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M控制下的半桥与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仿真过程,重点探讨了软开关技术和输出电压闭环控制的实现。文中首先简述了LLC谐振变换器的基本概念及其优势,接着逐步讲解了如何使用Matlab/Simulink/PLECS等软件构建模型,包括选择合适的谐振元件参数。随后,文章深入分析了PWM控制策略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闭环控制系统的设计,确保输出电压保持在设定范围内,并减少了开关损耗和噪声。最后,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电力电子技术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LLC谐振变换器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的人群,帮助他们掌握PWM控制策略、软开关技术和闭环控制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设计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包括具体的建模和仿真操作指导,有助于读者快速上手实践。
2025-11-07 13:53:50 513KB
1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Matlab Simulink仿真技术研究:电压闭环PI-PI控制策略下输出12V实现软开关运行的研究与实现,基于Matlab Simulink仿真的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电压闭环PI控制实现12V输出与软开关运行,半桥LLC谐振变器,Matlab simulink仿真,电压闭环PI pi控制,输出电压12V,实现软开关运行。 ,半桥LLC谐振变换器; Matlab simulink仿真; 电压闭环PI控制; 软开关运行; 输出电压12V,Matlab仿真半桥LLC谐振变换器:实现12V软开关电压闭环控制
2025-11-07 13:28:18 2.62MB safari
1
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半桥LLC谐振变器是一种重要的直流至直流转换装置,它通过采用谐振技术实现了在变换过程中损耗较小的软开关操作,从而提高了变流效率。在进行半桥LLC谐振变器的设计与仿真过程中,Matlab/Simulink软件提供了一个强大的仿真平台,使得工程师能够对变流器的性能进行验证和优化。 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半桥LLC谐振变器的仿真,首先需要建立变流器的数学模型,并将其转化为仿真模型。在模型中,通常会包含一个电压闭环PI控制算法,该算法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输出电压的稳定性。PI控制算法包含比例(Proportional)和积分(Integral)两个控制环节,能够对输出电压进行精确控制,使其保持在期望值(如12V)附近。 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可以通过各种工具箱如SimPowerSystems来实现半桥LLC谐振变器的电路搭建和参数配置。仿真模型需要详细地反映变流器的所有关键组件,包括开关器件、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和变压器等。此外,为了验证软开关运行的性能,需要在仿真模型中设置合适的开关频率和工作条件,以及对变流器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响应进行分析。 文件名称列表中包含了一些文档文件,如“半桥谐振变换器是一种常用于直流至直流转换的拓.doc”,这可能是一篇介绍半桥LLC谐振变器技术原理的文章。文件“半桥谐振变器仿真电压闭环控.html”可能是一篇关于如何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电压闭环控制仿真分析的研究报告。此外,还有一些文本文件,如“基于的类轻量化加速器设计与实现分析一引言随着人工.txt”可能涉及了加速器设计的内容,但与半桥LLC谐振变器的仿真关联不大。文档“基于半桥谐振变换器的仿真分析与电压闭环控制策略.txt”和“半桥谐振变换器在中的仿真与技术分析一引言.txt”则更明确地指向了半桥LLC谐振变器的仿真分析和控制策略。 半桥LLC谐振变器的Matlab/Simulink仿真工作涉及到电路模型的构建、电压闭环PI控制算法的实现、软开关技术的分析等多个方面。这些仿真研究对于评估变流器的性能、指导实际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025-11-07 13:22:08 185KB matla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60V/5A、300W输出功率的工业电源设计方案,采用LLC谐振拓扑结构,结合STM32G4系列MCU进行数字控制。文中涵盖了主拓扑选择、谐振元件选型、PWM配置、电压环和电流环控制算法、保护电路设计以及PCB布局优化等多个方面。作者通过实际开发经验和调试心得,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技术细节和注意事项,如中心对齐PWM模式的应用、死区时间调整、改良版PID算法、滑动窗口滤波、硬件和软件过流保护结合等。此外,还讨论了散热设计和EMI整改等问题。 适合人群:从事电源设计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对中高功率电源设计感兴趣的读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高效、稳定、带有通信功能的工业电源应用场景。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LLC谐振拓扑的设计要点,提高电源效率和可靠性,减少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陷阱。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了大量实际代码片段和调试技巧,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同时,强调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保护机制,确保系统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性。
2025-10-27 08:50:41 2.57MB
1
