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病历,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过程等关键信息,对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研究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然而,电子病历时序数据通常带有高噪声和非平稳特性,这对于数据处理与分析带来了很大挑战。传统模型在处理此类复杂数据时往往存在局限性,无法很好地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准确预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VMD-LSTM的混合模型。该模型的核心是“分解-预测-集成”的框架。利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方法,将原始病历时序数据分解成若干个相对平稳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这一步骤有效地减少了数据中的噪声,并使后续的预测工作变得更加可行。 接下来,针对分解后的每个IMF分量,使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LSTM)进行时序预测。LSTM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它拥有学习长期依赖信息的能力,非常适合处理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中的重要事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VMD-LSTM模型引入了参数自适应优化策略,如CPO(Constrained Parameter Optimization)算法,用于优化关键参数K和α。通过这种策略,模型能够更好地捕捉数据中的动态变化,同时适应不同患者情况下的病历数据特性。 研究的核心结果显示,VMD-LSTM模型在进行时序预测时取得了显著的性能提升。与单一使用LSTM模型(均方根误差RMSE为0.86,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62)和传统的经验模态分解与LSTM结合的EMD-LSTM模型(RMSE为0.63,MAE为0.45)相比,VMD-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RMSE和MAE分别达到0.51和0.38。这些成果表明,VMD-LSTM模型在处理电子病历时序数据时,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鲁棒性。 对于临床工作来说,这样的高精度时序分析工具具有重要价值。尤其是在ICU(重症监护室)环境下,医生需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评估,准确的时序预测可以显著提高监护效率,提前识别患者病情的潜在风险,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确及时的医疗服务。此外,该模型在疾病研究和医疗大数据分析领域也展现了广阔的前景和应用潜力,有助于提高医疗数据的使用价值和分析深度。 VMD-LSTM模型的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处理高噪声电子病历时序数据的有效工具,更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该模型的临床转化应用,有望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21 23:38:41 46KB 电子病历
1
如何利用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和AdaBoost集成方法构建一个多输入单输出的时间序列回归预测模型。首先,通过对Excel格式的数据集进行读取与预处理,确保输入数据符合模型的要求;接着,采用LSTM神经网络来捕捉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并提取特征;然后,将LSTM的输出传递给AdaBoost算法进一步优化预测结果。此外,文中还展示了如何计算多种评估指标如R²、均方误差(MSE)以及平均绝对误差(MAE),并通过图表直观地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最后给出了一些实用技巧,帮助使用者更好地调整超参数以获得更佳的表现。 适合人群:对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有一定了解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特别是那些希望深入理解时间序列预测建模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对未来某一特定数值做出精准预测的情境下,例如金融市场趋势预测、能源消耗量估计等领域。通过本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掌握一种有效的多输入单输出回归预测解决方案。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片段可以直接应用于类似的任务当中,但需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路径名称等相关配置项。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还需要针对不同任务特点对模型架构和训练参数作出适当调整。
2025-09-16 19:36:29 641KB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基于MATLAB平台,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与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相结合进行多变量时序预测的项目实例。项目旨在应对现代多变量时序数据的复杂性,通过LSTM捕捉时间序列的长期依赖关系,XGBoost则进一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精准回归预测,从而提升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预测准确性。文档涵盖项目背景、目标意义、挑战及解决方案,并提供了具体的数据预处理、LSTM网络构建与训练、XGBoost预测以及结果评估的MATLAB代码示例。; 适合人群:对时序数据分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工程师及学生,尤其是有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技术背景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适用于能源管理、交通流量预测、金融市场分析、医疗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②通过LSTM-XGBoost融合架构,实现对未来时刻的精确预测,满足工业生产调度、能源负荷预测、股价走势分析等需求。; 其他说明:项目不仅提供了详细的模型架构和技术实现路径,还强调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完整的项目实践,读者可以加深对LSTM和XGBoost原理的理解,掌握多变量时序预测的技术要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025-09-03 19:17:47 31KB LSTM XGBoost 深度学习 集成学习
1
