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RACLE主从搭建与切换操作手册:知识点详解
#### 一、ORACLE高可用方案概览
在ORACLE数据库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中,主要包括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Data Guard以及GoldenGate三种技术手段。每种技术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及优势。
**1.1 RAC(Real Application Clusters)**
- **功能定位**:主要用于解决单点故障问题以及实现负载均衡。
- **特点**:数据集中存储于共享存储中,多个实例同时访问同一份数据,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处理能力。
- **实施要求**:需要购买光纤交换机和SAN等硬件设备支持数据的共享存储。
**1.2 Data Guard**
- **功能定位**:通过提供数据冗余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 **应用场景**:适用于异地容灾或小型企业的高可用解决方案。
- **特点**:虽然可以在备用数据库上执行只读查询,但这不是一种性能优化方案,主要用于数据保护。
- **实施考虑**:需要确保网络带宽充足,以支持日志文件的快速传输。
**1.3 GoldenGate**
- **功能定位**:更适合于应用层的数据复制和共享。
- **特点**: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数据捕获、传输和加载机制,可以实现实时的数据同步。
#### 二、ORACLE Data Guard 实施细节
##### 2.1 Oracle Data Guard 简介
- **概念**:Oracle Data Guard是一种高级数据保护解决方案,通过创建主数据库(Primary Database)和辅助数据库(Standby Database)来实现数据冗余。
- **主数据库**:对外提供服务,接收用户的事务请求。
- **辅助数据库**:通常处于恢复状态,通过日志文件同步主数据库的变化。
- **数据同步**:主数据库产生的重做日志被传送到辅助数据库,并在那里重放,实现数据的一致性。
##### 2.2 Data Guard 容灾策略
- **计划内的维护操作**:在预期的系统升级或维护期间,可以通过切换将辅助数据库提升为主数据库,保证业务连续性。
- **意外故障**:当主数据库出现异常无法继续提供服务时,可通过强制切换的方式将辅助数据库转变为新的主数据库。
##### 2.3 Data Guard 数据保护模式
- **最大保护模式**(Maximum Protection)
- **定义**:确保主数据库和辅助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完全同步,即使主数据库突然宕机,辅助数据库也不会丢失任何数据。
- **实现方式**:所有事务的重做日志必须在本地和辅助数据库上均成功写入后才能提交。
- **限制**:对网络稳定性要求极高,任何问题都可能导致主数据库自动关闭。
- **最大可用性模式**(Maximum Availability)
- **定义**:尽可能避免数据丢失,但在某些情况下允许数据不完全一致。
- **实现方式**:与最大保护模式类似,但在无法写入辅助数据库时,主数据库不会自动关闭,而是降级为最大性能模式。
- **特点**:自动恢复为最大可用性模式,提高系统的整体可用性。
- **最大性能模式**(Maximum Performance)
- **定义**:默认模式,侧重于保持主数据库的高可用性,允许数据在主数据库和辅助数据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 **实现方式**:主数据库上的事务可以在没有同步辅助数据库的情况下提交。
- **优点**:不影响主数据库的性能,适合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
#### 三、实施风险与应对措施
考虑到瑞航当前的情况,即所有的ORACLE数据库均为单节点部署,实施主从架构存在一定的风险:
- **修改生产环境配置**:可能需要调整监听器和客户端配置文件,需谨慎操作以避免监听器启动失败。
- **主库参数调整**:可能需要重启数据库以应用新设置,需确保重启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 **数据传输效率**:从主库向辅助库传输重做日志文件可能会耗费较长时间,需合理安排操作时间窗口。
Oracle Data Guard作为一项重要的数据保护和容灾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能有效应对各种故障场景。然而,在实际部署前,还需综合评估现有环境下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