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面向全国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的电子设计类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本次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两个组别分别提供相应组别的竞赛题目,参赛队伍可以任选一组题目参赛,而高职高专组的队伍还有权利选择参加本科组的题目。 竞赛流程方面,首先在8月12日早上8点正式开始。参赛队伍需要在开赛后认真填写《登记表》,并将其交由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需要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学生身份,并在竞赛期间能够出示有效证件(如学生证)接受检查。每支队伍由3人组成,且开赛后不得更换队员。在竞赛期间,队伍可以使用各种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但不允许在指定的竞赛场地外进行设计制作,也不得与他人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流,包括教师在内的非参赛队员必须远离赛场,违者将取消评审资格。竞赛于8月15日晚上8点结束,届时参赛队伍需上交设计报告、制作的实物以及《登记表》,并由专人封存。 竞赛题目方面,本科组的题目是设计制作一个简易频谱仪,核心是使用锁相环来制作本振源,频谱仪需要具备基信号源输入、混频、滤波以及本振源等功能,并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自动扫描,显示频率等。对频谱仪有具体的技术要求,比如频率范围、步进、输出电压幅度、锁定时间等。高职高专组的题目则是设计并制作一个LED闪光灯电源,需要将电池的电能转换为恒流输出,驱动高亮度白光LED,并具备连续输出和脉动输出两种模式。电源还需要具有输出电压限压保护和报警功能。 竞赛的评分标准分为两个部分: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评分项目包括系统方案、理论分析与计算、电路与程序设计、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设计报告的结构及规范性、图表的规范性等。每项的完成情况将被赋予一定的分数,基本要求和发挥部分的分数将被分别统计,并最终合为总分。 竞赛试题中的注意事项强调了参赛规则和纪律,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专业性。例如,学生需要有正式学籍,比赛期间不能更换队员,只能在指定时间内提交作品,不能在指定场地外进行制作,不得与非参赛者交流,违规将取消资格等。这些规则都是为了保证比赛的严肃性和参与者的权益。 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对参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它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考核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参与竞赛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2025-10-15 18:13:23 2.08MB 电赛题目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表正式稿是针对电子设计竞赛参赛者的一份重要文档,它详细列出了竞赛前的培训课程表及相关准备工作。这份文件对于参赛的大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因为它们能在培训中获得对竞赛内容、规则以及相关知识技能的深入了解。 从【部分内容】中,我们可以识别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如电子设计竞赛的准备过程包括了解电子设计基础知识,学习使用设计软件如PCB设计软件,掌握FPGA和STM32F微控制器的使用。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多种电子元件和集成电路的识别与应用,例如SMT贴片元件、LED、电容、电阻、时钟电路、锁相环、振荡器等。同时,文档中还提及了一些专业的书籍和作者,如Howard Johnson、Douglas Brooks、Mark I. Montrose、Henry W. Ott、Brian Young和Walt Jung,这些作者的书籍在电子工程领域内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和教育价值。 电子设计竞赛通常要求参赛者具备扎实的电路设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培训课程会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在Protel DXP等EDA软件上的电路设计与PCB布线的技巧,以及通过multisim等仿真软件进行电路的模拟分析。此外,还有对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如何使用数字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进行电路调试和性能测试的介绍。 在竞赛准备期间,参赛者也需要学习一些常规的电路故障诊断技巧和电子器件选型原则,这对于提高电路设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设计文档的撰写和整理能力也是竞赛评分的重要依据,因此培训过程中也会包含如何撰写技术报告、设计说明书以及相关文件的整理工作。 【部分内容】中还出现了一些可能的错误识别和遗漏字,例如“12LED TNIC IC34 VU)”和“2 [M].2011.14.”等,这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的推测和修正,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课表正式稿是一份集竞赛准备知识和实操技巧于一体的培训材料,它对于提升参赛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电子设计领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参与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来说,这份文件是他们宝贵的学习资源,通过培训可以系统地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为竞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2025-10-11 10:48:09 30KB 电子设计竞赛