标题中的“LSTM泰迪杯电力负荷.zip”指的是一个包含使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相关资料的压缩文件。LST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递归神经网络,特别适用于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如电力负荷数据,因为它能有效地捕获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 描述中的信息比较简单,但我们可以推测这可能是一个竞赛或者项目的数据集,可能是“泰迪杯”电力负荷预测挑战的一部分。这个挑战可能要求参赛者或参与者预测不同区域和行业的电力负荷,以及每日的最大和最小负荷,并可能利用气象数据作为预测的输入。 从压缩包内的文件名来看,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内容: 1. **附件1.1-区域15分钟负荷预测数据.csv**:这应该是一个包含不同区域15分钟间隔的电力负荷数据的CSV文件。这样的高频数据对于短期负荷预测至关重要,因为电力系统需要实时调整以满足瞬时需求。 2. **附件2-行业日负荷预测数据.csv**:此文件可能包含了不同行业每日的电力消耗数据。预测不同行业的负荷对于电力供需平衡管理及优化非常重要,因为不同行业的用电模式和需求往往有显著差异。 3. **附件3-预测时间段内的气象数据.csv**:这可能包含了与电力负荷预测相关的气象变量,如温度、湿度、风速等。这些因素通常会影响电力需求,例如,温度升高通常会导致空调使用增加,从而增加电力负荷。 4. **附件1.2-区域每天最大最小负荷预测数据.csv**:这个文件可能提供了每个区域每天的最大和最小电力负荷,这对于规划电网容量和调度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5. **LSTM预测电力负荷**:这可能是一个包含LSTM模型代码或模型输出的文件,展示了如何应用LSTM来预测电力负荷。 6. **MK突变.txt**:MK突变测试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检测时间序列中的结构变化。在这个上下文中,它可能被用来识别电力负荷数据中的任何显著变化,以便在模型训练和预测中考虑这些变化。 综合以上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关于使用LSTM进行电力负荷预测的研究或教学案例,涵盖了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负荷数据,结合了气象条件,并进行了结构变化的检测。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需要掌握LSTM网络的构建、训练、调参,以及如何处理和理解时间序列数据。此外,他们还需要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运作和预测需求,以便有效地应用模型结果。
2025-08-20 12:19:20 16KB
1
内容概要: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编写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数据分类预测模型。该模型特别适用于处理序列数据中的长距离依赖关系,通过引入自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性能。文中提供了完整的代码框架,涵盖从数据加载到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直至最终评估的所有关键环节,并附有详细的中文注释,确保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此外,还展示了多种可视化图表,如分类效果、迭代优化、混淆矩阵以及ROC曲线等,帮助用户直观地理解和验证模型的表现。 适合人群:面向初次接触深度学习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爱好者,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快速掌握LSTM及其变体(如BiLSTM、GRU)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应用的人群。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 对于想要探索时间序列数据分析的新手来说,这是一个理想的起点;② 提供了一个灵活的基础架构,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具体任务需求调整模型配置,无论是分类还是回归问题都能胜任;③ 借助提供的测试数据集,用户可以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立即开始实验,从而加速研究进程。 其他说明:为了使代码更加通用,作者特意设计了便于替换数据集的功能,同时保持了较高的代码质量和可读性。然而,某些高级特性(如ROC曲线绘制)可能需要额外安装特定版本的Matlab或其他第三方库才能完全实现。
2025-08-08 23:22:44 1.34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改进蜣螂算法(MSADBO)优化卷积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CNN-LSTM)的多特征回归预测项目。项目旨在通过优化超参数选择,提高多特征回归问题的预测精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目标与意义、挑战及解决方案、特点与创新、应用领域、模型架构及代码示例。项目通过MSADBO算法自动优化CNN-LSTM模型的超参数,解决了传统方法效率低、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等问题。此外,项目还探讨了如何通过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模型架构设计等手段,提高模型的计算效率、可解释性和适应性。;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基础,对优化算法和时间序列预测感兴趣的科研人员及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提高多特征回归问题的预测精度;②优化超参数选择,减少手动调参的工作量;③改进优化算法,提升全局搜索能力;④拓展应用领域,如金融预测、气候变化预测、能源管理等;⑤提高计算效率,减少模型训练时间;⑥增强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适应性,提升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其他说明:此项目不仅注重理论研究,还特别考虑了实际应用的需求,力求使模型在真实场景中的表现更为优异。项目代码示例详细展示了从数据预处理到模型预测的完整流程,为读者提供了实践指导。
2025-08-05 21:52:42 44KB Python 超参数优化
1
