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ureCRT是一款广泛使用的终端仿真程序,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安全、灵活和高效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该程序支持SSH、Telnet、Rlogin、串行接口以及TCP/IP协议,是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和开发人员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在处理网络设备,如交换机时,SecureCRT提供了强大的脚本功能、会话管理功能和安全通信保障,使得用户能够通过其友好的图形界面或命令行界面来控制交换机及其他网络设备。 SecureCRT的版本9.5.1.3272.v2是该程序的一个更新版本,它包含了对现有功能的改进和新功能的添加,以提高用户体验和设备管理效率。例如,它可能会改善与特定交换机型号的兼容性,优化脚本性能,或者提供更加直观的用户界面调整。而在描述中提到的文件名称“SecureCRT.9.5.1.3272.v2.CN.zip”表明这是一个为中文用户提供的汉化版本压缩包,使得中文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使用该软件。 在这个压缩包中,我们可以预期找到SecureCRT的安装文件和可能包含的本地化资源,以便安装后用户能够以中文界面进行操作。这对于不懂英文或者希望使用母语进行工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便利。此外,考虑到标签中提到了“交换机”,我们可以推测这个版本可能针对网络设备管理功能进行了优化,增强了与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的交互能力。 SecureCRT不仅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远程终端仿真程序,而且它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技术需求和用户群体。对于那些需要频繁与网络设备打交道的专业人士来说,SecureCRT提供了一个安全且高效的管理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维护效率。
2025-05-23 09:03:43 36.8MB 交换机
1
X-scan 安全焦点出品的国内很优秀的扫描工具,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单机)进行安全漏洞检测,支持插件功能,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 流光 国人的骄傲,由高级程序员小榕编写的一款强悍的扫描器。大家都知道。就不介绍了。 X-way 一款优秀功能多线程扫描工具。也都应该用过。不作介绍了。 Nmap 这个就厉害了,安全界人人皆知的非常有名气的一个扫描器!作者Fyodor. Domain 集WHOIS查询、上传页面批量检测、木马上传、数据库浏览及加密解密于一体. SuperScan 强大的TCP端口扫描器、Ping和域名解析器! Hscan 这是款运行在WinNT/2000下的漏洞扫描工具,有GUI以及命令行两种扫描方式! WIN2K自动攻击探测机 WinNT/2000自动攻击探测机。 4899空口令探测 能够快速的扫描到被安装了radmin服务端4899端口的空口令IP! SHED 一个用来扫描共享漏洞的机器的工具! Hscan 这是款运行在Win NT/2000下的漏洞扫描工具,有GUI以及命令行两种扫描方式! Blue's port scan 一款绿色的扫描软件,速度很快。 WebDAVScan 针对WEBDAV漏洞的扫描工具! X-scan - X-Scan的使用方法 这里使用x-scanner作为介绍对象,原因是x-scanner集成了多种扫描功能于一身,它可以采用多线程方式对指定IP地址段(或独立IP地址)进行安全漏洞扫描,提供了图形界面和命令行两种操作方式,扫描内容包括:标准端口状态及端口banner信息、CGI漏洞、RPC漏洞、SQL-SERVER默认帐户、FTP弱口令,NT主机共享信息、用户信息、组信息、NT主机弱口令用户等。扫描结果保存在/log/目录中,index_*.htm为扫描结果索引文件。对于一些已知的CGI和RPC漏洞,x-scanner给出了相应的漏洞描述、利用程序及解决方案,节省了查找漏洞介绍的时间。 首先x-scanner包括了两个运行程序:xscann.exe和xscan_gui.exe,这两个程序分别是扫描器的控制台版本和窗口版本,作为初学者可能更容易接受窗口版本的扫描软件,因为毕竟初学者使用最多的还是“应用程序”,无论运行那一个版本,他们的功能都是一样的。首先让我们运行窗口版本看看:窗口分为左右两部分,左面是进行扫描的类型,这包括前面提到的漏洞扫描、端口扫描等基本内容;另一部分是有关扫描范围的设定,xscanner可以支持对多个IP地址的扫描,也就是说使用者可以利用xscanner成批扫描多个IP地址,例如在IP地址范围内输入211.100.8.1-211.100.8.255就会扫描整个C类的255台服务器(如果存在的话),这样黑客可以针对某一个漏洞进行搜索,找到大范围内所有存在某个漏洞的服务器。