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流过程模型与数据模型的融合,胡飞虎,姜洁,工作流过程模型和数据模型紧密关联,应该在设计之初就统一起来。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流过程模型MSTC (multi-step task collaboration) �
2024-02-25 18:35:58 378KB 首发论文
1
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和提高产品定制效率,通过分析产品设计过程的特点,结合粗糙集理论和神经网络方法各自的优势,提出一种融合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的产品敏捷定制设计新方法,将粗糙集和神经网络方法有机集成应用于产品设计过程。该方法中,运用粗糙集对设计要求进行约简,提炼有效的决策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不同设计阶段的设计要求与其对应的产品结构间的网络模型,快速确定产品结构形式。并将该方法成功应用于某卷板机的总体方案定制设计过程。这种方法为实现产品敏捷定制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
1
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车辆定位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航位推算法(DR),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提出用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技术来实现GPS和惯性传感器的融合和集成的组合定位.最后给出了现场测试的结果,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2024-02-14 13:50:01 324KB 自然科学 论文
1
YOLOv8改进,融合Gold-YOLO Neck
2024-02-13 18:49:35 55KB
1
提出了一种特征权值与尺度自适应的核相关跟踪算法。提取目标搜索区域的方向梯度直方图(HOG)特征和颜色名(CN)特征进行自适应权值融合,通过融合特征的相关滤波响应图的峰值找到目标位置;利用权值较大特征的相关滤波响应图的峰值和峰值旁瓣比的乘积作为尺度评估依据,对目标尺度进行粗略估计和精确估计,从而得到目标的最佳尺度。通过在目标跟踪标准(OTB-2013)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核相关滤波跟踪算法以及其他5种跟踪算法,所提算法在跟踪精度和成功率方面都有明显提高,跟踪精度为0.799,成功率为0.723,能较好地适应目标尺度的变化。
2024-01-24 21:59:42 5.56MB 机器视觉 目标跟踪 特征融合
1
"互联网+"与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成为时代的热点,文中在创新的视角下,研究"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机理,分析"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效果,采用了熵权-灰色关联度模型,选取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数据,对"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融合情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总体融合程度较好,"互联网+"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融合状况存在较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互联网+"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的省份关联性更强。从时间维度上看"互联网+"的创新提升效果有增强的趋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创新转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较高,创新投入和创新支撑与"互联网+"的融合水平相对较低,"互联网+"主要通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和转化提升其创新能力水平。
1
我们报告了对通过矢量玻色子融合产生的希格斯玻色子的搜索,随后其衰减成不可见的粒子。 实验签名是一个高能射流对,其O(1)TeV和O(100)GeV的质量不变,缺少横向动量。 该分析使用LHC处ATLAS检测器记录的s = 13TeV处的pp碰撞数据的36.1fb $ ^ {-1} $。 在信号区域中,观察到的2252个事件与背景估计一致。 假设具有标准模型横截面的125GeV标量粒子,则希格斯玻色子衰变成不可见粒子的支化分数的上限在95%置信度下为0.37,预计为0.28。 在希格斯门户网站模型中解释了此限制,以在wimp-核子散射截面上设置边界。 我们还考虑了质量不超过3 TeV的附加标量玻色子的无形衰变,其截面时间与分支分数的上限在0.3–1.7pb的范围内。
2024-01-12 23:19:29 1.84MB Open Access
1
提出了一种创造力的综合模型,该模型通过支持领域通用性-特异性对偶性来统一创意是领域通用性还是特定性的争论。 创造性思维过程包括趋同思维,趋异思维和洞察力(原创性)。
2024-01-12 21:32:29 560KB 融合思维 发散思维
1
鉴于跨国公司的特殊性,跨文化管理成为跨国公司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要把握好管理原则、文化融合阶段和组织结构特征,从理论高度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提供支撑。
2024-01-12 20:37:26 1.11MB 跨国公司 文化融合 组织特征
1
矿山物联网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目前,感知层主要以现场总线(FCS)控制方式为主。各FCS子系统相对独立,这并不符合矿山物联网从底层进行信息融合的理念。新桥煤矿对此进行了技术改造,按现场总线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性能,用FCS实现现场各个控制器和仪表设备互联,提高各子系统间的融合程度,实现了智能设备互相感知,即物与物相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