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利12864点阵液晶MCG12864C2-3规格书解析 #### 一、产品概述 本规格书详细介绍了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生产的128×64点阵液晶模块(型号:MC-G12864DYSY-6W)的各项技术参数与使用方法。此模块采用超扭曲向列(Super Twisted Nematic,简称STN)技术,具备1/64的驱动比以及1/9的偏置比,适用于多种显示需求。 #### 二、物理数据 1. **类型**:STN型液晶显示模块。 2. **驱动方式**:1/64驱动,1/9偏置。 3. **视角方向**:面向显示器时,视角为6点钟方向。 4. **尺寸**:模块整体尺寸为54mm×54mm×10mm(最大),观看区域尺寸为44.5mm×29.5mm。 5. **像素数量**:共有128×64个像素点。 6. **像素大小**:每个像素点大小为0.30mm×0.40mm。 7. **像素间距**:相邻像素间的距离为0.33mm×0.43mm。 #### 三、外部尺寸 规格书中提供了模块的详细尺寸图,包括各个接口的位置及尺寸,以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布局规划。 #### 四、原理图 提供了模块内部电路的基本结构图,包括主要组件如控制器、电源管理单元等的连接关系,有助于理解模块的工作原理。 #### 五、绝对最大额定值 - **逻辑供电电压**:VDD 的范围是-0.3V至7.0V。 - **液晶供电电压**:VDD-VO 的范围是 VDD-0.3V 至 VDD+0.3V。 - **输入电压**:VI 的范围是-0.3V至VDD+0.3V。 - **工作温度**:TO 的范围是-20℃至70℃。 - **存储温度**:TST 的范围是-30℃至80℃。 #### 六、电气特性 - **逻辑供电电压**:典型值为5.0V,工作范围在4.5V至5.5V之间。 - **逻辑供电电流**:IDD 在25℃时的最大值为2.62mA,在-20℃时最大值可达14.7mA。 - **液晶工作电压**:VDD-VO 在不同温度下的典型值分别为25℃时12.9V,80℃时11.7V。 - **侧面光源供电电压**:VF 的范围是4.2V至4.6V。 - **侧面光源供电电流**:IF 在VF为4.2V时的最大值为160mA。 - **输入电压高电平**:VIH 的范围为0.7VDD至VDD。 - **输入电压低电平**:VIL 的范围为0V至0.3VDD。 #### 七、操作原理与方法 - **操作周期时间**(E周期):tcyc 的最小值为1000ns。 - **E高电平宽度**:twhE 的最小值为450ns。 - **E低电平宽度**:twlE 的最小值为450ns。 - **E上升时间**:tr 的最大值为25ns。 - **E下降时间**:tf 的最大值为25ns。 - **地址设置时间**:tas 的最小值为140ns。 - **地址保持时间**:tah 的最小值为10ns。 - **数据设置时间**:tdsw 的最小值为200ns。 - **数据延迟时间**:tdd 未给出具体数值,需参照实际应用情况。 #### 八、显示数据RAM地址映射 规格书中给出了显示数据RAM的具体地址映射,方便用户对显示内容进行控制和编程。 #### 九、电光特性 包括了液晶显示模块的对比度、响应时间等关键电光性能指标,有助于评估其显示效果。 #### 十、接口引脚连接 详细说明了模块的各个引脚功能及其连接方式,便于硬件设计时正确接线。 #### 十一、可靠性测试 提供了模块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结果,确保其在各种应用场景中的稳定运行。 #### 十二、质量保证 明确了产品的质保条款和服务政策,保障用户的权益。 #### 十三、检验标准 列出了出厂前的检验项目和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 十四、使用注意事项 包括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如静电防护、避免外力冲击等,以延长模块使用寿命。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信利12864点阵液晶MCG12864C2-3规格书》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液晶显示模块。
2025-10-18 10:06:08 342KB 12864液晶
1
科技英语交流是一门专注于科学写作与交流技巧的在线课程,由北理工学堂在线提供。该课程覆盖了从科学写作的基本特征到科研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再到学术会议的演讲技巧和海报设计等一系列内容。通过这一系列课程,学习者能掌握科技领域内进行有效沟通的诸多技能。 科学写作的主要目的是报告新的发现。因此,清晰性在科学写作中非常重要,它保证了研究成果能够被读者准确理解。IMRAD(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and Discussion)结构是科学写作中的一种逻辑组织方式,它按照研究的引入、方法、结果和讨论来组织文章,帮助读者更好地跟随研究者的思路。 科学写作中,连贯性是宏观组织的一部分,它涉及文章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连接。连贯性可以通过衔接手段来构建,比如使用逻辑连接词来增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科学写作中,贡献可能是一个新的方法或新的发现,这对于推动科学进步至关重要。 