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电子设计领域,高效、稳定、小型化的电源系统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以其优越的性能在众多开关电源技术中脱颖而出。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是一种典型的高频变压器设计,它结合了半桥结构与LLC谐振网络,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电源、电子设备、航天及电动汽车充电站等对性能要求极高的领域。 我们来了解一下半桥LLC型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该变换器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输入电源、谐振电路、变压器以及输出电路。在这四个部分中,谐振电路是整个变换器的核心。它不仅决定了整个系统的能量传输效率,还影响到输出电压的稳定性。通过精心设计的谐振电路,可以有效减少高频运行时的损耗,并降低对变压器设计的要求。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高频变压器的设计过程,这是半桥LLC型谐振变换器设计中的重中之重。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确定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包括变压器的类型、尺寸、所用材料、绕组数等。这些参数将决定变压器的总体性能和适用范围。 2. 精心选择合适的磁芯材料。磁芯材料的选择对于高频变压器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它关系到变压器在高频运行时的损耗大小、热稳定性及整体效率。 3. 设计绕组结构。绕组结构的设计关乎到变压器的性能表现,良好的绕组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优化磁通分布,减少漏感和分布电容,从而提高变压器的工作效率和可靠性。 4. 优化变压器设计。设计师需要通过计算机模拟和实际测试来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力求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减小尺寸,提高效率,确保设计出的变压器在实际工作中既高效又可靠。 AP法(即铁氧体磁芯的功率损耗法)在高频变压器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AP法是一种有效的设计工具,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确定变压器的基本参数,如尺寸、材料和绕组数等,同时它还能指导设计师进行变压器的优化设计,以提升变压器的效率和可靠性。 应用AP法和优化设计,赵慧超在其论文《半桥LLC谐振电路知识详解-半桥LLC型谐振变换器的高频变压器设计》中展示了具体的高频变压器设计结果:选定了EE-100型号的变压器,绕组数为59和80,采用了18号导线。设计出的变压器效率高达95%以上,损耗仅为16.187瓦。 半桥LLC型谐振变换器的高频变压器设计不仅要求工程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运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通过这样精密的设计流程,可以解决开关电源在高频运行时遇到的诸如高频损耗、输出电压不稳定、发热量大等常见问题。这样的设计方法不仅提高了电源系统的整体性能,而且对于推动电源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有着积极的意义。在电子设计领域,这种对电源效率和稳定性的不懈追求,将驱动更多创新技术的涌现,为各行各业提供更为高效、可靠、便捷的电源解决方案。
2025-07-11 15:45:36 630KB 电子设计
1
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仿真研究:软启动策略、PI控制与柔化给定信号下的波形对比及性能分析,半桥闭环LLC谐振变器仿真,含采用软启动策略,pi控制,柔化给定信号,三种方式波形对比波形图 50一类。 ,核心关键词: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仿真; 软启动策略; PI控制; 柔化给定信号; 波形对比; 波形图; 50一类。,"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仿真:软启动策略与Pi控制波形对比研究" 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良好动态性能等优势,在电源转换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进行了仿真研究,特别关注了软启动策略、PI控制以及柔化给定信号对波形的影响及其性能分析。 软启动策略作为解决开关电源中启动过程电流冲击的有效手段,其作用在于避免大电流对开关器件的损害,延长器件的使用寿命。软启动策略的实施能够在变换器启动瞬间,通过逐渐增加输入电压来控制输出电压的上升速率,从而减小电流冲击。在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中,软启动策略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的启动性能,减小启动过程中的电流应力,为后续稳定的电力转换打下坚实基础。 PI控制(比例-积分控制)在变换器的控制策略中广泛被应用。PI控制器通过对误差信号进行比例和积分运算来产生控制量,使得系统的输出能够快速、准确地跟踪参考信号,保持稳定。在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中,PI控制被用来调节谐振频率与开关频率的匹配程度,从而实现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精确控制。PI控制的优化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再者,柔化给定信号是一种控制策略,其目的在于减少输出信号的突变,减少电磁干扰和机械应力,提高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中,柔化给定信号的策略可以降低由开关动作引起的电压和电流脉动,降低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 通过对比软启动策略、PI控制和柔化给定信号三种方式下的波形,可以直观地看出各自对变换器性能的具体影响。