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时域基音同步叠加(TD-PSOLA)技术和一个全汉语单音节库为合成单元进行汉语语音合成,合成的语音清晰度和自然度很高。但是这样的系统语音库太大,不利于在小型设备中实现,影响了语音合成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针对此问题,在研究A律压缩的基础上,采用自适应量化和自适应预测的技术,以较少增加合成运算量复杂度为代价,对语音库的编码实现压缩,使压缩后的语音库减小了约一半,大大减小了所需的存储空间。并且利用压缩后的语音库合成语音,基本上不影响合成后的语音质量,从而进一步扩展了语音合成的应用。
2025-07-12 10:14:51 196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摘 要:先分析了8PSK 的软解调原理,针对的对数似然比(LLR)运算复杂度较高的特点,选用了相对简化的值(MAX)算法作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GPA)硬件平台实现方案。随后,通过QUARTUS II 仿真平台对8PSK 软解调器进行了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设计实现和功能仿真,并通过与LDPC 译码模块级联在Altera 公司的Stratix II 系列FPGA 芯片上完成终测试。通过与MATLAB 仿真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上述简化8PSK 软解调器设计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0 引言   随着卫星通信服务业的发展,人们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2003 年,卫星数字视频广播(DVB-S
2025-07-08 11:39:19 360KB
1
嵌入式Internet是近几年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项新兴概念和技术。单片机或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lerUnit)被广泛应用在家庭和工业的各个领域,通称嵌入式系统。   1 引言   嵌入式系统具有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等特点,赢得了巨大的市场,在应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各种通用计算机。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从空调到微波炉,都产生了连入互联网的要求。   如何通过Internet共享嵌入式设备的信息,实现设备的远程访问、控制和管理,对接入到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设备实时监控, 【通信与网络中的一种新的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研究与实现】 嵌入式TCP/IP协议栈是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融合而出现的重要技术,尤其在单片机或微控制器(MCU)应用广泛的家庭和工业环境中。嵌入式系统以其应用为中心、基于计算机技术、软硬件可裁剪的特性,已经成为市场的宠儿,其应用数量远超通用计算机。 随着Internet/Intranet的普及,各种家用电器和工业设备都有连接互联网的需求,例如空调和微波炉。为了实现设备信息的共享,远程访问、控制和管理,以及实时监控网络上的设备,就需要一种方法让这些嵌入式设备接入互联网。TCP/IP协议作为互联网的标准通信协议,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通过将TCP/IP协议栈嵌入到MCU中,设备可以直接与Internet建立通信链路,实现与网络的无缝连接。 在设计嵌入式TCP/IP协议栈时,考虑到嵌入式系统有限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资源,传统的TCP/IP协议栈过于庞大,不适应嵌入式环境。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简化和裁剪,以适应低档的8位/16位嵌入式系统。这被称为Simplified TCP/IP协议栈,它包含IP、UDP、ARP和ICMP等核心协议的部分或全部功能,针对特定应用进行选择性实现,同时保持协议的基本功能和机制。 Simplified TCP/IP协议栈遵循网络分层模型,每个层次都是独立的功能模块,通过函数调用交互。由于低档嵌入式系统通常没有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支持,协议栈直接与硬件交互,利用顺序执行和硬件中断相结合的方式来处理任务。由于处理IP包需要较长时间,为避免中断处理影响其他实时任务,设计时会将Simplified TCP/IP协议栈的处理放在主程序循环中,并采用查询式处理网络接口,牺牲响应速度以保证系统可靠性。 在裁减TCP/IP协议栈时,仅实现与系统需求相关的协议,如Simplified TCP/IP协议栈支持的ARP协议,它是IP地址与硬件地址之间动态映射的关键。对于嵌入式系统,ARP高速缓存采用线性数组结构,以提高查找效率,适应嵌入式系统的资源限制。 嵌入式TCP/IP协议栈的研究与实现是实现嵌入式设备互联网化的关键技术。通过对传统TCP/IP协议栈的优化和裁剪,使其适应嵌入式系统的资源条件,不仅满足了设备联网的需求,也为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等领域提供了基础。通过这样的技术,我们能够实现对各类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控,极大地拓展了嵌入式系统的应用范围和功能。
2025-06-12 00:45:56 114KB 通信与网络
1
提出了一种基于 Farrow 结构的恒定束宽时域波束形成器,主要包括实现整数倍采样间隔延迟的数字延时单元、基于 Farrow 结构的高精度分数延时单元以及保证恒定束宽的幅度加权单元;理论分析了该波束形成器的原理,特点和优势;利用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波束形成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在C6748 DSP平台上的移植实现展示了该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实现效率及实用性。
