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式光伏储能系统MPPT与双向DCDC控制仿真研究(适用于Matlab2018及以上版本),基于两级式结构的MPPT与储能控制Simulink仿真:双向DCDC变换实现负载电压恒定与MATLAB 2018兼容,光伏储能 mppt simulink仿真 两级式结构,前级mppt,后级储能控制 采用双向dcdc 变控制 当光照较低时放电,较高时充电,维系负载电压恒定 兼容matlab2018以上版本 ,光伏储能; MPPT; Simulink仿真; 两级式结构; 双向DCDC变换控制; 恒压充电。,基于Simulink仿真的两级式光伏储能系统:MPPT控制与双向DCDC变换应用
2025-09-13 18:33:43 2.16MB
1
将HL02:FOC算法移植到STM32F4微控制上的过程,重点讨论了VESC(Vector Electric Speed Controller)的移植方法及其磁链观测(非线性观测)的代码实现。首先概述了STM32F4的特点及其在电机控制领域的应用,接着阐述了VESC移植的具体步骤,包括对初始化代码、中断服务程序和电机控制算法的修改与优化。然后深入探讨了磁链观测的实现,强调了其对电机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并提到了所需的数学工具和技术手段。最后提到虽然不提供具体代码,但提供了详细的文档支持,并赠送了VESC源码供进一步研究。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领域研究的专业人士,尤其是熟悉STM32F4和FOC算法的研发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并掌握STM32F4平台上HL02:FOC算法移植及磁链观测实现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目标是提高对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提及的所有内容均配有详尽的文档支持,但具体的代码实现和源码并未公开,鼓励读者自行获取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提醒使用者注意遵守开源协议和法律法规。
2025-09-13 17:44:44 1.6MB
1
在电子工程领域,电源转换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处理各种输入电压并提供稳定输出的应用。本文将深入探讨“3.5V 至 36V 输入、6.5V1.2A 输出同步 4 开关降压-升压转换”的参考设计,这是针对宽输入电压范围和特定输出需求的高效解决方案。 让我们理解什么是降压-升压(Buck-Boost)转换。这种类型的转换能够在其输入电压高于、低于或等于所需输出电压的情况下工作。它通过调节开关元件(通常是MOSFET)的导通和关断时间来实现电压变换,从而确保稳定的输出电压。在这个参考设计中,使用了同步4开关配置,这比传统的两开关配置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因为它消除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损失。 同步4开关降压-升压转换的工作原理可以这样解释:四个开关(两个上桥臂,两个下桥臂)与电感和电容协同工作,形成一个能量传递网络。在不同阶段,不同的开关组合导通,使得电感既能储能也能释能,以适应输入电压和输出负载的变化。 该设计的输入电压范围为3.5V至36V,这意味着它可以处理从低压电池到较高电压电源的各种情况。这种宽输入电压范围的适应性使得此转换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如电动车、太阳能系统或便携式设备的充电。而其6.5V1.2A的固定输出则适合驱动需要稳定电压的高功率组件,例如微控制、传感集群或通信模块。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转换需要具备良好的动态响应,以便快速调整输出电压以应对负载突变。此外,高效能是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能源利用率和散热管理。同步4开关设计有助于降低开关损耗,从而提高转换效率,通常可以达到90%以上。 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其他重要因素包括电磁兼容性(EMC)和电磁干扰(EMI)控制,这可以通过优化布局、选择适当的滤波元件和采用屏蔽技术来实现。同时,热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确保在最大负载和最高输入电压条件下,转换的温度仍能在安全范围内。 在提供的压缩包文件中,可能包含详细的设计原理图、PCB布局文件、元件选择指南、控制算法说明以及性能测试报告等。这些资料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和复制这个设计,或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和优化。 “3.5V 至 36V 输入、6.5V1.2A 输出同步 4 开关降压-升压转换参考设计”是一项综合了高效能、宽输入电压范围和稳定输出的技术方案,对于需要在不同电压环境下运行的系统来说,是一个理想的电源解决方案。通过深入研究这个设计,开发者不仅可以掌握高级电源转换技术,还能为自己的项目提供可靠的电源管理策略。