L C 电路在调谐放大器和L C 振荡电路等很多电子电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质量。为了描述L C 回路的性能,人们引入了一个重要概念即品质因数。但一些教材和资料对各种品质因数没有严格分 , 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现对这个问题 , 进行探讨和分析。 ### LC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 摘要 LC谐振回路作为电子设备中的核心组件,在调谐放大器、LC振荡电路等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准确评估LC谐振回路的性能,引入了品质因数(Quality Factor, Q)这一关键指标。本文将深入探讨LC谐振回路及其组成元件的品质因数,旨在揭示品质因数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对电路性能的影响。 #### 一、元件的品质因数 **1.1 实际电感的品质因数** 实际电感并非理想的无损耗元件,它由电感L和内部电阻rL组成,如图1(a)所示。实际电感中的损耗主要来自于绕组的电阻以及磁芯中的涡流损耗。品质因数QL用来描述实际电感接近理想电感的程度: \[ QL = \frac{\omega L}{r_L} \] 式中,ω是角频率,L是电感量,rL是电感内部电阻。QL值越大,表示电感的损耗越小,越接近理想电感的状态。 **1.2 实际电容的品质因数** 与实际电感类似,实际电容C也存在一定的损耗,主要来源于介质损耗和导体损耗。忽略漏电阻的影响,实际电容可以近似为电容C与损耗电阻rC的串联组合,如图1(b)所示。实际电容的品质因数QC定义为: \[ QC = \frac{1}{\omega C r_C} \] QC反映了实际电容接近理想电容的程度。通常情况下,电容的损耗比电感小得多,因此在大多数LC谐振回路中,电容被视为无损耗的理想电容。 #### 二、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2.1 串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串联谐振回路由电感、电容和激励源组成,如图2(a)所示。在谐振状态下,电感和电容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相互抵消,使得回路的总阻抗最小。此时,回路品质因数Qs定义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 \[ Q_s = \frac{\omega_0 L}{R} \] 式中,R为激励源内阻加上电感的内部电阻。可以看出,Qs与电感L、电阻R以及谐振频率ω0有关。品质因数越高,表明回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越好。 **2.2 并联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并联谐振回路由电感、电容和激励源组成,如图3(a)所示。与串联谐振不同,此时回路阻抗在谐振频率下达到最大值。并联回路的品质因数Qp同样定义为无功功率与有功功率之比: \[ Q_p = \frac{R}{\omega_0 L} \] Qp与电阻R、电感L以及谐振频率ω0有关。并联回路的品质因数同样反映了回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 #### 三、品质因数的意义 品质因数不仅表征了LC谐振回路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还与电路的带宽密切相关。品质因数越高,回路的带宽越窄,选择性越好;反之亦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者可以选择合适的品质因数来优化电路性能。例如,在调谐放大器中,高Q值有助于提高增益;而在振荡器中,适当的Q值可以确保稳定的振荡频率。 LC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实际电感和电容的品质因数的理解,可以更深入地把握LC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设计和优化之中。
2025-10-25 20:05:23 175KB lc谐振回路的品质因数
1
利用MATLAB对微环谐振腔中的光学频率梳进行仿真的方法和技术细节。主要内容涵盖Lugiato-Lefever (LLE) 方程的求解,以及色散、克尔非线性和外部泵浦效应对光频梳形成的影响。文中提供了完整的MATLAB代码框架,包括参数设定、时空离散化、系统算子构建、分步傅里叶法(SSFM)迭代过程及其结果可视化。此外,还讨论了不同参数调整带来的变化,如色散参数β2、泵浦功率P_pump和失谐量δ的变化对光频梳形态的影响。 适合人群:从事光通信、光谱检测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开发者,尤其是对微环谐振腔和光学频率梳感兴趣的学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理解微环谐振腔中光频梳生成机制的研究者,旨在帮助他们掌握LLE方程求解技巧,探索色散、非线性和泵浦效应对光频梳特性的影响,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支持多种扩展,如加入高阶色散、双泵浦配置或耦合多个微环等复杂结构的建模。同时提醒实验者注意实际器件中存在的额外损耗因素。
2025-10-19 10:53:11 635KB 非线性光学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半桥与全桥LLC仿真中谐振变换器的四种基本控制方式:频率控制PFM、PWM控制、移相控制PSM和混合控制PFM+PSM。每种控制方式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场景和技术特点。频率控制PFM适用于需要稳定输出电压和电流的场合,如UPS系统和变频空调;PWM控制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对电流和电压的控制,广泛应用于LED驱动器和逆变器;移相控制PSM通过移相角来控制变换器输出,适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变频风机;混合控制PFM+PSM则结合了前两种控制方式的优势,提高了变换器的性能和效率。此外,文章还介绍了PLECS、MATLAB和SIMULINK等仿真工具在电力电子领域的应用,帮助工程师模拟实际电路的工作状态,预测电路性能和稳定性。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研究和开发的技术人员,尤其是对谐振变换器控制方式感兴趣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和掌握谐振变换器的不同控制方式及其应用场景;②利用PLECS、MATLAB和SIMULINK进行电路仿真,优化设计方案;③提高电力电子设备的性能和能效。 其他说明: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创新控制方式出现,进一步推动电力电子设备的发展。