2025-05-23 18:02:22 1.29MB
1
自动白平衡(AWB)和自动曝光(AE)是数字摄像机预处理中的关键技术,它们对于确保摄像机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拍摄出高质量图像至关重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自动白平衡和自动曝光算法的实现及其改进措施。 自动白平衡的作用在于调整图像的色彩,使得在不同的色温环境下摄像机拍摄到的白色物体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从而保证了其他颜色的准确性。现代自动白平衡算法基于色温概念,通过算法来动态调整红、绿、蓝三通道的增益,以适应场景色温的变化。论文中提到了几种常见的自动白平衡算法,包括灰度世界算法、完美反射算法和综合算法等,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评估。 灰度世界算法假设在一个平均光照条件下,场景中的平均颜色应该是中性的,即RGB三个通道的平均值相等。该算法会计算图像的平均色温,并据此调整白平衡。然而,当场景包含大面积的某一单色或对比度很大时,算法的效果可能会受影响。 完美反射算法认为理想情况下,所有场景中的白色或灰色物体都会反射相同的光谱分布,通过寻找场景中的这些“完美反射”点来调整白平衡。这种方法对单色或反射光线单一的场景表现较好,但需要场景中存在足够的反射性物体。 综合算法则是结合了灰度世界算法和完美反射算法的优点,通过使用更加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提高算法的适应性和准确性。例如,可以结合图像的亮度直方图信息来校准色温,或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来识别和处理不同类型的场景。 自动曝光技术旨在控制摄像机的感光元件曝光时间,以确保图像亮度的适宜性。在自动曝光算法的研究中,论文探讨了多种算法,如平均亮度法、权重均值算法、基于亮度直方图的自动曝光算法以及基于图像熵的自动曝光算法等。 平均亮度法通过计算图像的平均亮度来调整曝光量,这可以确保图像的总体亮度适中,但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场景中不同部分的亮度细节。权重均值算法则为不同的亮度区域赋予不同的权重,更注重于图像中重要或感兴趣区域的曝光。 基于亮度直方图的自动曝光算法关注于图像的亮度分布,通过直方图的形状来决定曝光量。这种方法可以较好地适应亮度分布不均的场景,但同样可能受到极端亮度区域的影响。 基于图像熵的自动曝光算法通过计算图像的熵值来判断曝光的适宜性。图像熵反映了图像信息的丰富程度,曝光不足或过量都会导致图像熵值降低。论文中提到,现有的基于图像熵的算法在确定最佳曝光时间、曝光时间增量设置以及峰值区域查找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提出了改进的算法,通过优化这些关键步骤来提高自动曝光的准确度和速度。 论文中还提到,将自动白平衡和自动曝光算法的实现与硬件架构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策略。硬件部分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 HDL对实时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而软件部分则使用通用编程语言如C语言来负责复杂的方程计算。这种软硬件协同工作的方式能在保持较小资源占用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自动白平衡和自动曝光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算法需要针对不同的拍摄场景进行优化和调整。例如,在拍摄逆光场景时,可能会选择不同的曝光策略来防止主体曝光不足,而拍摄夜晚城市的场景时,则需要增强对低亮度区域的细节捕捉。 自动白平衡和自动曝光算法对于现代数字摄像机的图像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算法的研究和改进,可以显著提升摄像机在各种光线条件下拍摄的灵活性和成像质量,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和满意的视觉体验。随着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摄像机将能更加智能地处理复杂的拍摄环境,为用户提供更加简便和高质量的拍摄体验。
2025-05-08 16:46:35 4.04MB 自动白平衡 自动曝光 高清摄像机
1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仿真研究:NLM与CPS-PWM调制策略的实践与对比,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交流直流仿真研究与实现:NLM与CPS-PWM调制策略及环流抑制技术详解,模块化多电平变器MMC两种调制策略实现(交流3000V-直流5000V整流)仿真,单桥臂二十子模块,分别采用最近电平逼近NLM与载波移相调制CPS-PWM实现,仿真中使用环流抑制,NLM中采用快速排序,两个仿真动稳态性能良好,附带仿真介绍文档,详细讲述仿真搭建过程,并附带参考文献与原理出处,内容详实 ,核心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 交流3000V-直流5000V整流; 调制策略; 最近电平逼近NLM; 载波移相调制CPS-PWM; 仿真; 环流抑制; 快速排序; 仿真搭建过程; 仿真介绍文档; 参考文献; 原理出处 用分号分隔: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交流整流仿真;调制策略实现;最近电平逼近NLM;载波移相调制CPS-PWM;环流抑制;快速排序;仿真搭建过程;仿真介绍文档;参考文献;原理出处; 注:由于没有具体分析要求,所以直接给出关键词,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或解释。,模块化多
2025-05-06 19:58:05 1.05MB css3
