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源是SWJTU的计算机图形实验2~4的工程文件加各实验报告(已隐去个人信息),使用Visio Studio2022开发,使用了MFC框架(基于对话框),建议先去了解一下MFC的相关编程知识再使用本资源!因为实验3建立在实验2的基础上编写,而实验4建立在实验3的基础上编写,所以工程文件都是在一起的,所含功能包括了实验2,3,4所有的,适合给面对相似任务的同参考习! 实验二 简单绘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 实验三 基本图元的生成 实验四 基本图形变换 本资源集合了西南交通大计算机与信息工程院计算机图形实验课程的第二至第四次实验的工程文件和相关报告。这些文件详细记录了生在习如何设计和实现简单的二维绘图软件,以及如何生成基本图元和进行基本图形变换等知识过程。资源中所包含的工程文件是使用Visual Studio 2022开发环境创建的,并且采用了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框架进行编程。MFC是一个C++库,用于简化Windows应用程序的开发,它提供了一组类用于封装Windows API的复杂性。在本次实验中,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界面被用于创建用户交互界面,因此在使用本资源之前,建议习者先对MFC框架的编程有所了解。 实验二是计算机图形实验的基础,其核心目标是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绘图软件。这个绘图软件能够满足基本的绘图需求,如线条、矩形等简单图元的绘制。通过这个实验,生将习到如何使用MFC框架设计用户界面,以及如何处理鼠标事件来实现绘图功能。 实验三是对实验二的进一步扩展,旨在生成基本的图元。这不仅包括了实验二中的简单图形,还包括了更复杂的图形如多边形、圆形等。在这个实验中,生需要掌握如何在已有的绘图软件基础上添加新的绘图功能,并且理解图形中基本图元的概念。 实验四则是对前三次实验的综合应用,主要关注基本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和缩放等。这一部分的习有助于生深入理解二维图形变换的原理,并能够在实际软件中实现这些变换效果。通过本实验,生能够掌握图形变换的实现方法,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开发的绘图软件中。 整体来看,这系列实验不仅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让生能够在实践中习计算机图形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涵盖了从简单绘图到复杂图形变换的完整过程。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计算机图形,并习如何使用C++和MFC框架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生来说,这份资源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料。同时,这些实验也强调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生将所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这份资源适合那些希望系统习计算机图形的初者,特别是正在使用Visual Studio和MFC框架进行软件开发的生。通过本资源的习,生不仅能够掌握绘图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技能,还能够深入理解计算机图形中的基本概念,为未来在图形领域的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1-08 10:55:30 52.81MB swjtu 计算机图形学
1
软件介绍: DNAMAN 9 英文注册版安装说明:1. 先双击Setup.exe安装原版,完成先不要运行DNAMAN;2. 复制DNAMAN.exe 复制到安装目录下(默认目录为C:\Program Files (x86)\DNAMAN\),替换同名文件即可;DNAMAN是一款专业的生物软件,能够核苷酸序列,蛋白质序列等进行比对以及相应分析。
2025-11-06 23:22:47 14.85MB 其他资源
1
【密码】是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核心科,它研究如何在不安全的通信环境中保护信息的秘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西安邮电大作为一所以信息科技为特色的高等府,其【历年期中期末考试卷子】对于习密码生来说,是宝贵的参考资料。这些试卷不仅反映了校的教大纲和重点,还能帮助生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关键概念和技术。 1. 密码基础:密码主要包括对称密码与非对称密码。对称密码如DES、AES,以其运算速度快、效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而非对称密码如RSA、ECC,则利用公钥和私钥的配对,实现了安全的信息交换,虽然计算复杂度较高,但安全性更优。 2. 哈希函数:在试卷中,哈希函数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出现,它是将任意长度输入转化为固定长度输出的函数,常见的有MD5、SHA-1和SHA-256等。哈希函数在数据完整性验证、数字签名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3. 数字签名与证书:数字签名用于确保消息的来源和完整性,是通过非对称密码体制实现的。而X.509证书则包含了公开密钥及其所有者信息,由权威机构CA进行签名,保证了网络中身份的可信性。 4. 公钥基础设施(PKI):PKI是构建在公钥密码基础上的一套系统,包括了证书颁发机构、注册机构、证书存储和撤销列表等组件,为网络通信提供安全服务。 5. 密码协议:如 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协议、SSL/TLS 协议等,这些协议在互联网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证了数据的安全传输。 6. 加密算法分析:试卷可能涉及对特定加密算法的安全性分析,如线性攻击、差分攻击等,这些都是评估和改进密码算法的重要手段。 7. 密码应用:除了理论知识,考试也可能考察密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电子邮件加密、HTTPS安全网页、区块链技术等。 8. 安全协议设计:例如, IPSec 协议用于网络安全,OAuth 和 OpenID Connect 用于身份验证和授权,理解这些协议的工作原理对于解决实际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9. 安全策略与法规: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法》和数据隐私法规,是保障信息安全的重要方面,也可能出现在考试中。 通过西安邮电大的这些考试卷,生可以全面了解和复习密码的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和应用场景,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这些试题也可以帮助教师评估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教指导。
