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由导入期迈入成长期,保有量渗透率不到2%,仍有很大成长空间。自 2001 年我国正式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至今,行业经历了战略规划期(2001-2008 年)、导入期(2009-2015 年)、成长期(2016 年至今)三个发展阶段。201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 8159 辆,2018 年销量达到 125.6 万辆,九年内复合增速达到87.5%。2018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 200.1 万辆,其中中国市场占105.3 万辆,超过其余国家总和。从渗透率来看,2018 年我国新能源汽 车销量达到 125.6 万辆,约占全部汽车销量的 4.5%;截止到 2019 年 6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 344 万辆,而传统燃油车保有量达到 2.5 亿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渗透率不到 1.4%,成长空间广阔。
2022-04-01 20:58:18 2.62MB 新能源汽车 发展报告
1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其本身具有太阳光的转化能力强,全色光吸收和双极性(既能传输电子又能传输空穴)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重点。主要介绍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分类,阐述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与工作原理。提出今后应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电池的稳定性,寻找铅元素替代元素等;优化电池结构,增加阻挡层,减少电子复合;注重理论研究与机理研究,加强理论计算;开发新材料等。
2022-03-27 18:28:03 374KB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新能源
1
百大产业链全景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景图.pdf
2022-03-20 10:47:45 9.26MB 产业链
新能源电动汽车三电:电驱、电池、电控原理、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docx
2022-03-18 10:47:37 7.63MB 电池、电驱、电控
1
双电机驱动技术可以灵活调整车辆的工作状态,还可以提高整车的工作效率、提高加速性能、提高续航里程、减小体积、减轻重量、实现动力安全冗余等,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主流驱动技术。
1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极具纵深的产业链条,也是一个具备广阔成长空间、市场导向、兼具制造与消费属性的产业,在全球均 被视为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也将成为未来各全球主导型经 济体之间开展合作的重要抓手。在这样一个蓝海行业中,全球产业之间更多是“正和博弈”,而非“零和博弈”。 我们坚定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前景,产业链各环节上的头部企业,未来均有望成长为全球性的领军企业:  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19年工业增加值全球占比超过28%,中国优势供应链向全球溢出已成 为大势所趋,新能源产业(包含新能源汽车)恰恰是中国优势供应链
2022-03-15 17:17:31 6.32MB 汽车 汽车零部件
1
海外市场多点开花,需求欣欣向荣。据彭博新能源数据,2018 年光伏装机规模超过 1GW 的国家或地区数量达到 13 个,2017 年为 9 个,CPIA 统计数据显示,2019 年新增光伏装机超 GW 级的市场数量预计在 16 个以上,包括:中国 大陆地区、中国台湾地区、美国、印度、日本、越南、澳大利亚、西班牙、德国、墨西哥、乌克兰、荷兰、巴西、 韩国、阿联酋、巴基斯坦等。2019 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金额 173.1 亿美元,其中超 1 亿美元的市场有 28 个(2018 年 22 个),超 10 亿美元的有 6 个(2018 年 4 个),出口量超过 1GW 的国家和地区共 15 个(201
2022-03-11 12:07:29 3.93MB 新能源 电力 电池 储能
1
硅基太阳能电池原料易制备、成本优势大,价格不断下降,成为近二十年来光伏电站 应用的主导半导体材料,长期占据90%以上市场,并且份额越来越高。晶硅电池的理论极 限速度为30%,目前主流的高效电池种类有PERC、TOPCon、HIT、IBC、HBC等技术工艺, PERC、HIT、TOPCon 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分别为 24.5%、27.5%、 28.7%,截止2019年 PERC、HIT、TOPCon 电池的最高研发效率分别为 24.06%、25.11%、25.70%,平均量产 效率分别为22.5%、23.7%、23.5%。截至2019年底,PERC因其成本优势占据65%的市场份 额。太阳能电池作
2022-03-11 12:01:13 2.64MB 新能源 电力 电池 储能
1
battery-microgrid带有蓄电池的由多台逆变器组成的微电网
2022-03-10 19:27:24 13KB matlab microgrid 分布式电源 新能源
1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由于其能量来源及汽车发动结构与传统汽车存在差异,因此其热管理的重点对象也有所不同,除了车身空调系统,还包括电池包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管理系统等,整个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的价值量得到提升。 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热管理系统是一个纯增量市场,单车价值量将新增4200元。假设到2030 年,我国可以实现1000 万新能源乘用车产量,那么在新能源零部件方面可以新增420 亿市场空间。不同类型的车型所采取的热管理系统是不同的。 新能源热管理本质上是集降温、保温及升温三种策略为一体的系统。目前新能源热管理系统以降温冷却为主,且根据冷却介质的不同,以效率与成本较低的空气冷却(风冷)和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