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机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用于管理进程执行顺序的一种机制,其目标是在满足各进程对处理机时间的需求的同时,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率、减少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周转时间,并提高CPU资源的利用率。本实验报告详细介绍了两种常见的处理机调度算法:服务(FCFS)调度算法和最短作业优(SJF)调度算法,并通过C语言编程模拟单处理机环境下这两种算法的执行过程。 服务(FCFS)调度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直观的调度算法。按照进程到来的顺序进行调度,即到达系统的进程被调度。这种算法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公平,易于理解和管理。但它存在“饥饿”问题,即后到系统的进程可能会因为前面的进程占用了CPU而长时间等待,导致等待时间过长。 最短作业优(SJF)调度算法是一种非抢占式的调度算法,它选择一个或几个预期执行时间最短的进程进行调度。该算法可以减少作业的平均等待时间和平均周转时间,但同样存在“饥饿”问题,因为长作业可能会因为不断有更短的作业到来而长时间得不到服务。 实验中用C语言实现了这两种调度算法,并模拟了调度过程。通过编写程序和执行测试用例,记录和分析了不同算法下进程的等待时间和周转时间,进而计算出平均周转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给定的作业集,SJF算法相对于FCFS算法在减少平均周转时间方面有优势,但由于其固有的“饥饿”问题,可能导致某些长作业无法及时得到处理。 整个实验过程是一个系统学习处理机调度算法原理、掌握算法实现和分析算法性能的过程。实验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到了在编写调度算法程序时,必须考虑进程的输入输出格式和运行时数据的处理,并且需要对可能出现的输入错误进行容错处理,以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为了评估不同调度策略下系统的性能,本实验还考虑了多种测试数据,这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算法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加明确地看到FCFS和SJF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SJF在大多数情况下能提供更短的平均周转时间,但同时也应注意到作业的实际提交时间对于调度决策的重要性。 此外,报告中还提及了FCFS和SJF算法的平均周转时间计算公式,并通过多个测试案例展示算法的实际应用。通过这些案例,我们能够观察到不同算法在具体应用中的表现,并根据测试数据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服务调度和最短作业优调度算法实验报告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和模拟这两种调度算法,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分析和评估不同调度策略下的系统性能。这对于未来在更复杂的系统调度设计和优化方面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10-10 17:00:57 685KB
1
gdal的docker基础镜像,使用时下载解压后上传到Linux机器上,然后docker load -i 还原镜像 参考文章链接:https://blog.csdn.net/qq_43544074/article/details/148160054 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数据处理领域,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是一个开源的库,支持读取和写入栅格和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格式。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GIS软件和应用程序中,为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统一和便捷的方法来处理地理空间数据。 Docker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允许开发者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应用的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支持Docker的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类似 iPhone 的 app)。 当提到“gdal的docker基础镜像”,这里指的是一个预配置好GDAL环境的Docker镜像,这个镜像包含了GDAL库和相关依赖,使得开发者可以直接使用这个镜像来运行GDAL相关的程序,而无需从头开始配置GDAL环境。这对于确保开发环境的一致性以及简化部署流程非常有帮助。 使用该镜像的基本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下载该Docker镜像的压缩包。 2. 解压下载的文件到本地。 