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分配网络的阻抗在指定频段内要求足够低。两个不同容值的并联去耦电容可以降低PDN的阻抗,但是其等效特性阻抗所产生的反谐振点也会引入到PDN阻抗中,该点可能会超过目标阻抗,所以需要合理地选取去耦电容器,尽可能降低该点阻抗。从并联电容的等效电路模型出发,推导并验证了电容参数与反谐振点频率、反谐振点阻抗的数学模型;随后通过实例将该模型应用于基于目标阻抗的设计方法中,证明了该模型实施的直观性和有效性。
2025-08-07 23:22:22 40KB 去耦电容 特性阻抗 反谐振点
1
在自动控制领域,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简称M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的方法。它利用数学模型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系统行为,并通过优化计算,确定在预测时间范围内应该采取的控制动作。由于MPC能够直接处理系统的约束条件,因此特别适合于多变量、多约束、以及动态响应复杂的过程控制。 文章的标题指出了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基于解耦结构的状态空间MPC设计,具有改进的性能。解耦控制是指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为了消除各个控制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而采取的控制策略。这通常涉及到对系统模型进行处理,使得各个控制回路之间相互独立,从而简化控制结构,提高控制品质。在多变量过程中,零极点取消是一个常见问题,它可能影响系统的控制性能和稳定性。 文章内容提到了传统的状态空间MPC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观测器动态通常假定要比反馈控制器快,这在实际中可能导致数值计算上的困难。此外,还提到了模型预测控制的发展历程,从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或阶跃响应模型为基础的MPC(如动态矩阵控制 Dynamic Matrix Control, DMC),到传递函数模型为基础的MPC(如广义预测控制 Generalized Predictive Control, GPC),以及最近的状态空间模型为基础的MPC(State Space Model based MPC, SSMPC),后者近年来受到了显著的研究关注。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解耦结构,它避免了零极点取消问题,并通过调节额外的参数确保了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一种单输入-单输出(SISO)设计的模型预测控制,它采用了一种新的状态空间实现方法,用于提高控制性能。通过这种新的设计模型,可以直接考虑过程状态变量的动态特性。文章还分析了所提出的解耦器性质、闭环控制性能、与传统状态空间MPC的关系以及鲁棒稳定性问题。 为了评价所提出的MPC设计的有效性,作者通过与近期文献中典型的过程进行比较,评估了该设计的效率,与一种典型的非最小状态空间MPC进行了对比。 文章最后提到,该研究得到了如下支持: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文章中还给出了有关文章历史的信息,如接收日期、修订日期和接受日期,以及关键字包括模型预测控制、状态空间模型、闭环控制性能和离散时间过程等。 本研究论文强调了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使用改进的解耦结构和状态空间MPC设计的重要性。通过这种设计,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传统MPC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零极点取消、控制可行性问题以及数值计算难题,并通过新设计的模型直接考虑过程状态变量的动态特性,从而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对典型过程的研究,这一新的MPC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得到了验证,这将有助于未来在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中的应用推广。
2025-08-07 17:05:08 1.13MB 研究论文
1
Comsol微环谐振腔的环形波导耦合技术与波束包络及波动光学模块的对比研究,探索Comsol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技术:波束包络与波动光学模块的对比研究,Comsol微环谐振腔,环形波导耦和。 对比波束包络和波动光学两个不同模块。 ,Comsol微环谐振腔; 环形波导耦合; 波束包络; 波动光学; 对比分析。,Comsol微环谐振腔对比波束包络与波动光学模块 在光学与微电子领域,微环谐振腔和环形波导耦合技术是实现高效光学通信与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微环谐振腔因其尺寸微小、品质因数高以及易于集成等优点,在光子集成电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环形波导作为一种有效的波导结构,能够有效地引导和控制光波在微小空间中的传播,其与微环谐振腔的耦合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波束包络方法是一种近似的数学模型,它通过模拟波束的传播行为来预测光波在波导中的传播特性。与传统的波动光学方法相比,波束包络方法通常具有计算复杂度低、分析速度快等优势,适用于初步设计与快速分析。波动光学方法则更加精细,它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对电磁波的传播进行完整的描述,因此能够提供更为准确和详尽的波导特性,但计算成本相对较高。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中两种不同模块——波束包络和波动光学模块在模拟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时的准确性与效率。