2025-09-13 06:57:47 2.6MB 升压降压
1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RF)电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采用标准CMOS工艺实现压控振荡(VCO),是实现RF CMOS集成收发机的关键。过去的VCO电路大多采用反向偏压的变容二极管作为压控件,然而在用实际工艺实现电路时,会发现变容二极管的品质因数通常都很小,这将影响到电路的性能。于是,人们便尝试采用其它可以用CMOS工艺实现的件来代替一般的变容二极管,MOS变容管便应运而生了。 【新型MOS变容管的射频振荡设计】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因为射频(RF)电路对于实现高效的RF CMOS集成收发机至关重要。传统的压控振荡(VCO)通常依赖于反向偏压的变容二极管作为压控元件,但这种二极管的品质因数低,限制了电路性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者们发展了MOS变容管。 MOS变容管是通过将MOS晶体管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短接形成的一种新型电容,其电容值能够根据栅极与衬底之间的电压VBG变化而改变。在PMOS电容中,当VBG大于阈值电压绝对值时,电容工作在强反型区域,而在VG大于衬底电压VB时,电容工作在积累区。在这个过程中,栅氧化层与半导体之间的界面电压为正,允许电子自由移动,导致电容值增大。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电容值会有变化,这主要由耗尽区域电容Cb和界面电容Ci共同决定。 在设计中,有两种主要类型的MOS变容管:反型和积累型。反型MOS变容管工作在强、中和弱反型区,不进入积累区,因此具有较宽的调谐范围。而积累型MOS变容管通过抑制空穴注入,仅工作在耗尽区和积累区,这提供了更大的调谐范围和更低的寄生电阻,从而提高品质因数。积累型MOS变容管的制作可以通过去除漏源结的p掺杂,用n掺杂衬底接触来实现,这降低了寄生电阻且无需额外的工艺流程。 在VCO的电路设计中,通常采用对称CMOS结构,以减少振荡时电位变化对变容管电容值的影响,提高频谱纯度。电感需要与变容管匹配,并且使用大型的片内集成电感和积累型MOS变容管组成的LC振荡回路,尽管损耗较高,但通过增大负跨导可以维持振荡。为了保证起振和等幅振荡,耦合晶体管需要较大的宽长比,但这也带来了更大的寄生效应。设计通常基于特定的半导体工艺,例如TSMC的0.35μm锗硅射频工艺模型PDK,使用三层金属构造平面螺旋八边形电感。 在实际应用中,VCO的振荡频率取决于选取的电感值和变容管的电容调谐范围。通过优化这些参数,可以设计出满足特定需求的高性能射频振荡,服务于现代通信系统。
2025-09-13 01:36:36 113KB RF|微波
1
引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射频(RF)电路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重视。采用标准CMOS工艺实现压控振荡(VCO),是实现RF CMOS集成收发机的关键。过去的VCO电路大多采用反向偏压的变容二极管作为压控件,然而在用实际工艺实现电路时,会发现变容二极管的品质因数通常都很小,这将影响到电路的性能。于是,人们便尝试采用其它可以用CMOS工艺实现的件来代替一般的变容二极管,MOS变容管便应运而生了。 MOS变容管 将MOS晶体管的漏,源和衬底短接便可成为一个简单的MOS电容,其电容值随栅极与衬底之间的电压VBG变化而变化。在PMOS电容中,反型载流子沟道在VBG大于阈值电压绝对值时建立, 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射频压控振荡(VCO)是RFID系统的核心组件之一。VCO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可调频率的射频信号,其性能直接影响RFID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在RFID技术中的VCO设计中,传统上常使用反向偏压的变容二极管作为压控元件,但由于实际工艺限制,变容二极管的品质因数低,导致电路性能受到影响。 为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探索使用CMOS工艺实现的替代件,MOS变容管应运而生。MOS变容管是通过将MOS晶体管的漏极、源极和衬底短接,形成一个电容,其电容值可以根据栅极与衬底间的电压VBG的变化而改变。在PMOS变容管中,当VBG超过阈值电压的绝对值时,反型载流子沟道建立,从而改变电容值。当VBG远大于阈值电压时,PMOS工作在强反型区域,此时电容值接近氧化层电容Cox。 MOS变容管的工作状态包括强反型区、中反型区、弱反型区、耗尽区和积累区。在积累区,当栅电压VG大于衬底电压VB时,电容工作在正电压下,允许电子自由移动,电容值相应增大。在不同的工作区域内,电容值和沟道电阻都会发生变化,影响VCO的性能。 为了获得单调的调谐特性,有两种策略可以采用。