3. 将解压后的文件上传到Linux服务器上。 4. 在Linux服务器上执行docker load命令来导入(还原)Docker镜像。 5. 通过docker run命令启动GDAL容器。 这样,用户就可以在一个隔离的环境中运行GDAL相关程序,而无需担心与其他系统环境或服务的冲突。这对于测试、开发以及运行需要特定环境的地理数据处理任务尤为有用。 由于GDAL的复杂性和它所支持的大量地理数据格式,创建一个GDAL的Docker镜像可能涉及很多细节,包括但不限于选择合适的Linux发行版、安装必要的软件包、解决依赖问题、设置环境变量以及优化性能等。一个好的GDAL Docker镜像应该尽量轻量,易于维护,并且能够快速启动。 此外,由于Docker容器是隔离的,因此即使在容器内部发生错误或者异常,也不会影响到宿主机的正常运行。这对于保持生产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在提供的文件信息中,提到的“gdal-3.8.tar”文件名称表明,我们所讨论的Docker基础镜像很可能与GDAL的3.8版本相对应。版本信息对于确保应用程序的兼容性和功能性非常重要,开发者通常会选择与他们项目兼容的特定版本。 提供的参考文章链接指向了CSDN上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很可能是对于如何下载、解压、上传并还原GDAL Docker镜像进行详细说明的指南。对于初次尝试使用GDAL Docker镜像的用户来说,这样的指南是非常有用的资源,可以帮助他们更快速地入门和使用。
2025-09-10 16:47:22 920.3MB Gdal GIS
1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智能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不断推动着创新的浪潮。其中,MaixCam作为一款集成了高效硬件与智能软件的设备,其在控制舵机算法方面有着独特的应用。控制舵机算法通常用于实现精确的角度控制,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监控设备等多个领域。在使用MaixCam进行这类操作时,算法的有效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首需要确保硬件部分的搭建是稳固可靠的,包括舵机本身以及必要的连接部件。一旦硬件基础搭建完毕,接下来便涉及到软件层面。使用MaixCam作为控制中心,用户需要熟悉其搭载的操作系统和编程环境,以便顺利编写控制算法。 在编写控制算法时,开发者可以利用MaixCam提供的API接口,通过编程实现对舵机的精确控制。这一过程可能会涉及到多种编程语言,如C、Python等,具体取决于MaixCam所支持的编程环境。开发者在编写代码时,需要考虑到舵机的具体型号、参数以及其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对于舵机控制算法而言,二维云台人脸跟踪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应用示例。在这种应用场景中,MaixCam不仅仅作为一个简单的控制中心,而是通过其内置的视觉处理能力,实现人脸的实时识别与跟踪。这需要算法能够实时处理图像数据,并将处理结果转化为舵机的转动指令,从而实现对二维云台的精准控制,使得摄像头始终聚焦于目标人脸。 在这个过程中,算法需要处理多个层面的问题。图像识别算法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在画面中识别人脸,这通常依赖于深度学习技术,如卷积神经网络(CNN)等。在人脸被成功识别后,算法还需要通过预设的逻辑判断,计算出云台需要转动的角度,以实现跟踪效果。此外,为了保证跟踪的平滑性与连续性,算法还需要实时反馈调整,处理跟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延迟或偏差。 为了方便更多开发者和爱好者使用MaixCam,相关社区和论坛中会分享许多好工具和经验,其中不乏一些简化操作、便于使用的预编译软件包。这些资源的存在大大降低了初学者入门的门槛,使得更多人能够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创意的实现和项目的开发上,而不是被复杂的编程过程所困扰。通过利用这些工具,开发者可以更快地搭建起原型系统,验证自己的想法。 在总结以上信息后,我们可以得出,MaixCam结合控制舵机算法在二维云台人脸跟踪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潜力。通过硬件和软件的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对目标人脸的精准跟踪。对于开发者而言,理解MaixCam的操作系统和编程接口是实现控制算法的基础。而社区和论坛中分享的工具,则为开发者的快速入门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2025-07-30 09:22:46 2KB
1
