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士学位。项目(UoW)-GSM和EDGE网络调制方案(GMSK和PSK)的仿真_BSc. Project (UoW) - simulation of GSM and EDGE network modulation schemes (GMSK and 8PSK).zip 在本项目中,我们深入研究了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网络调制技术,特别是高斯最小频移键控(GMSK)和8相位移键控(8PSK)方案。GMSK是一种连续相位调制技术,因其具有较低的带宽扩展特性,在GSM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8PSK则是一种多相位调制方式,用于提升数据传输速率,是EDGE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性能表现,项目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来模拟和分析。通过仿真,我们能够测试在不同信道条件下,如噪声、多径效应和干扰等因素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这些仿真实验有助于评估GMSK和8PSK调制方案在现实通信环境中表现的鲁棒性。 项目成果不仅包括对GMSK和8PSK调制方案的深入分析,而且提供了实用的仿真工具,这些工具可以为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在设计和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时提供参考。仿真工具的开发涉及到了数字信号处理、无线通信理论、以及网络协议栈的相关知识,这些都是在计算机网络和移动通信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除了理论分析和技术仿真,项目还可能涉及到对现有GSM和EDGE网络性能的改进方案。通过模拟不同网络配置和调制方案对网络性能的影响,项目提供了优化网络结构和提升通信质量的方法。这对于当前和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设计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教学、学术研究以及工业应用。学生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该项目的仿真框架学习和研究GMSK和8PSK调制技术,工程师可以利用这些研究成果来设计和部署更加高效可靠的无线通信系统。本项目对于推动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贡献。
2025-10-17 15:10:28 8.68MB
1
对网上的资源进行了整理及凝练、修改,包括本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word、latex模板及PPT汇报模板 参考网址如下: https://github.com/ZhaoZiga/NUDTpaper https://github.com/chenjian591/NUDT_word_thesis_template https://gitcode.com/Open-source-documentation-tutorial/9bab7 https://blog.csdn.net/gitblog_00003/article/details/141016128 https://github.com/TomHeaven/nudt_thesis/tree/master https://github.com/TomHeaven/nudtproposal https://static.latexstudio.net/wp-content/uploads/2014/02/nudtpaper-2.3.pdf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weixin_35779047/86275488 https://blog.gitcode.com/083535980965a71a14bdf9ce1ad1dd7f.html https://github.com/Ballad1214/nudtpaper https://blog.csdn.net/luozhenghao/article/details/142978303 https://github.com/yangjingo/nudtbeamer
2025-09-23 22:14:06 24.7MB Zotero
1
COMSOL热流,热流固拓扑优化流道双目标模型(平均温度和压降) comsol拓扑优化代做,学位文献复现 目标函数为:设计域最大热+最小流动耗散 控制方程为无量纲形式或常规形式,拓扑优化等 ,COMSOL热流;热流固拓扑优化;双目标模型(平均温度和压降);拓扑优化代做;学位文献复现;设计域最大换热;最小流动耗散;控制方程。,COMSOL模拟:热流固拓扑优化双目标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本文档集中探讨了利用COMSOL软件进行热流固耦合系统的拓扑优化研究。这一研究领域涉及了复杂的计算流体力学(CFD)和结构优化理论,旨在优化流道设计以实现特定的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性能。文档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于热流固耦合系统的理解,其次是拓扑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再者是双目标模型的具体应用,最后是利用COMSOL软件进行模拟和仿真分析。 在热流固耦合系统中,温度和流体流动的相互作用是研究的关键。通过精确控制传热和流体动力学,可以在工业设计中实现效率更高和成本更低的解决方案。拓扑优化方法是在给定的设计空间内,通过数学算法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寻找最佳材料布局的过程,以满足预定的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这一技术的引入使得流道设计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特别是在追求低能耗和高热交换效率的场合。 文档中提到的双目标模型,指的是在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了平均温度和压降这两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平均温度的最小化意味着提高系统的热交换效率,而压降的最小化则意味着减少流体流动的阻力,两者都需要在优化设计中取得平衡。这要求研究者们在设计优化模型时,不仅要考虑单一目标的最优解,还需考虑到多目标之间的权衡和妥协。 控制方程是描述物理现象的数学表达式,无量纲形式的控制方程在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们可以去除单位的影响,使得方程具有更普遍的意义和适用性。常规形式的控制方程则直接反映了物理量的实际意义,便于理解和应用。在进行拓扑优化时,控制方程的选择和构建对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通过COMSOL软件的模拟和仿真,研究者们能够在计算机上复现实际的物理过程,对设计方案进行初步的预测和评估。这一过程可以大幅减少实验成本,并加快研发周期。COMSOL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支持包括热传递、流体动力学、结构力学等多个物理模块的耦合分析,非常适合用于处理复杂的热流固拓扑优化问题。 本文档的结构清晰,通过对文档的描述和标签的分析,可以得知文档的主体内容是围绕热流固耦合系统的拓扑优化方法展开,具体讨论了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建立和COMSOL模拟的应用。文件名称列表显示了文档可能包含了引言、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模拟结果等部分,这些都为深入理解热流固拓扑优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参考。
2025-05-26 10:07:24 1.07MB 数据结构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项目 2009.09-至今: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H42B02) 2010.01-至今:分布式与高可信计算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应用(HEUCF100603) 2010.08-2010.12:“黑龙江地税网上审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2011.04-2011.08:“黑龙江省社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联网审计系统综合升级(GH 2010022)” 参加的项目
2025-05-21 14:05:59 3.76MB