波形对比不仅能够反映不同控制策略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的调节效果,还可以揭示其对变换器动态响应、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波形图是分析和评估变换器性能的重要工具,通过对波形图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不同控制策略的优劣。 在电力电子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于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仿真技术的应用使得变换器的设计和优化工作在没有实际制作硬件的情况下即可进行,节约了时间和成本,加速了产品的开发进程。通过仿真,可以提前发现设计中的问题,为实际的产品开发提供参考和指导。 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的仿真研究涉及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软启动策略的实现、PI控制的优化以及柔化给定信号的应用。通过对这些控制策略的深入分析和波形对比,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对变换器性能的影响,为变换器的优化设计和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2025-07-10 10:48:36 369KB
1
内容概要:本文深入探讨了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仿真中的三大关键技术:软启动策略、PI控制和柔化给定信号。首先介绍了软启动策略的作用及其代码实现,旨在通过逐步增加输入信号来避免启动时的电流冲击。其次详细解释了PI控制的工作原理,展示了如何通过比例和积分项调整控制信号,从而稳定输出电压。最后讨论了柔化给定信号的方法,通过低通滤波使输入信号更加平滑,减少了突变的影响。文中还提供了具体的Matlab和Python代码示例,并通过波形对比直观展示了不同方法的效果。 适合人群:从事电力电子设计、电源管理系统的工程师和技术爱好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优化半桥闭环LLC谐振变换器性能的设计人员,帮助他们掌握软启动、PI控制和柔化给定信号的应用技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实际案例和仿真数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同时提醒读者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参数的选择和调整,以确保最佳效果。
2025-07-10 10:45:47 599KB
1
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与隔离型双向变换器的交流电网仿真研究:变频控制与闭环策略分析,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与隔离型双向变换器的交流电网仿真研究:变频控制与闭环策略探讨,双向全桥LLC谐振变器并入交流电网仿真 隔离型双向变器 正向LLC,反向LC,CLLC拓扑 变频控制,闭环控制 ,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 交流电网仿真; 隔离型双向变换器; 正向LLC/反向LC/CLLC拓扑; 变频控制; 闭环控制,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与交流电网并网仿真研究:正向反向拓扑与控制策略 在电力电子领域,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电力转换设备,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良好的电磁兼容性等优点,使其成为电力转换技术中的热门研究对象。尤其是在交流电网仿真中,其变频控制与闭环策略的研究对于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核心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电能的双向流动,即不仅能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也能将直流电转换回交流电。这种特性使得它特别适合于需要能量双向转换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动汽车充电以及储能系统中。 在交流电网的并网应用中,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能够实现与电网的高效对接,这对于电网的负荷平衡、故障隔离以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设计变频控制算法,可以使变换器在不同的工作模式下,如电网故障、负载波动等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运行。 闭环控制策略是另一项关键研究内容。通过对变换器输出电压、电流以及频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算法进行反馈调整,可以确保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效率。闭环控制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提高电能的质量,还可以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正向LLC、反向LC以及CLLC拓扑结构是常见的变频控制与闭环控制的实现方式。正向LLC拓扑特别适用于升压或降压场景,而反向LC和CLLC拓扑则适用于交流到直流或直流到交流的转换。这些拓扑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直接影响到变换器的性能表现。 此外,隔离型双向变换器在设计中还应考虑到隔离需求。在某些应用场景中,由于安全和性能的要求,必须在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提供电气隔离。隔离型变换器能够在不影响电气性能的同时,提供必要的隔离,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在仿真层面,通过构建精确的数学模型,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可以有效地预测和分析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的行为。仿真研究可以揭示变换器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在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反应特性。这为设计和优化变换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研究的过程中,相关的论文、文档、图片等资料都是不可或缺的。例如,双向全桥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原理、性能分析、仿真模拟以及控制策略的研究等内容,都需要通过这些材料来深入探讨和理解。 双向全桥LLC谐振变换器与隔离型双向变换器在交流电网仿真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综合性强、涉及多个技术领域的研究课题。通过对变频控制和闭环控制策略的深入分析,可以推动电力变换技术的进步,为实现智能电网和高效能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2025-07-07 10:22:02 603KB
