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使用Spring Cloud Gateway与OAuth2结合实现安全的微服务认证授权。Spring Cloud Gateway作为Spring Cloud生态中的一个关键组件,它作为一个API网关,提供了路由、过滤器等功能,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微服务的入口。OAuth2则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授权框架,用于保护资源服务器,确保只有经过验证的客户端才能访问受保护的API。 我们需要理解Spring Cloud Gateway的角色。作为微服务架构中的边缘服务,Gateway负责路由请求到相应的微服务,并且可以添加各种中间件功能,如负载均衡、熔断、限流等。在我们的场景中,Gateway将扮演验证令牌的角色,确保每个请求都带有有效的OAuth2令牌。 OAuth2的核心概念包括四个角色:资源所有者(Resource Owner),客户端(Client),资源服务器(Resource Server)和授权服务器(Authorization Server)。资源所有者是拥有资源的用户,客户端是需要访问这些资源的应用,资源服务器是存储并提供资源的地方,而授权服务器负责颁发令牌并验证这些令牌。 要在Spring Cloud Gateway中集成OAuth2,我们需要以下步骤: 1. **配置OAuth2客户端**:我们在Gateway应用中配置OAuth2客户端信息,包括客户端ID、客户端秘密以及授权服务器的URL。这可以通过在`application.yml`或`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设置Spring Security的相关属性来完成。 2. **启用Spring Security**:为了利用OAuth2的功能,我们需要在Spring Boot应用中启用Spring Security。这通常在`@EnableWebSecurity`注解的配置类中完成。 3. **配置OAuth2过滤器**:Spring Cloud Gateway提供了OAuth2的过滤器,我们可以在配置类中注册这个过滤器。过滤器会检查每个请求的令牌,并在必要时向授权服务器验证它。 4. **定义路由规则**:在`RouteLocator`的配置中,我们可以指定哪些路由需要进行OAuth2验证。这样,只有经过验证的请求才会被转发到相应的微服务。 5. **处理授权失败**:当请求的令牌无效或者过期时,OAuth2过滤器会返回一个错误响应。我们需要适当地处理这些错误,例如,重定向用户到登录页面。 6. **刷新令牌**:如果应用需要支持长会话,可以使用OAuth2的刷新令牌机制。当访问令牌即将过期时,客户端可以使用刷新令牌获取新的访问令牌,而不必重新登录。 7. **自定义逻辑**:除了基本的OAuth2验证,我们还可以根据需求扩展过滤器,比如实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或者集成其他的认证方式,如JWT令牌。 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安全性、性能和用户体验。例如,使用HTTPS来加密通信,缓存令牌以减少网络延迟,以及设计友好的错误提示等。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能够在Spring Cloud Gateway上构建一个强大的安全层,确保微服务的API接口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利用OAuth2的优势,我们可以为用户提供灵活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提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2025-11-04 20:00:16 43KB spring cloud oauth2
1
qt5.12源码,用于移植等
2025-11-04 19:44:30 484.05MB
1
在Visual Basic 6 (VB6)中,"vb drawarc 画弧" 是一个重要的图形绘制功能,允许程序员创建各种形状,包括圆形和弧线。本篇将详细讲解如何使用VB6的Circle方法来实现画弧的过程。 我们需要了解VB6中的Graphics对象和它的绘图方法。Graphics对象是Form控件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多种用于在窗体上绘制图形的方法,如Line、Circle、Pset等。在VB6中,我们通常通过Form的Canvas属性来访问这个Graphics对象。 Circle方法是用于画圆或弧的关键。它有5个参数: 1. **X**: 圆心的水平坐标。 2. **Y**: 圆心的垂直坐标。 3. **Radius**: 圆的半径。 4. **StartAngle**: 弧的起始角度,以度为单位,0度代表从右向左水平线,逆时针方向增加。 5. **SweepAngle**: 弧的角度跨度,也是以度为单位,正数表示逆时针方向,负数表示顺时针方向。 为了实现“vb画弧的封装过程”,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函数,接受必要的参数(如圆心位置、半径、起始角度和结束角度),然后在该函数内部调用Circle方法。这样,我们可以在多个地方复用这个画弧的功能,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例如,可以创建一个名为DrawArc的函数: ```vb Public Sub DrawArc(form As Form, x As Integer, y As Integer, radius As Integer, startAngle As Integer, sweepAngle As Integer) form.Canvas.Circle x, y, radius, startAngle, sweepAngle End Sub ``` 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在Form的Paint事件中调用这个函数,以确保每次窗体重绘时都能显示弧形。例如: ```vb Private Sub Form_Paint() Dim centerX As Integer Dim centerY As Integer Dim arcRadius As Integer Dim startAngle As Integer Dim endAngle As Integer ' 设置弧形参数 centerX = Me.Width / 2 centerY = Me.Height / 2 arcRadius = 50 startAngle = 45 endAngle = 135 ' 画弧 DrawArc Me, centerX, centerY, arcRadius, startAngle, endAngle End Sub ``` 在上述代码中,`Me` 指代当前窗体,`Form_Paint`事件在窗体首次显示或需要重绘时触发。通过调整参数值,你可以画出不同位置、大小、角度的弧形。 关于提供的文件列表,`Form1.frm`是VB6的表单文件,包含表单的布局和控件信息;`MSSCCPRJ.SCC`是源代码控制项目文件,用于版本控制;`工程1.vbp`是VB6的工程文件,保存了项目的所有元数据,包括引用、模块和表单信息;`工程1.vbw`是工作区文件,记录了用户的工作状态,如打开的窗口和编辑位置。这些文件都是VB6项目开发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2025-11-04 19:35:22 2KB drawarc
1
