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行人步频探测和步长估计
高斯噪声,A、B和C为该模型的回归参数,通过有GPS信号情况下的训练过
程求解确定。
其它的线性模型方程与(4.2)类似,其差异仅在加速度统计特征变量的具体选
择上Ⅸappi et al,2001;Lepp蕴koski et al,2002;Shin et al,2005)。
非线性步长模型:因为没有充分理论证明步长与这些统计特征值之间的线性
关系,一些研究者采用了各种非线性模型,如1个参数非线性模型(Fang et al,
2005;Weinberg,2002):
瓯=K·√k—A嘶。 (4.3)
其中4嗽和以。。分别表示一步内加速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K是模型系数。该模
型因为只有1个参数,统计特征值也不需要通过复杂处理获得,因此很容易在实
时估计算法中实现。
另外一个模型将人行走模式近似为一个倒立的单摆,通过三角关系计算步长
为:
最=£·√2·[I-COS(ak)] (4.4)
其中ak通过对第k步内小腿旋转角速度积分获得,L是该用户的腿长。其它类似
的非线性公式都通过经验获得,可以参考Kim et al,2004;孙作雷等,2008。
人工智能步长模型:人工智能模型的最大优点是不用关心步长和加速度统计
特征变量之间的具体映射关系。除此之外,这些模型在应用到不同运动模式和地
面情况的场景中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不像以上介绍的三种模型对地形、运动模
式等的适应性不足。Cho and Park,2006使用一个人工神经网络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估计步长,其输入包括:步频、每步加速度方差和地形的斜率。
在Beauregard and Haas,2006中,4个参数应用到ANN模型中,每步最大值、
最小值、方差和该步加速度的积分。
Grejner-Brzezinska教授的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的步长模型方面做了大量的
研究(G-rejner-Brzezinska et al,2006,2007和2008)。她们开发了一个6个输入
的ANN模型来估计步长,包括步频、该步加速度绝对值、加速度绝对值的方差、
该步高度变化、路面坡度和行人的身高,该模型能使步长的估计误差减小到1 cm
以内。此外,为了解决单个步长模型在运动模式和自然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可能失
效的问题,她们引入了复杂逻辑理论用于识别行人的运动模式,动态选择不同场
景下最适合的步长估计模型(Moafipoor et al,2008;Moafipoor,2009)。
一旦探测到每个跨步的发生,确定该步的持续时间甄(即步频的倒数
瓯=1/sr。)和估计其步长&,就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当前步行人的速度和距
离:
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