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对电力进行接收、变换和分配。500 kV变电站作为超高压变电站,其倒闸操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无误地完成倒闸操作对于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因此,对于变电站操作人员来说,熟悉倒闸操作的流程和细节是一项基本且必要的技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模拟仿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变电站的培训和研究中,它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一个接近真实的操作环境,同时避免了真实操作中可能带来的风险。Unity3D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3D游戏开发引擎,其在模拟仿真领域的应用逐渐增多,特别适合用于创建复杂的交互式三维场景。 本研究的重点在于利用Unity3D引擎开发一套500 kV变电站倒闸操作的仿真系统。研究将涵盖以下几个核心知识点: 1. Unity3D引擎的基础应用:Unity3D具有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支持多平台发布,适用于创建高质量的三维交互式内容。在本研究中,Unity3D将被用于构建变电站的三维模型、实现逼真的视觉效果,以及开发用户交互接口。 2. 500 kV变电站的结构和设备:变电站内包含有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互感器等多种关键设备,以及复杂的接线方式。在仿真系统中,这些设备和接线需要根据实际的变电站设计进行建模,并确保其运行原理和操作逻辑与真实设备一致。 3. 倒闸操作的流程和规则:倒闸操作包括一系列的操作步骤,比如拉开隔离开关、合上接地开关等。每个步骤都有严格的操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在仿真系统中,必须完整地模拟这些操作步骤,并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流程的合理性。 4. 交互式仿真环境的构建:除了视觉上的真实再现,交互式仿真还需要模拟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和变电站设备的响应。这涉及到编程实现操作面板的逻辑控制,以及对变电站设备状态变化的准确模拟。 5. 培训和评估功能:仿真系统除了提供操作练习的环境,还可以根据操作的正确与否给予反馈,实现对操作人员的评估和考核。通过对不同操作情境的模拟,评估操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操作水平。 6. 用户体验的优化:为了让仿真系统更加符合操作人员的实际使用需求,系统的用户界面需要设计得直观易用。此外,系统还需要提供足够的操作指导和帮助文档,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 7. 高级仿真技术的应用:例如使用物理引擎来模拟机械操作的反馈、引入虚拟现实(VR)技术以增强沉浸感等。这些高级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仿真的真实性和操作培训的有效性。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运用Unity3D引擎,结合500 kV变电站的实际操作需求,设计并实现一套高质量的倒闸操作仿真系统。通过这样的系统,不仅可以提高变电站操作人员的培训效率和质量,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真实操作的风险和成本。
2025-09-02 13:18:55 670KB
1
电力行业在日常运作中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其中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变电站中,工作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生产规范,其中一个重要的安全设备就是绝缘手套。绝缘手套不仅能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电流的伤害,同时也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关键防护用具。因此,变电站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佩戴绝缘手套是基础操作规范之一。 为了确保变电站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佩戴绝缘手套,就需要有一套规范的检测和监督机制。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电力场景变电站绝缘手套佩戴规范检测数据集VOC+YOLO格式2084张6类别”的数据集。这个数据集的作用是为了解决绝缘手套佩戴不规范的问题,通过机器视觉的方法对变电站内的工作人员进行实时监控,自动识别出绝缘手套是否佩戴规范。 数据集采用的是Pascal VOC格式和YOLO格式相结合的方式,它包含了2084张jpg格式的图片以及相对应的标注文件,标注文件则包括了VOC格式的xml文件和YOLO格式的txt文件。这些图片来源于真实的变电站工作场景,每一幅图片都经过了精确的标注,标注信息涵盖了六个类别,具体包括:“badge”(工作证)、“glove”(绝缘手套)、“operatingbar”(操作杆)、“person”(人员)、“powerchecker”(检测工具)以及“wrongglove”(错误佩戴的绝缘手套)。每个类别的标注信息中都包含了若干矩形框,这些矩形框代表了相应类别的具体位置,用于机器学习训练中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数据集中各类别的标注框数量不一,例如“glove”类别的标注框数最多,为1494个,而“badge”类别的框数则最少,为646个。整个数据集的总标注框数达到了11474个,这些详尽的数据为机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以便训练出能够准确识别变电站中人员佩戴绝缘手套状况的算法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集用于训练目标检测模型,如YOLO(You Only Look Once)算法,它是一种实时的、高效的、常用于目标检测的深度学习算法。数据集内含的标注规则是使用labelImg工具画出矩形框来标注每类对象,这些矩形框严格地对目标进行了定位和分类。值得注意的是,该数据集并不提供任何关于训练模型或权重文件精度的保证,但可以保证所标注图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此外,虽然该数据集的具体应用目的是在电力场景下进行绝缘手套佩戴规范的检测,但它同样可以被应用于其他的安全性检测中,例如穿戴安全帽、防护服等其他安全设备的检测,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应用价值。这个数据集的发布为电力行业安全操作的机器视觉辅助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提升变电站乃至整个电力行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2025-08-12 22:04:42 1.2MB 数据集
1