2025-11-06 22:59:50 1.3MB
1
内容概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使用MATLAB进行滚动轴承的二自由度动力建模,涵盖正常状态及内外圈、滚动体故障的动态响应仿真。首先建立了二自由度的动力方程,定义了质量、阻尼和刚度矩阵,并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内圈、外圈、滚动体)设置了相应的故障激励力。通过ODE求解器(如ode45)求解微分方程,得到时域内的振动波形。接着进行了频谱分析,展示了不同状态下频谱图的特点,如内圈故障在转频的倍频处出现峰值,外圈故障在较低频段有特征峰,滚动体故障表现为宽频带特性。此外,还提供了故障特征提取的方法,如包络谱分析。 适用人群:机械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的专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需要理解和研究滚动轴承在不同工况下的动态行为的研究项目。主要目标是帮助用户掌握如何利用MATLAB进行轴承动力建模,识别并分析各种故障模式,从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其他说明:文中提供的代码可以直接用于实验验证,同时给出了许多实用的提示和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ODE求解器、合理设置故障幅值以及避免数值发散等问题。
2025-11-04 17:24:46 762KB
1
生物信息作为一门交叉科,在计算机科与生物的融合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前基因组时代、基因组时代和后基因组时代。每个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进步。在前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主要关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的初步分析以及生物数据库的建立。随着基因组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因组测序,并开发出BLAST和FASTA等分析工具,以及提出新算法,促进了基因寻找与识别和电子克隆技术的发展。进入21世纪的后基因组时代,生物信息的研究重点转向了对大规模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比较与综合,以揭示生物体的系统功能信息。 在研究方向上,生物信息旨在建立国家级或全球级的生物医数据库与服务系统,分析人类基因组信息结构,进行功能基因组相关信息分析,并研究遗传密码的起源与生物进化过程。基本方法包括建立生物数据库如GenBank、PDB,数据库检索如BLAST系列,序列分析,以及运用统计模型如HMM和最大似然模型等。在算法方面,自动序列拼接、外显子预测和同源比较算法等都是生物信息的核心技术。 习生物信息的方法是多科交叉的,强调以网络为平台和工具,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互动。作为第二章内容,本章还介绍了生物信息的计算机基础,包括数据管理与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高级信息管理、Java及移动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其中,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手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三个阶段。手工管理是最原始的数据处理方式,而文件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数据管理真正进入计算机时代,但其缺点包括数据间缺乏联系、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性。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的数据库系统,在数据模型、数据控制和数据独立性方面有了显著进步,极大地改善了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的能力。 数据管理技术的三种形式各有特点。手工管理方式虽然简单,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文件系统通过磁鼓、磁盘、光盘、硬盘等存储设备以及文件系统的出现,实现了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多样化组织,但存在数据结构与程序依赖、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等问题。数据库系统采用数据模型来描述和管理大规模数据,通过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分离,以及数据控制功能的增强,显著降低了数据冗余,提高了数据共享和数据独立性。 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各种模型和算法,对于生物信息的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数据库技术是数据管理的主导,有助于建立和管理海量生物数据和信息。未来的趋势是集成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以更好地支持数据收集、整理、管理、发布与应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如Internet在信息共享和数据管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为生物信息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互动和信息交流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信息将继续向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
2025-11-03 16:02:34 605KB
1