当然如果只输入一个IP地址,扫描程序将针对单独IP进行扫描。 剩下的端口设定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一般对于网站服务器,这个端口选取80或者8080,对于某些特殊的服务器也许还有特殊的端口号,那需要通过端口扫描进行寻找。多线程扫描是这个扫描器的一大特色,所谓多线程就是说同时在本地系统开辟多个socket连接,在同一时间内扫描多个服务器,这样做的好处是提高了扫描速度,节省时间,根据系统的资源配置高低,线程数字也可以自行设定(设定太高容易造成系统崩溃)。 在图形界面下我们看到了程序连接地址“.\xscan.exe”,这实际上就是xscanner的控制台程序,也就是说图形窗口只是将控制台扫描器的有关参数设置做了“傻瓜化”处理,程序运行真正执行的还是控制台程序。因此学习控制台是黑客所必需的,而且使用控制台模式的程序也是真正黑客喜爱的操作方式。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简单的cgi漏洞扫描,这次演练是在控制台模式下进行的:xscan 211.100.8.87 -port 这个命令的意思是让xscanner扫描服务器211.100.8.87的开放端口,扫描器不会对65535个端口全部进行扫描(太慢),它只会检测网络上最常用的几百个端口,而且每一个端口对应的网络服务在扫描器中都已经做过定义,从最后返回的结果很容易了解服务器运行了什么网络服务。扫描结果显示如下: Initialize dynamic library succeed. Scanning 211.100.8.87 ...... [211.100.8.87]: Scaning port state ... [211.100.8.87]: Port 21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25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53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79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80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110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3389 is listening!!! [211.100.8.87]: Port scan completed, found 7. [211.100.8.87]: All done. 这个结果还会同时在log目录下生成一个html文档,阅读文档可以了解发放的端口对应的服务项目。从结果中看到,这台服务器公开放了七个端口,主要有21端口用于文件传输、80端口用于网页浏览、还有110端口用于pop3电子邮件,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进行有关服务的漏洞扫描了。(关于端口的详细解释会在后续给出) 然后可以使用浏览看看这个服务器到底是做什么的,通过浏览发现原来这是一家报社的电子版面,这样黑客可以继续对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查找服务器上是否存在perl漏洞,之后进行进一步进攻。 漏洞扫描的道理和端口扫描基本上类似,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扫描器查找61.135.50.1到61.135.50.255这255台服务器上所有开放了80端口的服务器上是否存在漏洞,并且找到存在什么漏洞,则可以使用xscan 61.135.50.1-61.135.50.255 -cgi进行扫描,因为结果比较多,通过控制台很难阅读,这个时候xscanner会在log下生成多个html的中文说明,进行阅读这些文档比较方便。 二、扫描器使用问题: 载使用漏洞扫描器的过程中,学习者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些问题,这里给出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扫描器的使用并不是真正黑客生涯的开始,但它是学习黑客的基础,所以学习者应该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手中使用的扫描器,了解扫描器的工作原理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1、为什么我找不到扫描器报告的漏洞? 扫描器报告服务器上存在某个存在漏洞的文件,是发送一个GET请求并接收服务器返回值来判断文件是否存在,这个返回值在HTTP的协议中有详细的说明,一般情况下“200”是文件存在,而“404”是没有找到文件,所以造成上面现象的具体原因就暴露出来了。