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垂直向列型彩色滤光膜硅覆液晶(VA CF-LCoS) 微显示器件,并利用其三维光学模型,改变液晶器件的预倾角、像素尺寸等参数,优化了微小像素中的边缘电场效应。为进一步优化器件的性能,建立了以圆偏振光作为入射光源的微显示器件的三维光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圆偏振光作为照明光源时,VA CF-LCoS微显示器件的光学反射效率可得到大幅提升。由于采用了三维光学模型的分析方法,得到了与利用二维光学模型进行分析时完全不同的结论:优化只能使得边缘场效应导致的亮态子像素内部黑线减小,而不能彻底消除它。
2022-05-24 10:29:55 8.92MB 光学器件 彩色滤光 硅覆液晶 垂直向列
1
基于超对称的概念, 在超对称光学波导对的基础上设计出超对称三波导结构, 并引入斜波导作为绝热耦合中间介质, 以解决超对称波导器件的定向模式耦合问题。通过束传播方法模拟了耦合过程, 讨论了斜波导倾斜角对耦合效率的影响, 并得出了最佳的耦合条件。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对称波导结构的三通道模分复用器, 为高速短程光复用/解复用交互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2022-02-28 22:46:34 6.02MB 光学器件 超对称光 绝热耦合 光波导
1
图像分离光学器件行业调研
2022-02-23 18:04:15 317KB 行业分析
1
介绍环形谐振腔光波导器件,包括波导材料和制作工艺,分析它在光通信和光传感领域中的应用,表明环形波导谐振腔是一种非常有应用价值的光波导器件。
2022-02-23 14:45:55 1.39MB 集成光学 光波导 环形谐振
1
基于线性干涉效应和环形谐振器,提出了一种二维光子晶体全光逻辑门的设计方法。通过在环形腔中引入光程差,产生相应的相位差,从而导致光波发生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实现了或、与、异或、非、或非和与非等光学逻辑门。利用平面波展开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对逻辑器件进行模拟分析,对逻辑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器件不仅物理尺寸小,而且透射率、对比度高,响应周期快,均在218 fs以内,在集成光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22-01-05 19:17:49 12.41MB 光学器件 全光逻辑 时域有限 光子晶体
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PWP)分别对GaN和Cu吸附在GaN(0001)2×2表面atop、H3、T4不同位置的体系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分别计算了GaN和Cu吸附GaN的两个体系的吸附能、能带结构和电子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在Cu吸附的GaN(0001)表面体系中,相比于Ga和N原子的上面位置,孤立的Cu原子最优先吸附在3倍原子层下的面心位置。Cu吸附的GaN(0001)表面体系呈现出半金属性,并且呈n型导电特征,这表明了Cu作为GaN器件电极的可行性。
2021-12-24 13:13:11 1.22MB 光学器件 GaN(0001) Cu 吸附
1
报道了由硅光电池组成的适于在显微镜等微焦系统上进行光功率测量的光电型功率计, 具有光谱响应范围广、线性好、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速度快、使用方便等特点。其微型光探头适于放置在不同显微载物台的样品玻片及样品池上, 包括置于溶液中模拟样品所处的环境与位置, 对投射到显微镜玻片样品上的实际光功率进行测定,并具有换档功能,可准确测定不同波长不同水平(0.1~50 mW)的光功率。
2021-11-13 17:44:38 839KB 光学器件 光功率 显微激光 硅光电池
1
本程序实现了对远场光束的强度整形的二元光学器件的设计,程序采用窗口文件读取模式,从一张待设计的光强分布图程序将利用G-S算法设计出所需要的二元光学器件
2021-10-17 14:29:15 2KB Matlab BOE designer
1
人工微结构可以捕获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其为增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以及调控光场的重要平台之一。连续体束缚态在能谱上位于辐射连续区域,其是开放波动系统中与辐射连续态完全正交的本征态。连续体束缚态源于波动的相干相消,可以极大地抑制微纳光子器件的辐射损耗,为解决人工微纳结构中的光束缚提供全新思路。本文回顾连续体束缚态的发展历程,着重阐述连续体束缚态的理论模型在不同人工光学微纳结构中的进展与应用。连续体束缚态有望促进光通信、集成光学及高效率光场调控等领域的发展。
2021-09-26 22:02:07 12.95MB 光学器件 物理光学 连续体束 模式相干
1
为实现马赫曾德尔(MZ)电光强度调制器(EOIM)工作点的实时控制,提出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工作点自动控制方案。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引入微扰动信号,通过“扫描—鉴相补偿”的方法,可以使自动控制工作点长时间锁定于传输曲线的最低点。当激光器输出功率为6 mW,控制EOIM在1 h内稳定于最低点,实验测得EOIM输出平均光功率1.198 μW,标准差0.123 μW,波动小于0.43 μW;在EOIM最低点外加电脉冲信号进行调制时,产生消光比均值达25.71 dB的光脉冲。输出脉冲消光比与未加控制时相比提高9.94 dB,波动小于0.5 dB,大大提高了MZ电光调制器的工作稳定性。
2021-09-06 15:03:49 2.71MB 光学器件 工作点自 虚拟仪器 马赫曾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