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实现"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CDM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领域的技术,具有抗干扰性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抗多径干扰、直扩通信速率高等众多优点。该系统的设计和仿真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应用背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应用背景主要来自于当前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随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计算机网络等领域的发展,对于通信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正是满足这些需求的技术之一。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特点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具有多种优点,包括抗干扰性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CDMA)、抗多径干扰、直扩通信速率高等。这些特点使得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在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 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多址接入技术,能够在同一频率带宽上同时传输多个信号。CDMA 数字蜂窝移动通信是基于CDMA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CDMA技术的应用背景、特点、基本原理等方面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CDMA 技术背景 CDMA 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保护通信安全而开发的秘密通信技术。后来,CDMA 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通信领域,并逐步演变为现在的CDMA移动通信系统。 CDMA 技术的特点 CDMA 技术具有多种优点,包括高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等。这些特点使得CDMA技术在移动通信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扩频码序列 扩频码序列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件。扩频码序列可以生成伪随机信号,用于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扩频码序列的设计和生成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重要研究课题。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是基于扩频码序列的通信技术。该技术可以提供高频谱利用率、抗干扰能力强、隐蔽性好等多种优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的设计和仿真实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直接序列扩频是基于扩频码序列的通信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信号处理和通信理论领域。直接序列扩频的概念、理论基础和基本原理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 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来自于信号处理和通信理论领域。该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扩频码序列的生成、spread spectrum modulation、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设计和仿真实现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需要深入研究和分析相关的技术和理论基础。
2025-05-19 16:04:07 1.12MB
1
基于PLC和变频技术的锅炉电气控制系统 本系统是基于PLC和变频技术的锅炉电气控制系统,主要在设计中有水压检测、水位监测、水温检测、气压检测、故障检测、水压控制、水位控制、水温控制、气压控制、循环控制、显示部分、报警部分等多部分组成来实现锅炉电气控制。 1. 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是一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PLC可以通过编程实现各种逻辑控制操作,具有高可靠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2. 变频技术是通过改变电机的频率来实现电机的速度控制和流量控制。变频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生成相应的频率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3. 锅炉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水压检测、水位监测、水温检测、气压检测、故障检测等。这些检测结果将被传送给PLC,并与PLC程序中的给定值相比,以判断PLC需要进行何种操作。 4. 锅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部分包括水压控制、水位控制、水温控制、气压控制、循环控制等。这些控制操作将被传送给变频器,以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 5. 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检测设备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送给PLC,PLC将这些信号与给定值相比,以判断PLC需要进行何种操作。 6. 变频器根据操作信号会输出相应频率的电压信号,以控制电机的输出功率。这种自动控制方式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可靠性。 7. 锅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显示部分和报警部分通过八个控制按键和十六个指示灯来实现。八个控制按键可以实现按健控制,而十六个指示灯可以完成显示部分的任务。 8. 本设计用PLC和变频控制不仅可以节约能源、促进环保,也可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 锅炉电气控制系统的实现可以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10. PLC和变频技术的应用可以扩展到其他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例如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交通控制系统等领域。
2025-05-12 12:40:15 5.24MB
1
现代通信网实训报告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通信网络的相关知识,包括其基本原理、系统架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实训旨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中的核心概念和技术,包括GSM通信、程控交换、光传输技术和下一代网络(NGN)的基础知识。 一、概述 现代通信网络是一个复杂而高度集成的系统,它由众多子系统组成,如移动通信、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个人间的交流方式,也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1G至5G的演进展示了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从最初的模拟语音服务逐步过渡到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物联网(IoT)和超低延迟通信的先进网络。 1.2、现代通信系统的体系化结构简述 现代通信网络通常基于分层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这些层次共同协作,确保数据的高效、安全传输。其中,物理层负责信号的传输,而高层则处理协议转换、路由选择和数据压缩等任务。此外,网络还涉及网络管理和服务质量(QoS)控制,以确保用户获得稳定且高质量的通信体验。 二、实习内容 2.1、GSM通信 GSM(全球系统 for 移动通信)是第二代(2G)移动通信技术,以其窄带TDMA(时分多址)为基础。实习中,学生将学习GSM的基本原理,包括无线传输、编码解码和鉴权过程。同时,通过操作华为相关的设备,如基站收发信机(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理解GSM网络的运行机制。 2.2、程控交换 程控交换是现代电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电话接续。实习涵盖数字式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如信号处理、呼叫建立和释放,以及C&C08交换机的操作,让学生了解交换机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 2.3、光传输技术 光传输技术基于光纤通信,具有高带宽和长距离传输的优点。学生将学习光的调制解调原理,并通过操作华为OPTIX2500+设备,熟悉光传输系统的配置和维护,理解光网络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地位。 2.4、NGN基础知识 下一代网络(NGN)是一种以IP为核心,支持多种业务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实习内容涉及IP电话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状态,以及NGN如何通过软交换技术实现传统电话网络向全IP网络的转型。 三、实习总结与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不仅能深化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实际操作技能,对现代通信网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他们将学习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参考文献 此处省略,通常包括与实训内容相关的学术文章、技术手册和标准文档等。 总结,现代通信网实训报告涵盖了通信领域的多个关键领域,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全面了解通信网络的运作机制,为未来在通信工程领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05-06 22:23:50 1.59MB
1