1
《Simulink仿真模型复现:锂离子电池SOC主动均衡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锂离子电池SOC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的硕士论文复现:基于差值、均值和标准差的均衡算法研究与应用,Simulink锂离子电池SOC主动均衡控制仿真模型 硕士lunwen复现 锂离子电池组SOC均衡,多电池组均衡控制,双向反激变器均衡, 硕士lunwen复现,均衡算法基于差值、均值和标准差 有防止过放和过充环节 附参考的硕士lunwen“锂离子电池SOC估算与主动均衡策略研究” 默认2016版本。 ,锂离子电池SOC; 主动均衡控制; 仿真模型; 硕士论文复现; 均衡算法; 差值均衡; 均值均衡; 标准差均衡; 防止过放过充; 2016版本。,基于Simulink的锂离子电池SOC主动均衡控制模型复现:差值、均值与标准差均衡算法研究与应用
2025-05-03 22:19:05 82KB ajax
1
内容概要:本文探讨了一种基于MATLAB平台的双层优化电动汽车时空调度策略。针对风电接入电网后面临的时空双重调度挑战,提出了一个创新的双层优化模型。上层输电网络采用fmincon函数进行经济调度,优化火电、风电和电动车充电的成本;下层配电网则利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处理空间维度的负荷分配,确保节点电压稳定和线路损耗最小化。文中详细介绍了目标函数设计、粒子群算法改进、风电不确定性和动态电价机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并通过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了验证。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系统优化、智能电网研究的专业人士,以及对MATLAB编程和优化算法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解决大规模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后引起的调度复杂性问题的研究机构和技术开发者。主要目标是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减少弃风现象,优化用户充电体验,降低总体运营成本。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配电网参数校核的重要性,并指出电动汽车可以成为电网的移动储能单元,在适当条件下能够帮助电网削峰填谷。此外,还讨论了动态电价机制对用户行为的影响,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引导用户在合适的时间段充电。
2025-04-28 22:00:41 631KB
1
### 基于Matlab的北斗二代B1频点软件接收机研究与实现 #### 摘要概览 本文探讨了基于Matlab的北斗二代(BDS-2)B1频点软件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作为国家航天实力的重要体现,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作为中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家建设和民众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应用和发展北斗系统,对接收机技术的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传统的接收机设计主要依赖硬件实现,虽然运算速度快,但存在算法固定、难以升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软件接收机设计方案。该方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还能够快速适应新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 北斗二代B1频点信号分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北斗二代B1频点信号的基本结构和特性。北斗二代B1频点信号主要包括B1I和B1C两个组成部分。其中,B1I信号用于公开服务,而B1C则提供更为复杂的服务选项。对于B1I信号而言,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编码方式、传输速率及信号格式等内容。 #### 软件接收机设计 在软件接收机设计方面,本文重点研究了B1I基带信号处理技术。信号捕获阶段采用了等长补零的方法来获取本地2ms伪随机码,并与输入信号进行2ms相干累加积分,从而实现了B1I信号的精确捕获。在信号跟踪过程中,则通过精细化载波频率来减小频率误差,并结合非相干延迟锁定环(DLL)和载波跟踪环(PLL),确保了B1I信号的稳定跟踪输出。 此外,文章还讨论了导航电文解调和定位解算的基本原理。这些过程对于软件接收机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最终定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实验验证 为了验证上述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使用实际采集的B1I信号数据,在Matlab平台上进行了软件算法验证。实验结果显示,软件接收机解算出的用户位置坐标与实际坐标之间的误差很小,证明了该接收机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 结论与展望 基于Matlab的北斗二代B1频点软件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为北斗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通过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接收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同时也为未来的卫星导航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挑战出现。