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oS技术详解** 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是网络通信中的一种机制,旨在确保网络流量在传输过程中的性能,如吞吐量、时延、抖动和丢包率等。QoS技术主要应用于IP网络,尤其是对于那些对延迟和带宽需求敏感的应用,如VoIP、视频会议和在线游戏等。 QoS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控制网络资源的分配,为不同类型的流量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保障。根据服务模型,QoS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1. **Best-Effort(尽力而为)**:这是最基本的网络服务模型,对所有流量一视同仁,无任何服务保障,网络资源按到达顺序处理,即先进先出(FIFO)原则。 2. **IntServ(综合服务)**:这种模型提供了端到端的服务保证,通过资源预留协议(RSVP)预先为特定流量预留带宽,确保其性能。IntServ适合小规模、需高度保证的服务,但不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因为它需要每个节点进行详细的服务预留和调度。 3. **DiffServ(区分服务)**:DiffServ是一种更为实用的模型,它在边界节点对流量进行分类和标记,然后根据这些标记在网络中给予不同的服务等级。DiffServ不需要每个节点都进行复杂的处理,适合大规模网络。 **H3C QoS技术实现**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H3C)的QoS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流量分类和标记**:通过DSCP(区分服务编码点)来标记IP包,将流量划分为不同的服务等级,例如EF(加速转发)用于低时延应用,AF(确保转发)用于需要保证带宽的服务,BE(尽力而为)用于普通流量。 2. **拥塞管理**:当网络发生拥塞时,通过队列技术(如PQ、CQ、WFQ、LLQ等)来控制和调度流量,确保关键业务的优先级。 3. **拥塞避免**:采用随机早期检测(RED)、加权随机早期检测(WRED)等技术,预见到拥塞并提前丢弃一部分流量,以防止全局同步和拥塞的恶性循环。 4. **流量监管与流量整形**:CAR(约定访问速率)和GTS(通用流量整形)用于限制和调整流入网络的流量速率,避免突发流量对网络稳定性的影响。 5. **链路效率机制**:如IP头压缩(IPHC)可以减少IP包头的大小,提高链路带宽的利用率。 6. **MPLS QoS**: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中,通过LSP(标签交换路径)和PHB(单中继段行为)来实施QoS策略,实现快速、高效的流量转发。 **QoS在实际应用中的解决方案** 网络运营商和行业用户可以结合上述QoS技术,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解决方案。例如,为VoIP流量设置低时延队列(LLQ),保证语音通话质量;对视频流应用AF,确保稳定带宽;对普通数据流量使用WFQ,保证公平性。同时,通过SLA(服务水平协议)来确保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QoS技术是现代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控制,确保了各种网络应用的高效、可靠运行。H3C的QoS技术白皮书深入阐述了这些概念和技术,为网络规划和优化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2025-11-19 17:07:15 662KB QoS技术
1
深信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进行了下一代防火墙的产品设计, 对下一代防火墙赋予了风险预知、 深度安全防护、 检测响应的能力, 最终形成了全程保护、全程可视的融合安全体系。
2025-11-18 12:09:58 3.91MB 防火墙 下一代防火墙
1
集成芯片与芯粒技术是中国计算机学会针对快速发展的半导体领域推出的一项深入探讨。该技术白皮书涵盖了集成芯片与芯粒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实现、市场趋势、工业应用以及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等关键知识点。本白皮书指出,集成电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基础,面临性能提升的瓶颈,尤其是在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和能耗方面。传统集成电路的设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新兴应用对算力的需求,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云计算等领域。这些应用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更强算力的计算设备,但目前的技术发展已遇到“功耗墙”、“存储墙”、“面积墙”等难题。 集成芯片技术,即通过将多个芯粒集成到一起,形成性能强大、功能丰富的芯片,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技术依赖于芯粒的复用和组合,能够快速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需求,并且有望为芯片设计、制造、下游需求等整个产业链带来革新。 集成芯片技术的架构与电路设计方面,白皮书提出了从集成芯片到芯粒的分解与组合难题,并分析了芯粒间互连网络、多芯粒系统的存储架构、芯粒互连接口协议、高速接口电路以及集成芯片大功率供电电路等关键问题。同时,集成芯片的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和多物理场仿真部分,强调了自动化设计方法与EDA工具的新需求,芯粒间互连线的电磁场仿真与版图自动化,以及电—热—力多场耦合仿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工艺原理方面,白皮书详细讨论了RDL/硅基板制造工艺、高密度凸点键合和集成工艺以及基于半导体精密制造的散热工艺。而针对集成芯片的挑战与机遇,白皮书也提出了集成芯片的三大科学问题与十大技术难题,试图为我国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找到符合国情和产业现状的现实发展道路。 集成芯片与芯粒技术白皮书是该领域内一份极具参考价值的文档,它不仅提供了集成芯片技术的详细介绍,还为未来的产业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见解,是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创新的重要指引。
