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系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开源操作系统之一,以其稳定、安全和可定制性著称。Linux命令行界面(CLI)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提供了一种高效、强大的方式来管理计算机系统。"Linux命令大全手册中文版"是为方便中文用户学习和掌握Linux命令而编写的指南,它以CHM(Microsoft HTML Help)格式呈现,体积小巧,便于查阅。 本手册涵盖了Linux系统中的各种常用命令,这些命令是Linux用户日常操作的基础。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Linux命令及其用途: 1. `ls`:列出目录内容。`ls -l`显示详细信息,`ls -a`包括隐藏文件。 2. `cd`:改变当前工作目录。例如,`cd /home/user`进入用户主目录。 3. `pwd`:显示当前工作目录的完整路径。 4. `touch`:创建新文件或更新文件时间戳。 5. `mkdir`:创建新的目录。 6. `rm`:删除文件或目录。使用`-r`选项删除目录及其内容。 7. `cp`:复制文件或目录,`cp -r`用于递归复制目录。 8. `mv`:移动或重命名文件或目录。 9. `cat`:查看文件内容,常用于查看文本文件。 10. `more`和`less`:分页查看文件内容,`less`比`more`更强大,允许上下翻页和搜索。 11. `find`:在指定目录下查找文件,可根据名称、大小、时间等条件进行搜索。 12. `grep`:在文件中搜索特定模式的行。 13. `man`:查看命令的帮助文档,如`man ls`查看`ls`命令的详细说明。 14. `sudo`:以管理员权限执行命令,用于执行需要超级用户权限的操作。 15. `apt`或`yum`:软件包管理器,用于安装、更新和卸载软件。`apt`适用于Debian系,`yum`适用于RPM系。 16. `vi`或`vim`:强大的文本编辑器,适合高级用户进行文本编辑和程序编写。 17. `tar`:打包和解压文件,常与`.tar.gz`或`.tar.bz2`压缩格式一起使用。 18. `chmod`:更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设置。 19. `chown`和`chgrp`:改变文件或目录的所有者和组。 20. `ifconfig`:查看网络接口配置,虽然在一些现代发行版中已被`ip`命令取代。 以上仅是Linux命令海洋中的一部分,通过"Linux命令大全手册中文版",你可以深入了解每一个命令的具体用法、参数和实例,进一步提升你的Linux操作技能。CHM格式的文档使得查询变得轻松,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用户,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记得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践是掌握命令的最好方法。
2025-06-29 17:26:14 319KB Linux命令 Linux手册 Linux中文版
1
1、核心亮点 200+高频命令分类整理:覆盖文件/网络/进程/文本处理等场景,附详细参数说明。 Linux命令大全终极实战手册+如何快速学习Linux命令:高效掌握核心技能指南 2、适用人群 Linux初学者、运维工程师、开发人员、求职者。 需要快速查阅命令的IT从业者。
2025-06-29 17:24:04 34KB Linux
1
导读:本文介绍了Linux环境下串口通信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了ARM9微处理器s3c2440在Linux下和C8051Fxxx系列单片机进行串行通信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硬件连接和通信程序流程图。该方法可靠、实用,适用于大多数LinuxARM和单片机串口通信的场合。   0 引言   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单片机侧重于控制,数据处理能力较弱,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运算处理比较繁琐,如果通过串口与上位机通信,利用上位机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友好的控制界面对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则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串口通信以其简单的硬件连接,成熟的通信协议,成为上下位机之间通信的首选。移植了Linux 操作系统的s3c244
2025-06-28 13:45:36 189KB 嵌入式系统/ARM技术
1