一是避免MOS晶体管进入积累区,通常通过将衬底与电源电压Vdd短接来实现。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只在耗尽区和积累区工作的MOS件,以获得更宽的调谐范围和更低的寄生电阻,从而提高品质因数。积累型MOS变容管通过消除空穴注入沟道来实现,这可以通过移除漏源结的p+掺杂并添加n+掺杂的衬底接触来达成。 在设计VCO电路时,采用对称CMOS结构可以减小电位变化对变容管电容值的影响,提高频谱纯度。电感的匹配也很关键,通常采用双电感对称连接。由于集成电感和MOS变容管的损耗,需要较大的负跨导来维持振荡,确保等效负跨导的绝对值大于维持等幅振荡所需的跨导。 基于积累型MOS变容管的射频压控振荡设计是RFID技术中提高性能和效率的一种创新方法。它利用CMOS工艺的优势,解决了传统变容二极管的局限性,为RFID系统提供了更优的射频信号源。通过精细的设计和仿真,可以优化VCO性能,提升整个RFID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2025-09-13 01:35:18 94KB RFID技术
1
内容包含:Trust、TP、Bybit钱包碰撞程序、使用说明、运行视频 TrustWallet:支持 ETH 网络下的主流链 TokenPocket:支持 ETH/BNB/TRON/SOL/Polygon/ArbitrumOne/Base 网络。 Bybit:Bybit 官方钱包,支持全网络及所有主流链。 碰撞是一种程序,它会不断随机生成符合 BIP39 标准的助记词,并计算出对应的钱包地址,尝试与某个目标地址“撞上”(即匹配)。如果生成的地址和目标地址完全一样,就意味着这个助记词可以控制那个钱包。
2025-09-12 23:25:33 195.48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永磁同步电机在全速域范围内实现无位置传感控制的具体策略和技术细节。针对不同的速度区间,提出了三种主要控制方法:零低速域采用高频方波注入法,中高速域采用改进的滑膜观测(使用sigmoid函数和平滑锁相环),以及在转速切换区域采用加权切换法。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解释,还给出了具体的实现代码片段和注意事项。 适合人群:从事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的研发工程师、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及对电机控制感兴趣的高级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并掌握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控制技术的研究人员和开发者。目标是在实际应用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控制策略,优化电机性能。 其他说明:文中提到的技术难点包括高频注入时的电流环带宽设置、滑膜观测中sigmoid函数斜率参数的选择以及切换区可能遇到的相位跳变等问题。同时提供了一些实用的调试技巧和参考文献供进一步学习。
2025-09-12 17:06:13 2.32MB
1
质量块-阻尼-弹簧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及其在MATLAB中的实现。首先,文章解释了该系统的背景和重要性,接着给出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重点讨论了三种鲁棒控制设计方法:次最优控制、Loopshaping 和 μ综合dk迭代设计。每种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步骤讲解,并对闭环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文章展示了如何利用MATLAB的鲁棒控制工具箱来进行系统建模、性能分析、控制设计和仿真。 适合人群: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控制理论研究人员、自动化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深入了解二阶机械系统鲁棒控制原理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旨在提升他们在面对复杂模型扰动时设计稳定控制系统的能力。 其他说明:本文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实际操作指导,使读者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鲁棒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2025-09-12 16:26:04 739KB MATLAB H∞控制
1