通过对比,研究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模块在处理类似问题时的优缺点,从而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例如,在进行初步设计时,波束包络方法可能是一个更高效的选择,而在对设计结果进行精确验证时,则可能需要应用波动光学方法。 COMSOL Multiphysics是一款多物理场耦合仿真软件,它允许用户对光学、电磁学、流体力学等多个物理场进行模拟分析。在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的仿真研究中,利用该软件可以模拟光波在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之间的耦合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诸如谐振频率、Q因子、场分布等重要参数。 本研究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推动微环谐振腔和环形波导耦合技术的发展,还能够促进光子集成电路领域相关技术的革新与进步。通过对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技术的深入解析,以及波束包络与波动光学模块的对比分析,可以为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精确的设计和分析工具,从而加速新型光学器件的开发和优化。 此外,随着集成光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的研究不仅限于基础理论探索,还包括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诸如在光通信、光学传感、光学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都对微环谐振腔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本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中波束包络和波动光学模块的对比分析,深入探索微环谐振腔与环形波导耦合技术,为相关领域提供更加精确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支持。通过这项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微环谐振腔和环形波导耦合技术的理解,推动光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2025-07-14 10:23:03 184KB sass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基于STM32F103VET6控制器的硬件方案,该方案集成了以太网W5500、CAN总线、多路光耦输入/输出、继电器/可控硅驱动等功能。同时,详细解析了FX3U V10.0版源码,涵盖新增功能如编程口协议和Modbus RTU协议支持,以及大量新指令的引入。文章还讨论了硬件配置、软件源码解析、代码分析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适合人群:嵌入式系统开发人员、硬件工程师、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汽车、工业控制、智能家居等领域,旨在帮助开发者理解和实现复杂控制逻辑,提高系统的智能化和灵活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源码和硬件方案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丰富的指令,还展示了如何通过不同通信协议实现设备间的高效数据交互。
2025-07-03 22:20:18 2.38MB
1
LCL滤波三相并网逆变器:恒电流闭环解耦控制与SVPWM调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及性能分析【附设计文档与详细参数报告】,LCL滤波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报告,LCL滤波三相并网逆变器仿真模型 【附设计文档】 [1]控制策略:采用恒电流闭环解耦控制,SVPWM调制策略,控制电流给定值就可以控制功率 [2]仿真结果: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 THD=2.44%,符合行业标准 THD<5%。 并网电流峰值为 10.22V,与设定 的并网电流参考值偏差为 0.167%,效果较好 [3]设计报告:包括LCL滤波器约束条件分析、参数设计、闭环控制系统设计、仿真分析 ,LCL滤波;三相并网逆变器;恒电流闭环解耦控制;SVPWM调制策略;并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仿真模型,LCL滤波三相并网逆变器:高效仿真模型与控制策略设计
2025-06-20 17:07:03 3.16MB xbox
1
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绝缘子作为电力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支撑导线、隔离高压电场以及绝缘的作用。随着电力系统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绝缘子在电场中的性能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地,盆氏绝缘子由于其独特的结构设计,适用于高电压等级的应用场景,因此对其电场和温度场分布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将针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盆氏绝缘子进行电场分布和温度场分布的分析。通过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可以对330kV和550kV电压等级的盆氏绝缘子进行电热耦合仿真分析。COMSOL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工具,能够模拟和分析电场、磁场、热场等多种物理现象的相互作用。