### Linux系统移植知识点详解 #### 一、系统移植概述 **Linux系统移植**是指将Linux操作系统从一个硬件平台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的硬件平台上,并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的过程。这通常涉及到对内核、Bootloader(引导加载程序)、文件系统以及其他相关软件进行适配与优化。 #### 二、硬件与软件环境 ##### 1. **硬件环境** - **主机硬件环境**:指的是进行Linux系统移植工作的计算机硬件环境。通常包括足够的处理器性能、内存大小以及存储空间等。 - **目标板硬件环境**:指的是将要移植Linux系统的嵌入式设备或计算机硬件平台。需要了解其处理器类型、内存大小、外设接口等信息。 ##### 2. **软件环境** - **主机软件环境**: - **Windows操作系统**:用于支持交叉编译环境下的开发工具安装与配置。 - **Linux操作系统**:作为开发主机时的主要操作系统,用于交叉编译工具链的构建与使用。 - **目标板最后运行的环境**:即目标硬件平台上的软件环境,包括内核版本、文件系统等。 - **Linux下工作用户及环境**: - **交叉工具的安装**:包括交叉编译器、链接器等工具的安装与配置。 - **u-boot移植工作目录**:用于存放u-boot源代码、配置文件等。 -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涉及内核源代码、应用程序的编译与测试等。 - **配置系统服务**: - **tftp服务器的配置**:用于在目标板上启动时通过TFTP协议下载内核镜像等文件。 - **其他服务**:如串口通信服务等,以便于调试与监控。 #### 三、工具介绍与使用 ##### 1. **工具介绍** - **ADS命令行命令介绍**: - **armasm**:ARM汇编器。 - **armcc/armcpp**:ARM C/C++编译器。 - **armlink**:ARM链接器。 - **GNU交叉工具链**: - **设置环境变量**:如PATH等。 - **准备源码及相关补丁**: - **binuils**:二进制工具集。 - **gcc**:GNU编译器集合。 - **glibc**:GNU C库。 - **linuxkernel**:Linux内核源代码。 - **编译过程**:包括binutils、gcc、glibc等多个阶段。 - **u-boot的移植**: - **u-boot介绍及系统结构**:u-boot是一款开源的Bootloader,适用于多种嵌入式设备。 - **u-boot体系结构**:包括目录结构、启动过程等。 - **u-boot的启动过程及工作原理**: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使用汇编语言和C语言实现。 - **u-boot的移植过程**:涉及Makefile修改、配置文件创建等步骤。 #### 四、具体技术细节 ##### 1. **Bootloader的编写(ADS)** - **基本原理**: - **可执行文件组成及内存映射**:包括程序的加载过程、内存布局等。 - **启动过程**:分为汇编部分和C语言部分。 - **源代码说明**: - **汇编源代码说明**:解释了汇编语言中的关键指令及其作用。 - **C语言源代码说明**:讲解了C语言部分的实现逻辑。 - **AXD的使用**: - **配置仿真器**:设置与目标硬件平台的连接参数。 - **启动AXD配置开发板**:用于调试和监控Bootloader的运行状态。 ##### 2. **GNU交叉工具链** - **设置环境变量**:配置交叉编译环境。 - **编译过程**:包括binutils、gcc、glibc等多个阶段。 - **常用工具介绍**: - **arm-linux-gcc的使用**:进行C/C++源代码的编译。 - **arm-linux-ar和arm-linux-ranlib的使用**:处理静态库文件。 - **arm-linux-objdump的使用**:反汇编二进制文件。 - **arm-linux-readelf的使用**:查看ELF文件格式信息。 - **arm-linux-copydump的使用**:复制调试信息。 - **ARM GNU常用汇编语言介绍**: - **伪指令介绍**:如数据定义、地址计算等。 - **专有符号**:表示特定含义的符号。 - **操作码**:执行特定功能的机器指令。 - **可执行生成说明**: - **lds文件说明**:定义了程序的内存布局。 - **主要符号说明**:如入口点等。 - **段定义说明**:指定了不同类型的程序段如何放置在内存中。 #### 五、u-boot移植 ##### 1. **u-boot移植过程** - **环境**:确保开发主机满足移植所需条件。 - **步骤**: - **修改Makefile**:调整编译规则以适应新平台。 - **在board子目录中建立crane2410**:存放针对crane2410平台的相关文件。 - **在include/configs/中建立配置头文件**:定义硬件特性、配置选项等。 - **指定交叉编译工具**:配置make命令使用的工具链路径。 Linux系统移植涉及多个层面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硬件准备、软件环境搭建、工具选择与配置、Bootloader与内核的移植等。通过详细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掌握这一复杂而重要的技术过程。
2025-06-28 01:56:00 1.81MB linux系统移植.pdf
1
嵌入式技术与图形界面开发的结合,使得Linux操作系统下的硬件外设接口测试变得更为直观和易于操作。Qt作为一种跨平台的C++图形用户界面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开发者能够在Linux环境下利用Qt框架编写程序,并对各种硬件外设进行功能性测试,这包括了触摸屏校准、LCD显示测试、网络接口功能验证、USB设备的读写能力测试等。 在这个测试程序中,开发者能够实现对嵌入式设备的触摸屏进行精确校准,确保触摸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性。LCD测试则涉及到对显示屏颜色、对比度、亮度等视觉参数的检查,以及显示内容的完整性和正确性验证。网络接口测试用于检查设备的网络连接能力,包括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以及网络故障的定位等。 