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与二阶巴特沃兹低通滤波技术研制了一套可与液晶显示器(LCD)或计算机连接工作的激光测试系统,用于可见光波段中小功率激光器的光功率、光功率稳定性等参数的检测,最小分辨率为0.01 mW。实验验证,系统的测量误差小于±5%。该激光测试系统工艺简单,价格低廉,检测结果直观、明确,测试精确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激光器的生产、检测和使用。
2021-02-26 15:06:27 1.22MB 激光功率 稳定性 巴特沃兹 光电探测
1
在有机红外光敏剂掺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中实现近红外光信号到可见光的上转化,为大面积柔性有机红外上转化器件提供一种原型设计。
2021-02-26 15:05:58 885KB 论文
1
到2018年,普通发光二极管(LED)的普及率将达到80%。基于LED的可见光通信(VLC)技术有望为高速VLC的实现提供新方案。国内外研究者们分别对先进调制、编码/均衡、复用技术及材料/芯片等进行了研究,以扩展调制带宽、提高传输速率和增加传输距离。对载波幅相调制、自适应比特功率加载的正交频分复用调制、硬件/软件预均衡、后均衡等技术以及新型光学材料的原理和性能等国际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为未来VLC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1-02-06 20:04:02 13.48MB 光通信 高速可见 发光二极 先进调制
1
空间目标的光散射、光辐射特性除了与其背景环境、几何结构和表面材料等密切相关外,姿态变化对其光学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天基观测中尤为明显。就姿态变化对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建模研究,建立了姿态相关的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的理论模型。结合具体的参数,对空间目标环境一号卫星和资源二号卫星在探测视点处的辐照度随姿态的变化进行了数值计算。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姿态变化对空间目标可见光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建模结果可为空间目标的探测、识别提供理论依据。
2021-02-05 16:05:09 2.35MB 空间光学 空间目标 可见光特 姿态变化
1
官方文档(英文)
2021-02-04 18:11:37 132.38MB 智能传感器
1
鉴于其安全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可见光通信已经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兴趣。在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可见光通信系统中,信息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信道传输。根据是否存在成像透镜,这两种信道分别叫做可成像信道和非成像信道。基于这两种信道特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分层可见光通信系统,这个系统能够支持两种不同类型的接收机同时跟同一发射机通信。同时,利用最优功率分配该系统可以达到最大吞吐量。计算机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这种设计是可行的。
1
VIFB a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s fusion benchmark
2021-01-28 05:03:37 3.66MB 图像处理
1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提出了一种基于 NSCT 的图像融合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 NSCT 分解;然后对分 解后的子带系数采用基于区域能量匹配度的融合规则分别进行融合:对于低频子带, 使用区域能量和方差构造决策 值, 并使用决策值选大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融合, 对于高频子带的最高层采用像素绝对值选大法进行图像 融合, 对于高频子带的其他层, 采用基于区域能量匹配度的区域方差选大的融合规则进行融合;最后使用 NSCT 逆变 换对融合后的系数进行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 该融合算法可以获得更多的细节信息, 并且获得较理想 的融合图像。
2020-12-28 13:42:39 500KB 图像融合
1
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自己在做项目的过程中费了不少时间整理的对比用的算法,基本都是近五年内以英文论文发表的新算法。包含Matlab代码和原英文论文。STO对应2016论文3,参考https://blog.csdn.net/shitao99/article/details/85214279
1
基于MIM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仿真,王朔,张晓光,本文设计了基于MIMO-OFDM可见光通信系统。此外,对可见光通信系统的信道模型进行了详细描述。然后,在相同的信道环境下模拟MIMO-OFDM调
2020-04-15 03:17:16 452KB 可见光通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