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第一种可能性是您的扫描器版本比较低,扫描器本身存在“千年虫”问题,对于返回的信息扫描器在判断的时候,会错误的以为时间信息2000年x月x日中的200是“文件存在”标志,这样就会造成误报; 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服务器本身对“文件不存在”返回的头部信息进行了更改,如果GET申请的文件不存在,服务器会自动指向一个“没有找到页面”的文档,所以无论文件是否存在,都不会将“404”返回,而是仍然返回成功信息,这样做是为了迷惑漏洞扫描器,让攻击者不能真正判断究竟那个漏洞存在于服务器上。 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也要分情况讨论,一般说来第一种情况比较容易解决,直接升级漏洞扫描器就可以了,对于第二种情况需要使用者对网络比较熟悉,有能力的话可以自己编写一个漏洞扫描器,自己编写的扫描器可以针对返回文件的大小进行判断,这样就可以真正确定文件是否存在,但这种方法对使用者的能力要求较高。 2、我使用的扫描器速度和网络速度有关系嘛? 关系不大。扫描器发送和接收的信息都很小,就算是同时发送上百个GET请求一般的电话上网用户也完全可以做得到,影响扫描器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服务器的应答速度,这取决于被扫描服务器的系统运行速度。如果使用者希望提高自己的扫描速度,可以使用支持多线程的扫描器,但是因为使用者本地电脑档次问题,也不可能将线程设置到上百个,那样的话会造成本地系统瘫痪,一般使用30个线程左右比较合适。 另外对于很多网络服务器来说,为了防止黑客的扫描行为,可能会在防火墙上设置同一IP的单位时间GET申请数量,这样做目的就是避免黑客的扫描和攻击,所以在提高本地扫描速度之前,应该先确认服务器没有相应的过滤功能之后再使用。 3、扫描器报告给我的漏洞无法利用是什么原因? 确切地说扫描器报告的不是“找到的漏洞”,而是找到了一个可能存在漏洞的文件,各种网络应用程序都可能存在漏洞,但是在更新版本的过程中,老版本的漏洞会被修补上,被扫描器找到的文件应该经过手工操作确认其是否是存在漏洞的版本,这可以通过阅读网络安全网站的“安全公告”获得相应知识。 对于已经修补上漏洞的文件来说,也不代表它一定不再存有漏洞,而只能说在一定程度上没有漏洞了,也许在明天,这个新版本的文件中又会被发现还存在其他漏洞,因此这需要网络安全爱好者时刻关注安全公告。当然如果攻击者或者网络管理员对编程比较熟悉,也可以自己阅读程序并力图自己找到可能的安全隐患,很多世界著名的黑客都是不依靠他人,而是自己寻找漏洞进行攻击的。 4、扫描器版本比较新,然而却从来没有找到过漏洞是什么原因? 有一些扫描器专门设计了“等待时间”,经过设置可以对等待返回信息的时间进行调整,这就是说在“网络连接超时”的情况下,扫描器不会傻傻的一直等待下去。但如果你的网络速度比较慢,有可能造成扫描器没有来得及接收返回信息就被认为“超时”而越了过去继续下面的扫描,这样当然是什么也找不到啦。 如果问题真的如此,可以将等待时间设置的长一些,或者换个ISP拨号连接。 5、扫描器报告服务器没有提供HTTP服务? 网络上大多数HTTP服务器和漏洞扫描器的默认端口都是80,而有少量的HTTP服务器并不是使用80端口提供服务的,在确认服务器的确开通了网站服务的情况下,可以用端口扫描器察看一下对方究竟使用什么端口进行的HTTP服务,网络上常见的端口还有8080和81。 另外这种情况还有一种可能性,也许是使用者对扫描器的参数设置不正确造成的,很多扫描器的功能不仅仅是漏洞扫描,有可能还提供了rpc扫描、ftp默认口令扫描和NT弱口令扫描等多种功能,因此在使用每一款扫描器之前,都应该自己阅读有关的帮助说明,确保问题不是出在自己身上。 6、扫描器使用过程中突然停止响应是为什么? 扫描器停止响应是很正常的,有可能是因为使用者连接的线程过多,本地系统资源不足而造成系统瘫痪、也可能是因为对方服务器的响应比较慢,依次发送出去的请求被同时反送回来而造成信息阻塞、还有可能是服务器安装了比较恶毒的防火墙,一旦察觉有人扫描就发送特殊的数据报回来造成系统瘫痪…… 因此扫描器停止响应不能简单的说是为什么,也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解决方案,不过一般情况下遇到这种问题,我建议你可以更换其他扫描器、扫描另外一些服务器试试,如果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可能是因为扫描器与你所使用的系统不兼容造成的,大多数基于微软视窗的漏洞扫描器都是运行在Windows9X下的,如果是Win2000或者NT也有可能造成扫描器无法正常工作。 7、下载回来的扫描器里面怎么没有可执行文件? 扫描器不一定非要是可执行的exe文件,其他例如perl、CGI脚本语言也可以编写扫描器,因此没有可执行文件的扫描器也许是运行在网络服务器上的,这种扫描器可以被植入到网络上的其它系统中,不需要使用者上网就能够24小时不停的进行大面积地址扫描,并将结果整理、分析,最后通过Email发送到指定的电子信箱中,因此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扫描器,初学者不适合使用。 另外注意载下在扫描器的时候注意压缩报文件的扩展名,如果是tar为扩展名,那么这个扫描器是运行在Linux系统下的,这种其它操作平台的扫描器无法在视窗平台下应用,文件格式也和FAT32不一样。 8、扫描器只报告漏洞名称,不报告具体文件怎么办? 只要漏洞被发现,网络安全组织即会为漏洞命名,因此漏洞名称对应的文件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只要知道了漏洞的名称,黑客就可以通过专门的漏洞搜索引擎进行查找,并且学习到与找到漏洞相关的详细信息。这种“漏洞搜索引擎”在网络上非常多,例如我国“绿盟”提供的全中文漏洞搜索引擎就是比较理想的一个。