USB接口作为通用外设的连接标准,其读写测试是检验嵌入式设备与外部存储设备数据交换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设计的程序,开发者可以验证设备能否正确识别外部USB设备,并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操作。另外,指示灯和蜂鸣器作为设备状态指示和声音反馈的基本组件,其测试则确保了设备在执行不同操作时能够给用户提供直观的视觉和听觉反馈。 除此之外,开关和矩阵键盘作为用户输入的重要方式,它们的测试保证了用户与设备之间的交互可靠性。通过编写对应的测试程序,开发者可以模拟用户操作,检验开关的响应时间和矩阵键盘的按键识别准确性。 一个完整的嵌入式Qt程序测试Linux硬件外设接口的工作,不仅需要对Qt框架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要求对Linux系统下的硬件驱动和接口协议有一定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硬件外设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体验。
2025-06-26 17:30:07 72KB 嵌入式Linux 外设测试
1
标题“jre-7u80-linux-x64.tar.gz”指的是Java运行环境(Java Runtime Environment,简称JRE)的第7个版本的更新80(Update 80),适用于Linux操作系统且为64位架构的版本。这个文件是经过打包压缩的,格式为tar.gz,是一种在Linux和类Unix系统中常见的归档和压缩方式。 JRE是Java程序运行的必备组件,它包含了Java虚拟机(Java Virtual Machine,JVM)、Java基础类库以及其他运行Java应用程序所需的支持文件。Java虚拟机允许开发者编写一次代码,到处运行,因为JRE可以跨平台提供一致的执行环境。 描述中的“jre-7u80-linux-x64.tar.gz”进一步确认了这个文件的详细信息,即它是针对Linux 64位系统的JRE 7的更新80。这里的"u80"表示这是Java 7的第80次更新,通常这些更新会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性能或添加新的功能。 “jre7”的标签明确了这个压缩包属于Java 7系列。Java 7,也被称为Java SE 7(Java Standard Edition 7),是Oracle公司2011年发布的Java平台的一个主要版本。它引入了一些重要的新特性,比如try-with-resources语句、多路归并排序算法、动态类型语言支持以及更丰富的字符串操作等。 压缩包内的文件“jre1.7.0_80”可能包含以下目录和文件: 1. `bin`:包含可执行文件,如`java`, `javaws`, `javac`等,用于执行和编译Java程序。 2. `lib`:存放Java类库,包括核心类库和其他必要的库文件。 3. `man`:如果存在,会包含JRE相关命令的手册页。 4. `jre`:可能还有一个嵌套的jre目录,用于部署嵌套的JRE环境。 5. `legal`:包含许可协议和其他法律文档。 6. `lib/security`:存储与安全相关的配置文件,如`java.security`。 7. `conf`:可能包含系统配置文件,如`java.security.policy`。 安装和使用JRE 7u80时,用户通常需要将bin目录添加到PATH环境变量中,以便能够从命令行启动Java程序。对于开发人员来说,理解JRE的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常重要,因为它会影响到程序的性能、兼容性和安全性。对于系统管理员,定期更新JRE至最新版本是必要的,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025-06-26 16:03:52 44.93MB jre7
1
在Linux操作系统中,`man`命令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系统的在线帮助文档,允许用户查阅各种命令、系统调用、库函数、配置文件等的详细信息。本资源为"Linux man中文手册",包含了丰富的中文解释,使得非英语环境的用户也能方便地学习和理解Linux系统操作。 `man`命令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在终端中输入`man`后跟需要查询的命令或函数名,例如`man ls`将显示关于`ls`命令的使用手册。手册通常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涵盖不同的主题。章节号在手册页的顶部显示,例如1表示用户可执行的命令,2表示系统调用,3表示库函数等。 在安装这个中文手册前,你需要检查当前系统的语言环境,以确保手册显示为中文。通过运行`locale`命令,你可以看到诸如`LC_ALL`、`LANG`等环境变量的设置,它们决定了系统显示语言。如果希望显示中文,确保这些变量设置为支持中文的语言代码,如`zh_CN.UTF-8`。 在压缩包`man-pages-zh_CN-1.5`中,包含的是中文版的Linux手册页。这些页面详细解释了各种Linux内核接口、系统调用、C库函数、shell命令以及系统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每个页面通常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 **NAME**:简短介绍该功能的名称和用途。 2. **SYNOPSIS**:展示命令的基本语法和参数,或者函数的声明。 3. **DESCRIPTION**:详述命令或函数的工作原理、参数含义及使用场景。 4. **RETURN VALUE**(对于函数):说明函数执行后的返回值及其含义。 5. **CONFORMING TO**:指出该功能遵循的标准化规范,如POSIX或UNIX标准。 6. **NOTES**:提供额外的注意事项或警告。 7. **BUGS**:列举已知的问题或局限性。 8. **EXAMPLES**:给出使用示例,帮助理解如何实际应用。 9. **SEE ALSO**:推荐相关的命令、函数或文档供进一步阅读。 通过这个中文手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系统管理员,都能更轻松地查找和理解Linux中的各种工具和功能。它不仅涵盖了基本的命令行操作,还包括了系统管理和程序开发的相关知识,是Linux用户不可或缺的学习资源。记得适时更新手册,以获取最新的信息和功能介绍。