1
### LC谐振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相关知识点 #### 1. 系统设计概述 LC谐振功率放大器是一种专门用于放大高频信号的电子设备。它通常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电源电路、衰减电路和LC谐振放大电路。这种放大器能够有效地放大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并具有较低的工作电压和功耗。 #### 2. 电源电路设计 - **功能**: 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给放大电路。 - **技术**: 采用直流稳压技术,确保输出电压稳定在3.6V。 - **目的**: 保证放大电路的正常工作,并降低功耗。 #### 3. 衰减电路设计 - **功能**: 在放大器的输入端插入40dB的固定衰减器,便于后续的测试。 - **技术**: 使用高精度电阻拼接而成。 - **目的**: 测试时可以通过调整衰减量来控制输入信号的强度,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4. 谐振放大电路设计 - **功能**: 对特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放大。 - **技术**: - **高频LC谐振放大器原理**: 利用LC谐振回路作为晶体管的负载,实现选频滤波和阻抗匹配。 - **解决的问题**: - 自激振荡问题: 通过精确调节LC参数,避免电路自激。 - 准确调谐问题: 设计合适的调谐机制,确保放大器能够在所需频率下工作。 - 阻抗匹配问题: 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实现与前后级的良好匹配。 - **技术指标**: - 谐振频率: f0 = 15MHz,允许偏差±100kHz。 - 增益: 不小于60dB。 - −3dB带宽: 2Δf0.7 = 300kHz;带内波动不大于2dB。 - 输入电阻: 50Ω。 - 失真: 负载电阻为200Ω时,输出电压1V无明显失真。 #### 5. 系统测试 - **测试仪器**: 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专业仪器。 - **测试方法**: 根据具体指标进行性能测试。 - **测试结果分析**: 分析测试数据,验证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 6. 方案论证与比较 - **衰减模块方案选择**: - **方案一**: 简单串联电阻实现衰减,可能导致输入阻抗变化,影响匹配。 - **方案二**: T型网络衰减器,可以保持等效阻抗不变,更适合本设计需求。 - **谐振放大模块方案选择**: - **方案一**: 直流稳压电源+低频放大实现。 - **方案二**: 高频LC谐振放大器,更适合高频信号放大,且能实现选频和阻抗匹配等功能。 - 结论: 方案二更适合设计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 7. 系统设计思路 - 整体设计思路围绕着实现一个低压、低功耗的LC谐振放大器展开。 - 通过直流稳压电源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确保电路能在3.6V下稳定工作。 - 通过高精度的固定衰减器便于测试。 - 利用LC谐振放大电路实现高效的信号放大,并解决自激振荡、调谐和阻抗匹配等问题。 #### 8. 技术要点 - **自激振荡**: 通过精细调整LC参数和电路布局来避免。 - **调谐**: 设计可调谐的LC回路,通过改变电容或电感值来实现调谐。 - **阻抗匹配**: 设计合理的匹配网络,如π型匹配网络,确保信号传输效率和放大器稳定性。 #### 9. 结论 LC谐振功率放大器通过精心设计的电源电路、衰减电路和LC谐振放大电路,成功实现了高效、低功耗的高频信号放大功能。经过多次实验验证,该设计不仅满足了基本要求,而且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5-07-06 22:30:10 377KB
1
LC谐振放大器是电子电路中的一种重要放大器类型,它利用电感(L)和电容(C)构成的谐振回路来放大特定频率的信号。在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D题中,参赛者们需要设计并制作一款低压、低功耗的LC谐振放大器,并且要求该放大器具有特定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本篇文档深入分析了南华大学黄智伟团队在该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LC谐振放大器作品。 放大器设计必须满足赛题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包括了衰减器和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如衰减量、特性阻抗、谐振频率、增益、带宽、带内波动、输入电阻、失真度、供电电源、功耗等。这些参数是评估放大器性能的关键指标,体现了放大器设计的技术难度和创新点。 衰减器的设计是放大器设计中的重要环节。衰减器的设计可以通过有源器件和无源元件来实现。有源器件如压控增益放大器芯片(例如VCA810等)能够提供较大的动态范围,但其设计复杂,功耗较大,且成本较高。数控衰减器虽然具有较大的精确度和控制方便性,但同样会增加系统的功耗和成本。相比之下,利用无源元件构建的电阻衰减网络方案则更为简单、稳定,尤其是在使用π型电阻衰减网络时,可以实现较高的输入输出阻抗匹配,稳定的工作频率和较大的动态范围,同时成本低廉,因此在获奖作品中被广泛采用。 在LC谐振放大器电路设计方面,有源器件的选择对放大器的性能影响重大。高频三极管和高频场效应管作为常见的选择,可以实现简单、噪声小的设计,但其稳定性较差,增益控制复杂。RFIC(射频集成电路)由于其体积小、接线少、稳定性好而成为另一种选择。在此基础上,设计者还必须精确控制放大器的谐振频率、带宽、增益等指标,确保放大器在低功耗的前提下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性能要求。 