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资料是电子线路设计的课程资料。Multisim仿真选择的是密码锁,资料中包括了全部的Multisim文件,以及相应的数字和模拟部分实验报告资料。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一些Multisim的仿真教材,但是建议直接动手去做,而不是说先将软件都学明白了再去做Multisim的仿真实验。
2025-04-04 12:44:54 398MB 课程资源
1
"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技术及其扫频验证的实践研究",基于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实验扫频验证研究,采用谐波线性化方法的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扫频验证 ,关键词:MMC;谐波线性化方法;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扫频验证; 以上内容用分号分隔的关键词为:MMC; 谐波线性化方法; 交直流侧阻抗建模; 扫频验证;,MMC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扫频验证的谐波线性化方法 在当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作为一种高效、灵活的电力转换设备,在电网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MMC能够实现高电压等级的电力变换,尤其适合于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以及大规模储能系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预测MMC的动态行为,准确地建立其交直流侧的阻抗模型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系统设计和运行优化的关键。 谐波线性化方法是一种用于分析非线性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工具,通过在特定工作点附近对系统进行线性化处理,来简化复杂的非线性问题。在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中,谐波线性化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在特定工作条件下系统的等效线性模型,从而分析其频率特性,这对于系统设计和控制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交直流侧阻抗建模是指对于电力电子设备在交流侧和直流侧的电抗特性进行数学表达的过程。这种建模过程能够揭示设备对电网频率波动的敏感度,以及其对电网稳定性的影响。通过阻抗模型,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可以评估不同操作条件和故障情况下设备的响应,从而为设备设计和电网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扫频验证是一种实验方法,通过系统地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来测试和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在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中,扫频验证能够确保模型在不同频率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优化控制器设计,确保系统在实际运行中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深入研究MMC的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实验扫频验证,本研究采用了谐波线性化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确定了MMC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结构,然后运用谐波线性化技术,建立起了交直流侧的阻抗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和采用扫频技术,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和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MMC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阻抗特性。 本研究的成果不仅为MMC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智能电网技术的推进,MMC作为一种关键设备,其交直流侧阻抗建模及其验证技术的重要性将会日益凸显。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如考虑系统的非理想因素、改善模型的精度以及拓展到更宽广的应用领域。 本文通过对MMC交直流侧阻抗的谐波线性化建模及扫频验证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电力电子领域的理论知识,也为实际工程设计和系统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有望推动电力系统向更高效、更可靠、更智能的方向发展。
