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可参考博客:https://blog.csdn.net/qq_38204686/article/details/135760461 - 在OpenGL进行3D可视化,绘制网格形式的坐标系则能更清晰的展示所画图形位置。由于OpenGL本身并没有绘制文字的功能,所以想要显示刻度标签或者一些其他标签需要自己手撸代码。Qt的QOpenGLWidget可以较方便的解决这个问题,其可以在OpenGL绘制之后,使用QPainter继续绘制2D图形或文字标签。 - 在Qt OpenGL上绘制2D标签的核心思路:先确定想要绘制标签处的3D坐标,然后将其投影到2D屏幕上,最后使用QPainter进行绘制。
2024-02-26 09:40:44 1.74MB
1
在合理选择斜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副标架基础上,推导出斜平面二次包络环面蜗杆的齿面方程,并运用MATLAB强大的数值分析及科学计算功能绘制蜗杆曲面,实现了蜗杆曲面的数字化以及参数化。
2024-02-25 23:27:01 184KB 环面蜗杆 数字化曲面 MATLAB
1
为了实现全省范围内矿山信息化管理,以矿业权实地核查数据成果为基础,运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提高矿业权核查数据的综合处理与应用能力,加强矿业资源管理工作,实现全省矿政管理"一张图"建设。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利用移动测量等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融合河北省DOM与DEM数据,集成全省矿业权核查的属性与空间数据,建设河北省三维矿产资源网络管理系统,以满足矿业权管理的需要,为全省矿业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文中论述了系统建设的思路与过程。
2024-02-24 16:20:26 619KB 行业研究
1
基于OpenGL的仿蝗虫机器人三维动态仿真系统开发与仿真,陈勇,陈东辉,运动行为的分析是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和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前提。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作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前沿技术受开发周期和
2024-02-23 15:16:49 593KB 首发论文
1
蓝模三维BlueMaker3D软件.msi
2024-02-03 17:45:47 34.21MB
1
以微带阵列天线的空腔模型分析法为基础,完成了LS波段的4元线极化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利用HISS仿真软件构建了阵列天线的物理模型.利用HFSS宏定义优化了天线的尺寸参教,通过数据后处理得出了驻波比、反射系数、增益方向Iit和电场方向图等曲线。仿真设计结果表明,该4元微带阵列天线各项性能良好.满足天线工程的需要。
2024-01-26 22:46:46 428KB
1
我们表明,最近提出的可变形的四维非unit场理论是γi变形N = 4 SYM理论的某个极限,它是不完整且不保形的-甚至在平面极限中也不是。 我们通过双迹耦合来完成该理论,并在接受各个复数耦合常数时找到共形的单环固定点。 这些联轴器在平面极限中一定不能忽略,因为它们会有助于平面多点功能。 根据我们对某些两环平面异常尺寸的结果,我们提出了可积性检验。
2024-01-16 21:59:53 241KB Open Access
1
我们在Chou和Wyatt(Phys Rev A 76:012115,2007),Gozzi(Phys Lett B 165:351,1985),Bhalla等人的量子力学中使用了复杂的de Broglie-Bohm公式。 (Am J Phys 65:1187,1997)到一个空间封闭的均质各向同性的早期宇宙,其物质含量是辐射和尘埃完美的流体。 然后,我们证明了不断扩展的古典宇宙可以从振荡的(具有复杂的比例因子)量子宇宙中出现,而不会出现奇点。 此外,在此过程中获得的宇宙没有地平线或平面度问题。
2024-01-16 11:37:47 598KB Open Access
1
通过程序语言编程与ANSYS软件将Delaunay三角剖分算法拓展到三维空间,并结合Delaunay三角剖分图与voronoi图的几何对偶关系建立了混凝土的三维随机骨料模型。应用LS-DYNA软件对文献中混凝土板的侵彻试验进行了模拟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有效模型分析了弹体在穿透混凝土靶板过程中,混凝土骨料的平均直径与体积分数对弹体偏转角及剩余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骨料所占体积比,骨料平均直径与弹体直径之比对弹体的偏转影响更大,当比值大约增大到2.5时,偏转角不再增大;弹体直径一定时,弹体剩余速度随着骨料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骨料体积比的增大而减小。
2024-01-12 11:54:37 377KB 随机骨料 剩余速度
1
以宋新庄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介绍了该区主要地震反射波组与标志层位的对应关系,并通过对T3、T10、T18波的研究查明了勘探区构造形态:除了对甜水堡背斜形态及位置更明确外,还新发现汪水塘向斜及9条新断层,其中DF5逆断层及西移的金家渠子西侧逆断层控制了该井田边界。通过对煤层隐伏露头的解释及钻孔验证,证实部分煤层露头向东南平移200~500m,扩大了煤层赋存范围。另外强反射波组TN、TE表现,确定了新生界古松散层内部地层的界限及底界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关系,该区新生界底界面总的变化趋势为西部高、东部低。
2024-01-11 22:40:05 1.2MB 三维地震勘探 地质层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