2025-10-19 03:37:51 1004KB
1
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系统板LCC-S拓扑补偿网络:STM32主控驱动MOS管,谐振补偿与稳压输出至ESP芯片无线传输数据技术,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系统板LCC-S拓扑补偿网络:STM32主控+ESP通信+稳压输出与WiFi实时传输方案,磁耦合谐振式 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系统板 LCC-S拓扑补偿网络 发射端电路采用Stm32f103c8t6主控,四路互补带死区的高频PWM与ir2110全桥驱动MOS管。 同时利用LCC器件谐振,所有参数确定和计算由maxwell和simulink计算得出。 接收电路利用S谐振网络补偿。 同时输出电压经过稳压后供给esp芯片,后者将输出电压通过ADC采样后利用2.4G wifi下的MQTT协议传输给电脑 手机端查看,并实时通过数码管显示。 资料见最后一幅图。 stm32和esp8285单片机均板载串口电路,只需一根typec数据线即可上传程序 默认只是相关资料(如果需要硬件请单独指明) ,无线电能传输;电路系统板;LCC-S拓扑补偿网络;磁耦合谐振式;发射端电路;Stm32f103c8t6主控;高频PWM;ir2110全桥驱动MOS管;LC
2025-10-18 00:24:31 13.62MB csrf
1
comsol空芯反谐振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简称SPR)技术是一种利用光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以及金属表面的电子集体振荡来探测物质表面和近表面区域的性质。在光纤技术中,空芯反谐振光纤以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传感、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仿真研究。 空芯反谐振光纤是一种特殊的光纤结构,其核心部分是空心的,允许光在其中传播。这种设计与传统光纤有很大不同,它使得光在光纤内部的传播方式和路径可以被更好地控制。空芯反谐振光纤的另一特点是其能够支持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这为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平台。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发生在金属与介质的界面上,当入射光的频率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的固有频率相匹配时,光能量就会集中在金属表面,形成表面等离子体。在空芯反谐振光纤中,由于其特殊的结构设计,表面等离子体波可以被高度激发,从而在光纤传感技术中实现高灵敏度的检测。 在光纤通信方面,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由于其能够支持高阶模式传输,空芯反谐振光纤在减少损耗、提高带宽、实现模式复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一技术对于推动光纤通信向更高数据传输速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仿真模型是研究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的重要工具,通过计算机模拟可以预测和优化光纤的性能。仿真模型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空芯反谐振光纤中光的传播特性和等离子体波的激发条件。在仿真模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光纤的几何结构、材料属性、入射光的波长和功率等。通过改变这些参数,研究者可以找到最佳的设计方案,实现光纤的高性能应用。 目前,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并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例如,通过精确设计光纤的结构,可以实现对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的高效传输。此外,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空芯反谐振光纤也被应用于气体传感、生物检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是一门涉及光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模拟等多学科交叉的先进技术。它不仅在理论研究上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逐步完善,空芯反谐振光纤技术有望在未来的通信、传感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025-10-16 12:42:47 122K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设计一个输入400V、输出48V、功率2KW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谐振电路参数(如谐振电感Lr、谐振电容Cr、励磁电感Lm)的计算,变压器匝比的确定,MOS管和二极管的选择,以及输出电容的计算。文中还展示了如何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验证,确保设计的正确性和稳定性。通过调整参数,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形,确保设计满足要求。 适合人群:电力电子工程师、从事电源设计的技术人员、对LLC谐振变换器感兴趣的科研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设计高效、稳定的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场合,特别是对于需要精确计算和仿真的应用场景。目标是帮助读者掌握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其他说明:文章提供了详细的数学公式和Matlab代码片段,便于读者理解和复现设计过程。同时,强调了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如元件选择、参数调整和仿真技巧。
2025-10-08 16:08:45 856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