2025-06-26 14:30:48 3.59MB
1
Linux中文man离线手册.chm
2025-06-26 14:16:39 2.54MB
1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掌握和理解常用命令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开发者。本篇将详细介绍三个关键的Linux命令:`renice`、`top`和`skill`,以及一个用于字符串操作的实用工具`expr`。 1. `renice`命令: `renice`命令用于改变Linux系统中运行进程的优先级。优先级数值范围通常是-20(最高优先级)到19(最低优先级)。默认情况下,用户只能改变自己的进程优先级,超级用户(root)可以改变任何进程的优先级。例如,`renice +1 987 -u daemon root -p 32`将进程ID为987、属主为daemon以及进程ID为32的进程优先级提高1。 2. `top`命令: `top`是一个实时显示系统状态的动态视图工具,它能提供进程的详细信息,包括CPU使用率、内存使用情况、进程状态等。通过`-d`选项可以设置刷新间隔,`-q`禁用交互模式,`-c`显示完整命令路径,`-S`累积子进程时间,`-i`忽略空闲进程,`-n`设置更新次数后退出,`-b`批处理模式,通常与重定向结合使用。例如,`top -n 10`将显示进程状态并更新10次后退出。 3. `skill`命令: `skill`用于向系统中的进程发送信号,例如结束进程、暂停进程等。常见的信号有`TERM`(默认,发送中断请求)、`HUP`(挂断)、`INT`(中断)、`KILL`(强制结束)、`STOP`(暂停)、`CONT`(继续)。使用`-t`指定终端,`-u`指定用户,`-p`指定进程ID,`-c`指定命令名称。例如,`skill -KILL -v pts/*`会向所有PTY设备上的进程发送KILL信号,强制终止它们。 4. `expr`命令: `expr`是一个用于执行算术和字符串表达式的命令行工具。它可以计算数字(如`expr 14 % 9`得到5),提取字符串的一部分(`expr substr "thisisatest" 3 5`得到"isis"),查找字符串中的子字符串位置(`expr index "testforthegame" e`得到2),以及对字符串进行引号转义(`expr quotet`
2025-06-26 10:51:02 112KB Linux Daemon shell
1
在Linux操作系统中,掌握基本的系统命令是成为计算机高手的必经之路。本篇文章将深入讲解Linux系统中的两个重要命令:`touch`和`at`,以及一个辅助查看日历的`cal`命令。这些命令在日常的系统管理和软件开发中非常常用。 **1. `touch` 命令** `touch`是一个用于更新文件或目录时间戳的命令,主要作用是更改文件的访问时间(atime)、修改时间(mtime)和状态改变时间(ctime)。默认情况下,如果文件不存在,`touch`会创建一个新的空文件。以下是`touch`的一些关键参数: - `-a`:只改变文件的访问时间。 - `-m`:只改变文件的修改时间。 - `-c` 或 `--no-create`:如果文件不存在,不创建新文件。 - `-r` 或 `--file=REFERENCE-FILE`:使用指定文件的时间戳作为参考。 - `-t` 或 `--time=STAMP`:设置时间戳,格式与`date`命令相同。 - `-d` 或 `--date=STRING`:使用指定的日期字符串。 - `--no-create`:不创建新文件。 - `--help`:显示帮助信息。 - `--version`:显示版本信息。 **2. `at` 命令** `at`命令允许用户在指定的未来时间执行一次性任务,这对于计划任务或定时操作非常有用。以下是`at`的一些主要选项: - `-V`:显示版本信息。 - `-q QUEUE`:使用指定的队列来存储任务。 - `-f FILE`:从文件中读取命令。 - `-m`:即使没有输出,也发送邮件通知用户。 - `-l` 或 `atq`:列出所有待执行的任务。 - `-d` 或 `atrm`:删除已安排的任务。 - `-v`:显示已执行但未删除的任务。 使用`at`时,需要提供一个时间表达式,可以是具体的时间(如`HH:MM`),也可以是相对时间(如`+3 days`),甚至可以是日期(如`MM/DD/YY`)。 **3. `cal` 命令** `cal`命令用于打印当前或指定月份的日历。它支持以下选项: - `-m`:以星期一为一周的开始。 - `-j`:显示基于Julian日的日历,即一年中的第几天。 - `month [year]`:指定要显示的月份和年份。 在1752年9月,由于历法改革,日历上有一些特殊的处理,`cal`会对此进行特殊显示。 了解并熟练掌握这些基础命令,对于Linux初学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们能极大地提升在Linux环境下的工作效率。无论是更新文件时间、计划任务还是查看日历,这些命令都是日常操作中的得力工具。通过实践和探索,你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2025-06-26 08:53:37 109KB Linux Daemon shel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