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Django框架下高校后勤报修系统设计与实现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阐述高校后勤报修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说明论文方法及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说明高校后勤报修系统对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国内外高校后勤报修系统的发展情况及研究成果。1.3论文方法及创新点介绍本文采用Django框架开发系统的方法和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介绍Django框架及相关开发理论,为系统设计提供理论基础。2.1Django框架基础阐述Django框架的特点、MVT设计模式和工作原理。2.2Web开发相关理论介绍HTML、CSS、JavaScript等Web前端开发技术。2.3数据库理论说明数据库设计原则、关系型数据库MySQL的特点及应用。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对高校后勤报修系统的功能、性能、用户等方面需求进行分析。3.1功能需求分析分析系统应具备的报修、维修、查询等功能需求。3.2性能需求分析探讨系统在响应时间、并发处理等方面的性能要求。3.3用户需求分析研究不同用户角色(学生、后勤人员等)对系统的需求。第4章系统设计详细介绍高校后勤报修系统的架构、数据库和功能模块设计。4.1系统架构设计给出系统的总体架构、各层次的功能和交互方式。4.2数据库设计设计数据库表结构,包括报修表、维修表等,并说明关系。4.3功能模块设计阐述报修模块、维修模块、管理模块等的设计思路。第5章系统实现说明高校后勤报修系统的开发环境、关键代码实现和界面设计。5.1开发环境搭建介绍开发所需的软件、硬件环境和配置方法。5.2关键代码实现展示报修提交、维修分配等关键功能的代码实现。5.3界面设计说明系统前端界面的设计风格、布局和交互方式。第6章系统测试与优化对高校后勤报修系统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并优化系统性能。6.1测试方法与步骤给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等的方法和具体测试步骤。6
2025-10-08 18:26:57 32.48MB python django vue mysql
1
本文讨论的是一项关于介质谐振器天线(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简称DRA)的研究,特别是在宽带应用中具备极化可重构性的天线设计。在这项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宽带极化可重构介质谐振器天线,并详细描述了其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介质谐振器天线是一种利用介质材料的谐振效应来工作的天线,它具有低Q因子、高辐射效率和易于激发多种模式等优点。与传统的金属导体天线相比,DRA不需要使用金属导体,从而可以减少由于金属损耗造成的辐射效率降低问题。此外,DRA的宽带特性使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极具应用前景。 极化可重构性是无线通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它允许天线改变其电磁波辐射的极化方式,从而满足不同通信场景的需要。在多功能无线通信系统中,频率可调、极化可重构和辐射模式可重构的天线系统被认为是满足复杂系统需求的关键技术。 在本研究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包含极化可重构性的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该天线仅需要五个P-I-N二极管即可实现重构,且重构电路与介质谐振器之间通过接地平面隔离开来,这使得天线结构相对简单。通过结合DRA模式和加载有十字缝隙的DRA模式的两个谐振频率,该天线能够实现较宽的频带宽度。 在所提出的天线设计中,通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天线可以实现16%的3dB轴比带宽用于圆极化状态,19%的阻抗带宽用于线极化状态,并且交叉极化水平优于25dB,峰值增益可达7dB,适用于所有状态。这些性能参数对于宽带极化可重构天线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通信系统性能的优劣。 极化可重构天线的研究主要包括多种技术来开发基于DRA的可重构天线。其中,模式可重构天线设计允许电控地在平面上和锥形全向模式之间切换;频率可调的DRA设计可以覆盖不同的频率段;极化多样性设计则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天线设计中,并吸引了大量关注。 本文介绍的宽带介质谐振器天线通过结构上的创新和设计上的优化,成功实现了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极化可重构天线。这项研究为未来的多功能无线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具有先进特性的天线解决方案,并为介质谐振器天线的设计和应用开拓了新的方向。
2025-10-08 14:21:50 3.16MB 研究论文
1
应用宽带叠层贴片天线的设计原理,设计宽频带叠层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在矩形介质谐振器和金属地板之间插入空气缝隙或低介电常数的薄介质片,可有效降低介质谐振器的Q值,展宽介质谐振器天线的带宽.所设计的矩形介质谐振器天线带宽达59 .4 %,天线带内增益在4.5~6.0 dBi之间.仿真和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该设计原理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2025-10-08 14:19:19 766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设计 1. 自动配料系统简介 自动配料系统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该系统的特点包括精确性高、效率高以及操作简便。系统能够实现多种物料的自动精确计量和混合,广泛应用于化工、食品、饲料等行业。 2. 