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耕灰钙土上间作对土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杨思存,田秀丽,甘肃炎黄灌区是典型的石灰性土壤,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施入的磷肥易被转化为固定 态的磷,很难被作物吸收利用,出现资源浪费、环�
2024-02-24 09:05:41 451KB 首发论文
1
我们报告了在离子液体(IL)存在下基于烷基乙烯基噻吩衍生物的新型半导体聚合物的电合成。 聚合在恒电流条件下进行,并且研究了该聚合物作为多层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的潜在供体组分。 所用单体为(E)-1,2-二-(3-辛基-2-噻吩基)亚乙烯基(OTV),用于电聚合的IL为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8mimPF6。 使用FT-IR,UV-vis,拉曼和XPS光谱法分析聚合物的光学性质,稳定性和形态。 还对该聚合物进行了伏安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EDX)。 将由OTV聚合物组装而成的OSC用作电子供体,将C60用作受体。 三氧化钼(MoO3)和浴铜(BCP)分别用作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缓冲层。 在黑暗中和AM 1.5太阳模拟器下进行IV曲线测量其效率。
1
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海水中14种有机磷农药,徐恒振,王艳洁,建立了海水样品中14种有机磷农药的毛细管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测定方法。对色谱升温程序、萃取剂类型、萃取剂用量、样品的类型
2024-02-23 23:13:36 466KB 首发论文
1
黑河中游湿地植物区系及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赵锐锋,张丽华,运用植物学、土壤学方法,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对黑河中游湿地植物区系、生态特征和土壤有机碳在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特征进行
2024-01-16 08:26:06 660KB 首发论文
1
不同提取方法下亚热带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差异研究,周碧青,张黎明,以福建中亚热带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种不同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室温)�
2024-01-15 11:22:04 366KB 首发论文
1
茶树品种对亚热带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组成的影响,周碧青,陈成榕,为探讨茶树品种对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组成的影响,以福建省中亚热带相同成土母质、地形和土壤类型的两种相邻的不同品种(
2024-01-15 11:08:29 410KB 首发论文
1
掺杂铬(Cr)的氧化锌ZnO薄膜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在420°C的温度下以不同的掺杂剂浓度沉积在玻璃基板上。 研究了铬浓度对薄膜的形态,结构,光学,电学和气敏性能的影响。 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表明,Cr的浓度对结晶度,表面光滑度和晶粒尺寸有很大的影响。 X射线衍射(XRD)研究表明,薄膜本质上是多晶的,并以六方纤锌矿结构生长。 从光学测量获得3.32至3.10 eV的直接光学带能隙。 发现透射率随着Cr掺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卢瑟福背散射光谱(RBS)分析还表明,Cr离子可替代地掺入ZnO中。 薄膜的IV特性显示,室温下的电阻率范围为1.134×10-2·cm至1.24×10-2·cm。 通过在最佳工作温度约为200°C的条件下掺入Cr作为掺杂剂,可以增强薄膜的气体传感响应。
2024-01-14 21:15:33 5.47MB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气体传感器
1
生物肥料可以定义为含有微生物的制剂,该微生物能够固定氮(N)和促进植物生长的磷酸盐增溶作用。 这些被归类为促进植物生长的细菌(PGPB)的微生物群体定居在根际和土壤中。 在这项工作中,液体生物肥料是由橙,香蕉和葡萄,小麦和稻壳,辣木叶子,土壤和红糖(作为碳源)与水混合并在厌氧条件下培养两周而制得的。 筛分的培养物在室温下储存在密闭的PVC容器中,用于微生物种群的生化分析。 分别使用阿什比的甘露醇Azotobacter培养基和Pisvikoya的PSB培养基分离固氮细菌(Azotobacter sp。)和磷溶解细菌,而芽孢杆菌Bacillus sp。 用芽孢杆菌琼脂分离。 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了生物肥料相对于氮/磷/钾(NPK)化肥的性能以及对照对玉米(Zea mays)生长的影响。 实验设计包括生物肥料,化学肥料(NPK)和对照的三种处理,一式三份。 使用单向方差分析以P <0.05分析收集的数据。 结果表明,与用NPK和对照处理的生物肥料相比,施用生物肥料的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了显着改善。 用生物肥料处理过的植物没有表现出昆虫侵袭的迹象,在用NPK和对照处理过的叶片上很容易观察到昆虫侵
2024-01-14 19:28:24 530KB 行业研究
1
禽畜粪便堆肥中优势菌株的分离及其对有机物质降解能力的比较,凌云,路葵,通过对猪粪堆肥各个阶段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84株纯菌株。经过对比测定后选出生长相对较快,降解淀粉、油脂、蛋白质及纤维�
2024-01-14 18:37:38 325KB 首发论文
1
NMR弛豫法是允许观察由于材料形态引起的分子迁移率变化的技术之一。 T1H已用于监测食品和高分子科学。 然而,尽管T2> H表现为T1> H,但很少用于分析热塑性系统的变化,但它对移动区域更敏感。 通过溶液流延制备高抗冲聚苯乙烯纳米材料,并将其暴露于空气中不同时间的紫外线下。 在每个曝光间隔后取出的样品的特征在于T2> H,着眼于弛豫数据的变化。 该参数的结果表明,弛豫数据的变化来自断链和链重组过程的竞争,这是由于紫外线随时间的增加而发生的。 T2> H数据表明,粘土比率可以影响链降解过程,起到抑制或加速老化过程的作用[1] [2]。
2024-01-12 22:34:42 630KB 纳米复合材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