2025-04-03 16:32:18 309KB 数据结构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H743-EasyFlash固件移植实验”这一主题,主要涉及如何在正点原子的H743开发板上移植并使用基于W25Q256闪存芯片的EasyFlash软件。EasyFlash是一款开源的、用于微控制器(MCU)的嵌入式文件系统,特别适用于小型存储应用,如存储配置参数或用户数据。以下将详细介绍整个移植过程及其关键知识点。 1. **正点原子H743开发板** 正点原子是一家知名的嵌入式硬件供应商,其H743开发板是基于STM32H743系列微控制器的开发平台。该系列MCU拥有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适合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 2. **STM32H743微控制器** STM32H743是一款基于Arm Cortex-M7内核的微控制器,具有高速浮点运算能力,内置大容量闪存和SRAM,支持多种外设接口,是进行嵌入式开发的理想选择。 3. **W25Q256闪存芯片** W25Q256是一种SPI接口的串行闪存芯片,提供256Mbit(32MB)的存储空间,适用于需要外部存储的嵌入式系统。在本实验中,它将作为EasyFlash的存储媒介。 4. **EasyFlash概述** EasyFlash是一个轻量级的嵌入式文件系统,专为小容量的SPI Flash设计。它提供了简单易用的API,支持数据的读写、擦除操作,以及断电保护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5. **移植流程** - **配置编译环境**:安装STM32CubeMX,配置H743开发板的初始化代码,包括SPI接口的设置。 - **添加EasyFlash源码**:将EasyFlash库导入项目,并根据W25Q256的特性调整相关配置。 - **初始化EasyFlash**:在应用程序启动时,初始化EasyFlash实例,设置工作区和保护区域。 - **实现API接口**:根据需求实现读写数据的函数,调用EasyFlash的API完成实际操作。 - **测试与调试**:编写测试程序,验证EasyFlash的读写功能是否正常。 6. **注意事项** - SPI接口的正确配置至关重要,包括时钟速度、模式等参数,需要与W25Q256兼容。 - 确保电源管理设置正确,以防在写操作期间突然断电导致数据丢失。 - 考虑到闪存的寿命,合理规划擦写次数,避免频繁的全盘擦除操作。 7. **实践应用** 移植完成后,EasyFlash可用于存储系统配置、用户偏好、日志记录等多种场景。例如,可以保存用户自定义的设备工作模式,或者记录运行过程中的故障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调试。 总结来说,H743-EasyFlash固件移植实验涉及到硬件开发板的选择、外设驱动的配置、嵌入式文件系统的移植与应用等多个方面,是一次全面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通过这个实验,开发者不仅能掌握EasyFlash的使用,还能提升在STM32平台上的软件开发和调试能力。
2025-04-03 13:32:24 9.67MB
1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MapReduce编程方法; 2. 掌握用MapReduce解决一些常见的数据处理问题,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排序和数据挖掘等。 二、实验平台 1. 操作系统:Linux(建议Ubuntu16.04或Ubuntu18.04) 2. Hadoop版本:3.1.3 三、实验步骤(每个步骤下均需有运行截图) (一)编程实现文件合并和去重操作 对于两个输入文件,即文件A和文件B,请编写MapReduce程序,对两个文件进行合并,并剔除其中重复的内容,得到一个新的输出文件C。下面是输入文件和输出文件的一个样例供参考。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Blossom i」的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60530224/article/details/135632280 **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MapReduce初级编程实践** MapReduce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模型,由Google提出,主要用于处理和生成大规模数据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MapReduce编程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数据去重、数据排序和信息挖掘。 **一、MapReduce编程基础** MapReduce的核心在于两个主要阶段:Map阶段和Reduce阶段。Map阶段将输入数据分解成键值对,然后并行处理这些对。Reduce阶段则将Map阶段的结果聚合,生成最终的输出结果。 **1. 文件合并与去重** 在Map阶段,我们读取输入文件A和B,对每一行数据进行处理,生成形如`(key, value)`的键值对,其中`key`是行内容,`value`可以是一个标记,表明该行来自于哪个文件。在Reduce阶段,我们检查`value`的集合,如果存在相同的`key`但`value`不同的情况,说明这是来自不同文件的重复数据,我们只需要保留一份即可。 **2. 数据排序** 针对多个输入文件的整数排序问题,Map阶段同样生成`(key, value)`对,这里`key`是待排序的整数,`value`是排序标识。Reduce阶段根据`key`进行排序,并输出排序后的结果,同时在输出文件中,将排序索引作为新的`key`,原整数作为`value`。 **二、信息挖掘** 对于给定的父子辈关系表,我们需要找出祖孙辈关系。Map阶段,我们将每一行的父子关系转换成`(child, parent)`和`(parent, child)`两对键值对。Reduce阶段,通过检查`child`是否出现在其他键值对的`parent`位置,来发现祖孙关系,输出`(grandchild, grandparent)`对。 **三、MapReduce优化与改进** 在实现上述功能时,可以考虑以下优化: - **分区策略**:根据输入数据的特性调整分区策略,使得相同`key`的数据尽可能在同一台机器上处理,减少网络传输。 - **Combiner函数**:在Reduce前,先在Map节点上进行局部聚合,减少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 **缓存中间结果**:对频繁出现的`key`,可以在内存中缓存,提高效率。 - **负载均衡**:确保集群中的任务分配均匀,避免单个节点过载。 在面对大量数据时,优化MapReduce程序至关重要,它可以显著提升处理速度和资源利用率。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驾驭MapReduce,解决更复杂的大数据处理问题。