2025-10-29 16:39:41 2.57MB
1
本白皮书在编制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标准,引用了很多图文并貌的解释,举了多个例子。包括针对于数据中心的最新产品,这些产品的大致结构、适用范围等;这些产品应用到数据中心中,如何配置,如何安装,也有相应的图片描述。另外我们还在白皮书中放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一般在标准里是很难见到。 本白皮书相当于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与施工的技术指南,对工程设计与施工有着非常积极的技术指导作用,可以帮助用户、设计及施工单位有效提高设计水平及工程质量。
2025-10-15 17:00:39 3.05MB 数据中心布线
1
传统高可用性系统中必须通过共享存储来实现数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这个特性无形中增加了 可用性系统的成本。 RoseVM Cluster(镜像版)基于以太网络TCP/IP 协议,通过数据实时镜像技术,在两台虚拟主 机之间实现不需要共享存储的纯软高可用系统。
2025-10-04 13:15:31 1.11MB ROSE
1
6G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白皮书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围绕着无源物联网技术与6G网络结合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和实际应用场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关于6G时代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发展蓝图和实际应用参考。从白皮书中提炼出的知识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无源物联网技术是指在物联网体系中,不需要外部电源供应,能够自动从周围环境中获取能量,从而实现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设备或系统。这种技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理论构想到技术实践,再到现在的广泛应用,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 二、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方面,无源物联网设备最大的特点在于其低成本、免供电、易部署、免维护和小尺寸等优势,使其在大规模的物联网应用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挑战方面,无源物联网技术仍面临一些技术瓶颈,比如在复杂环境下的定位精度问题、大规模网络部署的挑战以及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问题等。 三、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市场前景: 随着6G网络技术的发展,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市场前景广阔。预计在未来,无源物联网技术将在仓储物流、商超零售、智能制造、人员管理、智慧停车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有效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定位需求。 四、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与需求分析: 1. 企业服务定位场景:包括仓储物流、商超零售、智能制造、智慧停车等。在这些场景中,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人员和设备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2. 政府与公共服务定位场景:包括博物展览、矿井管廊等。在这些场景中,无源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环境的感知、监测和预警,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安全。 通过中国移动和产业界、科研院校的合作,6G无源物联网定位技术正在逐步实现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应用与实践,从而为整个社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总结以上内容,无源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对于6G时代的物联网应用具有深远意义。这不仅体现在其技术特点与优势上,更在于它能在实际应用中解决许多传统有源物联网技术难以克服的问题。随着无源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25-09-29 09:39:57 4.61MB
1