在IT领域,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是指原始设备制造商,通常与计算机硬件或软件的定制密切相关。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OEM信息是系统安装时显示的品牌和型号信息,例如联想、戴尔、惠普等。这些信息通常存储在系统的注册表中,用于识别和展示计算机的品牌身份。 在标题“联想windows10-OEM,电脑型号自己编辑后导入”中,我们关注的重点是针对联想Windows 10系统的OEM信息修改。这通常是为了解决用户在安装完Windows 10后,系统显示的OEM信息不正确或者想要自定义显示内容的问题。例如,如果你购买了一台二手的联想笔记本,但原来的OEM信息没有清除,你可能希望通过编辑OEM信息来匹配你的电脑型号。 描述中提到的“电脑型号为R7000”,这意味着这可能是联想的一款笔记本系列,如ThinkPad R7000。用户可以修改这个信息,以便在系统启动时看到正确的品牌和型号标识。 在提供的文件列表中,我们有三个关键文件: 1. **OEMLOGO.bmp**:这是OEM的logo图像文件,通常在系统启动时显示。Windows 10允许用户替换这个图像,以展示自己的品牌或者个性化的标志。 2. **联想OEM.reg**:这是一个注册表文件,包含了联想的OEM信息。通过导入这个文件,用户可以直接将联想的OEM设置应用到Windows 10的注册表中,从而更新系统显示的OEM信息。 3. **图片路径.txt**:这可能是一个文本文件,记录了OEMLOGO.bmp图片的存放位置,确保在导入注册表设置时,系统能够找到并加载正确的OEM logo。 进行OEM信息修改的步骤大致如下: 1. 备份注册表:在修改之前,确保备份重要的数据和注册表,以防万一出现问题。 2. 修改或替换OEMLOGO.bmp:将你的OEM logo图像(如果有的话)替换到OEMLOGO.bmp,确保它是正确的尺寸和格式,以适应Windows的要求。 3. 修改注册表:导入联想OEM.reg文件,这会将联想的OEM信息写入注册表,包括电脑型号R7000。 4. 重启电脑:完成修改后,重启电脑,系统应该会显示新的OEM信息。 注意,修改系统注册表是一项技术性操作,需要谨慎处理,避免错误操作导致系统不稳定。对于不熟悉注册表编辑的用户,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此外,某些OEM信息可能受到硬件限制,不是所有型号的电脑都能随意更改OEM信息。
2025-06-27 20:29:42 2KB
1
通过本次实习加强了对二叉树的建立和各种遍历操作的了解。 1. 学会并实现二叉树的建立; 2. 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和存储实现; 3. 掌握二叉树的序中序后序递归遍历; 4. 掌握二叉树的序中序后序层序非递归遍历; 5.编制程序实现二叉树遍历算法并运行。 正文 二、综合训练任务描述 这次实习的主要任务是对二叉树的序、中序、后序的递归与非递归遍历算法,按层次遍历的非递归遍历算法的实现,同时也实现了对二叉树的创建的算法。 三、算法设计 (1) 文字描述 1、程序中的核心数据结构的定义及其说明: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TElemType data; BiTNode *lchild,*rchild; } BiTNode,*BiTree; 在程序中定义了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其中包括二叉树的3个域:数据域和左右指针域。 2.程序共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栈的构建、销毁、进栈和出栈等一些基本操作; 第二部分:队列的构建、销毁、入队和出队等一些基本操作; 第三部分:最主要的一部分包括了二叉树的各种操作:序模块,中序模块,后序模块,层序模块;它们分别完成了二叉树的建立,以及递归、非递归的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序遍历算法:其中序中序后序的递归遍历算法是利用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进行的遍历。 ### 二叉树遍历论文知识点汇总 #### 综合训练目的与要求 -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实习,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并掌握其建立与遍历方法。 - **理解并实现二叉树的建立**:能够根据给定的数据结构,构建出具体的二叉树实例。 - **掌握二叉树的遍历思想和存储实现**:理解二叉树遍历的基本原理,包括递归与非递归方法。 - **掌握二叉树的序、中序、后序遍历**:熟练应用递归方法完成这三种遍历方式。 - **掌握二叉树的层序遍历**:实现非递归的层序遍历算法。 - **编写程序实现遍历算法并运行**:能够编写代码实现以上所述的所有遍历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 #### 二叉树的创建与遍历概述 - **二叉树定义**:二叉树是一种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的树形结构。通常将这两个子节点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在计算机科学中,二叉树是一个重要的数据结构,用于表示层级关系或进行搜索操作。 - **数据结构定义**: ```c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T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BiTNode *lchild, *rchild; // 左右子节点指针 } BiTNode, *BiTree; ``` 这里定义了一个二叉树节点的数据结构,包括一个数据域和两个指向子节点的指针。 - **算法设计与实现**: - **栈与队列的基础操作**:栈用于实现递归遍历的非递归版本,队列用于实现层序遍历。 - **序、中序、后序遍历**: - **递归遍历**:基于二叉树的递归性质实现。 - **非递归遍历**:使用栈来模拟递归调用的过程。 - **层序遍历**:采用队列实现,逐层访问节点。 #### 具体实现细节 1. **二叉树的创建**: - 使用序遍历来创建二叉树,根据输入的字符构建节点。