2025-04-03 10:16:09 2.32MB mapreduce 编程语言
1
根据提供的文件信息,我们可以归纳出三个主要实验的知识点:基本网络命令、利用单双网卡实现多IP计算机组建实验性互联网、以及利用路由模拟器建立直连路由。 ### 实验一:基本网络命令 #### 实验目的 1. **了解网络命令的基本功能**:通过学习各种网络命令,如`ipconfig`、`ping`、`tracert`等,理解它们的基本作用。 2. **掌握基本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熟练运用这些命令进行网络状态的查看。 3. **掌握使用网络命令观察网络状态的方法**:能够通过命令行工具对当前网络环境的状态进行诊断和监控。 #### 实验内容 1. **安装TCP/IP**:确保计算机上已安装TCP/IP协议栈。 2. **手动配置TCP/IP参数**: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3. **使用ipconfig命令**:测试TCP/IP是否安装成功,可以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值。 4. **使用ping命令**:验证网络连接是否正常,通过发送ICMP请求包来测试目标主机的可达性。 5. **学习其他网络命令**:`tracert`用于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路径;`netstat`用于显示活动的TCP连接、计算机侦听的端口等;`arp`用于显示和修改地址解析协议缓存中的项目。 ### 实验二:利用单双网卡实现多IP计算机组建实验性互联网 #### 实验目的 1. **学习掌握路由选择的基本原理**:理解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选择最佳路径到达目的地。 2. **学习单双网卡多IP地址的绑定方法**:了解如何在一个或多个网卡上配置多个IP地址。 3. **掌握路由配置的方法**:能够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策略。 #### 实验内容 1. **构建三台虚拟机**:分别为主机A、主机B和服务器server。 2. **为服务器虚拟机设置双IP地址**:一个IP地址对应不同的子网。 3. **在另外两台计算机上配置TCP/IP协议**:分别为主机A和主机B配置相同的子网内的不同IP地址。 4. **进行测试配置**:使用`ping`命令验证路由配置的正确性。 ### 实验三:利用路由模拟器建立直连路由 #### 实验目的 1. **学会使用华为路由模拟器**:掌握华为eNSP模拟器的基本操作。 2. **利用路由模拟器掌握路由配置的方法**:能够在模拟环境中配置路由。 #### 实验内容 1. **了解华为路由模拟器的使用方法**:熟悉模拟器界面,了解如何添加设备、连接线路等。 2. **学习其各个命令的作用、使用方法**:如配置接口IP地址、启动路由协议等。 3. **利用其实现三层交换机及直联路由的配置**:配置交换机的不同VLAN,并设置直联路由。 4. **测试其正确性**:通过`ping`命令测试不同网络间的通信是否正常。 以上实验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基本的网络命令和配置方法,还通过实践加深了对路由原理的理解。这些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04-02 22:23:10 801KB 网络 计算机网络
1
一.实验内容 HBase编程实践: 1)在Hadoop基础上安装HBase; 2)使用Shell命令(create:创建表 、list:列出HBase中所有的表信息、put:向表、行、列指定的单元格添加数据等);使用HBase常用Java API创建表、插入数据、浏览数据。 二.实验目的 1、理解HBase在Hadoop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2、熟练使用HBase操作常用的Shell命令。 3、熟悉HBase操作常用的JavaAPI。 三.实验过程截图及说明 1、安装HBase (1)解压HBase文件到/usr/local目录下,并将目录改名为hbase: ### HBase编程实践知识点 #### 一、HBase在Hadoop体系结构中的角色 HBase是一种分布式的、可扩展的大规模数据存储系统,它构建在Hadoop之上,特别是在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之上。HBase为结构化数据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可伸缩的存储解决方案。它支持海量数据的随机读写操作,并且能够处理PB级别的数据量。HBase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是提供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能力,使其特别适合于实时数据查询场景。 1. **角色定位**: - **数据库功能**:HBase虽然建立在HDFS之上,但它更像是一个数据库而非文件系统,它支持表的概念,允许用户进行行级别的读写操作。 - **数据模型**:HBase采用了列族的数据模型,这使得它可以高效地存储和检索大规模稀疏数据集。 - **高可用性和容错性**:HBase具有自动的故障恢复机制,可以在节点失败时继续提供服务。 - **实时读写**:HBase支持快速的数据读取和写入操作,这对于需要实时响应的应用场景非常有用。 #### 二、HBase的Shell命令 HBase的Shell命令是进行表管理、数据插入、查询等操作的一种简单方式。以下是一些常用的Shell命令: 1. **创建表**: - `create 'tablename', 'columnfamily'`:用于创建一个新的表,其中`tablename`是表的名字,`columnfamily`是列族的名字。 - 示例:`create 'student', 'info'`,这会创建一个名为`student`的表,其中包含一个名为`info`的列族。 2. **列出所有表**: - `list`:显示HBase中当前存在的所有表的信息。 - 示例:`list`。 