系统组成与功能 自动配料系统的组成通常包括上位机控制系统、下位机(PLC)、传感器、执行机构和输送装置等。上位机通常采用PC机,负责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操作界面显示;下位机(PLC)则完成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和数据处理;传感器用于检测和反馈物料的重量、流量等信息;执行机构如阀门和电机等则执行相应的配料操作;输送装置用于物料的运输和分配。 3.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首先是确定设计方案,选择上下位机结构模式,上位机通常选用经济实用的品牌电脑,而下位机则采用PLC实现生产控制。接着是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称重显示仪器,主要考虑指标包括量程和精度。最后是设计控制算法和PLC控制流程,以实现系统的自主控制和生产效率最大化。 4. PLC选型与应用 在自动配料系统中,PLC选型尤为关键,其高可靠性可以满足严格的控制要求。以德国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例,其主要组成部件包括CPU模块、数字量输入/输出模块、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通讯模块等。这些模块共同配合,完成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控制。 5.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上位机和下位机的选择、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选配等。上位机的选择要满足经济实用、满足要求,下位机则要考虑到其控制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因素。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则要针对具体的物料特性和工艺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6. 软硬件设计与实施 软硬件设计是实现自动配料系统的核心。包括控制程序设计、硬件电路设计以及系统调试等步骤。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时,需要依据生产工艺的需要和上位机及PLC的特性进行程序编写。硬件电路设计则需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 系统监控与组态 系统的监控组态设计是确保配料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通过人机界面(HMI)实现对配料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情况。组态设计包括界面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报警机制等,以实现系统的高效和安全运行。 8. 结论与展望 自动配料系统设计是技术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基于PLC的自动配料系统的研制,不仅实现了系统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也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借鉴和指导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配料系统有望在控制精度、系统集成、网络通信等方面实现更进一步的突破。
2025-10-06 21:18:46 176KB
1
在恶劣天气(如雾、霾)条件下,室外计算机视觉系统会采集到严重降质的图像,为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基于色彩恒常理论提出了一种快速有效的雾天图像增强新算法,首先利用拉普拉斯梯度算子增强了雾天降质图像的各个颜色分量的边缘信息,然后在单尺度Retinex算法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一种符合人眼视觉特性的中心自适应调节的拟合函数增强图像各个颜色分量,提高对比度,保持色彩信息。同时结合对比度、信息熵和运算时间等客观评价标准,与直方图均衡化和多尺度Retinex算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算法优越性,并能满足实时处理的
2025-10-06 19:43:17 1.07MB 工程技术 论文
1
在研究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吸氢过程时,热质传递特性是十分关键的因素,尤其在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分析中。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圆柱型反应器的二维多物理场模型,旨在更准确地模拟和预测吸氢过程中的热质传递特性。模型的建立基于商业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 V3.5a,考虑到换热流体的温度和流速变化对仿真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模型的数值求解,分析了若干关键参数对反应器性能的作用。研究结果揭示,管外换热系数和氢化物床层的有效导热系数对于提高反应器性能至关重要。本研究模型及获得的数据可用于指导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优化设计。 金属氢化物是一种可以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的功能材料,其过程中伴随着显著的热效应。因此,金属氢化物在氢气储存、热泵、制冷、蓄热以及氢气压缩等多个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要发挥这些应用价值,金属氢化物需要装载在反应器内部,而反应器内的换热装置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为了深入理解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性能,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反应器模型。