当遇到特殊字符`'#'`时,表示该位置为叶子节点。 ```c void CreateBiTreePreOrder(BiTree &T) { charch; scanf("%c", &ch); if (ch == '#') { T = NULL; } else { if (!(T = (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 { exit(-1); } T->data = ch; CreateBiTreePreOrder(T->lchild); CreateBiTreePreOrder(T->rchild); } } ``` 2. **序遍历**: - **递归算法**:首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地遍历左子树和右子树。 - **非递归算法**:使用栈模拟递归过程,将根节点压入栈中,然后每次从栈顶取出节点访问,并依次将其右子节点和左子节点压入栈中。 ```c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Visit)(TElemType)) { BiTree p; SqStack S; InitStack(S); Push(S, T); while (!StackEmpty(S)) { Pop(S, p); Visit(p->data); if (p->rchild != NULL) { Push(S, p->rchild); } if (p->lchild != NULL) { Push(S, p->lchild); } } DestroyStack(S); } ``` 3. **中序遍历**: - **递归算法**:首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最后递归遍历右子树。 - **非递归算法**:使用栈辅助实现。从根节点开始,将其压入栈中,然后不断压入左子节点直到左子节点为空,此时开始出栈并访问节点,之后再将其右子节点压入栈中继续重复上述过程。 ```c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int(*Visit)(TElemType)) { BiTree p; SqStack S; InitStack(S); p = T; while (p || !StackEmpty(S)) { if (p) { Push(S, p); p = p->lchild; } else { Pop(S, p); if (!Visit(p->data)) { return; } p = p->rchild; } } DestroyStack(S); } ``` 4. **后序遍历**: - **递归算法**: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 **非递归算法**:与中序遍历类似,但需要注意调整访问顺序。 5. **层序遍历**: - 使用队列实现,将根节点入队,然后逐层处理队列中的节点。对于每个节点,访问它,然后将其左右子节点(如果存在的话)依次入队。 #### 总结 通过上述实习内容的学习,可以深入理解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及其遍历方法。递归与非递归遍历都是解决遍历问题的重要手段,各有优缺点。递归方法简洁易懂,但在大规模数据集上可能会导致栈溢出等问题;而非递归方法虽然代码相对复杂,但在空间效率方面表现更佳。此外,通过对这些遍历算法的实现,还能进一步提升编程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模型包含yolov5l-seg,yolov5n-seg,yolov5s,yolov5s-cls,yolov6s,yolov8s,yolov8s-cls,yolov8s-obb,yolov8s-pose,yolov8s-seg,yolov8s-worldv2-person,yolov8s-worldv2-person-bus,yolov10n,yolov10s 用链接https://netron.app/ 查看onnx模型的结构和标签,用于测试,程序
2025-04-16 11:59:05 537MB
1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在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 (MFC) 库中使用PNG图像来创建具有透明效果的按钮,并且会提供一个基于VS2015的完整工程示例。MFC是Microsoft为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提供的C++类库,它简化了Windows API的使用,使得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构建桌面应用程序。 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是一种支持透明度的位图格式,通过使用Alpha通道,可以实现半透明和完全透明的效果。在MFC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CBitmap和CDC类来处理图像,但它们并不直接支持PNG的透明特性。因此,我们需要引入额外的库,如libpng或GDI+,来解析PNG文件并利用其透明度信息。 1. **libpng库集成**:在MFC项目中,首需要链接libpng库。这通常涉及到下载libpng源码,编译为动态或静态库,然后将库文件添加到项目的链接器设置中。同时,还需将对应的头文件路径加入到项目配置中。 2. **解析PNG图像**:使用libpng库提供的API,例如`png_create_read_struct()`和`png_init_io()`,来初始化读取结构并设置输入流。接着调用`png_read_image()`和`png_read_end()`读取图像数据。 