Remote Desktop PassView 1.01 是一个专门用于查看已保存的远程桌面连接密码的实用程序,对于那些可能忘记远程服务或计算机访问密码的用户来说非常有用。这个工具能够帮助你轻松检索到在Windows系统中存储的RDP(Remote Desktop Protocol)连接密码。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当你保存了一个远程桌面连接配置时,系统会将相关的登录凭据加密存储。通常,这些凭据包括用户名和密码,以便在下次连接时自动填充,提供便捷的访问。然而,如果你忘记了这些密码,而恰好又没有其他备份方式,Remote Desktop PassView 就能派上用场。它通过解析这些加密的数据,显示出密码明文,使得你可以重新获得访问权限。 该压缩包包含以下几个文件: 1. **rdpv.cfg**:这是程序的配置文件,可能包含了软件的设置信息,如默认语言、日志记录等。 2. **rdpv.exe**:这是Remote Desktop PassView的主要可执行文件,运行这个程序就可以启动密码查看。 3. **华西安全联盟.htm**:这可能是一个关于软件安全性的说明或介绍,由华西安全联盟提供的,可能会包含使用此工具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建议。 4. **rdpv_lng.ini**:这通常用于存储不同语言的翻译,使软件支持多语言界面,让用户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操作。 5. **使用说明.txt**:这是用户指南,包含了如何安装和使用Remote Desktop PassView的详细步骤,帮助用户了解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使用Remote Desktop PassView 1.01 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解压缩下载的RAR文件,找到并运行rdpv.exe。 2. 打开软件后,它会自动扫描系统中已保存的远程桌面连接,并显示相关信息,包括主机名、用户名和密码。 3. 查找你需要的远程连接条目,查看对应的密码。 4. 请注意,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只应在你拥有合法访问权限的远程设备上使用此工具。不要滥用此工具尝试非法访问他人的系统,这可能导致法律问题。 Remote Desktop PassView 1.01 是一款实用的密码恢复工具,对于IT管理员或者日常需要频繁远程连接的用户而言,它能够解决忘记密码的困扰,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正如标签所提示的,任何涉及密码查看的操作都需要谨慎对待,确保遵循合法和道德的使用原则。
1
MDI文档阅读是一款专为处理Microsoft Office Document Imaging(MDI)格式文件设计的应用程序。MDI文件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格式,由微软的Office套件,尤其是老版本的Microsoft Office组件如Word、Excel或Publisher,用于存储扫描的文档或图像。这些文件通常包含多页,并以TIFF(Tagged Image File Format)为基础,但使用MDI扩展,以提供更高效的存储和兼容性。 MDIViewer的出现是为了弥补用户在打开和查看MDI文件时的不便。它提供了直观的用户界面,使得用户无需拥有原始创建MDI文件的软件也能轻松访问内容。该阅读支持查看多页文档,确保文档显示清晰,便于用户进行文档的阅读、检索和打印。MDIViewer可能还包含了诸如缩放、旋转、平移等基本的图像操作功能,以增强用户体验。 在技术层面上,MDI文件的结构包含元数据,这些数据描述了文档的属性,如创建日期、作者信息以及图像分辨率等。MDIViewer能够解析这些元数据,以提供关于文档的详细信息。此外,由于MDI文件本质上是基于TIFF格式的,所以MDIViewer可能也具备处理其他TIFF格式文件的能力。 使用MDIViewer的好处在于,它不仅减轻了对完整Microsoft Office套件的依赖,而且通常比安装大型办公软件更加轻量级,适合那些只偶尔需要打开MDI文件的用户。同时,由于MDIViewer是专门为MDI格式设计的,因此在显示质量和性能上可能优于通用的图像查看。 在安全性和隐私方面,MDIViewer应该会遵循标准的安全实践,确保用户的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不过,对于处理敏感信息的用户来说,仍需谨慎使用任何第三方软件,并定期更新以获取最新的安全补丁。 在压缩包中的"mdi-viewer"可能包含MDIViewer的安装程序或便携版应用程序。安装程序将指导用户完成安装过程,而便携版则可以直接运行,不需要在计算机上进行安装,这为那些希望在不同设备间使用MDIViewer的用户提供了便利。 MDIViewer是一款实用的工具,专为处理MDI格式的文档而设计,旨在简化对这类文件的访问,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保持文档的清晰度和完整性。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家,对于需要处理MDI文件的用户来说,它都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选择。
2025-09-12 14:59:30 1.41MB MDI格式 文件阅读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