3. **插入数据**: - `put 'tablename', 'rowkey', 'columnfamily:qualifier', 'value'`:将数据插入指定的表、行、列指定的位置。 - 示例:`put 'student', '95001', 'info:Sname', 'YangJile'`,这条命令会在`student`表的行键为`95001`的行中,插入一个名为`Sname`的列,并设置其值为`YangJile`。 4. **获取数据**: - `get 'tablename', 'rowkey'`:用于查看表中特定行的数据。 - 示例:`get 'student', '95001'`。 5. **扫描数据**: - `scan 'tablename'`:用于查看表中的所有数据。 - 示例:`scan 'student'`。 6. **删除表**: - `disable 'tablename'`:先使表不可用。 - `drop 'tablename'`:删除表。 - 示例:`disable 'student'`,`drop 'student'`。 #### 三、HBase的Java API 除了Shell命令之外,HBase还提供了丰富的Java API,用于更高级的编程操作。以下是一些关键的Java API概念和使用方法: 1. **创建连接**: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iguration conf)`:创建一个与HBase集群的连接。 - 示例:`Configuration conf = HBaseConfiguration.create(); Connection conn = ConnectionFactory.createConnection(conf);` 2. **创建表**: - `TableDescriptorBuilder`:用于构建表的元数据描述。 - `Admin.createTable(TableDescriptor)`:通过管理员对象创建表。 - 示例:使用`TableDescriptorBuilder`创建表描述器,并通过`Admin`对象创建表。 3. **插入数据**: - `Put`:用于构建一个将被插入到表中的单元格。 - `Table.put(Put put)`:将构建好的`Put`对象插入到表中。 - 示例:创建`Put`对象并将其插入到表中。 4. **获取数据**: - `Get`:用于构建查询条件。 - `Table.get(Get get)`:根据构建好的`Get`对象查询数据。 - 示例:创建`Get`对象并从表中获取数据。 5. **扫描数据**: - `Scan`:用于构建扫描条件。 - `Table.get(Scan scan)`:根据构建好的`Scan`对象查询数据。 - 示例:创建`Scan`对象并从表中获取数据。 6. **关闭连接**: - `conn.close()`:关闭与HBase集群的连接。 - 示例:`conn.close();`。 #### 四、实验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HBase的安装配置有了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如何使用Shell命令和Java API来进行表的操作。HBase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够处理大规模的数据,并且提供了高效的数据读写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熟练地使用HBase来解决实际问题,并探索更多关于大数据处理的技术栈。
2025-04-02 15:02:08 742KB hadoop hbase 编程语言
1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拟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应用的一门新兴技术科学。 作为人工智能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的机器学习, 其研究动机是为了使计算机系统具有人的学习能力以实现人工智能。 那么, 什么是机器学习呢? 机器学习 (Machine Learning) 是对研究问题进行模型假设,利用计算机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得到模型参数,并最终对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机器学习的用途 机器学习是一种通用的数据处理技术,其包含了大量的学习算法。不同的学习算法在不同的行业及应用中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和优势。目前,机器学习已成功地应用于下列领域: 互联网领域----语音识别、搜索引擎、语言翻译、垃圾邮件过滤、自然语言处理等 生物领域----基因序列分析、DNA 序列预测、蛋白质结构预测等 自动化领域----人脸识别、无人驾驶技术、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等 金融领域----证券市场分析、信用卡欺诈检测等 医学领域----疾病鉴别/诊断、流行病爆发预测等 刑侦领域----潜在犯罪识别与预测、模拟人工智能侦探等 新闻领域----新闻推荐系统等 游戏领域----游戏战略规划等 从上述所列举的应用可知,机器学习正在成为各行各业都会经常使用到的分析工具,尤其是在各领域数据量爆炸的今天,各行业都希望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手段,得到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以便明确客户的需求和指引企业的发展。
2025-04-02 10:15:33 71.93MB 机器学习
1