"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大学学位论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目标是提高企业的人事管理效率和效果。通过对易团队人事管理的需求分析,采用SSH框架及JSP技术对系统进行设计实现,实现了人事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知识点1:人事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人事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人事管理方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基于Web的人事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知识点2:SSH框架的应用 SSH框架是一种基于Java的Web应用框架,提供了一个灵活和可扩展的架构,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SSH框架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知识点3:JSP技术的应用 JSP技术是一种基于Java的服务器端脚本语言,能够动态生成Web页面,提高系统的交互性和可用性。JSP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知识点4: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人事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正确的数据库设计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本文采用了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完成了人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知识点5:Struts框架的应用 Struts框架是一种基于Java的Web应用框架,提供了一个灵活和可扩展的架构,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Struts框架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 知识点6:Spring框架的应用 Spring框架是一种基于Java的框架,提供了一个灵活和可扩展的架构,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Spring框架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知识点7:Hiberante的应用 Hiberante是一种基于Java的持久层框架,提供了一个灵活和可扩展的架构,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Hiberante的应用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知识点8: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 人事管理系统的实现主要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等几个方面。本文完成了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高了企业的人事管理效率和效果。
2025-04-29 14:45:38 3.05MB
1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它的作用愈发凸显。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Web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旨在提升物流行业的效率,降低成本,并推动物流服务的智能化。 物流运输管理系统的核心目标是优化物流流程,确保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效流转。系统设计时,首要任务是对业务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如订单管理、路线规划、车辆调度、货物跟踪、费用计算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有助于减少无效运输,提高装载率,缩短运输时间,降低物流成本。 系统的总体设计应遵循模块化原则,便于后期维护和升级。通常包括用户界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运输计划模块、监控与报告模块等。用户界面模块需提供友好的操作体验,使用户能轻松进行信息输入和查询;数据处理模块则负责数据的存储、检索和更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运输计划模块是系统的关键,通过算法优化,合理分配运输资源;监控与报告模块则实时反馈运输状态,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系统架构方面,通常采用B/S(Browser/Server)模式,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以Web技术为基础,用户只需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降低了客户端的维护成本。同时,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数据库的设计、网络通信协议的选择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的实施。 在具体实现过程中,开发人员可能会选择使用Java、Python或.NET等编程语言,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或SQL Server)进行后台开发。前端则可能运用HTML、CSS和JavaScript,以及一些前端框架(如AngularJS、React或Vue.js)来构建用户界面。此外,考虑到系统的扩展性,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将每个功能模块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系统测试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确保各部分功能正常运行,并进行性能测试以评估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定期进行系统维护,更新功能,修复漏洞,以适应物流行业的变化。 基于Web的物流运输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了物流行业的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决策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此类系统还将进一步融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更高级别的智能化管理。
2025-04-28 20:34:12 1.52MB
1
自动外圆磨床自动上料系统设计(机械CAD图纸)学士学位论文 本文主要介绍了自动外圆磨床自动上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系统由自动送料机构、机械结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组成。自动送料机构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传统的任务执行机构,是机器人的关键部件之一。自动送料机构的机械结构采用滚珠丝杆、滑杆、等机械器件组成;电气方面有交流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组成。 自动送料机构涵盖了可编程控制技术、位置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等,是机电一体化的典型代表仪器之一。本文介绍的自动送料机构是由PLC输出三路脉冲,分别驱动横轴、竖轴变频器,控制自动送料机构横轴和竖轴的精确定位,微动开关将位置信号传给PLC主机;位置信号由接近开关反馈给PLC主机,通过交流电机的正反转来控制自动送料机构手爪的张合,从而实现自动送料机构精确运 动的功能。 本课题拟开发的物料搬运自动送料机构可在空间抓放物体,动作灵活多样, 可代替人工在高温和危险的作业区进行作业,并可根据工件的变化及运动流程的要求随时更改相关参数。 自动送料机构在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自动化生产线、物流系统、医疗系统等领域都可以应用自动送料机构。自动送料机构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等。 在自动送料机构的设计和实现中,需要考虑到机械结构、电气系统、控制系统等多方面的因素。机械结构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确保自动送料机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电气系统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机、变频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以确保自动送料机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控制系统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以确保自动送料机构的精确定位和稳定性。此外,自动送料机构还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可维护性、可靠性等方面的因素。 自动外圆磨床自动上料系统设计是工业机器人系统中的一个典型应用,自动送料机构的设计和实现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以确保自动送料机构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高效性。
2025-04-26 16:48:25 755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