在电热耦合仿真中,软件能够计算出绝缘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由于电阻损耗等因素导致的温度分布,以及温度变化对电场分布的反馈影响。 通过仿真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绝缘子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的电场和温度分布情况。这些数据对于设计和优化绝缘子结构,预防绝缘子过热和电晕放电,延长其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内容进行对比,有助于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电场分布的计算、温度场分布的分析以及电热耦合效应的模拟。电场分布的计算需要基于电磁学理论,考虑到绝缘子的几何形状、材料属性以及外加电压等条件,通过解Maxwell方程来获得电势分布和电场强度分布。而温度场分布的分析则需要基于热传导理论,结合绝缘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发热情况,通过热力学方程来计算温度分布。电热耦合效应的模拟则是将上述两种物理场的分析结合起来,分析温度变化如何影响电场分布,以及电场变化如何引起温度分布的变化。 仿真分析中,还可以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参数(如绝缘子的高度、直径、伞裙数量等)对电场和温度场的影响,从而为绝缘子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例如,绝缘子的伞裙设计可以影响电场分布,进而影响绝缘子表面的电晕放电特性;而绝缘子的大小和形状则会对内部的热分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温度场分布。 在电力系统中,绝缘子的选择和布置对于整个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通过对不同电压等级下盆氏绝缘子电场和温度场分布的研究,可以为电力工程师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从而在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实现电力设备的优化配置,提高输电线路的经济性和效率。 通过COMSOL软件进行电热耦合仿真分析,可以为电力系统的绝缘子设计提供科学的分析工具,有助于推动电力输电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2025-06-20 08:49:32 105KB
1
基于120度解耦调制的共直流母线型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仿真研究及效果展示,基于120度解耦调制的共直流母线型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仿真研究,共直流母线型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仿真 基于120度解耦调制 -----------------仿真内容说明----------------- 1开绕组电机模型根据dq轴数学模型搭建 2双逆变器调制策略基于120度解耦调制策略 3零序电流控制器采用频率自适PR控制器 -----------------仿真效果展示----------------- 见图 ]默认发放2022a版本文件 ,关键词: 共直流母线型;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零序电流抑制仿真;120度解耦调制;开绕组电机模型;双逆变器调制策略;频率自适PR控制器;仿真效果。,共直流母线型三相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仿真研究:基于120度解耦调制与零序电流抑制
2025-06-12 14:24:26 279KB paas
1
三菱PLC FX3U-48MRT控制器资料大全:STM32主控芯片、多通讯接口与光耦隔离输出输入等功能介绍,三菱PLC FX3U-48MRT 源码,原理图,PCBFX3U PLC控制器资料 尺寸: 主控芯片:STM32F103VET6 电源:DC24V 功能: 1、1路RS232、1路RS485。 2、24路独立输出,PC817光耦隔离,继电器输出;24路独立输入,PC817光耦隔离,独立TTL输入。 预留端口。 3、4个指示灯:电源、模式、运行、故障 4、2路模拟量输入ADC、2路模拟量输出ADC 资料包含:原理图(AD版本)、PCB(AD版本)、BOM表,程序源码 ,核心关键词:三菱PLC; FX3U-48MRT; 源码; 原理图; PCB; STM32F103VET6; DC24V电源; RS232; RS485; 独立输出与输入; 预留端口; 指示灯; 模拟量输入/输出ADC; 尺寸; BOM表。,三菱PLC FX3U-48MRT PLC控制器解析与程序源码完整版:原理、硬件及BOM全览
2025-06-09 11:03:22 2.31MB 哈希算法
1
OpenTSN3.4开源项目的新特性主要集中在网络技术领域中的时间敏感网络(Time-Sensitive Networking,TSN)的进一步发展与优化。其中,新版本突出的改进之一是交换平面深度解耦,这一变化为硬件代码的设计和实现带来了重大影响。在时间敏感交换(TSS)的背景下,HC_OpenTSN3.4作为硬件代码的代表,体现了交换平面与控制平面的分离,这意味着在网络设备中,数据转发和路由决策的功能更加明确地被区分。 深度解耦意味着交换平面能够更加独立于硬件的其他部分运行,硬件代码因而可以专注于数据的快速转发,而不必处理控制逻辑。这种设计不仅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效率,还简化了网络设备的设计复杂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同时,这样的解耦还促进了网络的灵活性,使得交换平面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协议要求。 TSS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确定性的网络服务,确保关键任务数据的准时交付,这对于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领域的实时网络应用至关重要。TSS技术的持续发展和优化,为上述行业提供了更好的网络解决方案,支持了这些行业对于时间敏感任务处理的严格需求。 