**基于LSTM的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研究数据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在各种领域,包括IT、金融、气象学以及我们这里的案例——航空业,时间序列分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递归神经网络(RNN)的一种变体,特别适合处理具有长期依赖性的序列数据,如时间序列。 **1. LSTM网络的基本原理** LSTM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其设计目的是解决传统RNN在处理长距离依赖时的梯度消失问题。LSTM通过引入“门”机制(输入门、遗忘门和输出门)来控制单元状态的流动,使得模型能够学习和记住长期依赖的信息。这种结构使得LSTM在处理如语言模型、文本生成、语音识别和时间序列预测等任务上表现出色。 **2. 时间序列分析的应用** 在航空行业中,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用于预测航班乘客数量,这对于航空公司进行运营规划、价格策略制定以及资源分配至关重要。通过预测未来的乘客需求,航空公司可以更有效地调整航班安排,减少空座率,提高盈利能力。 **3. LSTM在航班乘客预测中的应用** 将LSTM应用于航班乘客预测,首先需要对历史乘客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清洗异常值、填充缺失值和进行标准化。然后,构建LSTM模型,通常包含多个隐藏层,每个隐藏层可能包含多个LSTM单元。输入数据是经过处理的时间序列数据,输出是未来时间段的乘客数量预测。 **4. 数据集的准备与特征工程** 在“基于lstm的航班乘客预测【时间序列分析】”的文件中,可能包含了各个航班的历史乘客数据,这些数据可能按月或按季度整理。特征工程是关键步骤,可能涉及提取如季节性、趋势、节假日等因素,以增强模型的预测能力。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其他相关变量,如票价、市场竞争情况等。 **5. 模型训练与评估** 在训练LSTM模型时,通常采用分段交叉验证方法来评估模型的泛化能力。损失函数(如均方误差或均方根误差)和评估指标(如决定系数R²)用于衡量模型的预测性能。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如学习率、批次大小、隐藏层数量和单元数量)和优化器,可以进一步改进模型。 **6. 结果解释与应用** 预测结果可以为航空公司提供决策支持。例如,如果预测未来几个月乘客数量将显著增加,航空公司可能需要提前预订更多飞机或增加航班频率;反之,若预测需求降低,则可能需要调整航班计划,避免资源浪费。此外,预测结果也可用于指导营销策略,如提前推出促销活动刺激需求。 基于LSTM的时间序列分析为航空行业的航班乘客预测提供了强大工具,有助于航空公司更科学地进行业务规划,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
2025-08-02 15:31:03 108KB lstm 时间序列分析
1
内容概要:本文档详细介绍了通过MATLAB实现的基于改进蜣螂算法(MSADBO)优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模型,用于多特征时间序列的回归预测任务。文档强调了传统优化算法存在的局限性,并展示了MSADBO作为一种全局优化手段的优势。通过结合MSADBO优化CNN-LSTM超参数,模型能够在诸如电池寿命、金融市场、气象等领域提供精准可靠的多特征回归预测,极大提升了训练效率与模型性能。文中还提供了详细的模型结构、代码实现及训练效果展示。 适合人群:具有一定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基础的技术研究人员、从事数据分析及相关应用开发的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处理复杂、多样化且带有时序特性的多特征数据。目标是在保持较高精度的情况下,优化模型的训练过程,加快收敛速度,减少过拟合的风险。该模型特别适合金融市场的走势预测、天气变化趋势分析以及工业设备的状态监控与预测维护等领域。 其他说明:除了模型构建和代码解析外,文档还探讨了数据预处理的重要性,包括清理、标准化和平滑噪声,以确保高质量的数据供给给神经网络。此外,对于高维优化空间下可能出现的收敛缓慢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
2025-07-21 13:47:41 33KB 优化算法 LSTM MATLAB
1
在深度学习和机器学习领域,图像描述生成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它涉及到从图像中提取特征,结合语言模型生成图像的描述文本。本文介绍了一种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构建图像描述生成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捕捉图像的视觉特征,还能生成连贯、丰富的文本描述。 CNN作为深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模型,特别擅长于图像数据的特征提取和分类任务。在图像描述生成中,CNN可以用来提取图像的关键视觉信息,如边缘、形状和纹理等。通过预训练的CNN模型,如VGG16、ResNet等,可以从输入图像中提取出一系列的特征向量,这些特征向量将作为后续语言模型的输入。 LSTM则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它能够通过门控机制有效地解决传统RNN在处理长序列数据时出现的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的问题。在图像描述生成任务中,LSTM用于根据CNN提取的图像特征生成序列化的描述文本。通过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框架,CNN先进行图像的编码,然后LSTM根据编码后的特征进行文本的解码,最终生成描述图像的文本。 源代码文件“training_caption_generator.ipynb”可能包含用于训练图像描述生成器的Python代码,其中可能涉及到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过程以及结果评估等步骤。该文件中的代码可能使用了TensorFlow或PyTorch等深度学习框架来实现。 “testing_caption_generator.py”则可能是一个用于测试训练好的模型性能的脚本,它可能会加载模型,并对新的图像数据进行预测,生成相应的描述文本。 “descriptions.txt”文件可能包含了用于训练和测试模型的数据集中的图像描述文本,这些文本需要与图像相对应,作为监督学习中的标签。 “features.p”和“tokenizer.p”这两个文件可能是保存了预处理后的特征数据和文本分词器的状态,它们是模型训练和预测时所必需的辅助数据。 “models”文件夹可能包含了训练过程中保存的模型权重文件,这些文件是模型训练完成后的成果。 “model.png”文件则可能是一个模型结构图,直观地展示了CNN和LSTM相结合的网络结构,帮助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和数据流。 “ipynb_checkpoints”文件夹则可能是Jupyter Notebook在运行时自动保存的检查点文件,它们记录了代码运行过程中的状态,便于在出现错误时恢复到之前的某个运行状态。 综合上述文件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图像描述生成器的设计和实现涉及到深度学习的多个方面,从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到训练和测试,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通过结合CNN和LSTM的强项,可以构建出能够理解图像并生成描述的深度学习模型,这在图像识别、辅助视觉障碍人群以及搜索引擎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025-07-17 20:24:06 100.28MB lstm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图像识别
1
This model leverages LSTM and the Kelly Criterion to engage in daily Nasdaq trading. The model achieved significantly better returns than…
2025-07-14 16:46:50 261KB lstm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