过模糊规则来模拟复杂的非线性系统行为,并可以处理系统中模糊的、不精确的信息。 4. 观测器设计:由于系统中存在未测量状态,因此需要设计模糊状态观测器来估计这些状态。观测器能够在没有直接测量某些系统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系统的输入和输出来估计状态。 5. 命令过滤器(Command Filter)和背步进控制(Backstepping Control):命令过滤器用于设计背步进控制策略,以避免背步进设计中复杂度的“爆炸”问题。背步进设计是一种系统化设计控制律的方法,适用于具有严格反馈结构的非线性系统。由于在传统背步进设计中,随着系统级数的增加,控制律的复杂性呈指数增长,因此引入命令过滤器来简化这一过程。 6. 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策略能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根据系统行为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在本文中,自适应控制用于根据观测器的输出调整模糊逻辑系统,以补偿由于命令过滤器引起的误差。 7. 闭环系统信号的有界性保证: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确保在闭环系统中的所有信号都有界,意味着系统的行为将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避免了不稳定现象的发生。 8. 控制方法的贡献: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解决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系统参数未知情况下的线性问题,二是背步进设计中复杂度的爆炸问题。而且该方法不需要直接测量系统的所有状态,这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9. 工业应用:控制方法的提出,旨在为工业电子系统(如电机控制、飞行器控制等)提供更加精确、稳健的控制策略。 10. 参考文献:本文列举了相关的学术参考文献,这些文献对理解背步进方法以及相关控制理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文中提到的“Backstepping”,“command filter”,“fuzzy control”,“observer”,和“output feedback control”等术语,均为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核心概念和研究热点。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本文的研究工作在控制理论的发展中处于前沿,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
2025-04-23 13:48:09 918KB 研究论文
1
本文探讨的是基于干扰观测器的具有不匹配干扰的非线性系统抗干扰控制策略。干扰观测器(Disturbance Observer)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用于估计系统干扰的一种有效工具,通过实时观测干扰,可以在控制过程中对干扰进行补偿,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干扰观测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值来估计干扰。在实际应用中,干扰可能来自于外部环境、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误差等各种因素。这些干扰可能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非线性系统而言,干扰的影响更为复杂,因此需要有效的控制策略来克服干扰带来的不良影响。 本文所提出的抗干扰控制方案,是针对一类具有不匹配干扰的非线性系统。所谓不匹配干扰,指的是这些干扰并不完全符合系统模型的预期结构,它们可能在系统的不同部分、不同的控制通道中出现,对系统控制输入产生干扰。这类干扰的建模和补偿比匹配干扰更具有挑战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干扰观测器的控制方案,通过结合干扰观测器技术与后推方法(back-stepping method)来设计控制器。后推方法是当前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它通过逐步设计每一个子系统的控制器,最终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控制。后推方法特别适合处理非线性系统中的控制问题,因为它可以系统地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分解为更易于处理的低阶子系统。 本文作者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上,扩展了对于具有不匹配干扰的更一般化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策略。在提出的新方案中,干扰观测器用于估计和补偿不匹配干扰的影响,而后推方法用于构建整个系统的稳定控制器。这种复合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抵抗干扰,而且能够保证闭环系统的半全局一致最终有界(Semi-Global Uniformly Ultimate Bounded,SGUUB)稳定性。 文章还介绍了干扰观测器控制策略在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随后在多个控制领域得到了应用。近年来,干扰观测器控制策略与其他控制方法如H∞控制、滑模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复合控制方案。然而,将干扰观测器与后推方法结合的复合控制方案的报道却很少。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干扰观测器技术和后推方法的控制方案,并通过数值例子的模拟实验来验证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包括抗干扰控制、干扰观测器、不匹配干扰。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干扰观测器在抗干扰控制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结合后推方法解决不匹配干扰问题。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非线性系统的抗干扰控制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此外,本文的工作为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非线性系统的干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在那些干扰复杂且难以精确建模的场合。虽然由于OCR扫描的原因,本文内容可能存在个别字识别错误或漏识别,但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相关领域的知识,我们仍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贡献。
2024-11-07 11:29:49 196KB 研究论文
1
一类输出受限非线性系统的输出反馈控制
2024-07-10 14:13:22 145KB 研究论文
1
考虑以下问题:给定 R(mxn) 中的矩阵 A,R(m) 中的向量 b 且 e>0,计算满足 norm(Ax-b)<=e 的向量 x,如果存在,则 x在所有这些向量中具有最少数量的非零条目。
2024-04-07 11:28:50 2KB matlab
1
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迟滞非线性系统辨识.pdf,针对一类迟滞非线性系统提出一种参数辨识新方法。通过构造合适的周期输入信号,分析Bouc Wen模型的积分特性,该特性在后续线性参数与迟滞参数辨识中起到重要作用。利用扩张状态观测器获得系统状态和等效扰动构造方程组,实现线性参数和非线性参数的分离辨识,所有参数通过线性方程组求解得到。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方法应用于一类压电系统的迟滞非线性模型辨识,所得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实际系统的特性。
2024-03-28 16:58:26 3.19MB 论文研究
1
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仝茂达(中科大) 线性系统理论和设计-仝茂达(中科大) 考研专用
2024-03-04 15:32:32 8.68MB (中科大)
1
大型稀疏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数值解法的英文教材
2023-12-13 16:29:51 3.35MB 稀疏矩阵 线性方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