5G和6G网络优化是当前通信技术领域的热门话题,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优化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优化是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和措施,提升网络性能和质量,确保网络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必要过程。该过程旨在提高用户体验,提升网络价值,促进业务发展,其涵盖的分类和领域包括硬件优化、软件优化、配置优化等多个方面,涉及无线网络、有线网络、传输网络等多个领域。 网络优化的关键技术包括网络切片优化、边缘计算优化、频谱共享技术、MIMO技术优化等。其中,网络切片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提供优化,边缘计算则能降低延迟,提升实时性。频谱共享技术能够提高频谱资源利用率,降低部署成本,MIMO技术优化则进一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和信号稳定性。 5G网络优化面临的挑战包括技术标准的完善、人工智能的应用、云网融合的发展。网络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提高网络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手段。随着技术标准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在优化过程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云网融合为网络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和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5G网络优化实践案例包括智能天线优化、网络切片优化、边缘计算优化、RAN虚拟化优化、多接入融合优化以及动态频谱共享优化。例如,智能天线技术能够提高信号覆盖和传输效率,通过智能算法优化天线阵列,提升网络性能。网络切片技术实现了网络资源的灵活分配,定制化的网络切片能显著提升性能。边缘计算降低了网络延迟,提高了数据处理和传输的效率。RAN虚拟化技术实现了无线网络的软件定义,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简化了网络管理和维护。多接入融合技术和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则分别提升了网络整体性能和频谱资源利用。 未来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和绿色化发展。未来,随着5G和6G网络的高速度、大带宽、低时延等特点,网络优化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网络优化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网络优化的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创新技术加入到网络优化的实践中,比如AI、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应用。这些技术的进步将为网络优化带来新的工具和方法,使得网络优化更加精准和高效。同时,网络优化领域也将继续关注绿色网络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构建更为环保、节能的网络环境。 结论与建议方面,网络优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优化工作必须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建议相关企业、研究机构持续投入资源,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优化过程中的应用,同时加强对网络优化人员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此外,应积极与其他行业合作,共同推动网络优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用户和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网络服务。
2025-11-04 19:34:29 152KB
1
强大的自动关机软件,注意:安装完补丁一写要注册啊,不注册要重新安装补丁。目标文件夹不能改。
2025-11-04 19:04:08 2.07MB 自动关机
1
2.3 与手轮的连接 2.3.1 手轮接口定义 信号 说明 HA 手轮 A 相信号 HB 手轮 B 相信号 +5V、0V 直流电源 图 2-15 XS38 手轮接口 (9 芯 D 型针插座) 9:0V 8: 7: 6:0V 6 1 5:HB 4:+5V 3: 2:+5V 1:HA 2.3.2 信号说明 HA、HB 分别为手轮的 A 相、B 相输入信号。内部连接电路如下图 2-16 所示: 第 三 篇 安 装 连 接 金属外壳 6 0V 空 0V GSK980TD(XS38) 2 5 1 HB +5V HA +5V B A 手轮 TLP521 VCC 5V GND HA VCC GND HB 0V 图 2-16 手轮信号电路 GSK980TD 与手轮的连接如下图 2-17 所示: 图 2-17GSK980TD 与手轮的连接 Ⅱ-6
2025-11-04 19:02:48 9.38MB 机械,数控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与Transformer编码器融合的多输入多输出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项目实例。该模型结合BiLSTM对局部时序上下文的双向捕捉能力与Transformer自注意力机制对长距离依赖的全局建模优势,有效提升复杂多变量时间序列的预测精度与泛化能力。项目涵盖模型架构设计、关键技术挑战分析及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基于PyTorch的代码实现示例,展示了从数据输入到多输出预测的完整前向传播过程。该方法适用于金融、工业、环境监测等多个需联合预测多变量的现实场景。;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深度学习基础,熟悉RNN、LSTM和Transformer结构,从事时间序列预测相关研究或开发的算法工程师、数据科学家及研究生。;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解决多变量时间序列中特征提取难、长距离依赖建模弱的问题;②实现多个目标变量的联合预测,提升系统整体预测一致性;③应用于设备预测性维护、金融市场分析、能源调度等高价值场景;④学习先进模型融合思路,掌握BiLSTM与Transformer协同建模技术。; 阅读建议:建议结合代码与模型架构图深入理解信息流动过程,重点关注BiLSTM与Transformer的衔接方式、位置编码的引入以及多输出头的设计。在学习过程中可尝试在实际数据集上复现模型,并通过调整超参数优化性能。
1