【生物信息】是生物与计算机科的交叉领域,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算法来解析和理解生物数据,包括基因序列、蛋白质结构、代谢途径等。在本讲义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前沿领域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Coursera】是一个全球知名的在线习平台,提供各类课程,包括世界顶级大的课程。此讲义源自北京大在Coursera上开设的生物信息课程,旨在为习者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和实践指导。 【北京大】作为中国顶级府,其生物信息课程具有权威性和深度,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分析技术的广泛内容。通过这些讲义,生能够掌握生物信息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 【PPT】(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教中常用的教辅助工具,用于呈现课程内容、讲解概念和案例。本讲义的PPT包含了14个章节,每个章节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主题,如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进化分析、生物数据库查询等。 在第一章中,可能会介绍生物信息的基本定义和历史,阐述该科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性。接下来的章节可能涉及生物数据的获取,如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这些数据的预处理步骤。 第二章至第四章,可能会详细讲解基因组,包括DNA序列比对、基因预测和基因家族分析。这些章节会介绍基本的算法,如Smith-Waterman和BLAST,以及如何使用软件工具如FASTA和BEDTools。 第五章至第七章可能涉及转录组,介绍RNA-seq数据分析,包括质量控制、组装、表达量估计和差异表达分析。可能会提及DESeq2、edgeR等统计方法。 第八章至第十章,我们可能看到蛋白质组的内容,包括蛋白质序列分析、结构预测和功能注释。会讲解结构比对工具,如TM-align,以及功能预测软件,如InterProScan。 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可能会探讨系统生物和网络分析,介绍如何构建和分析生物网络,比如代谢网络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以及使用Cytoscape等工具。 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可能会涉及进化的生物信息,讲解分子进化理论,如基于模型的进化树构建,以及物种进化和种群遗传的分析。 这个PPT讲义提供了全面的生物信息知识框架,对于想在这个领域深造或需要处理生物数据的科研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资源。通过习,不仅可以理解生物信息的基本原理,还能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5-11-03 15:58:18 66.16MB 生物信息学 讲义PPT coursera
1
生物信息数据挖掘是生物信息领域内一门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生物信息数据中发现潜在有用信息的科。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生物信息数据库已经成为科研人员分析遗传信息、功能基因以及生命过程的重要基础。生物信息数据库广泛地分为几大类,包括综合数据库、专类数据库、蛋白质序列和结构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不但囊括了人类基因组相关数据,还包括其他生物物种的基因组数据,以及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信息等。 国际上主要的生物信息数据库资源多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例如著名的EMBL、GenBank和DDBJ等。这些数据库通常可以免费下载和使用,并且会每天同步更新,保障了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此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数据库目录网站,例如DBCat,它收录了众多生物信息数据库,并为研究者提供便捷的数据检索服务。 在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的实践中,NCBI、EBI和ExPASy等生物信息中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包括在线工具、数据库、文献资料等,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的日常工作。BioSino和北京大生物信息中心(CBI)等国内机构,也在积极构建生物信息的数据库和提供生物信息相关知识。 数据挖掘的基本过程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模式评估和知识表达等几个阶段。其中,数据预处理是为了清理、整合和转换数据以使之适合于数据挖掘;数据挖掘阶段则是利用机器习和统计分析等方法从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模式评估是基于一定的度量标准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筛选和评估;而知识表达则是将挖掘出的知识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用户,使之便于理解和使用。 在具体的数据挖掘功能方面,分类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它的目的是根据某些特性将数据分组,例如,在金融领域,信用申请者的风险等级可以根据他们的信用记录、收入状况等属性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类别。除分类外,数据挖掘还包括回归、聚类、关联规则习等其他功能。 生物信息数据挖掘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它在生物、医、药、农林牧业等领域都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数据量的不断增长,生物信息数据挖掘将会成为发现新知识、推动科研进步和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工具。
2025-11-03 15:57:46 220KB
1
生物信息是一门多科交叉的科领域,主要利用计算机科、数、统计等方法,分析和解释生物科中的大量数据,包括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等。生物信息软件是该领域内用于处理、分析、管理和挖掘生物信息数据的重要工具,其应用广泛地渗透到生物研究的各个层面。 生物信息软件的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核酸序列分析:涉及序列同源性比较、分子进化树构建、核苷酸含量及密码子的统计、启动子查询、开放阅读框(ORF)分析、酶切点分析和RNA二级结构预测等。例如,序列同源性比较帮助研究者识别具有相似功能的基因或蛋白质;分子进化树构建则用于推断物种的进化关系;RNA二级结构预测有助于理解RNA分子的三维空间构型以及功能。 2. 蛋白质序列分析:包括蛋白质序列同源性比较、蛋白质结构信息分析、氨基酸残基组成计算、滴定曲线与等电点分析以及潜在信号肽与断裂位点预测等。蛋白质结构信息分析进一步细分为二级结构预测和蛋白质结构预测,这些分析对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结构关系至关重要。 3. 基因或蛋白质芯片信息分析:该分析涉及芯片探针设计、芯片阅读图像分析、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等。