放大器的增益、带宽、谐振频率等参数的测试需要在特定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例如,在测试放大器幅频特性时,需要在衰减器输入端信号小于5mV、放大器输出接200Ω负载电阻的条件下进行。功耗的测试则应在输出电压为1V时进行,测试电压均为有效值。这些测试条件反映了放大器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性能表现。 电路设计中还包含了AGC(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的设计,它能够确保放大器在不同输入信号强度下都能维持稳定的输出。AGC电路的控制范围要求大于40dB,其设计复杂,涉及对电路增益的动态调整,是放大器设计中的一项挑战。 2011年D题LC谐振放大器的获奖作品在设计与实现上展现出了深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参赛团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电路设计基础,还必须对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测试方法有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参赛者在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通过对获奖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设计不仅满足基本要求,还会在发挥部分展现创意,如提高增益、减小矩形系数以及设计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等。这些设计亮点和优化措施,往往能够为放大器的性能带来质的飞跃。
2025-07-06 21:32:47 760KB LC谐振放大器
1
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研究:开环与电压闭环均变频控制的DCDC隔离型变换器,双向LLC与DCDC隔离型变换器:开环与电压闭环仿真模型及变频控制研究,双向LLC(CLLLC)谐振变器仿真模型,双向DCDC隔离型变器。 开环仿真和电压闭环仿真都有,均变频控制。 ,核心关键词:双向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开环仿真;电压闭环仿真;均变频控制,双向CL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开环与电压闭环变频控制研究 在现代电力电子系统中,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隔离型直流-直流(DCDC)变换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种变换器能够在能量传输时保持较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并且其设计具备良好的双向电能流动能力。为了深入理解这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研究者们建立了一系列仿真模型,并对这些模型进行了开环和电压闭环的均变频控制仿真研究。 开环仿真模型是基于理想状态下的变换器工作状态构建的,它不考虑系统中的反馈控制环节,主要用于初步评估变换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基本性能。而电压闭环仿真模型则包括了反馈控制环节,使得变换器能够根据输出电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均变频控制技术是通过改变变换器的工作频率来调整其输出电压和功率,这种控制方法可以灵活应对不同的负载条件,保持变换器运行在最优效率区间。 在进行仿真模型分析时,研究者们利用现代电子仿真软件来模拟变换器的实际工作过程,从而获得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关键参数的动态变化数据。这些数据对于评估变换器性能、优化电路设计以及验证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在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的应用中,这种仿真研究尤为重要,因为它们通常用于需要高可靠性和高效率的场合,如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以及能量存储系统等。 通过对双向谐振变换器的仿真研究,可以揭示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工作效率、动态响应特性以及热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这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以预测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对双向谐振变换器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其基本功能,还包括对其结构设计的优化、控制策略的改进以及新应用场景的探索。 例如,在“技术之域动态变化中的双向隔离型变换器探索在电力”文档中,研究者探讨了变换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和动态变化特性。而在“双向谐振变换器和双向隔离型变换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文档中,则着重分析了变换器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的仿真模型研究,无论是在开环还是电压闭环的均变频控制方面,都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变换器的内部工作原理和性能表现,以及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实际电力电子系统中,提高系统效率和可靠性。这项研究具有重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5-07-03 18:19:29 1.45MB
1
