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煤矿工业电视视频监控系统的特殊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工业以太网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以基于Linux操作系统的嵌入式视频服务器为核心部件,前端摄像机采集的现场图像经嵌入式视频服务器进行AD转换和MPEG4编码压缩等处理后,通过嵌入式TCP/IP模块发送到工业以太网,最终以Web形式发布在监控终端浏览器上。该系统还可以通过监控界面远程控制云台、摄像机光圈和焦距等。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便捷性和可靠性。
2024-03-02 21:43:25 140KB 行业研究
1
在Excel VBA平台下进行测绘数据处理自定义函数的开发,不仅高效便捷,而且还可以与工作表单元格(区域)之间进行数据的输入与输出,以实现动态化运算,提高数据处理的工作效率。文中结合具体案例,较详细地介绍了基于Excel VBA自定义函数开发的语法格式、使用方法及其主要代码实现,以方便开发人员参考借鉴。
2024-03-02 17:22:59 169KB 行业研究
1
功率器件是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链式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主要发热元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SVG的性能和可靠性。针对高压防爆SVG的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水冷却装置,该装置的内水循环水路和外水循环水路通过水-水板式换热器交换热量,将静止无功发生器壳内散发的热量直接通过外水水路带出。经实际使用,该水冷却装置取得较好的效果。
2024-03-02 10:18:30 838KB 行业研究
1
论文主要基于松河矿10171回风巷冒顶事故,通过分析锚杆支护巷道冒顶的原因,进一步探讨煤巷锚杆支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后锚杆支护技术应用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024-03-02 10:12:43 212KB 行业研究
1
分析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控制策略,设计了基于TMS320LF2407A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软硬件实现过程,包括各个功能的硬件电路图和软件流程图。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所采用的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能够很好地实现补偿效果。
2024-03-02 10:01:32 241KB 行业研究
1
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及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从能量角度评价钻孔防治冲击地压效果的方法。钻孔前后应力总量计算表明,钻孔对煤岩体的作用在于"调压",并非仅"卸压"。相对于应力角度,从能量角度评价钻孔防冲效果的过程更为简便。不同矿井煤样单轴加卸载试验发现,采用线弹性体弹性应变能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要大于实际值,且冲击倾向性越弱,计算误差越大,提出了基于弹性能量指数的修正公式。钻孔围岩弹性应变能的变化受最大主应力的做功特征主导,围岩应力调整过程中,弹性应变能能否积聚与围岩方位及侧压系数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钻孔耗能率的概念,可定量评价不同钻孔防冲设计之间的优劣,并通过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实现。以钻孔耗能率为评价指标得出,钻孔防冲效果与钻孔孔径呈幂函数关系,与煤层强度呈负相关。与φ100 mm钻孔相比,φ150 mm钻孔耗能效果是其2.9倍,φ200 mm钻孔耗能效果是其6.5倍。
2024-03-01 23:24:35 1.2MB 行业研究
1
针对单轨道DIn 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仅能获取雷达视线向(Line of sight,Lo S)形变的缺点。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ASAR和PALSAR影像来监测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的方法。应用该方法成功获取了因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水平及竖向形变,获取了沿观测线方向的地表倾斜,与实测相比最大倾斜差值为0.06 mm/m,竖向变形的均方根误差为±1 mm,证明了本文算法的可靠性。
2024-03-01 17:09:49 267KB 行业研究
1
为解决单一轨道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难以获取地表三维形变,老采空区上方地基稳定性评价缺乏地表变形监测资料等问题,研究了一种基于多轨道SAR影像的老采空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方法。该方法利用2种卫星传感器PALSAR和ASAR拍摄的3个轨道SAR影像,采用传统的DInSAR技术获取地表3组视线向的地表变形。采用插值方法将3组地表变形归化到相同时间间隔。运用最小二乘原理将视线向变形分解到竖直、东西和南北方向以建立地表三维形变场。与地表14个水准点的实测数据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获取的地表竖向沉降均方根误差为±1 mm,优于传统忽略地表水平变形计算地表沉降的方法。
2024-03-01 17:07:43 849KB 行业研究
1
针对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仅能获取雷达视线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的不足,研究了融合多卫星平台求解三维形变场的模型与算法。该算法基于多卫星轨道模式下具有不同成像几何的多源SAR影像联合求解矿区地表形变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反演的下沉值与水准测量结果相互吻合,均方根误差为±4 mm,吻合程度优于单一影像源反演结果;垂直向位移场与等值线均表明下沉盆地向老采空区偏移,说明老采空区可能活化;东西向水平位移场与等值线符合开采沉陷地表移动规律,而且对于不同的成像模式,东西向水平移动的影响亦不同;由于卫星航向角的正弦值近乎为0,使得三维算法对南北向位移不敏感。
2024-03-01 17:06:10 1.4MB 行业研究
1
为掌握采空区上方所建高速公路的变形趋势,解决老采空区上方地表变形监测数据较少,不易建立时序沉降预测模型的问题,利用D-InSAR(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对某高速公路进行了变形监测和分析,同时将其结果同地面实测数据相融合,并以LS-SVM(Least Squares-Support Vector Machine)为基础,建立了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变形预计模型,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具体过程:处理融合数据为等时间间隔,并将其趋势项去除,对余项进行平稳性、正态性及零均值处理;利用Cao方法计算嵌入维数,建立训练样本集,并进行LS-SVM学习训练;最后,采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未来地表沉降进行预计。以511号监测点为研究对象,建立滚动预计方法,结果显示其最大下沉绝对误差3 mm,最大相对误差2.2%,取得了较为可靠的预计成果。
2024-03-01 17:04:20 1.88MB 行业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