比如EIOsery建立的一维模型,只包括了传热方程和反应动力学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Jemni等人基于体积平均法建立了二维模型,并经过实验验证。而Aldas等人将二维模型扩展至三维,发现壁面冷却条件对于氢化反应的速率有重要影响。Freni等人进一步提出了包含多根换热管的三维模型,此模型考虑了换热流体温度变化的影响。 在研究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多物理场分析中,本文聚焦于吸氢过程的热质传递特性。热质传递涉及多个物理场,如温度场、流速场、浓度场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并影响着反应器的性能。通过建立精确的多物理场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这些过程。本模型的具体贡献包括: 1. 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圆柱型反应器多物理场模型,模拟了吸氢过程中的热质传递特性,考虑了换热流体温度和流速变化对数值仿真结果的影响。 2. 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 V3.5a软件包数值求解模型,这是一个商业软件平台,广泛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仿真分析。 3. 讨论了不同参数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特别是管外换热系数和氢化物床层的有效导热系数对性能改善的作用。 4. 确定了反应器性能关键参数,为反应器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的结果对金属氢化物反应器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反应器在储氢等领域的应用效率和性能。随着储氢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可被进一步应用于不同的氢化物系统和反应器设计。此外,研究成果还可能对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5-10-04 02:02:01 526KB 首发论文
1
Pr3+/Yb3+ 共掺氧氟铝硅酸盐玻璃近红外量子剪裁,周爱华,宋峰,通过高温固相的方法合成了近红外量子剪裁Pr3+/Yb3+共掺氧氟铝硅酸盐玻璃。对该材料的可见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吸收谱,发射谱进行了相
2025-10-03 16:00:27 433KB 首发论文
1
Pr3+:YSO晶体中种子注入自发参量四波混频与荧光信号,郑淮斌,李昌彪,在这篇论文中, 在Pr3+:YSO晶体中种子注入自发参量四波混频过程和荧光信号被理论和实验论证。在此晶体中自缀饰或者外缀饰相位共轭四
2025-10-03 14:19:31 1.06MB 首发论文
1
在探讨“全光控制Pr3+:YSO晶体中高阶荧光过程”的知识点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Pr3+指的是掺入到晶体中的三价镨离子,YSO是指掺杂镨离子的氧化钇晶体,这类晶体是透明的固体基质,用于固态激光器和放大器的制作中。全光控制是指使用光信号对其他光信号进行调制或控制,而不依赖于任何电子信号。 研究中首次报道的四阶和六阶荧光过程,涉及到非线性光学中的高阶荧光效应。在非线性光学中,当介质受到高强度的光场作用时,介质的光学特性不再是光强的线性函数,此时会出现多种非线性效应,例如高阶荧光效应。高阶荧光效应是指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荧光信号频率为激发光频率的整数倍。 四阶荧光是指荧光频率为激发频率的四倍,而六阶荧光则是六倍。这样的高阶过程在非线性光学中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现象,实现起来对实验条件有很高的要求,包括对光源的相干性、强度以及样品的纯度和均匀性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文章中提到的“异核分子系统”指的是掺杂了不同离子的晶体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多个离子(如文章中的Pr3+)在不同的阳离子空位上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全光控制得以实现的关键。在实验中,通过改变控制场的频率失调和功率,可以实现荧光信号的增强或抑制,即可以从增强的峰转换到抑制的谷,并且反之亦然。这种转变可以用于制作全光开关,全光开关是未来光通信和光计算中的重要组件,它的实现可以不依赖于电子开关,提高传输速度,并降低能耗。 该研究的理论模型基于高阶相干过程,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该模型不仅仅局限于Pr3+:YSO晶体,对于其他掺杂了稀土离子的无机晶体的研究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文献中提到的增强的四波混频(FWM)、光速降低和双光脉冲的可逆存储、基于光学存储的全光路由、光学存储信息的可控擦除、光速降低和相干存储,以及固态材料中的电磁感应透明(EIT)现象,这些都与原子相干性诱导的效应密切相关,并为未来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四阶和六阶荧光过程的可靠控制是必须的,本文通过理论和实验,展示了在Pr3+:YSO异核分子系统中实现的全光控制荧光过程。这为未来全光开关和全光路由等器件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通过这些光学开关和路由设备,人们可以期望构建一个完全由光信号控制的光子网络,用于数据传输和处理,最终可能会对现代通信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
2025-10-03 12:17:31 420KB 首发论文
1
煅烧温度对Ca0.798 Zn0.2 TiO3:0.001 Pr3+,0.001 Na+红色长余辉发光薄膜性能的影响,田艳红,崔彩娥,采用溶胶凝胶提拉法在Al2O3基底上制备了Ca0.798Zn0.2TiO3:0.001Pr3+,0.001Na+发光薄膜,研究了煅烧温度对薄膜发光性能的影响。利用XRD、SEM、荧�
2025-10-03 10:49:03 343KB 首发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