变电站缺陷检测数据集是针对电力设施运行安全的重要研究工具,其包含了8307张图片,涵盖了17个不同的缺陷类别。这一数据集可适用于两种主要的目标检测格式:Pascal VOC格式和YOLO格式,但不包括图像分割所需路径的txt文件。每张图片都与相应的VOC格式的xml标注文件和YOLO格式的txt标注文件相匹配,后者仅用于记录标注目标的边界框信息。 数据集中的标注类别共计17个,覆盖了变电站中可能出现的各类常见缺陷。具体类别及其框数如下:变电站母线排母线缺陷(bj_bpmh)869个框、变电站母线排连接点缺陷(bj_bpps)723个框、变电站位置开关缺陷(bj_wkps)523个框、变电站导线与设备连接缺陷(bjdsyc)789个框、高压母线缺陷(gbps)654个框、变压器金属护板腐蚀(hxq_gjbs)1174个框、变压器金属护板压痕(hxq_gjtps)106个框、接地线缺陷(jyz_pl)410个框、开关柜与保护屏位置缺陷(kgg_ybh)362个框、设备三相不平衡缺陷(sly_dmyw)833个框、瓦斯抽采系统缺陷(wcaqm)567个框、无功补偿装置缺陷(wcgz)815个框、线路板缺陷(xmbhyc)383个框、绝缘子缺陷(xy)607个框、氧化锌避雷器缺陷(yw_gkxfw)729个框、硬母线缺陷(yw_nc)883个框、氧化锌避雷器瓷套污秽缺陷(ywzt_yfyc)331个框。所有类别的缺陷总框数达到10758个。 为了提升缺陷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数据集的标注工作采用了labelImg这一广泛使用的工具进行。图像示例下载地址提供了一个可访问的链接,方便研究人员下载样本进行预览或进一步分析。 这一数据集的出现,对于电力行业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它的精确分类和大量标注使得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识别模型能够在变电站缺陷检测领域进行有效的训练和验证,从而在电力系统运行维护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5-07-22 16:56:35 1.58MB 数据集
1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作为连接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重要枢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10KV变电站作为中压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电力的高效传输和分配至关重要。某110KV降压变电站设计不仅涉及到变电站本身的技术参数设计,还包括了从地理位置选择、系统架构构建、主要电气设备选型,到供电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全面考虑。 降压变电站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在电力系统的运行中既能够高效传输电力,又能够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在设计过程中,工程师需要精确计算出变压器的容量、变比,以及变压器和相关高压设备的配置,以满足不同负载条件下的电力需求。此外,降压变电站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变压器的冷却方式、绝缘水平以及噪音控制等问题,以确保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技术方案的制定上,变电站的设计需充分考虑电网的布局与结构,力求实现变电站的经济运行和电网的高效管理。变电站的设计方案中通常会包含一次系统图和二次控制图。一次系统图展示了变电站内高压、中压、低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式,包括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主要一次设备的布置与连接。二次控制图则是变电站监控与保护系统的详细设计,它涉及到继电保护、自动控制、测量仪表等二次设备的配置和接线。 变电站的设计还需考虑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地形地貌、环境条件、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变电站的建设位置,确保变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行,并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例如,在城市规划中,降压变电站的建设应尽可能避免对居民生活造成干扰,同时还要考虑到变电站未来可能的扩展和升级。 除此之外,降压变电站设计还需要关注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在保证电力供应安全、稳定的基础上,变电站的设计应尽量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变电站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噪音控制、废弃物处理等环保措施,以符合当前绿色电力发展的趋势。 在实际操作中,某110KV降压变电站的设计可能会包含以下内容: - 站址的选择和场地布置设计; - 主变压器的选择与配置; - 高压配电装置的接线方案; - 二次控制与保护系统的设计; - 土建工程及辅助设施的设计; - 通讯、监控系统的布置; - 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 某110KV降压变电站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电力系统运行的多个方面,包括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设计者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精心设计,确保变电站能够高效、稳定地为电网输送电力。
2025-06-30 19:35:35 1.58MB
1
变电站缺陷检测数据集,标注为VOC格式 表计读数有错--------bjdsyc: 657 个文件 表计外壳破损--------bj_wkps: 481 个文件 异物鸟巢--------------yw_nc: 834 个文件 箱门闭合异常--------xmbhyc: 368 个文件 盖板破损--------------gbps: 568 个文件 异物挂空悬浮物-----yw_gkxfw: 679 个文件 呼吸器硅胶变色-----hxq_gjbs: 1140 个文件 表计表盘模糊--------bj_bpmh: 828 个文件 绝缘子破裂-----------jyz_pl: 389 个文件 表计表盘破损--------bj_bpps: 694 个文件 渗漏油地面油污-----sly_dmyw: 721 个文件 未穿安全帽-----------wcaqm: 467 个文件 未穿工装--------------wcgz: 661 个文件 吸烟--------------------xy: 578 个文件
2025-06-18 15:03:51 102KB 缺陷检测
1
变电站控制柜状态检测图像数据集,数据集总共1800张左右图片,标注为VOC格式
2025-05-22 15:48:17 124KB
