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化合成孔径雷达(Polari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简称极化SAR)是一种高级的遥感技术,它利用电磁波的极化特性获取地表信息,从而提供比传统单极化SAR更为丰富的地物特征。在本压缩包“SAR_POLSAR”中,包含的是关于极化SAR处理的MATLAB源程序,这些程序对于理解极化SAR数据处理流程、分析地表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理解极化SAR的基本概念。极化SAR系统发射和接收不同极化状态的电磁波,如垂直极化(VV)、水平极化(HH)、交叉极化(HV或 VH)。通过分析这些不同极化的回波信号,我们可以获取地物的复杂散射特性,例如地表粗糙度、纹理、目标形状等。这在环境监测、地质勘查、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MATLAB作为强大的科学计算工具,是进行SAR数据处理的理想选择。在“SAR_POLSAR”压缩包中的源代码,可能涵盖了以下关键步骤: 1. **数据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校准、辐射改正等,以提高数据质量。预处理对于准确提取地物信息至关重要。 2. **极化分解**:如Cloude-Pottier分解、Pauli分解、Hanssen-Radar分解等,用于将多极化数据转换为更易于分析的形式,揭示地表的不同散射机制。 3. **极化特征参数**:计算相关性矩阵、熵、α角、χ^2等参数,这些参数有助于区分不同的地物类型和散射特性。 4. **图像分类**:基于极化特征参数进行地物分类,例如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被应用于此过程。 5. **极化成像**:如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和极化干涉(PolInSAR),用于获取地表高程信息和地表形变监测。 6. **目标检测与识别**:利用极化信息对特定目标进行检测,如森林、水体、建筑物等。 7. **极化图谱分析**:如双线性散射系数(BSC)、四分量图谱等,帮助理解地物的复杂散射行为。 8. **后处理**:包括图像增强、可视化等,使结果更直观易读。 学习并理解这些MATLAB程序,不仅可以深入掌握极化SAR的数据处理技术,还能为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分析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通过修改和扩展这些源代码,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可以针对特定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极化SAR数据处理。 极化SAR的MATLAB源程序集合“SAR_POLSAR”是一个宝贵的教育资源,对于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它们是深入了解极化SAR理论、提高数据处理技能的关键工具。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极化SAR技术服务于地球观测和科学研究。
2024-09-09 17:30:15 2KB 极化SAR
1
在探讨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新盲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和极化估计算法之前,有必要对涉及的几个关键概念进行阐述。 极化敏感阵列是一种利用阵列中各个天线单元对信号极化的敏感性来处理信号的阵列系统。极化敏感阵列与传统阵列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能够基于信号的极化特征进行信号分解和检测。极化敏感阵列天线可以对具有不同极化特征的信号表现出良好的检测能力,广泛应用于通信、无线电、导航等多个领域。 波达方向(DOA)估计是指确定信号波达方向的过程,这对于雷达、声纳、无线定位等领域至关重要。传统的DOA估计算法如ESPRIT、MUSIC等,都有各自的使用场景和局限性。ESPRIT算法特别适用于均匀线阵,并且能够利用均匀线阵的特性进行参数估计。 接下来,三线性分解是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其在ESPRIT和联合近似对角化方法的基础上,能够提供一种概括性的参数估计手段。三线性分解方法在处理具有三线性模型特征的信号时,表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在论文中,作者张小飞和是莺提出了针对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一种新的盲DOA和极化估计算法。盲算法指的是不需要或仅需要极少的先验信息即可进行估计的算法。该算法的核心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分析,并显示出三线性模型的特性。基于三线性分解,作者建立了一种新的联合估计算法,即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盲DOA和极化联合估计算法。 算法的性能通过仿真得到验证,结果显示该算法在DOA和极化估计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并且支持小样本情况。这表明算法具有高效性和鲁棒性,尤其适合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 文中还提到的Kruskal关于低阶三线数据分解唯一性的理论基础,为该算法的提出提供了数学支持。在数据模型方面,张小飞和是莺考虑了一个由M个正交偶极子对构成的均匀线阵,阵元间距为半波长,沿着Y轴正半轴均匀排列。该均匀线阵的信号接收模型基于球坐标系,考虑到入射波仅位于YOZ平面,从而简化了模型的复杂度。 极化敏感阵列的接收模型能够进行空域采样并检测目标信号。通过极化矢量的表达式,可以进一步分析信号的极化信息。该模型对于理解算法如何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出DOA和极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的背景和方法部分,论文提到了当前通信和无线领域中极化敏感阵列的重要性,以及多种DOA和极化估计算法的研究现状。新的算法能够结合极化敏感阵列的优势和三线性分解的特点,为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参数估计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张小飞和是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来处理极化敏感均匀线阵的信号,并通过三线性分解技术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盲DOA和极化估计算法。该算法不仅适用于大规模阵列,同样能够处理小样本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仿真验证,这种新算法有望在通信、雷达和无线定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024-08-29 16:24:50 528KB 极化敏感阵列