3. **创建设备上下文对象**:在MFC中,CDC类代表设备上下文,用于图形绘制。创建一个CDC实例,并使用`CreateCompatibleDC()`创建一个兼容的设备上下文,以便绘制到内存位图。 4. **加载PNG到内存位图**:利用libpng解析出的像素数据,创建一个CBitmap对象,并将其绑定到兼容设备上下文。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转换,因为MFC的CBitmap不直接支持Alpha通道,所以可能需要手动处理Alpha值。 5. **处理按钮状态**:在MFC中,按钮的状态包括普通、鼠标悬停(高亮)和禁用(灰度)。对于高亮状态,可以创建一个CBrush对象,使用`SetBkColor()`设置为按钮的高亮颜色,然后使用`CreateHatchBrush()`创建一个刷子,绘制高亮效果。对于灰度效果,可以使用算法将RGB颜色转换为灰度。 6. **重绘按钮**:在OnPaint()函数中,创建一个PAINTSTRUCT结构,然后调用BeginPaint()和EndPaint()进行安全的绘画。使用SelectObject()选择CBitmap到兼容设备上下文,根据按钮状态选择合适的图像,然后使用DrawState()函数绘制按钮。DrawState()函数可以自动处理按钮的各种状态,如按下、鼠标悬停等。 7. **事件处理**:为按钮添加消息处理函数,例如ON_WM_LBUTTONDOWN()、ON_WM_LBUTTONUP()和ON_WM_MOUSEMOVE(),根据鼠标事件更新按钮状态。 8. **资源管理**:在程序运行结束后,记得释放所有分配的资源,如CBitmap、CDC和设备上下文。 在提供的"PNG透明按钮工程"压缩包中,应包含以下组件: - 工程文件(.vcxproj) - 源代码文件(.cpp和.h) - libpng库文件(.lib和.dll) - 示例PNG图像文件 - 资源文件(.rc)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件,你可以理解如何在MFC中实现PNG透明按钮,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这个示例是一个很好的起点,展示了如何将现代图像格式与MFC的经典API结合,为Windows应用程序增添更多视觉吸引力。
2025-04-03 11:44:09 1.01MB
1
用于种子、资源搜索下载,非常好的一款软件,大家可以下载下来试试
2024-09-12 12:32:12 4.35MB
1
山东正元地下管线数据采集软件Zyspps 提示请打开由系统生成的管线图形时,加载此文件即可。操作方式1,直接将此文件拖拽至CAD中,操作方式2,在CAD命令行输入 "AP" 或“APPLOAD”,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该文件,点击加载即可。
2024-09-02 15:39:45 12KB
1
《力LX12864P-V10 LCD显示屏在单片机应用中的详解》 力LX12864P-V10是一款广泛应用在单片机系统中的液晶显示模块,其特点在于提供了128x64像素的分辨率,能够清晰地展示文本、图形以及简单的动画效果,广泛应用于各种嵌入式设备的用户界面。本文将深入探讨该LCD模块的硬件结构、接口协议、驱动程序设计以及实际应用案例。 LX12864P-V10的核心是基于TFT技术的液晶显示屏,它由多个液晶像素组成,每个像素可以独立控制亮度,从而实现灰度或彩色显示。该屏幕通常采用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或I2C接口与单片机进行通信,以较低的引脚数量实现高速数据传输。SPI接口以其简单高效的特点,常被用于这类显示设备,提供数据传输速率和灵活性。 理解LX12864P-V10的接口协议至关重要。SPI接口协议由时钟线(SCK)、数据输入线(MISO)、数据输出线(MOSI)和片选线(CS)组成。在单片机控制下,通过这些线路发送指令和数据,以控制液晶屏的显示内容。对于I2C接口,虽然只使用两根线(SDA和SCL),但需要进行更复杂的多字节传输和地址识别。 在驱动程序设计方面,开发者需要编写控制代码来生成特定的指令序列,这些指令用于设置显示模式、清屏、移动光标、写入字符等。对于SPI接口,开发者需要熟悉SPI的读写操作,而对于I2C接口,则需掌握开始条件、停止条件、应答机制等。在编写代码时,可以参考LX12864P-V10的数据手册,其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指令集和操作步骤。 实际应用中,LX12864P-V10常被用作单片机开发板的显示组件,例如在LX12864_TMS280开发板上。这种开发板通常会集成必要的电路,如电源管理、接口转换以及电阻电容网络,以便简化与单片机的连接。开发人员可以通过编写用户界面程序,实现数据显示、状态指示、按键交互等功能,使得设备的调试和监控更加直观。 为了充分利用LX12864P-V10的功能,开发者需要熟悉单片机的编程环境,例如使用C或汇编语言编写驱动程序,并对GPIO(通用输入输出)和中断处理有深入理解。此外,熟悉图形库如GFX或Adafruit GFX等,可以帮助快速生成复杂的图形元素,提高开发效率。 总结,力LX12864P-V10液晶屏是单片机系统中的一种重要显示组件,它的高效接口、高分辨率和易于驱动使其成为各种嵌入式应用的理想选择。开发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掌握其硬件特性、接口协议、驱动编程以及与开发板的配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为产品增添生动的视觉体验。
2024-07-26 21:55:20 1007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