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煤自燃特征及发火规律,建立了风力和浮力驱动下煤的多场(速度场、温度场和氧气浓度场)耦合自然发火模型,并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煤自燃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风速3.6 m/h条件下,煤自燃最高温度点位于进风侧的煤中下部,最终于第65 d在此位置开始自燃;随着风速的增大,煤自然发火点往风流的下方向迁移,自然发火周期缩短;煤孔隙率、高度和角度的减小能延长煤的自然发火周期。
2025-11-01 16:58:59 845KB 行业研究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利用COMSOL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煤自燃过程进行建模和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及氧浓度变化进行比较,揭示了不同对流方式对煤内部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文中不仅展示了具体的建模步骤,包括几何形状定义、材料属性设定以及相关物理场模块的选择,还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片段用于指导仿真设置。此外,作者通过对比实验结果,讨论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各自的特点及其对煤安全性的潜在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煤炭储存安全管理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煤自燃机制并掌握COMSOL仿真技能的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评估煤自燃风险的场合,帮助决策者选择适当的通风措施以确保煤的安全存放。通过学习本文提供的方法论,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行为特征。 其他说明:文章强调了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之间的显著差异,指出自然对流会导致更快的温度上升和不均匀的氧浓度分布,而强制对流虽然能有效控制温度,但也可能导致局部氧浓度过高,增加了自燃的风险。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谨慎选择通风策略。
2025-11-01 16:58:04 726KB
1
在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领域中,数据结构与算法是基础学科,它们对于计算机程序的效率和性能至关重要。数据结构决定了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存储方式,而算法则是解决问题、执行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步骤。排序算法作为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中的核心内容,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课程内容覆盖了Java编程语言中实现的九种经典的排序算法。这些排序算法各有特点,适用的场景和性能也各不相同。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1. 排序(Heap Sort):利用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将待排序的序列构造成一个大顶或小顶,然后逐步将其元素提取出来,按照的性质进行排序。 2. 合并排序(Merge Sort):一种分治策略的排序算法,将数组分成两半分别进行排序,然后合并两个有序的子序列以得到完全有序的序列。 3. 基数排序(Radix Sort):非比较型整数排序算法,其原理是将整数按位数切割成不同的数字,然后按每个位数分别比较。由于整数也可以表示字符串(如电话号码)或特定格式的浮点数,基数排序也不是只能用于整数。 4. 简单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基本思想是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或最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或最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 除了上述排序算法,课程还涉及了另外五种排序算法,它们是: 5. 快速排序(Quick Sort):一种高效的排序算法,它采用分治法的思想,通过一个基准值将数据分为两部分,一边的数据都比基准值小,另一边的数据都比基准值大,然后递归地对这两部分数据继续进行快速排序。 6. 气泡排序(Bubble Sort):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 7. 山丘排序(Heap Sort):实际上是排序的另一种称谓,具体实现和原理与上述排序相同。 8. 分割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虽然名字与直接插入排序相似,但其实现方式略有不同,它将数组分为已排序和未排序两部分,每次从未排序部分取出一个元素,并插入到已排序部分的适当位置。 9. 直接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 这些排序算法各自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排序算法。例如,快速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效率较高,但在最坏情况下会退化为O(n^2),而排序和归并排序则可以保证时间复杂度的稳定性。 Java语言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在实现这些排序算法时可以充分利用其特性,如封装、继承和多态等,来实现算法的模块化和重用性。通过Java实现排序算法的动态演示,不仅可以加深对排序算法的理解,还可以提高使用Java语言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应用。本课程不仅提供了九种排序算法的Java实现,而且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一种排序算法的工作过程和效果,从而更有效地掌握这些基本而重要的算法。 总结以上内容,本课程通过Java语言为载体,深入浅出地展示了九种排序算法的原理与实现,并通过动态演示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这些排序算法,进一步提高编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不仅适用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适合需要提升数据处理和算法能力的在职程序员。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软件开发领域,掌握排序算法都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025-10-17 19:18:04 81KB