2025-05-14 15:48:07 11.61MB x-scan
1
MSDN Library的这一部分提供的资源可帮助您开始使用Microsoft Speech Platform开发可再发布的语音解决方案。 Microsoft Speech Platform包含一个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一个运行时间和运行时语言(可启用语音识别的语言包或针对特定语言的文本到语音转换),您可以在应用程序中重新分发这些语言。
2025-05-13 21:47:58 100.87MB microsoft MSSpeech Lili
1
### DB_PS021_CAP_cn 电容测量芯片 #### 一、概述 DB_PS021_CAP_cn 是一款专为电容测量设计的集成电路(IC),由 acam-messelectronicgmbh 公司制造。这款芯片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电容传感器、差压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等。它支持低功耗运行,并通过 SPI 通讯与单片机进行交互。本章节将详细介绍 PS021 的关键特性、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利用其优势。 #### 二、PS021 特性 PS021 采用 CMOS 技术,能够实现数字化测量原理,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 **电容测量范围**:支持从极小的电容值(例如 0fF)到数十 nF 的宽泛测量范围,且不受限。 2. **多通道支持**:在无补偿模式下,可同时连接多达 4 对电容;在有补偿模式下,最多可连接 1 对电容。 3. **兼容漂移和接地电容**:能够在存在漂移和接地电容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4. **高精度测量**:可编程精度最高可达 6aF,即使在 10Hz 和 5pF 的条件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准确度。 5. **高测量刷新率**:最高可达 50kHz,满足高速测量需求。 6. **低功耗**:在 10Hz 和 500aF 有效精度的情况下,最低功耗仅为 10μA。 7. **广泛的温度适应性**:能在 -40°C 至 125°C 的温度范围内稳定工作。 8. **温度稳定性**:具有低 offset 漂移,确保长期稳定的测量结果。 9. **独立温度测量**:除了电容测量外,还支持独立的温度测量功能。 10. **串行通讯接口**:采用标准 SPI 协议进行通讯,便于与其他微控制器集成。 11. **电源电压范围**:支持 1.8V 至 5.5V 的宽电压输入范围。 12. **信号开关的独立供电**:通过信号开关实现 SPI 接口的独立供电,进一步降低整体功耗。 13. **封装形式**:提供 QFN48 和 QFP48 封装选项,尺寸均为 7x7mm²。 #### 三、工作原理 PS021 的工作原理基于 TDC (Time-to-Digital Converter) 技术,即时间数字转换器。该技术利用时间间隔来精确测量电容的变化。PS021 内部包括一个 TDC 单元和一个序列发生器,用于控制整个测量过程。 - **测量原理**:PS021 通过测量充电或放电时间来间接计算电容值。这通常涉及到一个参考电容 (Cref) 和待测电容 (Csense) 之间的比较。通过控制充电和放电过程的时间,可以得到精确的电容测量结果。 - **补偿模式**:在存在环境变化(如温度、湿度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补偿模式来抵消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在这种模式下,芯片只连接一对电容,其中一个作为参考,另一个则是待测电容。 - **无补偿模式**:当环境变化不大或者不需考虑环境因素时,可以选择无补偿模式。此时,可以同时连接多对电容进行测量。 #### 四、输出数据 PS021 提供了丰富的输出数据,包括电容测量值、温度测量值以及其它状态信息。数据以数字形式通过 SPI 接口输出,便于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交换。用户可以通过配置芯片内部的寄存器来设置所需的测量参数,如测量分辨率、采样频率等。 #### 五、应用示例 PS021 芯片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 1. **力学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间的相对位移或应力变化。 2. **压力传感器**:通过测量电容值的变化来监测气体或液体的压力。 3. **位移传感器**:用于监测物体的位置移动。 