HC_OpenTSN3.4作为OpenTSN3.4版本中的硬件代码组件,不仅代表了交换平面的功能实现,还是整个TSS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其对深度解耦特性的支持,HC_OpenTSN3.4有助于提高网络设备的处理能力,降低延迟,增强网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实际应用中,HC_OpenTSN3.4可能包含了对以太网帧的处理逻辑,时钟同步协议的实现,以及流量控制和优先级标记等功能模块。 此外,随着物联网(IoT)技术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需求日益增长。OpenTSN3.4的新特性,尤其是交换平面深度解耦,有可能为未来网络的智能化管理提供支持,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更好地响应不同服务质量和应用需求的变化,从而适应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OpenTSN3.4的推出,尤其是其交换平面深度解耦的新特性,为时间敏感网络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变革性的进步不仅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技术标准的更新,也为网络设备制造商提供了新的设计理念。未来,随着TSS技术的不断完善,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更加高效、稳定和智能的网络环境。
2025-06-01 23:35:25 85.01MB
1
模块化多电平流器仿真MMC Matlab-Simulink N=22 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 功率外环 电流内环双闭环控制 电流内环采用PI+前馈解耦,电容电压排序, 并网后可以得到对称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波形,电容电压波形较好,功率提升,电压电流稳态后仍为对称的三相电压电流。 模块化多电平流器(MMC)是一种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广泛应用的电力转换装置,尤其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系统中表现突出。通过对模块化多电平流器的仿真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控制策略。此次模拟使用了Matlab-Simulink环境,并以22个子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一个 MMC 模型。采用最近电平逼近调制(Nearest Level Modulation,NLM)策略,这是一种多电平变流器常用的调制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比较参考电压与电平值,选择最接近的电平来合成波形。 在这个仿真模型中,采用了功率外环和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功率外环主要负责功率的稳定输出,而电流内环则负责精确控制电流。内环控制系统中,使用了PI(比例-积分)控制器加上前馈解耦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电流控制环节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控制性能。通过电容电压排序技术,保证了电容电压的稳定性和均一性,这对于 MMC 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仿真结果显示,在并网后,可以得到对称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波形,表明 MMC 能够在并网条件下有效地转换电力。此外,电容电压波形较好,这意味着模块化设计中的每个子模块电压都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这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非常重要的。同时,通过仿真验证了系统的功率提升能力,即使在电压和电流稳态后,系统依然能够输出对称的三相电压和电流,保证了电力系统的质量。 从文件名称列表可以看出,有关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研究不仅涵盖了其仿真技术,还包括了对MMC系统性能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这些文档可能详细解释了MMC的工作原理、设计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和优化方法。其中,“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力变流.doc”可能着重讲解了MMC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doc”可能介绍了MMC作为一种电力电子设备的普遍性和应用情况;“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仿真基于的实践探索在电力电.html”、“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仿真基于的深入分析随着.txt”则可能具体阐述了仿真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发现。 综合来看,模块化多电平流器作为电力电子技术中的高端设备,其仿真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复杂的控制策略和技术细节,而且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精确的仿真模型和控制方法,可以在实际应用之前对MMC的性能进行准确预测和优化,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5-05-18 14:57:45 1.95M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