西南交通大学DSP原理与应用实验五:I/O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掌握DSP的I/O操作,了解DSP如何控制CPLD的IO口,并学习如何编写相应的程序来控制LED流水灯和数码管的显示。 二、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计算机、实验箱、DSP、CPLD、LED流水灯和数码管等。 三、实验原理: DSP通过寄存器的方式来控制CPLD的IO口,IO口对应DSP里面的寄存器,有自己的地址。DSP通过对这个地址的寄存器操作来控制IO口。这些地址是由DSP与CPLD的连接和译码方式决定的。DSP通过地址线、数据线、控制线与CPLD连接,然后CPLD接收DSP的指令,进行译码,得到译码结果,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四、实验内容: 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实现LED灯的循环点亮; 2. 实现数码管循环显示0-F。 五、实验步骤: 实验的步骤包括: 1. 将仿真器下载线与主板相连; 2. 打开主板上的电源; 3. 分析DSP程序和CPLD代码,了解其工作原理; 4. 打开DSP程序,向其中添加上述例程;编译下载程序,观察LED流水灯的显示。 六、实验结果: 实验的结果是成功实现了LED流水灯的循环点亮和数码管的循环显示0-F。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DSP的I/O操作,并了解了DSP如何控制CPLD的IO口。 七、实验结论: 本实验是DSP原理与应用实验五:I/O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DSP的I/O操作,并了解了DSP如何控制CPLD的IO口。实验的结果证明了DSP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 八、知识点总结: 1. DSP的I/O操作原理 2. DSP如何控制CPLD的IO口 3. LED流水灯的循环点亮实现 4. 数码管的循环显示实现 5. DSP程序的编写和下载 6. CPLD代码的编写和下载 7. DSP与CPLD的连接和译码方式 8. DSP的寄存器操作 九、结论: 本实验是DSP原理与应用实验五:I/O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DSP的I/O操作,并了解了DSP如何控制CPLD的IO口。实验的结果证明了DSP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复杂的应用需求。
2025-04-02 09:54:36 319KB 交通物流
1
实验室 南京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验/ OperatingSystemLabs_NJU 实验网站网址: : 实验内容 Lab1实验要求 1.1。在实模式下实现一个Hello World程序 1.2。在保护模式下实现一个Hello World程序 1.3。在保护模式下加载磁盘中的Hello World程序运行 Lab2实验要求 2.1。实现系统调用库函数printf 2.2。完善printf的格式化输出 Lab3实验要求 3.1。实现进展切换机制 3.2。实现FORK , SLEEP , EXIT系统调用 Lab4实验要求 4.1。实现SEM_INIT , SEM_POST , SEM_WAIT , SEM_DESTROY系统调用 实验环境环境:Ubuntu + QEMU 实验框架 +lab1 |---+bootloader | |---boot.h
2025-04-01 14:02:27 65KB 系统开源
1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 ArcGIS】是一门深入学习和实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技术的课程,主要围绕ArcGIS软件进行。ArcGIS是Esri公司开发的一款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广泛应用于测绘、规划、环境科学、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领域。 在本课程中,你将学习到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ArcGIS基础操作**:包括软件界面的熟悉、图层的添加与管理、地图的创建与编辑。你需要掌握如何打开和保存项目,添加不同类型的图层(如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以及如何调整图层的显示属性,创建美观且信息丰富的地图。 2. **矢量化**:这涉及到将非结构化的地理信息转换为可计算和分析的矢量数据。在ArcGIS中,你可以通过数字化工具将扫描地图、航拍照片等转换为点、线、面要素,用于后续的空间分析。 3. **空间数据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坐标系统的转换、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等。理解数据的精度、质量和完整性对于数据分析至关重要。你需要学会如何处理缺失值、异常值,以及如何在不同坐标系统之间转换数据。 4. **空间分析**:这是GIS的核心功能,涉及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叠置分析、插值分析等。例如,你可以通过缓冲区分析研究某一设施的服务范围,通过网络分析解决最短路径问题,通过叠置分析探索不同数据层之间的关系。 5. **制图与可视化**:ArcGIS提供了丰富的符号系统和标签设置,让你能够创建专业级别的地图。你需要学习如何利用颜色、符号和标签来有效传达地理信息,以及如何通过图表、统计图形等进行数据的可视化表达。 6. **地理编码与反地理编码**:地理编码是将地址转换为经纬度的过程,而反地理编码则是将经纬度位置转换为地址。这些功能在定位服务、导航应用和人口统计分析中非常常见。 7. **GIS项目管理**:了解如何组织和管理GIS项目,包括数据的备份、版本控制和共享。这对于团队协作和长期的数据管理至关重要。 8. **脚本与编程**:虽然不是基础操作的一部分,但掌握Python或ArcPy模块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编写脚本,你可以自动化重复的任务,实现复杂的分析。 通过这个课程,你将有机会动手实践,加深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的理解,并提升使用ArcGIS解决问题的能力。记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反复操作是掌握GIS技能的关键。投入适当的时间,你将能够在短时间内迈入GIS的大门,开启探索地理世界的新旅程。
2025-04-01 11:25:30 15.31MB 地理信息系统 ArcGI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