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矿山灾害严重威胁着中国煤矿的安全高效开采。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防治煤矿重大灾害的关键,被国内外学者重点关注。20世纪80年代,紧密联系煤矿现场生产一线,宋振骐研究团队创建了"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亦称"传递岩梁理论"。传递岩梁理论是中国最著名的岩层控制理论之一,对指导煤矿安全生产起到重要作用。论文阐述了传递岩梁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严格定义了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概念,并揭示矿山压力矿山压力显现的关系。理论分析了矿山压力的来源、支承压力分布特征及采场结构力学模型的组成及发展规律等重要问题。指出影响矿压显现的岩层范围是有限的、可知的、可控的。上述研究成果为把传统矿山压力理论研究推进到针对具体煤层条件科学定量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2023-12-09 12:00:52 964KB 行业研究
1
随着"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实现,从能源贡献、研究贡献等方面,对矿业工程"十二五"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根据"十三五"规划制定的新要求与目标,分析了以矿井建设、矿山压力与开采沉陷为代表的矿业工程各领域发展规律、发展态势、发展目标及实现途径,讨论了矿业工程面临的关键问题及未来优先发展领域的研究方向。同时,从硬件措施、人才队伍建设、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十三五"矿业工程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相信在相关政策的保障下,矿业工程定能够取得更长远的发展,矿业工程领域从业人员定能够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1
针对现有的支承压力监测方法存在的测试精度低、抗干扰性能差、易受水侵蚀影响等问题,以光纤光栅传感原理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圆柱结构的支承压力传感器。该传感器消除了径向应力的影响,仅感受支承压力的变化;以光为传输介质,不受矿井水和瓦斯的影响。相关的力学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输出与应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应力灵敏度系数约为20~30pm/N,测试精度较高。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受开采影响,工作面前方一点支承压力呈现逐渐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与实际变化规律相一致,验证了该传感器用于支承压力监测的可行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