1
《基于YOLOv8的智能仓储货物码倾斜预警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项目,它结合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以及智能仓储技术,旨在为自动化仓储系统提供一个有效的货物码倾斜监测解决方案。YOLOv8,作为该系统的核心算法,是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最新版本的目标检测模型,因其速度快和准确度高而备受关注。该系统通过YOLOv8能够实时监控仓储环境中的货物码状态,一旦检测到货物码出现倾斜,系统会立即发出预警,从而防止由于货物倒塌造成的损失。 系统包含了完整的软件部分,提供了源码、可视化界面和完整的数据集,此外还提供了详细的部署教程。这意味着用户不需要从零开始构建系统,只需要简单部署,即可让系统运行起来。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即使是初学者或是用于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的同学们也可以轻松上手。 在文件结构中,README.txt文件是一个必读的指南文件,它通常包含了项目的概览、安装指南、使用说明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关键信息,确保用户能够快速理解项目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安装和运行系统。基于YOLOv8的智能仓储货物码倾斜预警系统14a58d201763473faec7854f5eb275f5.txt可能是一个特定版本的文档或代码说明文件,它帮助用户理解系统在某一时刻的具体实现和配置细节。可视化页面设计文件则体现了系统的前端设计,它可能包含用于展示货物码倾斜预警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这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易用性,也增强了用户体验。模型训练部分涉及到机器学习模型的训练过程,这是智能仓储货物码倾斜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其功能的核心技术所在。 该系统通过结合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丰富的用户资料,为智能仓储领域提供了一个高效、易操作的货物码监控解决方案。它不仅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仓储安全问题,提高仓储空间利用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强仓储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
2025-08-11 09:15:19 24.21MB
1
轻子混合参数的精确测量和中微子质量等级的确定是即将进行的中基线反应抗中微子实验(如JUNO和RENO-50)的主要目标。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通过假设 典型的实验装置。 事实证明,如果在最乐观的情况下,NSI参数εeμ或εeτ高达2%,则可以在大于3σ的水平上排除真实的混合参数sin2θ12。 但是,发现NSI效应的发现范围很小,并且严重取决于违反CP的阶段。 最后,我们表明NSI效应可以增强或降低JUNO和RENO-50实验在正常和反向中微子质量层次之间的区分能力。
2025-07-17 22:55:04 476KB Open Access
1
根据对中微子振荡的不同影响,MNSP矩阵中的统一性违规可分为轻度和重度无菌中微子的存在分别引起的直接统一性违规和间接统一性违规。 其中sub-eV无菌中微子最为有趣。 我们研究了在精密反应抗中微子振荡实验中,用三个条件寻找亚eV无菌中微子的可能性。
2025-07-17 21:40:00 737KB Open Access
1
预测和观察到的反应反中微子通量之间的〜3σ差异(被称为反应反中微子异常)继续引起人们的兴趣。 最近在反应抗中微子光谱中发现意外突增的迹象,以及不同裂变同位素通量不足的迹象,似乎不利于对无菌中微子振荡的异常解释。 鉴于有关电子(反)中微子消失的所有可用数据,我们严格审查该结论。 我们发现,基于全局数据,无菌中微子假设不能被拒绝,并且与来自不同裂变同位素的中微子通量的单个重新定标相比,它只是轻度的不利。 主要原因是NEOS和DANSS实验的最新数据中存在光谱特征。 如果以表面值对反应通量进行最新的预测,则无菌中微子振荡可以对全局数据进行一致的描述,相对于无振荡情况,其重要性接近3σ。 即使反应的通量和光谱没有任何拟合,仍然保留了2σ的暗示,以无菌中微子为准,允许的参数区域与关于振荡的异常解释相一致。
2025-07-17 12:32:06 1.13MB Open Access
1
我们报告了使用多个探测器对中基线反应中微子实验进行的中微子质量等级(MH)测定,其中通过添加近探测器可以显着提高测量MH的灵敏度。 然后,深入研究了近探测器的基线和目标质量对组合MH灵敏度的影响。 对于目标质量为20 kton且基线为52.5 km的远距离探测器,近探测器的基线和目标质量的最佳选择分别为〜12.5 km和〜4 kton。 作为将来的中型基线反应中微子实验的典型示例,针对JUNO和RENO-50的特定配置选择了近探测器的最佳位置和目标质量。 最后,我们讨论了单探测器和双探测器设置中反应抗中微子能谱不确定性的不同影响,这表明在存在近探测器的情况下可以很好地限制光谱不确定性。
2025-07-17 08:37:21 1.36MB Open Access
1
反应抗中微子的异常可以通过反应抗中微子向eV质量的无菌中微子的振荡来解释。 为了探究这一假设,STEREO实验测量了六个不同探测器电池中的抗中微子能谱,该探测器电池中的基线距离ILL研究的紧凑芯在9至11 m之间。 在这封信中,报告了反应开启66天和反应关闭138天的结果。 基于脉冲形状鉴别参数的分布,开发了一种提取抗中微子速率的新方法。 通过比较独立于绝对归一化和反应光谱预测的细胞比率,可以对无菌中微子进行新的振荡测试。 发现结果与零振荡假说是相容的,并且在97.5%C.L下排除了反应抗中微子异常的最佳拟合。
2025-07-16 21:39:34 456KB Open Access
1
为了使用反应中微子确定中微子质量层次,必须克服的挑战之一是非振荡反应中微子谱的理论不确定性:这是最近有人提出在反应中微子光谱附近增加一个探测器的原因之一。 JUNO实验。 将讨论频谱不确定性与模型无关的处理方法,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影响。 此外,由于中微子的光谱取决于燃料的化学成分,因此近,远探测器的光谱将有所不同,因为它们将接收来自不同芯的中微子。 考虑到反应芯中燃料化学成分的时间演变,可以从近探测器数据重建远探测器光谱。 我们将显示,用于重建频谱的方法可能会影响对质量层次的灵敏度,但是,如果近距离检测器足够大,则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2025-07-16 19:30:11 369KB Open Acces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