在本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和Transformer模型融合的新型通信噪音时序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通信系统中噪音预测的难题,通过将两种深度学习架构的优势进行整合,旨在提升噪音时序数据的预测准确度。 LSTM网络以其在处理时序数据方面的出色性能而广受欢迎。LSTM能够捕捉序列数据中的长期依赖关系,这对于噪音预测来说至关重要,因为通信信号的噪音往往具有复杂且连续的时间特性。LSTM通过其特有的门控机制(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在长序列学习上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进而能够更加精确地建模和预测噪音变化。 而Transformer模型则代表了另一种处理序列数据的先进技术。它首次由Vaswani等人提出,完全摒弃了传统的递归结构,转而采用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机制来处理序列数据。这种机制使得模型可以并行处理序列中的任意两个位置,极大提升了计算效率,并且增强了对序列中全局依赖关系的捕捉能力。Transformer的这种处理方式,为噪音时序数据的特征提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理解全局上下文信息的复杂噪声场景。 研究将LSTM的时序依赖捕捉能力和Transformer的全局特征提取能力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在这种融合架构下,模型不仅能够保持对序列长期依赖的学习,还能够并行地处理和提取序列中的全局特征,从而提高了噪音预测模型的鲁棒性和准确性。在进行多模型性能评估时,该融合模型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LSTM或Transformer模型的预测结果。 此外,研究还涉及了多模型性能评估,对融合模型和其他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融合模型在各种评估指标上的优越性,如均方误差(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决定系数(R^2)等。这些评估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模型融合策略的有效性,为通信系统中的噪音预测问题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方案。 在通信信号处理领域,噪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它会严重影响信号的传输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准确预测通信信号中的噪音变化对于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干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的基于LSTM与Transformer融合架构的通信噪音时序预测模型,在这一领域展示了巨大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本研究工作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LSTM和Transformer的深度融合,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示了通过融合模型优化提升通信系统性能的可能。这项研究工作为通信噪音预测问题提供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并且对于其他需要处理复杂时序数据预测任务的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25-11-04 18:56:10 64KB
1
乌兰布和沙漠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接阿拉善高原,东临黄河,是著名的干旱区沙漠之一。该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成为重要的地理科学研究对象。矢量数据作为地理信息系统(GIS)中表示空间地理信息的主要数据形式之一,通过精确的坐标和几何图形来描述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形状。 矢量数据通常包含多个文件格式,这些文件是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和展示空间信息的基石。本次提供的乌兰布和沙漠占区划范围shp矢量数据包含了多个附属文件,这些文件为: - .cpg:代码页文件,用于定义矢量数据的字符编码格式; - .dbf:数据库文件,存储矢量图形的属性信息,比如点、线、面的属性数据; - .prj:项目文件,记录了矢量数据的坐标系统信息,是将矢量数据投影到地图上的重要参考; - .sbn和.sbx:空间索引文件,用于快速查找矢量数据中的空间信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 .shp:主要的矢量形状文件,保存了地理特征的位置、形状等几何信息; - .shx:形状索引文件,包含了.shp文件中每个形状的索引信息,便于软件读取和处理。 这份数据不仅包括了乌兰布和沙漠的区划范围,还通过矢量数据的特性,能够精确地展示沙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科研人员研究沙漠化过程、气候变化对沙漠环境的影响、以及在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这套矢量数据能够被多种GIS软件读取和分析,如常见的ArcGIS、QGIS等,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基于这些数据进行地图绘制、地理分析和模型建立等工作。通过这样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有效地理解沙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保障生态平衡,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这份矢量数据的获取和应用,对于地质学家、生态学家以及环境工程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资源。它不仅能够为学术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也能为政府和企业实施沙漠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通过分析矢量数据,可以明确沙漠化的发展趋势和成因,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防沙治沙策略,实现沙漠的生态恢复。 乌兰布和沙漠占区划范围shp矢量数据不仅记录了沙漠的精确空间范围,还为沙漠相关的环境研究和管理决策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持。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应用,将对保护我国沙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025-11-04 18:35:07 9KB 矢量数据
1
软件介绍: GP-PROPB C-Package03是一款触摸屏幕软件,由于硬件已经停产,所以在官方也不易找得到,这里提供一下,共享给需要的同学使用。安装效果,可以点击上面的图片放大查看。安装序列号:30507530130光盘key:4444-2299-9999
2025-11-04 18:10:28 128.59MB 其他资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