课程中还涵盖了如何在科学海报设计中有效地展示信息,以及如何在学术会议中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这些都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技能。例如,在海报设计中,需要考虑视觉元素和文字信息的结合,确保海报既能吸引观众注意力,又能清晰地传达研究内容。 在学术交流环节,如问答环节,演讲者需要具备清晰表达和有效回答问题的能力。这不仅包括对研究内容的深入理解,也包括能够以听众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表述。 在提供的部分内容中,还包含了一些选择题和判断题的例子。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习者检验对科技英语交流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例如,区分句子中使用不当的词汇,理解科学研究结果展示的正确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具体例子来增强结果部分的说服力等。 科技英语交流课程不仅覆盖了科学写作与交流的基础知识,还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指导学习者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进行有效的科技沟通,这有助于提升科研工作者的专业表达能力,进而促进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
2025-10-16 20:12:19 675KB 学堂在线
1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袁小平)慕课参考答案
2025-10-15 01:05:13 2.33MB 数字信号处理
1
从给定的试卷题目及其部分解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关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重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电磁学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对于深入理解和掌握电磁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 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石,描述了电场与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均匀、理想介质中,无源条件下,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以表示为: \[ \begin{cases} \oint_{\partial S} \mathbf{D} \cdot d\mathbf{l} = Q_f \\ \oint_{\partial S} \mathbf{B} \cdot d\mathbf{l} = 0 \\ \oint_{\partial S} \mathbf{E} \cdot d\mathbf{l} = -\frac{\partial}{\partial t} \iint_S \mathbf{B} \cdot d\mathbf{S} \\ \oint_{\partial S} \mathbf{H} \cdot d\mathbf{l} = I_f + \frac{\partial}{\partial t} \iint_S \mathbf{D} \cdot d\mathbf{S} \end{cases} \] 其中,$\mathbf{D}$ 是电位移,$\mathbf{B}$ 是磁感应强度,$\mathbf{E}$ 是电场强度,$\mathbf{H}$ 是磁场强度,$Q_f$ 是自由电荷,$I_f$ 是自由电流。 ### 电磁场的边界条件 在两种理想介质间的交界面上,电磁场的边界条件描述了电场、磁场以及电荷、电流在界面两侧的连续性和跳变情况。对于理想介质间带有面密度为$\rho_s$的自由电荷,交变电磁场的边界条件可表达为: \[ \begin{cases} \mathbf{n} \cdot (\mathbf{D}_2 - \mathbf{D}_1) = \rho_s \\ \mathbf{n} \cdot (\mathbf{B}_2 - \mathbf{B}_1) = 0 \\ \mathbf{n} \times (\mathbf{E}_2 - \mathbf{E}_1) = 0 \\ \mathbf{n} \times (\mathbf{H}_2 - \mathbf{H}_1) = \mathbf{J}_s \end{cases} \] 这里,$\mathbf{n}$ 是界面法向量,$\mathbf{J}_s$ 是表面电流密度。 ### 矩形金属波导中的TE10模式 矩形金属波导中采用TE10模(横电模)作为传输模式有多个优点: 1. **结构简单**:TE10模式只包含单个主模,易于分析和设计。 2. **低损耗**:TE10模式的电场分布使得能量主要集中在波导中心,减少了壁面损耗。 3. **高效率**:TE10模式能有效传输能量,适用于高频通信和微波工程。 ### 媒质间的电场振幅变化 当均匀平面波从媒质1垂直入射到媒质2的边界时,电场振幅的变化取决于两种媒质的介电常数$\varepsilon_1$和$\varepsilon_2$的相对大小: 1. 当$\varepsilon_1 < \varepsilon_2$时,边界上的电场振幅大于入射波电场振幅,这是因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部分入射能量被反射,导致边界处电场增强。 2. 