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马赫曾德尔(MZ)电光强度调制器(EOIM)工作点的实时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工作点自动控制方案。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引入微扰动信号,通过“扫描—鉴相补偿”的方法,可以使自动控制工作点长时间锁定于传输曲线的最低点。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为6 mW,控制EOIM在1 h内稳定于最低点,实验测得EOIM输出平均光功率1.198 μW,标准差0.123 μW,波动小于0.43 μW;在EOIM最低点外加电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时,产生消光比均值达25.71 dB的光脉冲。输出脉冲消光比与未加控制时相比提高9.94 dB,波动小于0.5 dB,大大提高了MZ电光调制器的工作稳定性。
2021-09-06 15:03:49 2.71MB 光学器件 工作点自 虚拟仪器 马赫曾德
1
行业分类-电信-基于双驱动马赫曾德调制器产生三角形微波信号的装置.rar
行业分类-物理装置-一种反MMI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的制备方法.zip
2021-08-06 13:04:50 677KB 行业分类-物理装置-一种反MMI
理论分析了一种将微环谐振器阵列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MZI)相结合实现的反射型滤波器结构。将此结构类比为两类四端口网络级联模型,利用传输矩阵法推导出其通用函数形式,并给出单环及三环结构下的能量反射系数具体公式。通过传输函数矩阵模拟计算了取不同耦合系数值情况下的反射谱形变化,给出了原因分析及讨论。并模拟了引入传输损耗对三环结构谐振峰反射率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直波导与微型环以及微型环间耦合系数幅值时,此结构能够作为反射型滤波器件应用于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也可实现激光器反射镜面的功能;由于传输损耗增加而引起的谐振峰反射率下降程度依赖于所选取的耦合系数值。
2021-04-27 12:56:30 882KB 集成光学 反射型滤 微环谐振
1
描述了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和电吸收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公式推导。
2021-04-12 10:37:19 315KB 马赫曾德尔 调制器 电吸收 调制器
1
为了设计聚合物多模干涉MachZehnder干涉仪电光开关,对自成像理论进行了改进。 通过采用嵌入式共面波导电极,电光重叠因子从0.6510提高到0.9658。 考虑到模式色散效应,推导了时域响应的公式,并分析了开关特性。 器件总长度约为7.175毫米,开关电压为2.622 V,开关时间为29.90 ps。 3 dB的光波带宽为20 nm,插入损耗小于2.70 dB,在交叉和棒状状态下的串扰分别小于55 dB和45 dB。
2021-03-17 11:10:18 1.62MB coplanar waveguide electrode; electro-optic
1
自己写了个DSB-SC的代码,能观察到不同调制方式后的调制信号频谱图。调下MZM和信号的电压幅值能实现不同的调制方式。
2021-03-12 21:09:57 697B Matlab MZM 马赫曾德尔 仿真
1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光纤时频传递秒脉冲信号(1PPS)调制的马赫-曾德尔调制器(MZM)偏置点反馈控制系统。本系统将电光调制器的偏置点设置在传输曲线的最小值点(Null)和正斜率正交点(Quad+)之间的线性区域,利用光电二极管(PIN)探测输出1PPS信号的低电平电压的波动来检测偏置点的漂移。对测量到的电压信号进行数字处理后通过控制偏置点反馈系统来稳定调制器的偏置点。对反馈控制理论进行了原理推导,并与基于微扰理论的商用偏置点稳定系统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证明该系统可以避免微扰信号对1PPS传输稳定性的影响,传递性能优于商用偏置点稳定系统。实验结果表明,1PPS 传递时延波动的峰峰值为174 ps,均方根值(RMS)为18 ps,在平均时间为104 s时,1PPS的时间阿伦方差(TDEV)下降到1.7 ps。
2021-02-23 18:04:29 2.65MB 光纤光学 偏置点控 马赫-曾德 秒脉冲
1
基于径向偏振光的广泛应用, 从理论与实验上研究了径向偏振光的产生与传输。实验上, 得用阶跃型相位跃变器在腔外将两束偏振正交的TEM00模光束分别转化为偏振正交的TEM01与TEM10模光束, 利用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将产生的TEM01与TEM10模光束进行相干叠加得到径向偏振光。理论上, 用标量衍射积分对TEM01与TEM10模光束的产生, 以及通过相干叠加得到的径向偏振光进行数值模拟。同时指出实验上的误差对产生径向偏振光的影响, 以及研究了传输过程中实验上所获得的径向偏振光光斑的变化。聚焦径向偏振光可产生极小的焦斑以及纵向场分量, 因此有望在粒子加速、高分辨显微镜以及材料加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1
初学成果
2019-12-21 18:50:44 3KB matla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