4. **太阳能驱动系统**:在太阳能板跟踪系统中用作位置传感器。 5. **电池驱动系统**:适用于各种便携式设备中的电容传感器。 6. **无线应用**: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作为数据采集单元。 #### 六、结论 DB_PS021_CAP_cn 电容测量芯片是一款高性能、多功能的集成电路,适合用于需要精确电容测量的应用场景。它的宽泛测量范围、高精度、低功耗以及灵活的配置选项使其成为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及科研领域的理想选择。通过合理配置和利用其各项特性,可以充分发挥 PS021 的潜力,实现高效、可靠的电容测量任务。
2025-04-28 08:15:28 615KB PS021 电容测量 中文资料
1
基于深度学习混合模型的时序预测系统:CNN-LSTM-Attention回归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实现与应用,基于多变量输入的CNN-LSTM-Attention混合模型的数据回归与预测系统,CNN-LSTM-Attention回归,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结合注意力机制(Attention)的数据回归预测,多变量输入单输入,可以更为时序预测,多变量 单变量都有 LSTM可根据需要更为BILSTM,GRU 程序已经调试好,无需更改代码替数据集即可运行数据格式为excel 、运行环境要求MATLAB版本为2020b及其以上 、评价指标包括:R2、MAE、MSE、RMSE等,图很多,符合您的需要 、代码中文注释清晰,质量极高 、测试数据集,可以直接运行源程序。 替你的数据即可用适合新手小白 、 注:保证源程序运行, ,核心关键词:CNN-LSTM-Attention; 回归预测; 多变量输入单输入; 时序预测; BILSTM; GRU; 程序调试; MATLAB 2020b以上; 评价指标(R2、MAE、MSE、RMSE); 代码中文注释清晰; 测试数
2025-04-24 22:28:38 3.4MB sass
1
一些Verilog HDL代码在我的EE实验室的FPGA板上的16x16 LED上显示4个中文单词。 ##细节 tanxiaofengsheng.v存储16x16编码数据。 scroll.v控制4个单词scroll.v滚动。 display.v扫描LED以显示单词。 wallace_top.v是顶层模块。
2025-04-22 21:24:42 6KB Verilog
1
LNA总电路
2025-04-20 09:59:17 1.21MB
1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详解** 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是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一种高效算法,由Cooley和Tukey在1965年提出。它大大减少了计算DFT所需的乘法次数,使得大规模数据的频谱分析变得可能。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通信工程以及各种科学计算领域,FFT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围绕"128点"的FFT展开,这个规模的FFT是数字信号处理中常见的实例,适用于处理中等长度的数据序列。 1. **FFT基本原理** - DFT将一个有限长度的离散序列转换为频域表示,计算量与序列长度n的二次方成正比。 - FFT通过分解序列并利用对称性,将DFT的复杂度降低到O(n log n)。关键在于分治策略:将序列分为两半,分别计算,然后结合结果。 2. **基8 FFT** - 基8 FFT是FFT的一种特定实现,它将序列分为8个部分进行处理,适用于8的倍数点数的FFT。在128点FFT中,每一步会处理16个点的数据,总共进行8步。 - 这种方法在硬件实现时能简化计算流程,减少存储需求,提高运算速度。 3. **128点FFT步骤** - **位反转排列**:对输入序列进行位反转,即将序列元素按二进制位翻转后的索引重新排列,这是FFT算法的重要预处理步骤。 - **蝶形运算**:然后,执行多级蝶形运算,每级处理一部分数据,将128个点分为两组,进行复数乘加运算,每级的结果作为下一级的输入。 - **复共轭对称性**:对于奇偶对换后的结果,考虑复共轭对称性,可以进一步减少计算量。 - **合并结果**:将各级运算结果组合,得到完整的128点DFT。 4. **应用示例** - 在通信中,用于频谱分析,检测信号的频率成分。 - 在音频处理中,用于分析音乐或语音信号的频率特性。 - 在图像处理中,进行滤波、频域增强等操作。 - 在数字信号处理教育中,128点FFT是个理想的实践案例,适合初学者理解和掌握FFT的基本概念和计算过程。 5. **实现方式** - **Cooley-Tukey算法**是最经典的FFT实现,包括radix-2(基2)、radix-4和基8等多种变体。 - **Prime-factor algorithm**将序列分解为质因数的幂次,适用于非2的幂次点数的FFT。 - **WFTA(Windowed-FFT Algorithm)**结合窗函数,用于短时傅里叶变换,分析非稳态信号。 "eetop.cn_128点 基8 FFT"的设计资源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它涵盖了FFT的基础知识、具体算法实现以及实际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这一核心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128点FFT的学习,读者不仅可以掌握FFT的基本原理,还能通过实践提升自己的编程和分析能力。