当$\varepsilon_1 > \varepsilon_2$时,边界上的电场振幅小于入射波电场振幅,这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透过边界进入第二种媒质,导致边界处电场减弱。 ### 平面波的H场和坡印廷矢量 对于自由空间中传播的平面波,可以通过麦克斯韦方程组求解H场,进而计算坡印廷矢量。坡印廷矢量表示了电磁能量的流动方向和速率,对于理解电磁波的能量传输至关重要。 ### 漏电介质中的电导率计算 在均匀漏电介质中,当频率为9kHz时,若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幅度相等,可以通过给定条件求解电导率$\sigma$。这涉及了欧姆定律和位移电流的概念,反映了介质中电流传导和电荷位移的平衡状态。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梳理,我们不仅能够加深对电磁学基本原理的理解,还能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特性,这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电磁兼容性分析、设计无线通信系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5-10-14 22:16:41 590KB 电磁场与电磁波
1
华南理工大学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推荐文档).doc
2025-10-14 20:23:25 156KB
1
LeetCode 是一个在线编程挑战平台,它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和数据结构题目,旨在帮助开发者提升编程技能,准备技术面试。这个压缩包"LeetCode-master"很可能包含了一个完整的LeetCode题解项目,通常这样的项目会包括各个题目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用不同的编程语言实现的。 在LeetCode上,每个题目都有一个独特的编号,用户可以按照这些编号查找并解决题目。"题解"通常指的是对每个问题的详细解答,包括但不限于算法思路、代码实现和时间/空间复杂度分析。"Hot100"是指LeetCode上最受欢迎或最具挑战性的前100个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被程序员用来锻炼和测试自己的技能。 "系统开源"这个标签可能意味着这个LeetCode题解项目是开放源代码的,允许社区成员查看、学习、甚至贡献自己的解题方案。这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资源,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分析他人的代码来加深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理解。 在"LeetCode-master"这个文件夹中,我们可以期待找到以下内容: 1. **题目目录**:按照LeetCode题号组织的目录,每个题目下可能有多种语言的代码实现。 2. **代码文件**:每个题目对应的解答代码,如`python`、`java`、`cpp`等,这些代码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命名规范,如`Problem001.py`表示第1题的Python解决方案。 3. **README.md**:项目介绍文件,可能包含了作者的简短说明,项目结构,以及如何运行和测试代码的指南。 4. **测试用例**:为了确保代码的正确性,可能会有专门的测试文件或者在代码内部包含的测试用例。 5. **解决方案解析**:部分项目可能会包含Markdown或HTML文件,详细解释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 通过深入研究这个开源项目,你可以学到: - 不同编程语言实现同一问题的对比,了解每种语言的特性和优缺点。 - 学习高效算法和数据结构,这对于优化代码性能至关重要。 - 领会各种面试常问的算法问题,提升面试技巧。 - 通过阅读别人的代码,学习代码组织和设计模式。 - 参与开源社区,向他人学习并可能贡献自己的解决方案。 "LeetCode-master"是一个宝贵的编程学习资源,它将帮助你深化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理解,提升编程能力,并且参与到开源社区的实践中去。
2025-10-14 10:44:32 195KB 系统开源
1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汽车类教学改革规划教材 赠送电子课件、二维码视频、试卷及答案 作者:侯立芬 主编 ISBN:978-7-111-63001-2 所属丛书:高职高专“十三五”规划教材 汽车类教学改革规划教材 前言 项目一汽车直流电路的分析与 测量1 任务一汽车电路组成及特性参数的分析 与测量1 任务二汽车电路基本元器件的识别与 检测8 任务三汽车电路的分析21 小结33 习题33 项目二汽车电源交流电路的分析与 测量37 任务一正弦交流电路分析37 任务二汽车交流发电机的拆解与检测48 任务三汽车整流电路的分析57 小结71 习题72 项目三汽车常用电磁器件的原理分析 与检测75 任务一汽车电喇叭继电器的故障检测75 任务二汽车用变压器的原理分析86 小结93 习题94 项目四汽车执行器与控制电路的 分析96 任务一晶体管的识别与检测96 任务二晶体管在汽车电子电路中的 应用104 任务三汽车充电系统电压监视器电路的 分析116 小结125 习题126 项目五数字电路及其在汽车上的 应用131 任务一汽车散热器水位过低报警电路的 设计131 任务二汽
2025-10-14 10:42:05 29.9MB 课件答案
1