基因或蛋白质芯片技术是现代生物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实验技术,能够用于监测大量基因或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变化。 4. 文献管理分析:随着生物信息数据的迅速增长,有效地管理和分析文献数据也成为生物信息工作的一部分。例如,通过文献管理软件可以高效地搜集、存储、检索和引用相关研究文献,以支撑科研工作。 生物信息软件的应用推动了现代生物科研究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对生命科复杂问题的理解。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不仅需要计算机科的知识,还涉及生物、化、物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生物信息软件的使用和研究工作往往需要跨科的专业团队来完成。 生物信息软件是现代生物科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提高了科研的效率,还使得在分子水平上对生命活动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入和精确。随着生物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创新性的软件工具出现,进一步推动生命科的发展。
2025-11-03 15:57:16 3.57MB
1
生物信息是生物与信息科相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它的研究内容涉及从生物大分子的序列数据分析到复杂生物系统的计算建模。其中,序列比对是生物信息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涉及对生物大分子序列,如DNA、RNA和蛋白质序列的比较分析,目的是识别序列之间共享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从而推断它们之间的功能和进化关系。序列比对通常分为全局比对和局部比对两大类。全局比对关注于比较两条序列的全长,而局部比对则关注于序列中的相似区域,即“保守序列”。 在生物信息的研究与实践中,序列比对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的鉴定、物种进化关系的研究以及新药靶标的发现等领域。为了实现序列比对,科家们开发了许多不同的算法,比如动态规划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基础算法。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将序列比对问题转化为在二维矩阵中寻找最优路径的问题,最终找到两条序列之间的相似度最高的一对比对。 除了动态规划算法之外,生物信息中还广泛应用启发式算法来处理大规模的序列比对问题。启发式算法如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算法,它能够快速地在数据库中搜索与给定序列相似的序列。BLAST通过构建索引和局部比对方法,有效地处理了数据库中大量的序列信息,使得研究人员能够迅速地获取可能具有生物意义的序列片段。 除此之外,为了应对蛋白质序列比对的特殊性,还开发了针对于蛋白质序列的比对算法,如Smith-Waterman算法。Smith-Waterman算法是一种用于局部序列比对的动态规划算法,它能够在不考虑序列两端对齐的情况下,找到序列中最相似的片段。 序列比对算法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生物信息其他领域的研究进展,如系统发育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组等。例如,基于序列比对的系统发育分析能够通过构建序列的进化树来推断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蛋白质结构预测则通过比对已知蛋白质结构的数据库来预测新蛋白质的可能三维结构。 随着计算能力的提升和算法的不断优化,序列比对的方法和应用正在不断扩展。新的算法不仅提高了比对的速度,也提高了比对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例如,近年来,基于深度习的序列比对方法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深度习模型,尤其是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已经在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在生物序列比对领域也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生物信息的未来发展中,序列比对与算法将继续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物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如何有效地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提取其中的生物信息,将是科研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和机遇。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序列比对算法,提升序列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对于推动生命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5-11-03 15:55:43 6.85MB
1
FDTD(时域有限差分)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光子器件设计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逆向设计中的多种算法,如二进制算法、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和梯度算法。首先,文章解释了FDTD的基本原理,包括仿真区域和边界条件的确定、网格划分、初始条件设定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的求解步骤。接着,阐述了逆向设计的概念及其在光子器件优化中的重要性,并具体介绍了四种算法的工作机制。最后,展示了这些技术和算法在实际光子器件(如分束器、波分复用器、二极管、模式滤波器、模分复用器等)的设计与仿真中的应用实例。 适合人群:从事光子研究的技术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对光子器件设计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 使用场景及目标:适用于希望深入了解FDTD仿真技术及逆向设计算法的研究人员,旨在提高光子器件的设计效率和性能优化能力。 其他说明:文中不仅提供了理论背景,还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分析,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
2025-11-01 21:30:11 254KB FDTD 遗传算法 粒子群算法 逆向设计
1