2025-04-19 15:01:42 236KB FFT 128点
1
深信服管理手册 SANGFOR_AC_v6.1_Manual_CN_20150303,最新版说明使用手册。
2025-04-16 11:00:02 37.39MB 使用说明
1
### FE1.1s 数据手册知识点解析 #### 一、概述 FE1.1s是一款高度集成化的USB2.0高速4端口集线器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与低功耗的特点,适用于各种需要扩展USB接口的应用场景。该数据手册详细介绍了FE1.1s的技术规格、特性以及内部结构等内容。 #### 二、主要特点 - **符合USB2.0规范**:FE1.1s完全遵循USB2.0标准,支持高速(480Mbps)和全速(12Mbps)两种模式,确保与现有USB设备兼容。 - **集成USB2.0收发器**:内置的USB2.0收发器简化了外部电路设计,降低了整体成本。 - **集成电源管理组件**:集成1.5KΩ上拉电阻、15KΩ下拉电阻、串行电阻、5V转3.3V和1.8V变压器、上电复位电路、12MHz晶体振荡器反馈电阻及负载电容、12MHz至480MHz锁相环等,减少了外部元器件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功耗和成本。 - **单个交换转换器(STT)**:采用单个STT控制所有下游端口,能够处理高达64个开始分离周期的处理、32个完成分离周期的处理以及6个非定期的处理任务,有效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 **自动电源状态监测**:具备自动监测电源状态的功能,能在自供电切换到总线供电时自动重新枚举,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 **联动的电源控制与过载检测**:支持联动的电源控制以及全局电流过载检测,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EEPROM配置选项**:允许用户通过EEPROM设置供应商编号、产品编号、设备版本编号以及下游端口数量等参数,增强了产品的定制化能力。 - **端口指示支持**:提供全面的端口指示支持,包括下游端口启用LED指示灯和集线器活动/挂起LED指示灯,便于用户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 #### 三、系统架构 FE1.1s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下游物理层**:四个下游端口分别连接不同的外设,支持高速、全速和低速三种模式。 - **上游物理层**:负责与上游主机或集线器的通信。 - **路由开关**:用于选择当前活跃的下游端口。 - **USB多端口收发宏单元**: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 **锁相环(PLL)**:将12MHz的输入时钟转换为480MHz的高速时钟,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 **上电复位电路**:在系统启动时进行必要的初始化操作。 - **交换转换器(STT)**: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管理所有下游端口的数据传输。 - **集线器控制器**:负责整体协调工作,包括电源管理、错误检测等。 #### 四、引脚分配 FE1.1s采用28-pin SSOP封装,具体引脚分配如下所示: | 引脚编号 | 功能 | |--------|--------------| | VSS | 电源地 | | XOUT | 12MHz晶体振荡器输出 | | XIN | 12MHz晶体振荡器输入 | | DMx/DPx| 第x个下游端口的D-/D+引脚 | 此外,还包括VD18_O、VD33、VD18、VD33_O、TESTJ、OVCJ、PWRJ、LED2、LED1、DRV、VDD5、BUSJ、VBUSM、XRSTJ、DPU、REXT等引脚,分别用于电压调节、测试、过载保护、LED指示等功能。 #### 五、总结 FE1.1s是一款功能强大的USB2.0高速4端口集线器控制器,不仅支持多种速度模式,还具备自动电源管理、联动的电源控制、过载检测等多种高级特性。其高度集成的设计显著降低了外围电路的复杂度和成本,非常适合应用于需要高效、可靠扩展USB接口的场合。
2025-04-07 19:03:28 493KB FE1.1s DataSheet pd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