1
本资源收集了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电赛)的试题及综合测评资料,包括真题和模拟题。试题涵盖了电子设计、硬件调试、嵌入式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帮助参赛者全面了解电赛的考试形式、题型和难度,提升解题技巧和竞赛水平。 适用人群: 准备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特别是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同时,对于对电子设计和硬件编程感兴趣的任何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 能学到什么: 竞赛技巧: 通过学习历届电赛试题,了解竞赛的考试形式、规则和评分标准,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电子设计知识: 涉及电路设计、硬件调试、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加深对电子设计原理和实践的理解。 综合能力培养: 电赛试题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知识进行解答,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阅读建议: 系统复习: 按照试题的分类和难度,有计划地进行系统复习,重点关注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和题型。 多做练习: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尝试不同难度的题目,熟悉考试的题型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通过学习和练习历届电赛试题及综合测评,参赛者将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电子设计和竞赛水平,为电赛的参赛和竞争做好充分准备。
2025-09-30 15:23:00 15.53MB 电子设计竞赛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解析了2025年电子设计大赛G题《电路模型探究装置》,涵盖了从原理到代码实操的各个方面。文章首先介绍了G题的基本情况及其对参赛者的全方位挑战,随后详细剖析了题目的基本要求,包括信号调节、正弦信号生成、输出信号幅度设定和幅频曲线反推等内容。接着探讨了发挥部分,如未知模型电路学习与建模及信号还原的原理和方法。在软件代码实现方面,分别介绍了DDS信号生成、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型学习与信号还原的代码框架。此外,文章还分享了硬件与软件协同调试、优化代码性能以及比赛时间管理的实战技巧。最后,总结了G题的要点,并展望了电子设计大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适合人群:对电子设计充满热情的爱好者、希望在电子设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参赛者、以及希望提升自己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的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电路模型探究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②掌握DDS信号生成、信号采集与处理、模型学习与信号还原的具体实现;③学习硬件与软件协同调试、优化代码性能及合理管理比赛时间的技巧;④为未来的电子设计大赛做准备,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阅读建议:本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解释,还附带了大量的代码示例和实战技巧,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学习。特别是对于代码部分,建议读者亲自编写和调试代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同时,读者还可以尝试复现文中的实验,以加深对电路模型探究装置的理解。
1
202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B题(本科组) 本资源摘要信息对应于202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B题(本科组),其中包括了竞赛的参赛注意事项、任务要求、设计要求、评分标准等内容。 一、参赛注意事项 本科组参赛队只能在【本科组】题目中任选一题;高职高专组参赛队在【高职高专组】题目中任选一题,也可以选择【本科组】题目。参赛队认真填写《登记表》内容,填写好的《登记表》交赛场巡视员暂时保存。参赛者必须是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应出示能够证明参赛者学生身份的有效证件(如学生证)随时备查。 二、任务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同轴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装置(以下简称“装置”),如图1所示。待测电缆始端通过电缆连接头与装置连接,电缆终端可开路或接入电阻、电容负载。设置“长度检测”和“负载检测”两个按键,用以选择和启动相应功能。负载电阻值范围:10Ω~30Ω,电容值范围:100pF~300pF。装置由不大于6V的单电源供电。 三、设计要求 1. 基本要求 (1)装置能够显示工作状态、电缆长度、负载类型、负载参数,显示格式见表1。 (2)电缆长度 1000cm≤L≤2000cm、终端开路,按“长度检测”键启动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并显示电缆长度 L,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5%,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5s。 (3)终端开路条件下完成电缆长度检测后,保持 L 不变,在终端接入电阻、电容中的一种负载,按“负载检测”键启动检测,装置能够正确判断并显示负载类型,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5s。 2. 发挥部分 (1)提高电缆长度检测精度:电缆长度 1000cm≤L≤2000cm、终端开路,电缆长度检测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1%,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5s。 (2)终端开路条件下完成长度检测后,保持 L 不变,在终端接入电阻、电容中的一种负载,按“负载检测”键启动检测,装置在正确判断负载类型的基础上检测并显示负载的电阻、电容值,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10%,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5s。 (3)减小电缆长度检测盲区:终端开路时,在满足电缆长度检测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1%、一次检测时间不超过 5s 的条件下,减小能够检测的电缆长度至 L≤100cm。 四、评分标准 项 目 主要内容 满 分 设计 报告 方案论证 比较与选择;方案描述 2 理论分析与计算 电缆长度与终端负载检测的原理及分析 4 电路与程序设计 激励信号发生电路设计; 信号检测及处理电路设计; 信号处理程序设计 8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测试方案与测试条件; 测试结果及分析 4 设计报告结构及规范性 摘要,设计报告正文的结构; 图表规范性 2 合计 20 基本要求 完成第(1)项 8 完成第(2)项 30 完成第(3)项 12 合计 50
2025-08-01 15:13:56 297KB
1
这篇文章将详细解析“2018电子设计竞赛TI公司dac7612+ads1118+0.96ole整合keil源码”这一项目中的关键知识点,旨在为电子设计爱好者和工程师提供深入的理解和参考。 我们要了解项目的核心组件。DAC7612是TI(德州仪器)公司生产的一款12位、双通道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它能够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中,例如音频处理、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该器件支持高速SPI接口,可以提供高达5MHz的采样速率,且具有低失调和高精度特性。 ADS1118是TI公司的16位、四通道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适用于低功耗、高精度应用。它集成了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可以灵活地调整输入范围,同时具备内部温度传感器和4个独立输入通道,适合作为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部件。ADS1118通过I²C或SPI接口与微控制器通信,具有多种工作模式以适应不同应用需求。 项目标题中的“0.96ole”可能是指0.96英寸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屏,这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显示文本、图像和图形的设备。OLED屏幕具有自发光、响应速度快、对比度高和视角宽等优点,常在嵌入式系统和便携式设备中使用。 整合这些组件的Keil源码是整个项目的关键。Keil uVision是一款流行的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支持C和C++语言,兼容多种微控制器,包括ARM架构。Keil源码通常包含了驱动程序、应用程序逻辑和配置代码,使得DAC7612、ADS1118和OLED显示屏能够协同工作。开发者通过编写源码,实现对硬件的控制,例如设置转换速率、读取ADC数据、显示信息到OLED屏幕上等。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设计竞赛可能会要求参赛者设计一个系统,比如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利用ADS1118采集多路模拟信号,然后通过DAC7612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可能用于控制某个物理过程。同时,0.96寸的OLED屏幕则用于实时显示采集到的数据或系统状态,提供直观的用户界面。 通过深入理解这些组件的工作原理和相互间的交互,以及掌握如何编写和调试Keil源码,开发者可以有效地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和优化。这个项目不仅提供了实践平台,也有助于提高工程师的技能,对于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士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
2025-07-31 14:34:57 119KB 源码
1
电子设计竞赛中,设计报告是参赛者向评委展示其作品设计思路、实施过程和成果的重要文档。本设计报告详细阐述了参赛者在电子设计竞赛中的各项关键环节,旨在全面展示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报告的摘要部分是整个设计的精华概述,通常不超过400字。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设计的目标、主要方法、关键技术以及实验结果,为读者快速理解项目提供关键信息。关键词则列举了设计中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或研究重点,例如“关键词 1”可能代表信号处理,“关键词 2”可能代表电路优化等,这些关键词有助于后续的检索和分类。 接下来,报告按照逻辑结构展开,首先是“方案论证与比较”。这部分详细对比了两个或多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例如“方案一”可能侧重于传统的硬件实现,而“方案二”可能采用了新型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深入讨论,参赛者选择最佳方案并解释其理由。 在“理论计算与分析”章节,参赛者会详细介绍设计所基于的理论基础,如电路理论、信号与系统理论等,并进行相关的数学建模和计算,以证明方案的可行性。 “电路图”部分则展示了实际的设计图纸,包括电路原理图、PCB布局等,这些图示有助于读者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布局策略。 “软件编制”章节涵盖了使用的软件工具、编程语言以及程序设计思路,如MATLAB仿真、Verilog或VHDL的FPGA设计等,这部分体现了参赛者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技能和创新。 “测试方法与数据”是验证设计性能的关键部分,通过具体的测试手段和数据,展示设计的性能指标,如增益、带宽、噪声系数等,这些数据应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证明设计的成功。 “附录”通常包含辅助材料,如参考文献、元器件清单、原始数据等,以备查证。 以2003年B题的“宽带放大器”为例,报告会详细阐述放大器的设计原则,如增益设计、带宽扩展策略等,同时介绍系统设置和总体流程,以及各个模块电路(如输入级、中间级、输出级)的设计细节和计算过程。 总结来说,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是参赛者展现技术实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载体。它不仅需要详尽的技术内容,还需要清晰的结构和表述,以便评委和读者能够充分理解和评价作品的价值。
1
2001-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本仪器和主要元器件清单.rar
2025-07-25 10:35:04 17KB
1
### 2001-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基本仪器和主要元器件清单解析 #### 基本仪器清单分析 在不同年份的竞赛中,基本仪器清单的变化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以及对参赛者技能的不同要求。从2001年到2011年,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种趋势: 1. **示波器**: 从20MHz增加到60MHz的双通道数字示波器,这表明了对高速信号分析的需求逐渐增强。 2. **信号发生器**: 高频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范围也有所扩展,例如从1MHz~30MHz增加到了1MHz~40MHz,说明了竞赛中对更高频率信号处理能力的要求。 3. **频率计**: 早期的竞赛可能只需要普通频率计,而后期则增加了更高精度的频率计,比如100MHz的频率计,这反映了对更准确频率测量的需求。 4. **数字万用表**: 从三位半到四位半甚至五位半,精度不断提高,这也体现了对更高精度测量工具的需求。 5. **单片机开发系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简单的单片机开发系统发展到了包含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的开发平台,这反映了嵌入式系统设计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 主要元器件清单解析 主要元器件清单的变化同样反映了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单片机最小系统板**: 从2001年到2011年,单片机最小系统板的配置更加丰富,包含了更多的外围设备,如A/D、D/A转换器等,这表明了对于集成度更高的系统设计的需求。 2. **A/D、D/A转换器**: 随着竞赛年份的推进,A/D转换器的采样率逐渐提高,例如从无具体说明到1MHz采样频率的8位A/D转换器,这反映了对更快数据采集速度的需求。 3. **运算放大器和电压比较器**: 这些元件在各年份的竞赛中都是必备的,它们是模拟信号处理的核心组件。 4. **可编程逻辑器件**: 从仅有可编程芯片到包含下载电路和配置存储器的下载板,这反映了对可编程逻辑器件应用的深入探索。 5. **显示器件**: 显示器件的种类没有太大的变化,但随着竞赛要求的提高,对于更复杂显示界面的需求也在增加。 6. **传感器**: 传感器类型逐年增多,包括光电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超声传感器等,这些元件的应用反映了对环境感知能力的重视。 7. **其他元器件**: 如小型电动车、步进电机等的出现,反映了对机械控制和运动控制方面能力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强。 #### MSp430单片机 MSp430是一种低功耗的16位微控制器,由德州仪器生产。它因其低功耗特性和强大的处理能力而在各种应用中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需要长时间运行且电池供电的应用中。MSp430通常用于以下领域: - **便携式设备**: 如健康监测设备、智能手表等。 - **工业控制**: 由于其高精度的模拟输入和输出能力,MSp430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 **物联网(IoT)应用**: 由于其低功耗特性,非常适合远程监控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 从2001年到2011年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基本仪器和主要元器件清单随时间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不仅反映了技术进步的方向,也体现了对未来工程师技能需求的变化。
2025-07-25 10:27:37 59KB MSp430
1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只有短短的四天三夜的时间,前期准备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一个好的作品那是很难的。我们团队参与的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参赛前指导老师给我们做了前期辅导,还有校内培训、校内选拔环节,此外,还有赛题分析、历年赛题模拟,通过练题,让我们对比赛提前有了感觉,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我们有目标的去学习和充实自己。 下面是我们团队参赛时备用的四轴资料,分享给2017年电赛的你们。 MikroKopter四轴飞行控制板原理图 四旋翼自主飞行器电路图 附件包含以下资料
2025-07-16 16:34:29 114.51MB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电路方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