宏天微服务企业信息平台【EIP8】 技术白皮书,EIP8(Enterprise Information Platform)是宏天软件针对当前企业在信息化转型过 程中遇到的内部管理问题而专门设计的企业信息平台。平台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良好的 用户体验,细致强大的后台配置能力在统一门户,统一流程中心,统一用户中心,在线应 用快速开发领域为客户提供平台级别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体验,针对企业痛点提供针对性的 解决方案。 宏天软件的EIP8系统是一款专为企业信息化转型而设计的企业信息平台。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架构和用户友好的设计,提供了强大的后台配置能力,使得在统一门户、统一流程中心、统一用户中心以及在线应用快速开发方面,为客户提供了平台级别产品与优质的服务体验。EIP8技术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产品的技术解决方案、产品概述及体系架构,并针对企业面临的内部管理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在产品概述及体系架构部分,白皮书首先介绍了宏天EIP8的引言,然后详细阐述了企业核心诉求,其中包括企业核心矛盾、降本增效和规范统一。在面对标准套件不匹配和系统快速实现等企业核心矛盾时,EIP8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同时,通过EIP8的使用,企业可以达到降本增效和规范统一的目标。 产品能解决的问题包括了解析行业主流低代码平台的核心特点,行业不同类型低代码平台的特点,以及宏天软件低代码平台能解决的问题。宏天EIP8不仅解决了一些行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还提供了一个低代码开发环境,使得企业能够快速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满足市场和业务的变化需求。 在技术解决方案方面,白皮书详细介绍了技术规范设计,这是宏天EIP8能够实现快速开发和统一管理的关键。技术规范设计涵盖了平台的整体架构、数据处理、安全机制、用户界面、以及如何通过低代码平台快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流程的优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EIP8的架构和功能,白皮书还提供了一系列的目录和索引,使用户能够快速定位到感兴趣的部分。同时,白皮书还提供了联系方式和地址,方便有兴趣的企业或个人直接与宏天软件进行交流和合作。 宏天EIP8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内部管理上的问题,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白皮书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宏天EIP8的特性、优势及应用前景,为企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2025-09-28 11:33:19 60.48MB 微服务
1
BFD(双向转发检测)是一套用来实现快速检测的国际标准协议,提供一种轻负荷、 持续时间短的检测。与以往的其他“HELLO”检测机制相比,具有许多独到的优 势。华为公司已经在高端网络产品上实现了BFD技术,并将提供整套解决方案。 **BFD技术应用定位** 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技术主要应用于网络中的快速故障检测,旨在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它适用于各种网络层次,包括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传输层,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路径中的单点故障,确保网络服务的连续性和高效性。在高端网络产品中,BFD技术被广泛用于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以实现对链路状态的快速响应,降低业务中断时间。 **BFD技术介绍** 1. **协议概述** BFD协议通过发送低开销、短周期的控制报文来检测两端设备间的通信路径是否正常。它能在毫秒级别内检测到链路或转发设备的故障,远快于传统的OSPF、ISIS等路由协议的Hello报文检测机制。 2. **报文格式** BFD报文包含会话标识符、控制标志、检测间隔和接收间隔等字段,用于标识会话、控制会话状态和设定检测参数。 3. **检测模式** BFD支持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异步模式是标准工作模式,报文发送和接收周期独立设置;同步模式下,发送和接收周期相同,用于特定应用场景。 4. **发送周期及检测时间** 发送周期决定了BFD报文的发送间隔,而检测时间则是基于接收间隔计算得出,用于判断链路是否失效。 5. **参数修改** BFD允许动态调整检测参数,如发送间隔和接收间隔,以适应网络环境的变化。 6. **会话建立** - **会话初始化过程**:两台设备间建立BFD会话时,首先进行初始化,协商检测参数。 - **会话建立过程**:协商成功后,设备开始发送BFD报文并监测对方的响应,形成稳定的工作状态。 **BFD的标准化** BFD技术已经成为了国际标准,如IETF的RFC5880和RFC5881,确保了不同厂商设备间BFD会话的互操作性。 **华为BFD进展及典型应用** 1. **应用于快速重路由** 华为利用BFD技术实现了快速重路由功能,当检测到链路故障时,能迅速切换至备份路径,减少业务中断时间,提高网络服务质量。 2. **应用于媒体网关与核心网的可靠连接** 在媒体网关与核心网的连接中,BFD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连接状态,确保语音、视频等实时通信的质量和稳定性。 **结束语** BFD技术以其快速的故障检测能力,极大地提升了网络的健壮性和用户体验。华为作为BFD技术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研发和完善相关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可靠的网络环境。 **参考资料**及**缩略语**部分未展示,但通常包含了相关技术文档、专利信息和行业术语的定义,有助于深入理解BFD技术和华为的应用实践。
2025-09-02 10:18:42 296KB
1