因此,对接收机技术的持续研究和优化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有望进一步提升北斗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2025-04-24 18:12:55 2.29MB matlab
1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研究与应用,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研究及实现,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 可正常运行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 永磁同步电机; 直接转矩控制; 仿真模型; 正常运行,扩展卡尔曼滤波驱动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稳定运行 在电力传动系统中,永磁同步电机(PMSM)因其高效、高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直接转矩控制(DTC)作为一种先进的电机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电机转矩的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然而,传统的DTC策略在存在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干扰时,可能会导致控制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扩展卡尔曼滤波(EKF)被引入到PMSM的DTC系统中,用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 扩展卡尔曼滤波是一种非线性状态估计技术,它通过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并结合实时的观测数据,对系统的状态进行估计和预测。在PMSM的DTC系统中,EKF可以有效地估计电机的磁链和转矩,从而对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准确的控制。通过EKF的滤波作用,可以减少测量噪声和模型误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提高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仿真模型是研究和验证控制策略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仿真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电机的实际运行情况,对控制策略进行测试和优化。这些仿真模型通常需要包括电机的电磁模型、机械模型以及控制算法模型,以确保能够全面反映电机控制过程中的各种因素。 在实施仿真模型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诸如电机参数、控制算法参数、负载特性以及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仿真结果的准确性与这些参数的设定密切相关。因此,在仿真之前,需要对电机的实际参数进行精确测量,并在模型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此外,控制算法的编程实现也是仿真模型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 针对给定的文件信息,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知识: 1. 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PMSM)控制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系统的鲁棒性和控制精度。EKF在处理非线性问题时的优势,使其成为优化电机控制性能的理想选择。 2. 直接转矩控制(DTC)策略在PMSM控制中的重要性。DTC因其直接控制电机的转矩和磁链,而不依赖于电机的精确模型,因此具有快速动态响应和简单实现的优点。 3. 仿真模型在电机控制策略研究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仿真模型,研究人员可以在不受实际物理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对控制策略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 4. 仿真模型的实现需要注意参数的准确性。无论是电机的物理参数、控制算法参数还是环境因素,都应当尽可能地接近真实情况,以保证仿真结果的可靠性。 5. 文件名称列表中所包含的各种文件格式,如.doc、.html、.txt和.jpg等,反映出研究文档的多方面内容,包括研究论文、网页内容和图像资料,以及可能的实验数据记录。 6. 标签“哈希算法”虽然与主要研究内容不直接相关,但它可能是研究过程中的辅助工具或用于某些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安全校验等。 根据上述知识,可以得出结论,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将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与直接转矩控制相结合,应用于永磁同步电机的仿真模型中,旨在提高电机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建立精确的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中实施优化的控制策略,研究人员能够有效验证其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并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2025-04-18 10:25:50 1.74MB 哈希算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