1
最近,CMS和ATLAS在LHC上的合作宣布了质量接近125GeV的类希格斯粒子。 为了探究其内在特性,需要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针对希格斯的各种衰减通道精确测量不同的可观测值。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辐射半轻子希格斯衰变的标准模型(SM)中计算最终状态的轻子极化不对称性,即单轻子极化不对称性()和双轻子极化不对称性()。 在对这些轻子偏振不对称性的现象学分析中,同时考虑了树状图和回路图,并且发现这些图在评估所述不对称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趣的是,在树级图中发现了单独的贡献,但是,在计算中和轻子前后不对称性()中都没有。 与其他可观察到的东西(例如衰减率和轻子前后不对称)相似,轻子极化不对称将是有趣的可观察者。 对这些可观测物的实验研究将为探索SM希格斯玻色子的内在特性及其动力学提供肥沃的土壤,并帮助我们提取SM之外可能的新物理学的特征。
2024-07-18 19:35:22 611KB Open Access
1
电池的欧姆内阻(R)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有些解释还把膜电阻也算上),通过一定的电流时,其极化电势可以计算,E=IR(欧)。
2024-07-09 10:35:27 195KB
1
我们报告了前向和向后速度为1.2 <| y | <2.2的J /ψ产生的横向单旋不对称性,它是J /ψ横向动量(pT)和Feynman-x(xF)的函数。 通过PHENIX实验于2015年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通过sNN = 200 GeV与横向极化质子束的p + p,p + Al和p + Au碰撞记录了所分析的数据。 在这种碰撞能量下,用于产生p + p碰撞的重味颗粒的单旋不对称性提供了进入自旋相关的胶子分布和核子内部更高扭曲的相关函数的途径,例如胶子Qiu-Sterman和trigluon相关函数 。 质子+核碰撞为研究核对相关函数的影响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数据指示2 GeV / c <pT <10 GeV / c的p + p数据在两个标准偏差水平上的正不对称性在向后快速度,而在p + p数据在两个标准偏差水平上的负不对称性在p + p中 在向前和向后速度下,pT <2 GeV / c的Au数据,而在p + Al碰撞中,不对称性在实验不确定性范围内与零一致。
2024-07-04 18:19:43 622KB Open Access
1
在2015年,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首次提供了横向极化质子与Au和Al核的碰撞,从而使得能够探索具有重核的横向单旋不对称。 先前已经在RHIC的横向极化p + p碰撞中观察到正向中子产生中的大单旋不对称性,并且成功描述p + p碰撞中单旋不对称性的现有理论框架仅预测了中等程度的原子 质量数(A)依赖性。 相反,在RHIC的p + A碰撞中观察到的不对称表现出令人惊讶的强烈的A依赖性(包括正向中子产生)。 在p + Al碰撞中观察到的不对称性要小得多,而在p + Au碰撞中观察到的不对称性的绝对值要大3倍,并且符号相反。 讨论了不同中子产生机制的相互作用,作为对观察到的A依赖性的可能解释。
2024-07-04 17:58:34 337KB Open Access
1
极化质子到Λ和Λ超子的横向自旋转移有望提供对核子的横向分布和横向极化碎片功能的敏感性。 我们用RHIC的STAR探测器报告了在s = 200 GeV的横向极化质子-质子碰撞中,沿碎片夸克DTT的极化方向向Λ和Λ的横向自旋转移的首次测量。 数据对应于18 pb-1的积分光度,覆盖伪快速范围|η| <1.2和横向动量pT最高8 GeV / c。 给出了对pT和η的依赖性。 发现DTT结果与模型预测可比,并且在不确定性内也与零一致。
2024-07-04 16:56:05 449KB Open Access
1
我们报告了在sNN = 200 GeV极化的p↑+ p,p↑+ Al和p↑+ Au碰撞中带正电的强子的产生中,横向单旋不对称性(TSSAs)的核依赖性。 在横向动量(1.8 <pT <7.0 GeV / c)和费曼x(0.1 <xF <0.2)的范围内以向前的速度(1.4 <η<2.4)进行了测量。 我们在p↑+ p碰撞中观察到带正电强子的正不对称性,并在p↑+ A碰撞中显着降低了不对称性。 这些结果表明,在适用微扰技术的条件下,TSSA对带电强子的核依赖性。 这些结果为使用p↑+ A碰撞作为工具来研究强子碰撞中TSSA背后的丰富现象以及将TSSA用作研究小系统碰撞的新方法提供了新的机会。
2024-07-04 14:41:40 280KB Open Access
1
我们研究了在光的自相互作用中寻找自共轭可极化颗粒的可能性。 我们首先观察到极化率可能来自介体态的交换,也可能是粒子内部结构的结果。 为了举例说明第二种可能性,我们计算了中性玻色松弦的极化率,发现它仅由维数8算符描述。 着眼于自旋为0的情况,我们计算了6维和8维极化率算符引起的逐光散射幅度。 通过对大型强子对撞机质子标记的独家双光子产生进行模拟,我们发现,对于质量为s且= 13 $$的截止值达到5σ的临界值,可以潜在地检测到可极化的暗粒子的印记,其值为s = 13 $$ \ sqrt {s} = 13 $$ TeV和300 fb -1的综合发光度。 如果可极化的暗粒子是稳定的,则它可能是暗物质的候选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这种独有的双光子搜索可能会补充现有的用于可极化暗物质的LHC搜索。
2024-07-02 11:19:28 632KB Open Access
1
无法独立控制空间补偿相位值和正交极化相位差值一直是传统线-圆极化转换反射阵中的难题。基于电场矢量合成,提出了一种可以将空间相位补偿方式和极化控制方式两者完全独立的线-圆极化转换设计方法,为高纯度线-圆极化转换反射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层叠三平行偶极子单元组来实现这种线-圆极化转换的方法,以此设计、加工并测试了一款工作在X波段的线极化-右旋圆极化转换反射阵天线。测试结果表明,该反射阵在中心频点增益22.4 dB,交叉极化优于-28 dB,1 dB增益带宽和3 dB轴比带宽约为10%。
2024-06-25 00:15:12 514KB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