### 施耐德事件驱动自动化控制编程技术白皮书关键知识点解析 #### 一、引言及背景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和技术的发展,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编程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传统上,自动化控制编程依赖于基于固定时间扫描周期的全局数据驱动方式。然而,这种方法在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复杂的工业应用场景时显得力不从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信息技术(IT)领域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进展,特别是在事件驱动编程模式的应用上。 #### 二、事件驱动编程模式概述 ##### 2.1 事件驱动编程的基本概念 事件驱动编程是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编程范式,它允许程序在特定事件发生时响应,而非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定期检查状态。这种方式使得程序更加灵活且响应速度更快。 ##### 2.2 事件驱动编程在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在自动化控制领域,事件驱动编程可以使控制系统更加智能地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例如传感器检测到特定条件时触发相应动作。这有助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 #### 三、IEC 61499 标准及其意义 ##### 3.1 IEC 61499 标准简介 IEC 61499 是一项国际标准,旨在定义一套统一的框架,支持事件驱动的自动化控制编程。该标准不仅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来创建可重用的自动化控制组件,还规定了这些组件如何通过事件接口进行通信。 ##### 3.2 IEC 61499 标准的关键特性 - **事件驱动**:IEC 61499 强调事件驱动的执行机制,使得功能块仅在特定事件发生时才被激活。 - **功能块**:该标准定义了一系列标准化的功能块,这些功能块可以封装特定的逻辑和数据,并通过事件接口与其他功能块交互。 - **可移植性和互操作性**:通过标准化接口和通信协议,IEC 61499 支持不同制造商的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四、事件驱动编程的优势 ##### 4.1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事件驱动编程模式有助于创建结构清晰、易于理解的代码,降低了后续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 4.2 降低硬件资源消耗 通过精确控制功能块的激活时机,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资源消耗,使得系统更加高效节能。 ##### 4.3 加速应用程序开发周期 基于事件的编程模式使得开发者可以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逻辑,而无需关心底层硬件细节,从而加快了应用程序的开发进度。 ##### 4.4 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IEC 61499 标准支持的功能块可以在不同的硬件平台上自由移动和重新配置,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五、施耐德电气在事件驱动自动化控制编程中的实践 施耐德电气作为自动化行业的领导者,在推动事件驱动自动化控制编程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采用IEC 61499 标准,施耐德电气开发了一系列先进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包括EcoStruxure Open Automation Platform,旨在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事件驱动编程的优势,加速向工业4.0转型的步伐。 #### 六、结论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工业4.0的推进,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编程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事件驱动编程作为一种更为先进、灵活的编程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效率,还能降低开发和维护成本。通过IEC 61499等国际标准的推广和应用,未来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编程将变得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对于希望从中受益的企业来说,现在正是抓住机遇、拥抱变革的好时机。
2025-08-11 09:24:54 1.46MB 事件驱动 IEC61499 技术白皮书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阐述了6G网络协作通感一体化技术,旨在实现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文中首先分析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的驱动力与应用场景,随后介绍了通感融合的工作模式和技术挑战。接着,文档深入探讨了网络协作通感的关键技术,包括系统模型、高精度同步、多节点协作机制、高精度感知算法和组网干扰管理。最后,展示了低频和高频网络协作通感的原型验证结果,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通过这些技术,6G网络将能够提供全域、全天候、低成本的泛在感知与连接能力,助力低空经济、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快速发展。 适合人群:从事通信、感知技术研发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关注6G技术发展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提供全域、全天候、低成本的泛在感知与连接能力;② 支撑低空经济、智慧交通、智慧工厂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③ 推动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发展。 其他说明:本文档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及相关企业联合发布,旨在推动6G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及应用培育工作。
2025-07-01 10:24:40 2.35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