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先对MIPI RFFE进行概述,然后具体分析了该RFFE总线IP的实现思路和结构,最后用Verilog语言通过VCS进行仿真验证。该IP控制简单,易于实现,适于在挂载多个射频设备的接口中使用。
2024-06-30 22:24:43 108KB RFFE verilog语言 MIPI 接口
1
研究论文-专用短波接收机射频前端预选滤波器设计与实现
2024-04-07 20:32:28 1.07MB 自动化技术
1
射频前端模块性能关系到整个接收机的性能,直接下变频接收机有体积小,价格低和高集成度的优点而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对直接下变频接收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该接收机特点,提出了一种直接下变频接收机的射频前端实现方案,并用软硬件平台对其实现,实测的2.4G本地振荡信号和接收机解调信号表明达到系统要求指标。
1
通过对实际的集成射频模块的选择,以及利用ADS对射频前端的仿真,可以得到系统的一些重要性能指标,通过对这些性能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得出设计的射频收发端是可行的,可以满足实际无线通信环境对射频系统的要求。另外,为了能够在实际的应用中使收发前端实现最佳的性能,设计可以对噪声与非线性的影响作进一步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选用更合适的射频模块或对电路进行一些改进,以满足特殊的信道对射频前端的要求。
2023-04-16 23:02:00 233KB 2.4GHz
1
短波通信在军事、导航和特别是应急通信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短波接收机的发展也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为此,结合实际项目的需求,本文对短波接收机前端进行了研究按照实际项目需求,本文首先对接收机射频前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指标进行了闸述,包括接收机灵敏度、系统噪声系数、ldB压缩点、三阶交调点等:根据指标要求确定了接收机系统级原理图,并对接收机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增益、噪声预算:结合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工作原理,对自动增益控制模块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模块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硬件方案的实现中,采用一次变频至414MHz中频的超外差式接收机结构,使用两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实现60dB的大动态接收范围:选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产生高分辨率的本振信号。后,绘制了接收机各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和印制板图;完成了系统硬件的制作和调试,给出了接收机的增益控制性能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输出信号的测试方法和结果,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自动增益控制模块的动态范围大于60dB具有较宽的增益控制范围:直接数字频率输出信号频率为414MHz,本振信号功率10dBm-15dBm,相位噪声小于-90Bc/Hz;系统中频输出信号频率414,出功率范40Bm354Bm满足后检测需求.
2023-03-29 11:01:11 8.35MB 短波通信射频前端
1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电通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家用电器产品日益普及。射频前端作为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转换成中频信号。射频前端电路对整个接收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检测小信号的能力直接决定了接收机的灵敏度;对大信号的适应能力决定着接收机的动态范围;良好的线性度可以减少系统中的互调失真和交调失真。文中着重介绍利用Agilent公司开发的功能强大的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仿真软件对接收机的射频前端进行仿真,得到射频前端可靠的优越的性能指标,缩短了生产设计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1 射频前
1
摘要:介绍了一种非接触式智能卡中调制解调模块的实现方法,包括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的负载调制和二进制幅移键控信号的非相干解调的CMOS工艺的实现;同时,给出了用ADVANCED DESIGN SYSTEM 软件进行仿真的结果。该实现方法遵循ISO/IEC14443-2标准,工作频率为13.56MHz数据传送速率为106kbps。 关键词:智能卡 幅移键控 二进制相移键控 负载调制 非接触式智能卡(又称射频卡)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地实现了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和智能卡技术的结合。非接触式智能卡解决了无源(卡内
1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通信频段已经越来越拥挤。198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授权普通用户可以使用902 MHz,2.4 GHz和5.8 GHz三个“工业、科技、医学”(ISM)频段。ISM频段为无线通信设备提供了无需申请在低发射功率下就能直接使用的产品频段,极大地推动了无线通信产业的发展。虽然目前无线数字通信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射频设计仍然是移动通信设计的瓶颈。射频电路的设计主要围绕着低成本、低功耗、高集成度、高工作频率和轻重量等要求而进行。ISM频段的射频电路的研究对未来无线通信的
2023-01-05 20:00:10 484KB 射频前端
1
1.设计目标   FEM发射通道的设计着重于功率回退下实现高效率,以提供线性放大,这是5G通信系统提出的要求。功率回退下的目标功率附加效率(PAE)定为6%,三阶交调(IMD3)低于-35dBc(功率回退值:从1dB压缩点开始大约退回7dB)。对应1dB压缩点(P1dB)的RF输出功率定为20dBm。而接收通道需要在非常低的电流消耗下(15mA,+4V电源),实现低于4dB的噪声系数(包括开关损耗)。   射频前端MMIC的功能框图如图1所示。发送信号路径从图的上半部分中的左侧延伸到右侧;输入端口位于标有“PA_RFin”的引脚上。输入信号由三级功放(PA)放大,然后通过RF功率检测器和单
1
基于Simulink的雷达系统射频前端建模仿真。在雷达系统中,RF前端通常在定义系统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由于RF前端是接收器链中的第一部分,因此其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对于实现所需的信噪比(SNR)至关重要。此示例演示如何将 RF 前端行为合并到现有雷达系统设计中,此示例包括两个 Simulink 模型:单站雷达与一个目标、FMCW 雷达范围和速度估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