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快速有效得到某煤矿18205工作面风量和瓦斯流量网络解算相关数据,以测试工作面通风参数为基础,通过CAD软件获得巷道坐标参数,借助MATLAB软件,根据流体力学和图论理论,编写网络解算程序。求出工作面通风和瓦斯网络解算相关参数矩阵,所编写的程序通过Cross迭代算法求解18205工作面巷道风量和瓦斯流量解算结果。模拟结果证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工作面通风量和瓦斯流量网络解算,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以及快速便捷的特点。
2021-06-24 09:04:39 1.32MB Cross算法 瓦斯 网络解算 MATLAB
在充分掌握地质勘探资料的基础上,利用井下物探和钻探等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蒙陕矿区深埋煤层首采工作面顶板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31101工作面顶板导水裂缝带范围内共发育三层含水层,从下往上依次为3-1煤顶板含水层、2-1煤顶板含水层和直罗组下段含水层;富水区域主要分布于2-1煤层顶板到直罗组下段岩层之间,岩性为中粒砂岩、中粗粒砂岩。切眼附近和旧回撤通道附近钻孔涌水量和水压波动较大,这两个区域顶板水富水不均一性较明显;中间位置顶板含水层发育较稳定,钻孔涌水量和水压也相对稳定,富水性比较均一。井下物探在切眼附近和旧回撤通道附近圈定的低阻异常区,主要由地层岩性和富水性等引起。
1
为改善矿井提升系统的性能,提高其运行可靠性和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DCS架构的分布式PLC过程控制系统。着重介绍了分布式矿井提升机PLC过程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软件结构和功能特点。该系统经工程实践运行表明,可有效改善矿井提升机的运行性能和工作效率,对提高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的技术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2021-06-22 20:22:04 176KB 行业研究
1
为提高煤矿提升机的自动化运行程度以及安全生产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矿井提升机电控系统。该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核心,对煤矿提升机电控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研究。详细介绍了双PLC控制系统、变频调速装置等硬件设计部分,并根据系统的运行特性对系统软件进行了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控系统具有完善的控制功能和较高的运行效率。
2021-06-21 14:07:01 249KB 矿井提升机 电控系统 双PLC
1
文章利用FDS软件建立柳塔煤矿井下12煤通风系统巷道的三维模型;在矿井采空区域遗留矿柱设置火源,采用混合分率燃烧模型模拟火灾烟气蔓延过程;通过对FDS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烟气温度、能见度等参数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确定火灾危险区域,为矿井实施反风及制定反风应急预案提供理论依据。
2021-06-21 13:32:31 336KB 矿井火灾 矿井通风 FDS 数值模拟
1
MATLAB源码集锦-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矿井通风量计算
针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的顶板离层破坏,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中的interface单元模拟层理面,开展流-固耦合模拟研究.实现了对矿井突水模型试验中顶板离层破坏和突水全过程的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刻画出煤层开采后顶板岩层从沉降、离层直至垮塌突水的整个过程,能有效反应出矿井突水前顶板围岩位移急剧增大,渗压先增大后迅速降低的过程.同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吻合较好,表明所用的方法能够正确模拟矿井突水和顶板破断过程,该方法可以为矿井顶板离层破断突水等问题提供数值基础和相关前兆参数.
2021-06-18 13:05:21 2.25MB 自然科学 论文
1
为定量化预测矿井巷道突(透)水的蔓延过程,科学地解释突(透)水在矿井巷道中的蔓延规律,提出了基于SWMM建立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模型并实现定量化计算的方法。对模拟方法、参数选取进行分析,构建适用于巷道计算的SWMM模型,并通过分析矿井充水条件、设置合理的边界条件,进行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动态预测。以河北蔚县北阳庄矿井为例,实现了矿井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动态预测。结果表明:利用基于SWMM构建的突(透)水蔓延模型可以计算得到任意空间位置、任意时间的水深、流量数据,并实现巷道突(透)水蔓延过程的可视化。
2021-06-14 21:17:14 827KB 行业研究
1
针对矿井防治水工作中巷道空间关系复杂、突水蔓延路线缺少直观表达等问题,提出了任意突水点的水流蔓延生成算法,通过建立三维巷道模型,模拟水流在巷道下向蔓延及水位上向升涨等情况,再根据预计突水量、权重因子,由导线点生成突水淹没范围。该矿井突水蔓延线路实现方法可快速直观表达突水区域,为制定避灾救灾优化路线及应急救援决策提供依据。
1
为研究矿井提升系统运动过程中首绳的纵向振动,考虑钢丝绳的柔性特性,使用Hamilton原理建立起振动微分方程,并以某煤矿主井为例,利用Galerkin法把振动方程离散为常微分方程,再借助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求解与傅里叶变换,得到首绳纵向振动的时域-频域特性,从而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