1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技术是现代电力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安全性和稳定性。这种技术的实施基于变电站信息的数字化、通信平台的网络化以及信息共享的标准化,使得变电站能够支持实时自动控制、在线分析决策和协同互动等功能,与周边变电站和电网调度系统实现高效互动。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的核心在于采用先进的传感系统,这些系统具有高可靠性、集成性、低碳和环保的特点。它们能够全面地采集、测量、控制和保护电力设备,并进行信息监测。通过这些功能,状态监测系统可以提前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减少非计划停机,同时为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关键数据。 电力设备智能状态监测系统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三个关键步骤。通过传感器获取设备的特征参数,然后利用通信网络将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电磁环境的复杂性,原始模拟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因此通常会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和模拟转换来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系统遵循IEC61850标准,分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三层结构,这种分层分布式设计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状态监测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到跨部门和跨系统的整合。例如,无锡西泾变电站的智能状态监测系统就涵盖了生产技术部、调控中心等多个部门,以及PMIS、SCADA、EMS等多个系统。这样的设计允许各个部门和系统之间有效地共享信息,实现设备状态的全面监控和综合管理。 在故障诊断方面,智能状态监测系统利用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理论、灰色轨迹理论、数据库技术和模糊理论模型等多种算法,对电力设备进行故障诊断。这些算法能够突破传统方法的局限,提供更精确的故障识别。此外,系统还能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数据库进行综合诊断,为设备检修提供辅助决策,进一步优化设备维护策略。 智能变电站状态监测技术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变电站的运行效率,还能够通过预防性维护减少设备故障,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状态监测系统将会更加智能化,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日益复杂的需求。
1
分析了现有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相关建模和通信技术规范的不足,提出了主、子站统一按IEC61850建模和通信的思路。根据设备状态监测系统的特点,论证了Web Service技术用于IEC61850通信映射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对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通信涉及的IEC61850网关建模、主/子站冗余通信、多子站并发通信、配置文件源端维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并给出了实现方案。基于开发的原型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测试,结果证明所提出的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通信方案是可行的。
2025-05-11 20:23:49 820KB
1
智能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是当前电力系统维护的重要方向。它结合了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实现了对一次设备的实时监控和及时维护,以及对二次设备的在线状态监测。 智能变电站的核心在于其一次设备的状态检修。所谓一次设备,通常指的是在电力系统中直接参与电能的转换、传输和分配的设备,如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传统的定期检修模式存在盲目性,即无论设备是否需要检修,都会进行检修,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还可能因频繁操作而加速设备磨损,影响设备寿命。 智能变电站则通过安装传感器收集数据,对设备进行持续的状态监测。数据采集后,利用标准化的数据模型(如DL/T860),建立起设备状态检修的信息模型,并结合专家系统等算法,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分析与判断。这样,设备维护就可以根据设备实际工作状态进行,而不是单纯依赖于时间表,从而显著提高了维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智能一次设备还可以根据监测到的状态信息,判断当前工作状态,并处于操作准备状态。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需要操作时,智能设备可以利用算法求得与当前开关状态对应的最优操作方式,并自动调整操作机构,保证最优操作性能。 举例来说,智能断路器能连续监测其开断情况,并记录包括电流大小、开断类型以及是否发生异常动作等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事故分析和维护非常重要。通过监测开断电流,可以分析开关触头的磨损状况,实现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 对于二次设备,即控制保护系统等,智能变电站同样采取在线监测的方式。二次设备的状态监测对象不是单一元件,而是一个单元或系统。二次设备的在线监测利用了智能电子设备IED的通信和逻辑判断功能,通过开发专用系统软件来分析二次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实现状态检修。这减少了停电检修的需要,提高了变电站运行效率。 智能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利用传感器技术监测系统主设备。这包括但不限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监测、局部放电监测、套管容性设备介质损耗监测以及避雷器放电计数漏电流在线监测等。这些监测技术能够及时提供设备的健康状况信息,从而在必要时进行检修。 从效益上讲,智能变电站通过减少停电时间、简化检验项目、甚至取消定期检验,降低了变电站全寿命周期成本。特别是,它在提高一次设备可靠性的同时,还减少了由于检修导致的停电,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是一种高效、经济的现代电力系统维护模式。它不仅适应了技术发展的需求,还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2025-05-11 20:05:20 59KB 在线监测 技术应用
1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原始参数详解与主接线方案选择及实施,关于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的详细解析与指导手册,包括主接线方案选择、短路电流计算及设备选型等内容,CAD大图绘制软件为AutoCAD 2014,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原始参数见图1,要求见图2。 说明书完整,包括:主接线方案比较与选择,短路电流计算,电气一次设备选型等,具体内容见图4。 CAD绘制主接线A0大图,见图5。 现成文件,不提供修改 软件版本:AutoCAD2014 ,核心关键词: 1. 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 2. 原始参数; 3. 要求; 4. 说明书; 5. 主接线方案比较与选择; 6. 短路电流计算; 7. 电气一次设备选型; 8. CAD绘制主接线A0大图; 9. 现成文件; 10. AutoCAD2014软件版本。,《基于AutoCAD的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研究》
2025-05-08 22:06:51 5.65MB rpc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