SDIO(Secure Digital Input/Output)3.0是SD协会制定的一种高速接口标准,用于连接各种外围设备,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等,到移动设备上。此规格书详细阐述了SDIO3.0物理层(Physical Layer)的相关技术规范,确保设备之间的稳定、高效通信。 在SDIO3.0物理层规格书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以下几个关键知识点: 1. **接口标准与速度等级**:SDIO3.0扩展了SD2.0的高速传输能力,支持高达104MB/s的数据传输速率,比SD2.0的48MB/s有了显著提升。这一提升归功于更先进的时钟管理和信号完整性优化。 2. **信号编码与调制**:物理层规格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使用8位/10位编码(8b/10b)来保证数据传输的无误码率。8b/10b编码可以自动检测并纠正单个比特错误,同时保持数据流的直流平衡,减少电磁干扰。 3. **电气特性**:物理层涉及接口的电气特性,包括电压水平、阻抗匹配和信号边沿速率。SDIO3.0可能采用了低电压差分信号(LVDS)技术,以降低功耗并提高信号质量。 4. **时钟管理**:时钟同步是高速数据传输的关键。SDIO3.0规定了如何通过主设备和从设备间的时钟同步机制来保证数据准确传输,可能包括时钟恢复、时钟调整和时钟偏移补偿等技术。 5. **错误检测与恢复**:物理层规格书会包含错误检测机制,如CRC(循环冗余校验)和握手协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当检测到错误时,系统可能会进行重传或者采取其他恢复策略。 6. **电源管理**:SDIO3.0考虑了移动设备的电池寿命,设定了多种电源状态和功耗模式,如低功耗模式和高速模式,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 7. **热插拔与中断支持**:SDIO设备支持热插拔,允许用户在不关闭系统的情况下添加或移除设备。同时,中断机制使得设备能够及时通知主机有新的数据或事件,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轮询,提高了系统效率。 8. **物理层兼容性**:规格书还会涵盖与前几代SDIO标准的兼容性问题,确保新设备可以在旧系统中工作,以及旧设备能在新系统中被识别和利用。 9. **物理层测试**:为了确保设备符合SDIO3.0标准,规格书中将提供一系列的测试用例和测试方法,帮助开发者和制造商验证他们的设计。 10. **安全与加密**:作为SD系列的一部分,SDIO3.0可能也包含了安全特性,如数据加密和认证机制,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以上只是SDIO3.0物理层规格书中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文档会包含更多细节和技术要求,对于设计和开发SDIO接口的硬件工程师以及驱动程序开发者来说,这份规格书是不可或缺的参考材料。
2025-10-13 17:06:36 4.11MB
1
### 知识点总结 #### 一、数制与编码转换 **1.1 数制间的转换** - **二进制转十进制**: 通过将每个二进制位乘以其权重并求和来实现。例如,对于二进制数`1011001`,其十进制值为\(1\times2^6 + 0\times2^5 + 1\times2^4 + 1\times2^3 + 0\times2^2 + 0\times2^1 + 1\times2^0 = 89\)。 - **二进制转八进制**: 每三个二进制位转换为一个八进制位。例如,对于`1011001`,先填充零成为`010 110 01`,然后转换为`261`。 - **二进制转十六进制**: 每四个二进制位转换为一个十六进制位。例如,对于`1011001`,先填充零成为`0010 1100 1`,然后转换为`59`。 **1.2 十进制转其他进制** - **十进制转二进制**: 使用除2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2=38\)余0,\(38÷2=19\)余0,\(19÷2=9\)余1,\(9÷2=4\)余1,\(4÷2=2\)余0,\(2÷2=1\)余0,最后得到二进制为`1001100`。 - **十进制转八进制**: 使用除8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8=9\)余4,\(9÷8=1\)余1,最后得到八进制为`114`。 - **十进制转十六进制**: 使用除16取余法,直到商为0。例如,对于`76`,转换过程为\(76÷16=4\)余12(C),最后得到十六进制为`4C`。 **1.3 小数部分转换** - **十进制转二进制**: 使用乘2取整法,直到小数部分为0或达到所需精度。例如,对于`0.57`,转换过程为\(0.57×2=1.14\)取1,\(0.14×2=0.28\)取0,\(0.28×2=0.56\)取0,\(0.56×2=1.12\)取1,最后得到二进制为`0.1001`。 #### 二、十六进制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1.5 十六进制转二进制** - 每个十六进制位对应四位二进制位。例如,对于`10A`,转换过程为`1010`对应于A,`0001`对应于1,最后得到二进制为`100001010`。 #### 三、二进制运算 **1.6 二进制加减法** - **加法**: 与十进制加法类似,但遵循二进制规则。例如,对于`0101.01 + 1001.11`,按照二进制加法规则计算得到结果为`1111.00`。 - **减法**: 也可以使用补码运算来进行。例如,对于`1011.1 - 101.11`,可以通过补码转换进行计算,最终得到的结果为`101.11`。 **1.7 二进制运算示例** - **加法运算**: 对于`36.5 + 28.625`,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然后相加,结果为`1000001.001`。 - **减法运算**: 对于`116 - 78`,先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然后相减,结果为`100110`。 #### 四、格雷码与自然二进制之间的转换 **1.9 自然二进制转格雷码** - **转换规则**: 除了第一个位外,每个位等于它前面的位加上当前位(按异或操作)。例如,对于`011010`,转换为格雷码为`010111`。 **1.10 格雷码转自然二进制** - **转换规则**: 相反地,从第一位开始,每个位等于前一位加上当前位(按异或操作)。例如,对于`001101`,转换为自然二进制为`001001`。 #### 五、二进制码 **1.11 二进制码** - **原码**: 符号位在最左边,数值位保持不变。例如,对于`+48`,原码为`00110000`。 - **反码**: 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是正数的反码按位取反后,符号位保持不变。例如,对于`-96`,原码为`11100000`,反码为`10011111`。 - **补码**: 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在其反码的基础上加1。例如,对于`-36`,原码为`10100100`,反码为`11011011`,补码为`11011100`。 **1.12 反码和补码运算** - **运算**: 使用补码进行加减法运算更为方便。例如,对于`33 - 17`,首先将`17`转换为补码,然后进行加法运算,结果为`16`。 #### 六、BCD码 **1.13 BCD码表示** - **8421BCD码**: 每个十进制位由四位二进制位表示,且对应于该位的十进制值。例如,对于`378.625`,转换为8421BCD码为`001101111000.011000100101`。 - **余三码**: 是一种BCD码变体,每个代码比相应的8421BCD码大3。例如,对于`378.625`,转换为余三码为`011010101011.100101011000`。 **1.14 8421BCD码转二进制** - **转换**: 将每个四位的8421BCD码转换为其对应的十进制数,然后再转换为二进制数。例如,对于`10010101`,转换为十进制数为`95`,再转换为二进制数为`01011111`。
2025-10-12 11:21:51 962KB 数字电路
1
《算法设计与分析》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本经典教材,主要涵盖了算法的基础理论、设计技巧以及分析方法。这本书对于学习编程和深入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资源。课后习题是检验学习成果和深化理解的重要环节。下面,我们将就“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后题答案”这一主题,探讨相关知识点。 我们关注的是“算法”。算法是解决问题或执行任务的精确步骤序列,它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理解算法包括了解其输入、输出、运行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等方面。在解答课后题时,可能会涉及到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搜索算法(如二分查找、广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基础内容,也可能涉及动态规划、贪心策略、回溯法等高级算法。 “数据结构”是算法的基础,它决定了数据如何在内存中组织和管理。常见数据结构包括数组、链表、栈、队列、树、图、哈希表等。通过合理选择和操作数据结构,可以提高算法的效率。例如,平衡二叉搜索树(AVL树、红黑树)对于查找和插入操作具有良好的性能;图数据结构则用于表示复杂的网络关系,如最短路径问题。 在“算法与程序设计”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单个算法或数据结构,更重要的是学会将它们组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用分治策略设计高效的排序算法,或者使用图论解决旅行商问题。此外,还需要学习如何分析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这有助于评估算法的效率,并在必要时进行优化。 课后习题通常设计得具有挑战性,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巩固课堂所学,提升自己的编程和算法设计水平。例如,可能需要设计一个高效的算法来解决特定问题,或者分析给定算法的性能,并提出改进方案。 "算法与程序设计课后题答案"涉及了广泛的计算机科学知识,涵盖算法设计、数据结构选择、复杂度分析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这些题目,学生能够建立起坚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为未来在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因此,这份课后答案不仅是解题工具,更是一种学习和成长的途径。
2025-10-11 18:04:13 3.86MB 数据结构 算法与程序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