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及其开环与电压闭环仿真的均变频控制研究,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与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的开环与电压闭环仿真研究,双向LLC(CLLLC)谐振变器仿真模型,双向DCDC隔离型变器。 开环仿真和电压闭环仿真都有,均变频控制。 ,核心关键词:双向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开环仿真;电压闭环仿真;均变频控制。,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与DCDC隔离型变换器仿真研究 在电力电子领域中,变换器是一种用于转换电能形式的设备,它能够将电能从一种电压等级或电流形式转换为另一种电压等级或电流形式,以适应不同的电气设备使用要求。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换器结构,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以及宽范围的电压调节能力等特点。这种变换器尤其适用于需要频繁能量交换的应用场景,比如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的功率调节系统。 在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仿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仿真模型的建立,研究人员可以在不需要实际搭建物理电路的情况下,对变换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开环仿真通常指的是在不考虑反馈控制的条件下,模拟变换器的工作状态,这种方式有助于初步理解变换器的基本工作特性。而电压闭环仿真则是在开环仿真基础上加入了电压反馈控制,通过控制算法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性,这种方式更贴近实际应用中变换器的工作环境。 均变频控制是变换器中的一种控制策略,它通过调节变换器工作频率来实现对输出电压或电流的精确控制。在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的仿真研究中,均变频控制可以用于评估变换器在不同工作频率下的性能表现,并优化控制参数以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此外,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是一种隔离式的双向直流电压转换器,它能够实现电气隔离的同时完成电压的升降,具有安全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在仿真研究中,将双向LLC-CLLLC谐振变换器与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进行比较和结合使用,可以探索出更高效、更可靠的能量转换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关键词包括:双向LLC谐振变换器、仿真模型、双向DCDC隔离型变换器、开环仿真、电压闭环仿真和均变频控制。这些关键词共同构成了本研究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变换器设计、性能分析、控制策略以及仿真技术等各个方面。 通过上述的仿真研究,可以在变换器的设计和优化过程中,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减少实际电路搭建的成本和风险,并且有助于提出新的设计改进方法和控制策略。仿真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电力电子工程师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来进行实验和测试,这对于推动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5-07-03 18:15:33 1.35MB css3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COMSOL软件模拟铌酸锂(LNOI)微环谐振腔中的法诺共振现象。首先,通过几何建模创建微环结构,加入扰动项以增强模式耦合效果。接着,精确设置铌酸锂的各向异性材料参数,确保仿真准确性。然后,配置边界条件如完美匹配层(PML)和端口边界,避免反射干扰。再进行扫频计算,采用自适应频点扫描提高分辨率。最后,通过后处理生成电场分布动画和透射谱,识别出典型的非对称Fano线型。文中还提供了多个实用技巧,帮助解决常见问题,如收敛困难、场分布毛刺等。 适合人群:从事光子学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对铌酸锂材料及其光学性质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和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理解铌酸锂微环谐振腔中Fano共振机制的研究项目,旨在探索铌酸锂的独特光学性能,优化微环结构参数以获得高质量的Fano共振效应。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涵盖了详细的建模步骤,还包括了物理场选择、参数调整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相关技能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同时,强调了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使读者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仿真任务。
2025-07-02 15:02:10 118KB
1
DSP C2000系列主控CLLC谐振电源方案的MBD框架程序:Matlab仿真生成硬件控制代码,快速验证与调试参考,适用于多种电源产品设计,独立编译,便捷下载进芯片。,基于DSP C2000系列主控的CLLC谐振电源MBD框架程序:Matlab仿真生成硬件控制代码方案,支持快速验证与自主设计平台适应调整。,DSP C2000系列主控CLLC谐振电源方案MBD框架程序。 此文件matlab2021仿真生成硬件控制代码方案。 可用于迅速验证。 采用2021版本分析和导出硬件系统实现代码,开发为初版, 硬件系统调试参考: *已进行Ti样板硬件系统匹配。 *采用图为和国电赛斯实际双向电源产品修改部分关键功率件后做了测试。 (此部分工作量比较大) *也可以自己改端口和数控参数再重新生成适应自己的设计平台。 为母版程序。 此文件不依赖CCS编辑编译,可直接用uniflash工具将out文件下载进芯片。 ,DSP; C2000系列主控; CLLC谐振电源方案; MBD框架程序; matlab2021仿真; 硬件控制代码; 迅速验证; 2021版本; 硬件系统实现代码; 初版; Ti样板硬件匹配
2025-07-02 13:12:50 832KB xbo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